十臺價廉物美的膠片相機(DPReview)

2022-01-02 相機入魔

譯序:譯者一邊翻閱這篇文章,一邊卻回想起了兒時,母親帶我去路邊衝印社的寶貴經歷,看著一張張底片在暗房中顯影、定影、晾曬,仿佛影像也同時被賦予了回憶的溫度。現如今,36個小小的格子離我們越來越遠,「玩膠片」成了一個小眾而奢侈的愛好,膠片與數碼的載體之爭雖早已偃旗息鼓,但與歷史的「成王敗寇」不同,膠片相機仍以其難以複製的獨特玩法深深吸引著一代代光與影的探索者。不知道看罷此文,你是否會和我一樣,忍不住翻箱倒櫃,再去把舊時朋友拿出,重新玩味一番呢?有時,我們的確需要生活,再慢一點。

歷史:佳能AE-1的生產時間是1976年到1984年,在這段時間裡,其銷售數字超過一百萬臺。AE-1是第一臺第一臺具備TTL自動測光的消費級單眼相機,也是第一臺運用了微處理器技術的膠片單眼相機。為了降低成本,佳能AE-1的機身大量使用了塑料材質,雖然耐久性不如金屬,但大大降低了其機身重量。

入選理由:對於入門新手來說,這是一臺非常不錯的機器,具備快門優先和手動模式(光圈優先模式的缺失實在是一大遺憾)。自動測光比較準確而且機內的電池比較容易買到。FD卡口的鏡頭價廉物美,覆蓋各種焦距。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

也可以考慮:佳能AE-1P(1981年發布),它和AE-1很大程度上是一樣的,不過相比後者多出了程序自動模式(快門速度和光圈都交由相機控制)。

 

歷史:賓得K1000於1976年首次登場(和佳能AE-1是同一年),和佳能AE-1的定位完全不同:整個機身大量使用金屬材料,是一臺純機械相機(沒有自動模式)。K1000有一個簡單的測光裝置(指示燈),由紐扣電池驅動。一定記住不用的時候蓋上鏡頭蓋,以免測光電池的電跑光。

入選理由:K1000代表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思路(相比AE-1)。兩臺相機都是很不錯的機器,但我們更喜歡賓得的機械設計,這樣的設計讓我們可以完全拋棄電池。金屬機身的K1000也更能經受時間的考驗。雖然有人覺得這臺相機過於簡單,但是它十分可靠,非常適合新手或是純粹主義者。同時,賓得K卡口也是一個極其成熟的系統,有著非常多的好鏡頭。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注意:據說寫了Asahi的機身要更可靠一點,因為這些機身年代更久遠,內部金屬件更多,更耐用。

 

歷史:奧林巴斯XA是體積最小的旁軸膠片相機之一。在售時間是1979年到1985年,內置一支非常銳利的Zuiko 35mm F2.8鏡頭(4片光圈葉片)。這臺相機僅能使用光圈優先模式,除了機身底部的+1.5EV,沒有其他辦法幹預相機的曝光。機身材質是塑料,但手感尚可。

入選理由:這臺小旁軸優點多多:動靜非常小,鏡頭素質高,測光準確。在那個時代,它也是設計最與眾不同的相機之一。對焦撥杆有些過於小了,不過還好有景深標尺。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注意:某些機器雖然可以拍照,但測光系統的提示燈壞掉了,這對於一臺只能光圈優先的機器來說可謂是災難性的。

也可以考慮:奧林巴斯XA2,XA簡化版。某些用戶認為XA2在某種意義上更適合日常使用。

 

歷史:瑪米亞M645是該公司的第一臺6×4.5畫幅單眼相機,生產時間是1975-1987年。M645使用的是電子焦平面快門,取景器、對焦屏可更換,但不可更換膠片後背。電池是普通的6V電池。有幾個版本,包括M645 1000和相對便宜的M645J。

入選理由:這臺相機不光看起來美,用起來也不錯。而且,這臺相機的機械結構也比較可靠。市面上有許多功能更多的6×4.5相機(瑪米亞自己就有不少),但是很少有價格像M645這樣低廉的。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注意:M645J是M645的簡化版(M645J快門速度範圍更小,沒有反光板鎖定功能,相比M645少了一個快門按鈕)。

 

歷史:尼康L35AF發布於1983年,是該公司的首款緊湊型自動對焦固定鏡頭相機。機身上自帶的35mm F2.8鏡頭素質出色,在市場上頗受歡迎。這臺相機是全自動設計,但在機身證明有一個可+2EV曝光的撥杆。測光窗位於鏡頭下方,這臺相機也可以使用濾鏡,還有內置彈出式閃光燈。

入選理由:L35AF咋看上去是一步廉價的塑料相機,其實不然,這臺相機相當堅固,塑料只是外殼,內部是金屬的。對焦和測光都很準確,鏡頭銳度高,除此之外,這臺相機使用常見的AA電池,很容易買到。確切的說,這是一臺非常棒的膠片相機,唯一的短板就是有些笨重。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L35AD和L35AF基本是一樣的,多了一個自動日期功能,也可以考慮。

 

歷史:美能達Hi-MaticAF2首次亮相於1981年,是一臺全按自動緊湊型固定鏡頭相機(不過需要手動過片/倒片)。鏡頭的素質不錯,而且和尼康L35AF一樣,測光窗位於鏡頭前組鏡片的下方,也可以使用濾鏡。這臺相機使用兩節AA電池,內置彈出式閃光燈。

入選理由:在廉價的膠片相機裡面,美能達Hi-Matic AF2有著幾乎是最高的銳度/價格比。機身上並沒有進行曝光補償的地方(而同期同類型相機大都有),如果光線不夠/拍攝主體過近,相機會有提示(提示音)。這是一臺塑料感強、輕巧,很有樂趣的小相機。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如果不像手動過片/倒片的話,可以考慮美能達的hi

-Matic AF2-M,基本是一臺相機,不過多了自動過片/倒片。

 

歷史:這是奧林巴斯於1997年推出的全自動全天候緊湊型相機。和奧林巴斯XA一樣,Stylus Epic正面也有一個保護鏡頭的「門」(同時也是相機的開關)。Stylus Epic有一個畫質出色的35mm F2.8鏡頭,自動對焦表現不錯,還很緊湊。這臺相機由持久的鋰電池驅動。

入選理由:並不是每個人都對奧林巴斯這種圓潤的外觀設計感冒,但在便攜性上,確實有它的高明之處。全天候設計讓用戶可以帶著它去任何地方。還有,閃光燈在開機的時候就開始充電,之後隨時處於待命狀態,讓你不錯過任何瞬間。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奧林巴斯推出過許多名字類似的相機,而Stylus Epic/Mju II是其中光學素質最高的。 

歷史:尼康N90S/F90X發布於1994年,2001年停產。目標用戶群主要是高級業餘愛好者,從紙面上來看這臺相機也是一臺相當先進的膠片相機:3D矩陣測光、機頂LCD、4.1fpsAF-C連拍、1/8000秒最高快門速度。不過這臺相機只有一個對焦點,自動對焦性能也無法和現代DSLR媲美。這臺相機使用4節常見的AA電池,這是一個加分項。

入選理由:對於相機廠商來說,世紀更迭之際是一個有趣的時間點。由於膠片用戶的流失(跑去用數碼了),這時的膠片相機開始加入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功能。市場上開始出現一些數碼/膠片混血相機,N90S正是一臺這樣的相機。如果你是一個尼康DSLR用戶,那麼沒有理由不去試試,那個時候的尼康膠片SLR非常棒。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很容易找到工作正常的機器,因為生產年代並不算久遠。注意:機身上面的橡膠塗層經過了10年的歲月可能會變得黏手,嚴重影響使用體驗,尤其是在溫暖環境中儲存的機器。

 

歷史:美能達X-700發布於1981年,是美能達的頂級手動對焦SLR。市場表現相當出彩,該機一直生產到1999年,它也是美能達生產的最後一臺手哦對那個對焦相機。該機的優點包括:TTL閃光燈測光系統,明亮的取景器,多種自動曝光模式。就向佳能AE-1一樣,機身大量採用塑料材質,大大降低了重量和製造成本。X-700使用常見的紐扣電池。

入選理由:X-700提供程序曝光、光圈優先和手哦對那個模式,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除此之外,美能達SR口(就是MC/MD口)鏡頭非常豐富,也很便宜。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

 

佳能EOS 5

歷史:佳能EOS 5/EOS A2是一臺準專業級SLR,於1992年開始生產。它使用佳能最新的EF卡口(1987年發布)。EOS 5內置16區評價測光系統,AF-C下連拍速度3fps(AF-S 5fps)。另外一個亮點就是5點自動對焦系統,它也是佳能第一臺具備「眼控對焦」功能的SLR。該機由一節2CR5鋰電池供電,這種電池並不便宜,但能夠在網上找到。

入選理由:上世紀末的中高端SLR比較特別:使用膠片,但具備很多現代DSLR的功能。EOS 5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開沒有傳感器,它的性能很不錯。佳能的忠實用戶們可以在EOS 5上看到佳能現代DSLR的影子。

有關買買買:某寶,某魚,某bay……

via:DPReview

相關焦點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FM2|Tobacco
    我是70後,最早見的相機全是膠片相機,但真正屬於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卻是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KONICA C35 FD | 阿偉
    ,由於一直鍾情復古風相機,因此收到了淘寶膠片相機的推薦,我記得很清楚,那是臺奧林巴斯的OM1,雖然我最終沒有入手它,但不可否認他對引我入坑的作用。當時在B站看了一些視頻,覺得旁軸更對我胃口,因此便開始瘋狂差旁軸地資料,為的是找一臺便宜好看的相機。具體的過程我都忘了,總之我最後將目標鎖定在了柯尼卡C35 FD,這個傳說中的旁軸七劍之一的改名版。最後靠著馬雲的幫助(花唄分期),我買下我的第一臺相機,也是我第一臺膠片相機,對沒錯,我是在手機都1億像素的年代買了一臺膠片相機作為我的攝影入門相機。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徠卡M-A | 冬雨
    雖然家裡有日本相機,什麼牌子記不得了,依稀大概是美能達之類的可更換鏡頭的135自動機。2003年,因為可以拍別人,因為可以記錄自己覺得美好珍貴的東西,於是開始了高中時候開始第一次拍照,傻瓜機,黑白卷,兩個人。我覺得當時拍的還是挺好的,只是照片不在手邊。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佳能F-1 | Error99
    收錄於話題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 大概是2000零幾年,我上小學的時候,父親給我一臺佳能AE-1,讓我春遊的時候帶上給大家拍照去。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奧林巴斯om1 | 許衝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是傳說中的豆瓣四大神機之一的奧林巴斯om1。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NIKON F-401S | lone
    說起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不得不提起我的父親。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這臺相機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一般135相機一卷膠片最多也就拍36,37張,但這臺相機的底片大小僅為一般135相機的一半。簡單的說來就是這臺相機一卷膠片可以拍出72張左右的照片出來。另外,這臺相機的快門需要上發條才能拍攝,這點和外面的妖豔貨色完全不一樣~~現在這款相機價格很實惠,成色稍微好一點的在400-600左右。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福倫達BESSAMATIC |有獎投稿計劃
    雖然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現在已經非常的平面立體、皦然露骨,但是她曾經帶給我的快樂體驗,讓我難以釋懷;從她開始的入坑之路,對我來說意義深遠。這臺曾經的德國坦克,是因為朋友送的一枚福倫達50F2.8的鏡頭才被我收入。對於這臺相機質感的記憶已經非常的模糊了,被我牢牢記住的是她的重量。用她來砸核桃絕對要當心核桃別被她砸的太碎。
  • 文藝控們怎能不知道這⑦臺膠片相機
    通常像這種情況我都會給他們安利膠片相機,除了美能達X700和佳能AE-1作為入坑的首選以外,不妨可以考慮以下給大家推薦的這幾臺旁軸相機 最近很多人使用的幾款模擬膠片APP拍攝的效果已經能達到膠片的色彩很接近了,甚至有時候我都辨別不出原來是手機拍的
  • 如何選擇你的第一臺膠片相機?
    或許你已經開始考慮換一種拍照方式,不管自我激勵還是身邊朋友的影響,或者就是想尋求一種與眾不同的攝影體驗,你可以開始考慮為自己買一臺膠片相機了。你可以不拍膠片,但是不能不了解。 一、你可以接受的價位   很實際的問題,你樂意花多少錢來養膠片。膠片相機,一分錢一分貨。
  • 膠片相機推薦,第一款膠片相機該怎麼選?
    現在復古風可謂越來越流行了,也越來越人偏愛起了膠捲相機。.我真的超喜歡膠片相機拍出來的相片了,那種帶著年代感的復古感簡直太好看了!簡單又好操作,特別容易上手,就算不會攝影也不用擔心,顏值高性價比也高,特別適合入門新手,慢慢培養對膠片的熱愛!
  • 入門級膠片相機,我們推薦這幾款,最低500入手
    生於1982年的它,估計比現在玩膠片的各位同志都大。性價比高,非常適合工薪及學生使用,但它決不是一款低檔機。這個老傢伙,紅了半個世紀,有第一文藝膠片單反的稱號,現在仍然是眾多膠片攝影愛好者的主力機。男生愛它是佳能最有收藏價值的相機之一,女生會愛它的文藝,這是一臺與愛情有關的相機——在宮崎葵主演的電影《只是愛著你》裡, AE-1作為女主角的相機多次出現,不少女孩都因為電影而買了第一臺AE-1。
  • 我的膠片相機
    我依舊在和這臺金屬相機日夜相處它真的說不上好用 測光跑偏 對焦屏布滿了灰塵 快門帘褶皺人一世物一世這並不影響 我用它 來記錄我眼裡的世界直到「120」這個詞橫空出現在我的世界一年後的冬天 在香港一位慈眉善目的收藏家那裡我擁有了人生的第一臺中畫幅膠片相機
  • 膠片復興元年2020(120相機及膠片推薦)
    2019年明顯感覺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開始玩起了膠片,莫不是膠片要火那麼讓我來介紹一些膠片以及膠捲的知識,給新手朋友來一個簡單科普膠片相機在體積重量、拍攝效率、對手持拍攝的支持性、對AF等電子性能的支持性方面,不僅完全沒法與數碼系統比,甚至遠遠落後這也是膠片相機小眾化原因
  • 9012年了,PENF+17/1.8還是一套出色的街頭攝影相機嗎?
    奧林巴斯在2016年初發布了Pen-f,這臺相機在外媒看來普遍認為是一臺不錯的相機,當時看來不錯的規格(2000萬像素的m43),很好的膠片模擬直出能力
  • 相機:膠片相機、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和選擇
    就這樣一直到1839年也是一位歐洲人,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小孔成像技術不再局限於只能在暗箱中觀看景物或手動繪畫。然後在1888年由美國的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膠捲」。同年,柯達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安裝膠捲的可攜式照相機,從此全球的攝影愛好者們再也不用背著一個大大的木箱去拍照,世界進入了膠片機時代。
  • 我在淘寶修膠片相機:修的不僅是相機,更是回憶
    整個重慶只有陳亞軍一個人還在堅持維修膠片相機。他說,我修的不僅是相機,更是人們的感情與回憶。
  • 給試圖嘗試膠片相機的你 (自動相機篇)
    但是由於膠片機跟數位相機一樣,網上總是有種各種不靠譜玄學,及很多出於個人感情而倍加推崇的並不適合新手用的手動相機,看到這裡你也明白,我這篇文是寫給新手用戶的,冀意此文能夠傳道而解惑。首先這篇文章是寫給膠片新人看的,主旨如下一:推薦的相機學習成本低,相機到手就能使用。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哈蘇500C/M|LittleBreadKuromi
    我自己購買的第一臺膠片相機,便是這臺500C/M。教我使用這臺相機拍攝的那位朋友已經染毒了,真的很遺憾,所以他當初允諾給我衝掃的我的頭兩卷我是再也沒見著了。他似乎一直有酗酒的習慣,不料後來竟是如此下場。我與相機說不出什麼故事,故事只與人有關,我對人和物都沒有感情,我只對感情有感情。用它拍過不少女孩子,也包括有女朋友,大浪淘沙,萍水相逢,來去匆匆,煙消雲散。
  • 後膠片時代,LOMO相機的意義
    我接過這個膠片相機,在小區超市門口的座椅上認真看了20分鐘說明書(伴隨著女友殷切的期望),戰戰兢兢(嘀嘀咕咕)把膠片裝了進去。放大看還挺瘮人現在了解了一些相機知識後回過頭來看,這臺相機還是蠻奇葩的。雖然是玩具相機,但卻是機械結構的,不用電池,自己上片過片,對新手不能算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