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緣無情親,67歲老人立遺囑將財產送朋友,女兒留學8年不聯繫

2020-12-23 閒話叨叨

有血緣無情親,67歲老人立遺囑將財產送朋友,親生女兒留學8年不聯繫

之前我們就聽說過很多老人家將自己的財產捐贈給和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但是一般能夠做出捐贈的老人大都是沒有子女的。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67歲的方波奇醫生卻和這些老人有一些不同。因為方醫生自己還有一個女兒在瑞士留學,按道理來說親爹都會把財產留給自己的親生女兒,畢竟血緣關係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方醫生還是在上海第二登記中心將自己的財產留給了朋友。有記者無法理解方醫生的做法,於是採訪了他。方醫生表示自己已經做了這樣的決定,並不後悔。因為這位朋友曾經救過自己的命,這樣的朋友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救命之恩不容忽視。在方醫生最困難的時候,他的親生女兒並沒有陪伴他,在方醫生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他的女兒也沒有出現。這也讓我們理解了方醫生的決定。

雖然方醫生有一個親生女兒在瑞士留學,但是女兒卻從來不聯繫自己,每次的聯繫也僅僅是為了要錢。這樣的親情關係傷害了老人家的心,這讓方醫生覺得女兒還不如一個朋友。至少他的朋友給了他陪伴和照顧,也在老人家心腎衰竭的時候救了他的命。

很多和方醫生一樣的老人家,雖然子女學業有成,或者已經出國留學了,但是對於老人家而言,他們在晚年需要的僅僅的子女的陪伴和關心。而方醫生自己的親生女兒在瑞士8年從來沒有問候關心過他,這的確讓這位老父親寒了心。

方醫生為了自己的女兒去瑞士留學付出了很多,甚至掏光了積蓄,但是卻沒有換來女兒的愛和關心,那麼為人父母為子女付出的意義又何在呢?希望所有的子女不管多麼忙碌都能夠抽出一點時間,多陪伴和關心自己的父母,因為是他們陪著你長大,你才有了現在的一切。

相關焦點

  • 上海6旬老人將財產留給朋友,女兒一分沒有,「8年沒有聯繫了」
    因為,親生女兒已經有8年時間沒有和老人有過聯繫了,唯一一次算不上聯繫的聯繫是在2014年,當時女兒打電話過來,老人接通之後,女兒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打錯了」。也有人說親生女兒8年時間不和父親聯繫,甚至在父親生命危在旦夕時,仍沒有任何聯繫,是什麼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如此狠心的女兒?「子不教,父之過」女兒變成這樣子,做父母的難道沒有責任嗎?
  • 掏光家底送女兒留學,8年間不聯繫,如今67歲老人將財產留給恩人
    對有些人來說,兒女往往不如個朋友。 孩子永遠被父母放在「心尖」,但對於一些孩子來說,父母或許什麼都不是。上海的一位67歲老人,寧願將上海的房產和存款都留給恩人,也不留一份給女兒,這是為什麼呢?
  • 上海67歲老人將財產留給朋友:送獨生女瑞士留學,8年僅一通電話
    上海一位67歲的老人,8年前為了送獨生女去瑞士留學,花費了自己大部分的積蓄和心思,終於成功讓女兒去瑞士留學。父親希望女兒在國外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已經有更加豐富的閱歷,將來回國才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可讓這位老父親沒有想到的是,在女兒去瑞士之後,一待就是八年的時間。
  • 上海:67歲老人花光積蓄送女兒去瑞士留學,女兒結婚後卻六親不認
    上海:67歲老人花光積蓄送女兒去瑞士留學,女兒結婚後卻六親不認在上海,一位六十七歲的方姓老人把財產送給了救命稻草。在國外,他表示自己曾花掉了不少積蓄送女兒到瑞士留學,沒想到女兒嫁給外國人獲得瑞士國籍後,8年裡一個電話也沒有打過,有一次打來,還說「撥錯了號碼」。
  • 患病8年女兒不聞不問,六旬老人將財產贈給「救命恩人」,他的遺囑...
    來源:新聞晨報 吳瓊近日,67歲的方老伯來到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領取遺囑證,在遺囑中,他將全部財產留給朋友。方老說,他早已離婚,與前妻唯一的女兒從2013年起就不與他聯繫,至今已有8年。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方老的家務事我們無意多做討論。不過,近日方老接受周到君的採訪,願意現身說法,讓更多老人了解,如何通過遺囑來保護屬於自己的財產能夠按照自己的真實意願來分配。通過有效遺囑,個人財產「想給誰就給誰」每每提及女兒,方老總是心痛。
  • 女兒留學八年不聞不問,老人立遺囑,財產送給救過自己一命的朋友
    但是最近,老人將財產送給別人並不想傳給自己的兒女,這樣的報導也不在少數。家住上海的方波奇老先生,他就曾公證將自己的所有財產死後送給一位救過自己的朋友。他難道是沒有親屬嗎?顯然不是,這裡面的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方先生自己有一位女兒,方先生說自己幾乎用了全部的積蓄來送自己的女兒去瑞士留學,8年間從來沒有給父親打過一次電話。
  • 18歲大學生立遺囑,把財產留給朋友,稱:最難過時她給了我關愛
    大學生立遺囑,財產留給朋友 小紅其實只不過是一個18歲的學生而已,但是她卻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那就是小小年紀的她居然開始立遺囑了
  • 18歲大學生就立了遺囑把財產給自己的朋友
    怎樣看00後立遺囑在上海,一個18歲的大學生為朋友立了一份遺囑:在我心情最糟糕的時候,她給了我很多支持。十二月十九日,剛滿十八歲的大一新生小紅(化名)來到上海中華遺囑庫二號館,立下遺囑。小紅希望把存在自己銀行卡裡的兩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個朋友,她曾經在小紅最傷心、傷心的時候給過她支持和關懷。雖然沒有將這筆錢留給父母,但小紅表示,以後掙來的錢可以存入這張銀行卡,如果資產增加了,可以重新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小紅說,立遺囑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以後會活得更認真。年青的你,面對人際現實,開始審視自己生命的意義。
  • 18歲大學生辦「身後事」 立遺囑財產留給朋友引網友議論紛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8歲大學生辦身後事 立遺囑財產留給朋友引網友議論紛紛 12月19日,剛滿18周歲的大一新生小紅(化名)來到上海中華遺囑庫第二登記中心,為自己訂立遺囑。小紅希望把存在銀行卡裡的2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紅最傷心難過時給予了支持和關愛。
  • 00後女孩立遺囑,財產留給閨蜜,網友說「有點看不懂」
    小紅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即便生活有個三長兩短,按道理財產也該由直系親屬繼承,留給毫無血緣關係的閨蜜,算是哪門子操作。面對網友的各種不解。小紅解釋說,自己傷心難過時,閨蜜曾給自己很多的支持和關愛。若是以後掙到更多的錢,會考慮重新訂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
  • 立遺囑時,逾99%的老人選擇了「防兒媳女婿」條款,網友吵翻了!
    日前,中華遺囑庫發布《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13-2017)》,對所保管的8萬餘份遺囑進行數據分析。82177份遺囑中,有39234份遺囑是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的,佔總遺囑數量47.74%。白皮書顯示,有99.93%的老年人選擇中華遺囑庫範本中的「防兒媳女婿」條款。
  • 解讀四川遺囑報告:5500餘份遺囑 近9成涉房產
    在5500餘份遺囑中,70歲到80歲年齡段立遺囑的人最多,遺產近9成涉及到房產。其中,年齡最小的立遺囑者為38歲,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最大的92歲。  同時,遺囑庫的律師發現,很多老人存在認識誤區,他們認為只有一個子女,沒有立遺囑的必要。律師提醒說,從法律層面來說,如果不立遺囑,獨生子女可能無法全額繼承到父母的財產。遺囑怎麼立?
  • 兩千多浙江老人早早立下遺囑,他們在焦慮什麼
    據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統計,2017年有關遺產類目的官司達742件,比2016年增加223件。越來越多的老人,希望生前做好財產等安排。張平是在老伴的攙扶下拄著拐杖來的。登記遺囑的過程對於這位耳朵和眼神都已不太靈光的耄耋老人來說,要花更多的時間。老人家有兩個兒子,本該是盡享天倫,可兩個兒子卻因老人唯一那套房的最終歸屬鬧得事事錙銖必較。
  • 老人去世沒有留下遺囑,女兒可以繼承遺產嗎?民法典有新規
    《民法典》:劉女士和丈夫育有1兒1女,他們婚後買了套房,丈夫不幸離世,劉女士想立遺囑把房子給兒子,女兒能分到房子嗎?能分到1/6。最近,影響14億人的《民法典》正式施行了,裡面規定:子女在一方父母離世後,如果沒有立下遺囑,那么子女將和父親或者母親平分房產,如果父母有設立遺囑的,則按照遺囑執行。
  • 老人立房產遺囑範本
    老人立房產遺囑範本立遺囑人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一些老年人在病入膏肓之際所立遺囑可能會被認定無效。所以,在訂立遺囑時都要判斷立遺囑人是否神志清醒,是否具備訂立遺囑的能力。根據《繼承法》第22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遺囑作為一種民事行為,行為人必須具備相應的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均不具有訂立遺囑能力,確定遺囑人是否具有訂立遺囑能力,應以遺囑人設立遺囑時為準。這就是公證機關、律師在進行遺囑公證、見證的時候,必須製作有關詢問筆錄,證明立遺囑人的神志清醒、具備行為能力的原因。
  • 老人立遺囑將數棟房產贈東莞朋友,去世後親姐妹開始「爭遺產」
    此前有媒體報導,上海一位88歲的馬老先生做出一個讓旁人"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決定在百年之後,將自己的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水果攤的店主,並且已去公證處做了公證,這個事件也引發無數網友熱議,不禁發問:「這個老人瘋了嗎?」可是大家看完背後的故事後,紛紛轉態說:「好人有好報」!萬萬沒想到,這樣「雷同」的一幕,也出現在東莞。而且,這樣的情況,在東莞,尚屬首例。
  • 老人立遺囑將數棟房產贈東莞朋友,一段視頻讓爭產的親姐妹沉默了
    此前有媒體報導,上海一位88歲的馬老先生做出一個讓旁人"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決定在百年之後,將自己的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水果攤的店主,並且已去公證處做了公證,這個事件也引發無數網友熱議,不禁發問:「這個老人瘋了嗎?」可是大家看完背後的故事後,紛紛轉態說:「好人有好報」!萬萬沒想到,這樣「雷同」的一幕,也出現在東莞。
  • 中華遺囑庫白皮書發布:年輕人不忌諱 立遺囑不再是老年人專利
    湯婷婷給記者講述了一個自己曾接觸過的一位立遺囑人的故事,那位女士當時的年齡在40歲上下,離異,獨自撫養一個10歲左右的女兒。「她是一位企業高管,年薪百萬。平時工作很忙,女兒一直都是由她的父母在帶。她當時選擇來立遺囑就是考慮到自己工作壓力大,經常出差,怕出意外後自己的財產旁落,讓父母和孩子的生活陷於困境中。」
  • 88歲老人300萬遺囑曝光的背後:「民法典」關於6個繼承的新亮點!
    前有「上海88歲的老人將300萬房產全部留給家樓下的水果攤主」,後有「99歲老人因被子女強辭保姆哭訴:『子女統一戰線針對我『」。其中第一個新聞這個事件之所以引起極大的社會反響,折射出我國在進入老齡社會之後,大家對於家庭關係、養老、遺產繼承等的高度關注,很多人同樣也會陷入血緣、親情和利益的糾葛,思考眼前的問題和身後事,不自覺引起情感的共鳴。蝸小妹為老人能提前做好有效遺囑,而感到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