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取皇權,殘害兄弟,乾綱獨斷,這樣的雍正夠不夠辣眼睛?

2021-02-13 太有度

導語

影視劇之中的雍正皇帝形象你還記得嗎?關於雍正在九龍奪嫡之中勝出、登基繼位的諸多民間傳說你又知道多少?雍正到底是因病而亡還是被呂四娘暗殺的?反正江湖傳說之中,雍正這個人物是足夠曲折離奇的。

我對雍正這位九五至尊的認識,是從參觀遊覽北京雍和宮開始。但遊覽時,著眼點之一,是雍和宮中有一條粗大的獨樹杆,砍下成為一條殿柱的金絲楠木;還有就是七世達賴喇嘛、班禪大師塑像、珍貴的唐卡……當時還不明白恭親王對僧道的虔誠之心。

後來了解一部分歷史後,才知道是乾隆的手筆……利用雍和宮的地位,維繫著朝廷和藏傳佛教的良好合作關係。而乾隆之所以選擇了雍和宮,只因為雍和宮的前身,是恭親王府……乾隆的父親-雍正的潛邸。

抄家皇帝

正史之中的雍正朝,因為雍正只在位13年,除了剷除異己的文字獄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在為國庫空虛而努力-填補康熙年間放鬆管理而造成的虧空……康熙後期,國庫無錢之帳各部都有,道府州縣虧空無數。

虧空的錢糧和挪用的公款都進了貪官汙吏的腰包。於是,雍正上位後,就決心整治財政、清查賦稅……歷史上的爛帳一定要清掉。

雍正上任才一個月時間,經戶部下達全面清查錢糧的命令,要求各省總督巡撫,將所屬錢糧帳目嚴加稽查,凡有虧空,限期三年內如數補回,不得轉移債務到民間、不準掩飾、不準互相包庇。還在朝廷上建立了稽查錢糧和主持報銷的最高管理機構-會考府,由怡親王允祥(胤祥)、國舅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尚書朱軾聯合主持辦理。

對於清查出來對不上帳目的虧空數,,雍正從不寬容-從上到下,從內到外,懲辦貪官,清理虧空的鬥爭,轟轟烈烈地進行起來。會考府成立不到三年時間,辦理部院奏銷事件550件,發現弊端有問題的96件,還另外查出各級部門、和皇親國戚的大量虧空項目……

紫袍玉帶石/雙帶料---吉祥寓意手把件---俏色雕刻,中秋送禮必備

樓主+V13070523690

定製、來料加工私聊

雍正對貪汙腐敗虧空公款的行為毫不手軟:能夠變賣家產清償欠款的,也允許親戚朋友代還部分虧空帳目(禁止全部代賠),錢帳兩清就既往不咎;虧空數額巨大無法清繳的,就革職抄家籍沒資產,充入國庫。如因查帳就畏罪自殺的官員,人死了還不能銷債,還對其家人加重處理。

這樣嚴格整頓下來,雍正就有了抄家皇帝的名號。吏治是個複雜、系統的工作,雍正初期執行的嚴厲措施短期內收到了一定的成果。

題外話-《紅樓夢》之所以被人懷疑是老曹的「甄士隱」,明著寫小說,說的卻是清朝事……四大家族被抄家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虧空公款、無力償還。

乾剛獨斷

雍正是個勤快的皇帝,事無巨細都要管、要過目。他的君權至上的思想,推行行政機關改革,體現他高度集中的專制主義-削弱了諫官六科給事中的權力,使其無法行使監督、抗拒皇命的職責,這就是「臺省合一」的改革。

雍正還開啟了密折密奏的制度-允許各級管員(當然是雍正比較信任的、關係比較好的官員)……隨時可以密折直達報告給雍正。雍正命人打造了密折專用箱,配鎖,鎖匙有兩把,奏摺人自己一把、皇帝一把。密折送到京城內奏事處太監,再呈送給皇帝。

雍正自己開閱密折,在密折上批示意見後,仍送回給上報人。就這樣,經皇帝處理過的、大大小小的庶務,就在各部官員眼皮底下,已經被處理了,還沒有人知道。

這一方面是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卻是讓各級官員人人自危……擔心一不小心把別人得罪了,就被公報私仇,密折告狀,有怨無處上訴。密折制度,不失為控制官員的一種手段,使各級官員互相牽制,不敢輕舉妄動。

包括後來成立的軍機處,由雍正每天面授機宜,由軍機大臣、軍機章京寫成文字,轉發各地……當時的軍機大臣張廷玉形成一套規章制度:凡屬軍機處所寄的東西,不經內閣審議,由朝廷直接決斷並寄出,封口處蓋軍機處印,保密性極強,投遞速度也最快。

朝野上下已經形成了共識:內閣只管一般性事務,重要的事情由軍機處決斷…實際上一方面削弱了內閣的權力,另一方面,軍機處看似是軍機大臣們的集體決策,實際上,軍機處發出來的是「上諭」,幫皇帝做傳話筒而已。這就是皇權的力量。

在雍正的寢宮養心殿外有一幅對聯,把他的施政方針和管理思想高度總結出來:願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願意冒險的雍正

雍正以歷代皇帝之中,絕無僅有的廢寢忘食的勤政,來維繫他的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他在位十三年,批發過的奏摺超過兩萬多件,其它奏本十九萬多件和大量的著作……

雍正身為皇帝,獨斷專行,強加己欲於他人,自然很難有推心置腹的朋友。在怡親王允祥死後,雍正這個孤家寡人的寂寞孤獨感受更加深刻。這個時候,禪、道學說便成了他最後的精神力量 。

有人說雍正後期沉迷丹藥,就是因為太過勞累,為了勉力支撐,才想到要尋求「仙丹妙藥」的快感和支撐。雍正平時已經喜歡吃丹藥補充元氣,得病後更迫不及待地要尋求「長生不老」的方子……在這一點的需要上,所有皇帝似乎都「志同道合」……那怕有危險,也願意服食丹藥博一博-雍正自己絕對不相信會是暴死的結果。

正因為雍正是在50多歲,正當盛年之時暴死,才引發黎民百姓的諸多猜疑,引起許多江湖傳說,把雍正的暴死跟雍正的「暴政」結合一起進行「創作」。總結而言,雍正是個相對比較正面形象的皇帝,清朝初期的「康乾盛世」,關鍵在雍正在位時及時拔亂反正的功勞。

紫袍玉帶石/雙帶料---石雕月餅---俏色雕刻,中秋送禮必備

樓主+V13070523690

定製、來料加工私聊

相關焦點

  • 【郝讀】改革呼喚領袖乾綱獨斷
    爆料郵箱:haocheng@cbnet.com.cn原標題:改革呼喚領袖乾綱獨斷作者:@薛船長在上海從事海運二十年,作者此前曾撰寫萬言書,詳談行業弊病,並延伸到產業、改革等話題,亦提出自己的建議。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皇帝都是乾綱獨斷的,即便有的皇帝親政時年齡很小,光緒皇帝最晚18歲也親政掌握國家大事了,近讀晚清史發現,慈禧幽禁光緒於瀛臺純屬子虛烏有,細想自已怎麼就被蒙敝了幾十年呢,光緒一直是掌權的,但的確身體實在不好,不願多管。 乾綱獨斷不需要領袖本人必須具備超人的智慧與能力,因為有助手(智囊),大政治家一定是專行的。
  • 「國學美文」乾綱不振是大忌
    乾綱不振是大忌儒家乾坤並重、剛柔相濟而側重於乾剛。乾綱獨斷是褒義詞。乾為陽,喻天子,坤為陰,喻諸侯。天子總統萬物,若綱之紀眾紐,故曰乾綱。在做決策的時候,天子既要謀及眾人,更要「謀及乃心」,要有乾綱獨斷的權力和能力。
  • 相傳雍正生母為何抗議雍正繼承皇位?
    但是,如果我們對烏雅氏多了解一點,就不會產生這樣的困惑。烏雅氏烏雅氏出生卑賤,祖父做過御膳房總管,但都是一些阿彌陀佛的角色。進宮之後成為宮女,被康熙選中,生下皇四子胤禛,進封為德嬪,後來成功生下皇六子胤祚,次年加封為德妃。
  • 劉和平:川普「乾綱獨斷」從敘撤軍背後另有隱情
    這也就意味著,這一動作並不是一個集思廣益、深思熟慮的行動,而是川普個人又一次任性的「乾綱獨斷」。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川普的反對勢力一定會將這件事情跟「通俄門」聯繫起來,認為這是川普在以這樣一種方式報答俄羅斯,以感謝俄羅斯在他當選這件事情上所做的「貢獻」。除了敘利亞與俄羅斯之外,另外一個最大受益方無疑就是土耳其。
  • 難道他認為父親雍正做錯了?
    因為康熙既已屬意雍正,胤禩卻與雍正爭奪皇位,這就是存非分之想。而且,雍正登基後,胤禩的黨羽還大造謠言,宣傳雍正是篡位,這就更是誹謗君主,是重罪。作為一位乾綱獨斷的皇帝,乾隆非常重視君臣禮節,對臣子要求極嚴。乾隆登基後,他的弟弟只因在探望太后時,不小心坐到太后宮中原屬於他的蓆子上,就遭到乾隆的嚴懲。乾隆又怎麼可能不認為胤禩的奪位、造謠誹謗有罪?
  • 雍正皇帝的另一面:一本日記,揭露了他「殘害手足」的狠毒本性
    於是,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便被重重質疑聲音包圍,負面輿論一度影響著雍正皇權的穩固性。為了消除負面輿論、穩固統治根基,更為了奠定改革弊政的良好環境,雍正皇帝很快開展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的瘋狂清算。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甚至連「一母同胞」皇十四子胤禵也遭到了雍正皇帝不同程度的打擊,以致時人乃至後世認定了其「弒兄、屠弟」的冷血罪名。
  • 康熙:病死;雍正:病死;嘉慶:別鬧了
    雍正皇帝登基後,給予了鰲拜更大的恩賞:「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幾乎等於為鰲拜翻了案,正了名。很明顯,雍正皇帝明白康熙皇帝對鰲拜先扳倒後恩賞的做法目的,那就是安撫和拉攏舊日勳臣,展現康熙皇帝不忘勳舊的皇恩浩蕩,讓其他老臣後代、八旗將領及滿朝文武受到鼓舞,更加的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 雍正王朝中,為啥病怏怏的十三爺一到,八王逼宮就失敗了?
    歷史劇《雍正王朝》記述了雍正一生的傳奇,雍正一生輝煌燦爛,但其中一個事件卻差點逼他退位,那就是「八王逼宮」。在雍正時期,八王爺胤禩要求雍正會議清朝舊制「八王議政」,但雍正推行新制,不同意恢復「八王議政」,所以就有了八王爺和一眾旗主王爺逼宮的場景。這是整部《雍正王朝》中雍正最艱難挫折的事件,差一點自己就被逼退位。好在最後十三王爺及時救場,才結束這場危機。
  • 雍正登基後直言:「誰想當皇帝讓給他」,為什麼他敢這樣說?
    雍正剛剛繼位,就敢於和兄弟們說出這樣的話來,這是影視劇中虛構的場景,歷史上真實的雍正有沒有這樣的操作真的不好說,那麼雍正為何敢這麼做呢?難道他就不怕有人答應嗎?這樣對於剛剛坐上皇位的雍正而言,那可就不僅僅是打臉那麼簡單了,畢竟君無戲言,你讓他到底讓不讓這個皇位呢?
  • 甄嬛傳:難怪宜修瘋狂殘害皇嗣,你看她發現了雍正的什麼秘密?
    在《甄嬛傳》中,我們知道雍正心中最愛的人,其實是純元皇后。這麼多年來,無論他身邊的那些妃子們都或多或少有純元皇后的影子,特別是他及其寵愛的熹貴妃。以至於作為純元皇后的親妹妹,宜修極其嫉妒她的姐姐。那麼當年在四王府宜修和純元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純元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 雍正臨終前為何專門要求善待果親王?現在看來,雍正是真英明
    表面上看,雍正皇帝之所以對果親王允禮如此厚望,是因為其「平日氣體清弱,不耐勞瘁」,乃係一個兄長出於對弟弟的疼惜和照顧。從雍正皇帝對待怡親王胤祥的種種過往來看,除了昔日奪嫡政敵,雍正皇帝對待這些衷心擁護、實心輔助的皇室兄弟們還是做到了皇恩浩蕩。但,就算如此,雍正皇帝也不至於在傳位遺詔這等關鍵詔書中,對果親王允禮專門提出善待要求。
  • 雍正皇帝臨終,為何專門要求善待果親王?現在看來,雍正是真英明
    表面上看,雍正皇帝之所以對果親王允禮如此厚望,是因為其「平日氣體清弱,不耐勞瘁」,乃係一個兄長出於對弟弟的疼惜和照顧。從雍正皇帝對待怡親王胤祥的種種過往來看,除了昔日奪嫡政敵,雍正皇帝對待這些衷心擁護、實心輔助的皇室兄弟們還是做到了皇恩浩蕩。但,就算如此,雍正皇帝也不至於在傳位遺詔這等關鍵詔書中,對果親王允禮專門提出善待要求。
  • 雍正和他八弟胤禩的矛盾為什麼會在雍正四年才爆發?
    歷史上的雍正和政敵弟弟老八胤禩的矛盾其實在雍正繼位前並不明顯,主要在於雍正繼位之後,胤禩一黨對於雍正的皇權不肯臣服,最終徹底激怒了雍正。下面從雍正繼位前後說一說他和他的政敵胤禩恩怨糾葛。雍正繼位之前與胤禩矛盾並不明顯,而且兄弟二人關係還極為親密其實在雍正在繼位之前是人緣也很不錯,在與眾兄弟之間相處非常融洽,尤其是他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關係都很不錯,確切的說是在太子胤礽二次復立之前雍正與胤禩、胤禟關係還算不錯,實際上雍正繼位前與胤禩沒有太多或者是太直接的矛盾。
  • 雍正皇帝為何要將怡親王胤祥的女兒收為養女
    封建皇權社會中,「君臣知遇」的案例很多,皇室兄弟之間感情和睦的也不少,可像雍正皇帝和其十三弟——怡親王胤祥這樣的兄弟關係,還真不多見!經歷了「九子奪嫡」的殘酷洗禮,雍正皇帝剛一上臺便開始瘋狂清算昔日奪嫡政敵,再加上其原本就「陰騭雄猜、沉默寡言」的脾氣性格,以致世人多認定雍正皇帝就是一個殘忍無情的冷血動物。
  • 康熙帝用了什麼心思將皇位傳給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但也是因為他夠穩,才在一片廝殺裡勝出,最後其實也只有他,能讀懂康熙的默契。簡單說下九子奪嫡的三個「比賽過程」: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廢太子之位,九子奪嫡正式開始。規則有三:一不能皇子朋黨威脅皇權,二不能手足之間自相殘殺,三不能以皇子身份輕狂驕縱。
  • 雍正處死年羹堯後,如何處置他的妻妾兒女?雍正的做法夠狠
    權臣問題在封建社會一直存在,因為皇權的更迭必定會導致權力的外放。這些權臣大部分最開始都比較勵志,甚至很多最初是清官,但是最後都走上了權臣的道路,可見在追逐權力的路上,基本上沒人可以不忘初心。而清朝最大的權臣之一年羹堯更是典型的例子。
  • 雍正為何將「鐵哥們」年羹堯賜死,是功高震主還是卸磨殺驢?
    年羹堯(1679-1726)為清朝康熙、雍正年間人,本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真可謂位極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九十二條大罪,並賜自盡。
  • ​專家挖開雍正的墓,為什麼看了一眼就說趕緊撤,用水泥封死
    而對於雍正這一千古明君,人們也有著十成十的奇,便想著從雍正墓穴窺探一些皇家秘聞。可是,經過一番測量,都已經下墓開挖了,後來卻為什麼要把墓穴用水泥封死呢?想要知道這些先讓我們了解雍正身世,了解他的創奇故事,這樣才能夠了解到專家們對於不能挖開雍正墓穴該有多大遺憾了。唐代有貞觀之治,清代則有康乾盛世。作為康乾盛世過渡者,雍正在位十三年期間勵精圖治,勤勉治國,為乾隆治國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