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際關係和自我自由的角度,聊一聊「他人即地獄」

2020-12-23 讀書者x拾九

"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出自存在主義哲學保羅·薩特的一部戲劇《禁閉》的臺詞。故事講述的是三個生前有罪,死後在地獄中相遇的靈魂相互之間的折磨和糾纏。密室裡沒有鏡子,鬼魂沒有眼皮,眼睛永遠地睜著,刀子也殺不死人。

沒有鏡子,他們感受不了自己的存在,只有在他人的目光裡證明自己存在,從而各懷目的,勾心鬥角,相互折磨。

整個故事就是一個荒誕的笑話。但是最後那句"他人即地獄",卻是整個戲劇的精髓所在。

接下來,我將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以及如何獲得自我的自由,聊一聊"他人即地獄"。

個體對他人的作用以及反作用

人與人的關係,在我看來有兩種,個體對他人的關係,他人對個體的關係。

當自身的個體對他人懷有惡意,導致不能與他人和睦相處,這難受的不僅僅是他人,更多的是他人反饋於個體的不理解和漠視。

總有人是典型的難相處的人,面對新認識的人,總是不自覺地不給人好臉色,相對的,這個人當然也不是很受歡迎。

這就有點像物理上說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你自身對他人是什麼樣的態度時,那反過來作用在個體的態度就是什麼樣的,這些自然會讓人有種束縛煩躁的感覺。

他人對個體的作用

個體面對他人時,更多的是自身的主動性,而他人對個體,更多的則是被動性的。

我們最容易被他人的什麼擾亂心神呢?當然是各種的評價與對比,如果我們自身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的評價與判斷,那就會陷入自我的精神責備中,讓人疲憊不堪。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很多家長都會湊在一起對孩子的成績,或是孩子的表現進行對比與評價,很多中學生因為知道了他人對自身的判斷,但是又得不到很好的開導與紓解,便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而這些情緒,直接影響著自身與父母以及其他同學朋友的關係。

自由是種能力

他人對自我的評判或是對比,這些都是被動的,我們沒有辦法管住他人的想法與行動,但是作為接受方的個體,可以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

"他人即地獄",這不是一個消極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句話看起來是有著消極的感覺,但是人和人之間,無時無刻不是緊張的。

想要獲得自由,不被這些主動與被動的關系所捆綁,則需要自我進行選擇,自由是種能力,選擇也是種能力。

在個體對他人的層面而言,只要自己選擇善意的應對他人,即便得不到很熱情的回應,至少不會有太差的結果,而他人對個體的層面而言,本就是接受的一方,當你選擇不接受的時候,自然也就自動屏蔽了他人對你並不好的評價和判斷。拋開外界的影響,堅定自己的內心,那麼自由不就是自己那顆可以隨時起落的心嗎?

相關焦點

  • 《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是韓國OCN電視臺於2019年8月31日起播出的驚悚懸疑劇,由李昌熙執導、鄭義道編劇,任時完、李棟旭、李姃垠、樸鍾煥
  • 讓·保羅·薩特:「他人即地獄」
    上帝死了,成了一具僵死的偶像,不能為理由證明,於是,加爾森不得不求助於他人,只有得到他人的認可,他的理由才站得住腳。埃司泰樂是個不折不扣的被肉體欲望驅使的動物,沒有靈魂,也不在乎靈魂,加爾森只有向伊奈司求助。但他和伊奈司卻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矛盾來自於埃司泰樂。
  • 他人即地獄 Hell is other people|薩特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其實並不意味著身邊所有的人對你而言即是地獄,而是當你和周遭的人相處不愉快,難以調和之時,他人對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獄了
  • 「他人即地獄」沒有必然性,那麼薩特的《禁閉》想表達什麼?
    薩特曾自言:與他人的關係、自我禁閉和自由是該劇的三大主題。「他人即地獄」沒有必然性三人從互不了解,到互為糾纏又互相設防,形成了一種類似旋轉木馬般永無休止的追逐與折磨的關係。由此製造出強烈的戲劇衝突。加爾散欲拉攏伊內絲,拒絕艾絲黛爾;伊內絲想與艾絲黛爾發展同性戀關係,拒絕加爾散;艾絲黛爾欲追求加爾散,拒絕伊內絲。結果誰都不能如願,誰都不得安寧。
  • 目光奴役:他人即地獄
    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1944年發表了一部著名的哲理戲劇《禁閉》,劇中三人最後都發現:「用不著硫磺、火堆、鐵條——地獄,就是他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成為你自己」「活出自己的風採」是存在主義的思想核心,薩特的「他人即地獄」論一出便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 他人即地獄?錯了,想奪回被綁架的人生,藉助他人的力量才是答案
    01 「 他人即地獄?」「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現在一提起「他人即地獄」,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那部同名高分韓劇。其實,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法國著名的哲學家薩特的哲理劇《禁閉》,三個罪惡的靈魂,被投進地獄。
  • 「他人即地獄」|是什麼讓我們選擇隱藏自己
    當我看完私信以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薩特的那句名言:「他人即地獄」當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一切的思想、行為都是出自於自我的內心,無拘無束,不受限制,表達的是「現實自我」;但當我們置身於社會之中、置身於他人的目光之下的時候
  • 薩特名劇《禁閉》深度解讀「他人即地獄」
    在薩特精心安排的地獄中,看不到但丁在《神曲》中所描繪的那種煉獄景象,這裡既無刑具也無劊子手。然而這裡確實有酷刑——精神與心靈上的酷刑;也確實有劊子手,那就是存在著的他人。因此,當我們聽到加爾森最後聲稱「他人即地獄」時,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感到奇怪的了。
  • 漫筆錄——他人即地獄
    這兩天,我打起精神把金勇基的《驚悚考試院》的電視劇版《他人即地獄》看完了。我是帶著娛樂的心態去觀看了,不料整部劇集卻縈繞著抑鬱的氣氛,讓人感到寒噤。金勇基君可能也深諳西方哲學罷?因為這部作品頗與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禁閉》雷同,竟還用了薩特這部作品的一句旁白「他人即地獄」為標題,所謂「何其相似乃爾」是也。我無法去猜測金勇基創作這個作品的初衷,但大多人對這個作品的評價都是覺得充滿著陰鬱色彩,不太符合聖賢學者口中的「正能量」,但它又的確反映了社會上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 《他人即地獄》,從你的角度來看,無情地安慰你
    OCN周末劇《他人即地獄》為需要放鬆和安慰的人提供了另一個選擇,恐怖從屏幕蔓延到你周圍的每一寸空氣,他嚴厲地安慰你,讓你覺得你所面對的邪惡和不公正是不值一提的。《他人即地獄》就是這樣的作品,從你的遊戲角度來看,你可以用冷漠,傲慢和自私來安慰別人,你周圍的一切都不是那麼糟糕。《他人即地獄》刷新人們對恐怖電影的理解。
  • 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是韓國OCN電視臺於2019年8月31日起播出的驚悚懸疑劇,由李昌熙執導、鄭義道編劇,任時完、李棟旭、李姃垠、樸鍾煥、李仲玉主演。一開始進入考試院的尹鍾宇還最大程度地保留著善良和理性,看到路邊有人打架,他會不顧前輩勸阻前去拉架。可是,隨著在考試院、職場和感情的諸多遭遇中,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他的心態也被那群瘋子傳染,迅速開始扭曲。
  • 他人即地獄——薩特名劇《禁閉》解析
    該劇通過描繪地獄裡的三個有罪靈魂的相互傾軋來探討「禁錮」「自由選擇」,「存在先於本質」以及「他人即地獄」等存在主義命題。#故事梗概#  《禁閉》主要描述了三個死後被投入地獄的罪人,郵政局小職員伊內絲,巴黎貴婦艾絲黛爾,報社編輯加爾森。
  • RDR沙龍回顧 | 從人際關係心理的角度聊電影《在雲端》
    電影《在雲端》劇照昨晚的RDR青年電影人沙龍邀請的嘉賓是,時空藝術心理創始人Robin(羅彬彬),他從心理學的角度帶領現場的電影人通過電影《在雲端》的解析來討論新時代的人際關係重要的是我們看到這個假設如何影響我們,並且通過這種假設的反思獲得一種自由。 電影中男主角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是需要放進一個背包中。這是一種假設。大家可以看到在影片中他的這種假設如何又反過來影響他的生活。
  • 他人即地獄,我們與變態,一牆之隔
    他人即地獄,出自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戲劇《禁閉》。2、一個人的判斷太依賴別人時,他人即地獄。(即一個人喪失自我主觀意識,處於被環境的支配下,這個人即淪為「他人」)一開始進入考試院的男主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著善良和理性,看到路邊有人打架,他會不顧前輩勸阻前去拉架。可是,隨著在考試院、職場和感情的諸多遭遇中,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他的心態也被那群瘋子傳染,迅速開始扭曲。
  • 《地獄變》:地獄在人間,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在閱讀《地獄變》這篇作品時,很多人會把注意力放在良秀的身上,誠然,作為故事的主人公,他的確是不得不重視的角色。然而除了良秀,其實崛川大公這個角色,也值得分析,因為崛川大公對促成這個悲劇的故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薩特戲劇《禁閉》引共鳴 詮釋「他人即地獄」
    經典劇情引發共鳴  《禁閉》講述了三個進入地獄的人被分到了同一個房間裡的故事。三個生命終結但靈魂未死的角色在地獄密室相識,彼此設防戒備。他們的真實面目暴露後,痛苦的靈魂像坐上了旋轉木馬,形成了相互追逐又相互排斥的關係,誰也不能安寧,誰也不能退場。
  • 他人即地獄,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作者丨紐橙西來源丨思想精髓(ID:sixiangjingsui)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他的著名戲劇《禁閉》中寫道:「他人即地獄。」 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他人與自我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衝突——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他人對你的評價,那麼他人將變成你的地獄。
  • 《他人即地獄》他人即地獄
    關於,他人即地獄(重新把我從薩瓦迪卡拉到了思密達[抱拳])一開始尹宗佑說尹甸是地獄,後來他說他周圍的人才是他的地獄。房東阿姨是考試院裡地位最高的人,雙胞胎和徐文祖都是她培養的,考試院也是屬於她的。她是一切源頭。可最終極的boss是徐文祖,考試院裡權力最大的男人。所有人都害怕他,包括房東阿姨,因為他無所畏懼,他是真正的魔鬼。
  • 《他人即地獄》:Gaslighting 難以識別的情感虐待
    看了一部有著8億點擊的漫改劇《他人即地獄》,深切感受到了人類陰暗的一面,在看完後才後知後覺胃裡上湧。導致D區的原因不是源自生理(血腥的畫面)而是源自心理(精神方面)。劇名「他人即地獄」是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1905-1980)在其戲劇《間隔》(又稱《禁閉》)中的一句臺詞。薩特對此解釋說:「這句話常常被人誤解。有人以為我的本意是說,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總是毒化了的,總是地獄般的關係。
  • 罪孽之塔:他人即是地獄
    其實以前運用中國元素和傳統文化內涵的國產動畫很多,比如《葫蘆兄弟》,《哪吒鬧海》,《天書奇譚》等等,就算在這些基礎上有些恐怖元素的,可以說「童年陰影」級的好動畫也很多《火童》、《九色鹿》、《金猴降妖》。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高產的輝煌歲月,也是廣電總局還沒成立前百花齊放的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