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3日訊 /
生物谷BIOON/ --衛材(Eisai)與默沙東日本子公司MSD K.K.近日聯合宣布,已在日本提交了抗癌藥Lenvima(樂衛瑪®,通用名:lenvatinib,侖伐替尼)一份新適應症申請,該藥是一種多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用於治療不可切除性胸腺癌。2020年6月,Lenvima在日本被授予了治療不可切除性胸腺癌的孤兒藥資格。
胸腺癌是一種極為罕見的低發病率疾病。據估計,日本只有140-200例病人。對於不能切除的胸腺癌,推薦含鉑化療作為一線治療方案。然而,由於二線或後期治療的標準療法尚未確定,該病仍然是一種預後很差的疾病,因此需要開發新的治療藥物。
此次申請基於在日本開展的一項開放標籤、單臂、多中心、研究者發起的臨床II期研究(NCCH1508,REMORA)的結果。該研究在42例先前接受至少一種鉑類方案病情進展的胸腺癌患者中開展,評估了Lenvima作為單藥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中,Lenvima起始劑量為24mg,每日一次,可根據患者病情適當減少劑量,治療直至病情惡化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獨立影像學審查採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1版(RECIST v1.1)評估確定的客觀緩解率(ORR)。
結果顯示,Lenvima單藥治療的ORR為38.1%(90%CI:25.6-52.0)。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因為CI的下限值超過了預先規定的統計標準(閾值ORR為10%)。ORR全部為部分緩解(PR),57.1%的患者病情穩定,4.8%的患者病情進展,疾病控制率(DCR)為95.2%(95%CI:83.8-99.4)。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9.3個月(95%CI:7.7-13.9)、中位總生存期(OS)尚未達到(95%CI:16.1-NR)。
研究中,最常見的3種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是
高血壓(88.1%)、蛋白尿(71.4%)和掌蹠紅細胞感覺障礙症候群(69.0%),這與先前批准的適應症中觀察到的安全性相一致。其他常見不良事件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64.3%)、腹瀉(57.1%)、血小板減少(54.8%)、食慾減退(42.9%)、體重減輕(40.5%)、發音困難(40.5%)、天冬氨酸轉氨酶升高(33.3%),萎靡不振(33.3%)和口炎(33.3%)。
Lenvima是衛材發現並開發的一種激酶抑制劑,該藥是一種口服多受體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劑,能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FLT1)、VEGFR2(KDR)和VEGFR3(FLT4)的激酶活性。Lenvima除了抑制正常細胞功能外,還能抑制與致病性血管生成、腫瘤生長和癌症進展有關的其他激酶,包括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受體FGFR1-4、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α(PDGFRα)、KIT和RET,Lenvima可減少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增加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
截至目前,Lenvima已獲批的適應症包括:甲狀腺癌、肝細胞癌(HCC)、聯合依維莫司治療腎細胞癌(二線治療)、聯合Keytruda(可瑞達,PD-1
腫瘤免疫療法)治療晚期子宮內膜癌。在歐洲,lenvatinib治療腎細胞癌以品牌名Kisplyx上市銷售。
衛材與默沙東與2018年3月達成戰略合作,在全球範圍內開發和商業化Lenvima。2018年3月和8月,Lenvima先後獲得日本、美國、歐盟批准,成為這些市場過去10年來全球獲批用於晚期或不可切除性肝細胞癌(HCC)的首個新的一線治療藥物。
在中國,Lenvima(樂衛瑪)與2018年9月獲得批准,作為一種單藥療法,用於一線治療既往未接受過系統療法的不可切除性肝細胞癌(HCC)患者。中國是全世界
肝癌患者最多的國家。2018年11月,Lenvima在中國上市,標誌著中國近10年來一線治療不可切除性肝細胞癌(HCC)的首個新系統療法。
2019年12月,Lenvima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的新適應症獲得批准,這也是該藥在中國獲批的第二個適應症。(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處:
appLICATION FOR ADDITIONAL INDICATION OF ANTI CANCER AGENT LENVIMA® FOR UNRESECTABLE THYMIC CARCINOMA SUBMITTED IN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