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每天營業額七八千,租金9000,轉讓費要32萬,能接手嗎?

2020-12-27 鯉行者

月租金9000元,這個租金代表著店面不會太大,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9000元/月的可租的商業店面都有限,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天的營業額可以達到七八千,證明這個店鋪的生意算是非常火爆了。

小超市的毛利

如下圖所示,系便利店的毛利,75%以上的便利店毛利率在10%-30%之間,我們取中間值20%,一天營業七八千,取中間值7500元,那麼每天的毛利可達:7500*20%=1500元,每月的毛利可達:1500*30=45000元,每年的毛利可達:45000*12=54萬元。

超市其他成本

超市的其他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房租成本、人工成本、水電成本、損耗成本以及其他雜項(袋子、報紙、衛生費、送貨費等等)。

房租成本:9000元/月,那麼一年的為:9000*12=10.8萬元;

人工成本:一天七八千元的營業額,你們夫妻兩個,再聘請一個人足以,三個人看一個店基本夠了,夫妻不算工資,聘請的一個人,按照4000元/月,一年人工成本:4000*12=4.8萬元。

水電成本:商業用電會比家庭用電貴一些,其實水費很便宜,而且商店用水也不多,畢竟小超市一般沒有魚肉類的生鮮區域,電費會貴一些(冷櫃、冰櫃多),我們按照每月1500元的水平來計算,水電成本一年1.8萬元。

損耗成本:損耗成本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商品丟失、漏單等;二是商品過期(部分供應商商品過期會回收免費替換新的,部分會折價回收替換新的,此外水果生鮮這類是供應商是不會回收的),這部分一年按照5萬元計算足以,畢竟每天七八千,你商品大面積滯銷的機率不大。

其他雜項:這個沒法預估一個具體數值,不過一般不會太高,一年按照1萬元計算。

也就是各類其他成本合計數大概為:10.8+4.8+1.8+5+1=23.4萬元。

上述我們計算的毛利是:54萬元-23.4萬元=30.6萬元,如果把夫妻兩人的人工也算上的話,一年的毛利還有20萬元左右,32萬元的轉讓費應該還算可以,一年半回收回來。

總結

生意如果不錯的話,一般來說,根本沒有人會想去轉讓店鋪,不要相信所謂的家有急事,旺鋪含淚轉讓等等,只要有錢賺,再急都會想其他辦法解決。要接受轉讓之前,最好是自己提前一個月就得去盯客流量(不要單純相信轉讓方所言),仔細觀察每個人買的東西是什麼?大概值多少錢?(畢竟不同商品利潤出入很大),做好筆記,心裡有數,不盲目接手。

相關焦點

  • 大量轉租無人接手,實體店苦不堪言,萬達應該降租嗎?
    此前,吳先生還專程從無錫坐火車跑到了上海徐匯區的龍湖華涇天街,這一帶老居民區多,有公園,不算太繁華,倒也適合開個家常麵館,但詢問了一家轉讓的小商鋪,得知附近租金每天每平在20元左右,自己想開個100平的店,月租金就要6萬,想著有點難受。
  • 餐飲創業之開餃子店加盟需要多少錢,精打細精一個月能賺2萬多!
    現在市場上找一個好位置開店,費用就有:租金 + 押金 + 轉讓費 + 裝修費 + 設備 + 加盟費初級:設備3萬 + 裝修4萬 + 租金押金4萬+ 轉讓費10萬 + 加盟費 3萬 = 24萬中級:設備3萬
  • 2021年餐飲加盟3個方法:讓你餃子店每天營業額6000+,能吃苦要看
    如果想在餐飲加盟類的創業上,在2021年收穫滿滿,每天達到 6000+的營業額,下面我說說的步驟或是方法。建議一:創業投資開餃子檔,如果你沒有餐飲經驗,資金上也不是相對多,儘可能選擇小投資產開店,所以生鮮類餃子店就比較適合,開在菜市場為主,這類店鋪/檔有10-15平方以上即可,而且無論是租金,裝修,轉讓費都不會有太多投入和成本,總預算不會超過10萬。
  • 開一家便利店和小超市要準備多少錢?
    談起開一家便利店或者小超市 ,一般投資50~70平米的連鎖便利店,務必準備20萬~30萬餘元的資金,主要用於店面的室內裝修、選購各種各樣的設備、貨品等鋪租因地域不一樣而不一樣,均值而言是150~300元/平米。
  • 健身卡收「轉讓費」合理嗎?聽聽律師怎麼說……
    律師提醒:籤合同要看清條款本報記者 楊曼藝近日,市民翟女士遭遇一件煩心事:想買一張二手健身卡,找來找去找到一個比較滿意的,從開卡剩餘時間、價格都比較划算,談到最後,對方告知要收取三百元轉讓費,這讓翟女士最後放棄了買二手健身卡的念頭。
  • 開一家小超市或便利店有哪些成本,總共需要投資多少錢?
    辦證這塊正常一般是幾百到一千多,當然,如果遇到一些故意為難你的部門,很可能要花費更多的錢。第二,轉讓費。所謂的轉讓費,指的是店主承接一間店鋪需要的費用,由新店主支付給老店主,因地段、面積而異,少的要幾萬元,多的要幾十乃至上百萬元。一般來說,面積越大、越繁華、越搶手的店鋪轉讓費越高,而有一些很偏僻的地段甚至不用轉讓費。
  • 開超市真的很賺錢嗎?超市老闆娘說出收入情況,這麼開更賺錢!
    每天早上或是傍晚,你應該都會看到一些大爺大媽拉著買菜車去超市大採購,所以超市每天的客流量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去得太晚,超市的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或許早已被人給買走了。看中了超市的有利可圖,所以越來越多人選擇開超市了,有時候,甚至在幾公裡之內,就連開了好幾家超市。雖然各個超市距離不遠,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他們的生意都還不錯。
  • 單店年營業額234萬!餐爆食材火鍋燒烤超市來餐飲情報了
    火鍋燒烤食材超市,你聽說過嗎?1個月內連開6店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你看到過嗎?多種經營模式、回本周期快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你知道嗎?
  • 一個超市有35位員工,日流水達到20萬,一年能有多少利潤?
    單看員工數量和一天的流水並不能推算出一個超市的利潤,因為超市的利潤是受到多方面影響的,比如租金,員工成本,進貨成本,損耗等等,而且對於不同的超市經營水平,這些成本的高低都會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到底一天20萬流水的超市能夠有多少利潤,這個是要看具體情況了。
  • 【安寧旺鋪非中介9.30】正在經營中學校食堂鋪面低價轉讓,人流量大,客源穩定,設備齊全,接手即可盈利,有意者電話聯繫!
    附近有超市,學校,醫院。人流量大,生活交通便利。接手即可經營,有意者請電聯。聯繫電話:18313731356現有一家物流公司(安寧輝隆物流有限公司),  因個人原因要回老家,特低價轉讓,本公司正常營業中,主要經營安寧到昆明物流運輸(託運部),著手即可經營,有固定客源,每天都有貨物配送:1、新華書店3個店圖書配送;2、金方超市總店及
  • 超市大咖斷腕後如何新生 面對電商興起以及租金等不利因素
    業內人士分析,面對租金上漲、電商興起、同行競爭加劇和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中國的傳統大型超市凜冬將至,轉型迫在眉睫,而除了關店斷腕自救外,走進社區便利店小時代、推出特色產品、藉助網際網路啟用「線上+線下」模式拓展增值服務,這些都成為其「回春」的招數。  A 現象 傳統大超市陷入低迷期  先來看看曾經風光無限的國際零售巨頭。
  • 健身卡轉讓還要付轉讓費,合理嗎?
    可沒想到,自己在使用時卻被商家告知,她需要辦理相關的轉卡手續並支付年卡費5%,也就是182.5元的轉讓費,否則商家便不再提供服務。她認為健身卡轉讓時並沒有給商家增加其他額外的服務,收取費用似乎不合理。同時,她也疑惑,即使商家要收取轉讓費,為什麼是按照當初的購卡金額,而不是按照會員卡的餘額來計算呢?    和該名網友一樣,市民章小姐也在轉接朋友健身卡的時候,被要求支付480元的轉讓費。
  • 杭州武林路女裝街租金高生意淡 30多家店鋪已關門
    小路在杭州武林路一家服裝店工作了3年,老闆做的是年輕人的服裝,風格偏可愛,進入2014年,小路明顯感覺生意慢慢淡了下來,「我們的單品基本千元以內,前些年一個月能做10多萬元,現在差不多降了一半,各類成本一攤,老闆覺得維持下去意義不大,就索性不開了。」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看到,店鋪雖依然營業,但門口寫著「出租」兩字,這樣情形在這條街上並不鮮見。
  • 續租店鋪 房東為何要收20萬轉讓費?
    「房東要漲房租,還要另收20萬元轉讓費才讓我們繼續承租」。轉讓費的收取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房東李某表示:「不願意租給她了,才找了個藉口說要收轉讓費。」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內江其他餐飲店也遭遇過店鋪到期房東要求收取轉讓費的情況。對此,消協和律師認為,房東這種行為雖然沒有違反法律法規,但不合理也不提倡。
  • 聯商超市周報:全時北京遇轉機 便利店數量被指不夠
    該消息源透露,好鄰居已經接手了全時,目前與全時是合作關係。全時的品牌仍然在保留,商品和門店管理暫由好鄰居負責,後續如何發展、全時品牌最終能否保留、全時加盟商未來發展等問題,對方尚不能準確回復。對此,好鄰居創始人、CEO陶冶表示,目前好鄰居暫時幫助全時把門店運營起來,具體收購事宜還要後續再看。
  • 快剪理髮15元一人賺錢嗎?如果不是要求高的男生可以剪,技術還行
    不知道你們的城市會有這種剪髮嗎?在各大超市的收銀臺附近剪髮,重點是,成人剪髮只需15元,兒童只需10元。你要知道,在廣西玉林這種十幾線的小城市,隨便找一家理髮店都要一個人25元,不分成人還是兒童。洗剪吹也是至少要35元。男生至少一個月剪一次頭髮,算下來一年也是一筆支出。這不,昨天我也去體驗了一次,我個人感覺技術還行,至少理出來的頭髮讓人精氣神出來了,比去某些理髮店阿姨剪的好,速度也快,不超15分鐘,總體上來說服務還是滿意的,修剪的細節也做到位了。
  • 線下營業額減少 線上銷售額激增 商超模式面臨轉型升級
    為了迎接庚子鼠年,各大商超備貨充足,希望在節日期間能夠實現營業額激增,但疫情卻使得原本熱鬧無比的商超變得冷冷清清。從爆發疫情到現在,疫情對商超造成的影響究竟多大?他們又是如何藉助本次疫情實現轉型升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