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見面不能握手,你會選哪種古代禮儀代替?

2020-12-20 南京江北新區

5月6日,武漢高三學生複課的第一天,一段視頻就火了。武鋼三中的學生們全體起立,行拱手禮感謝醫生、交警、消防員、扶貧幹部、車間工人……

拱手禮是中國傳統禮儀的一種。因為疫情的緣故,許多國家地區逐漸恢復了本國的傳統見面禮儀,以代替日常的握手禮,比如起源於印度、佛教徒常用的合十禮,也出現在許多國際場合中。

合十禮

我們今天熟悉的握手禮,在中國的歷史並不久遠。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倡導引入歐洲握手禮,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逐漸適應了這一方式。

特殊時期,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中國的傳統見面禮,選一個自己更喜歡又安全的方式,同人打招呼吧。

拱手而揖

關於中國古代見面禮,早在《周禮》中就有記載,當時的人們會根據不同的對象執行一套不同的行禮標準。《周禮·秋官·司儀》記載:「詔王儀南鄉見諸侯,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

那麼,「揖」是一種什麼樣的動作呢?

鄭玄註:「土揖,推手小下之。」「時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

也就是說,見到下級或晚輩時,要用土揖,拱手稍向下——

見到平級或平輩時,用時揖,拱手平推——

對上級或長輩要行天揖,拱手稍向上——

對於「拱手」的手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拱,斂手也」,意思是雙手相交重疊之意。

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行拱手禮

男女都可拱手行禮,但在結婚、節慶等喜慶場合,男子要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而在喪禮等場合要行兇禮,即男子要右手壓左手,女子左手壓右手。這與《禮記》中記載的吉事尚左,兇事尚右有關。

節慶時男女行拱手禮,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

不過,這些在古代還是天子之禮,只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比如《史記·周本紀》中記載,周武王打贏牧野之戰後,商紂王自焚而死,周武王拿著表示身份的大旗指揮諸侯們集合開會,諸侯們對武王行拜禮,「武王乃揖諸侯」。

還有與主人的「揖」禮相對應的「厭」禮,是賓客使用的禮儀。「厭」禮是在拱手的前提下,稍稍將手向胸前收,同時身體鞠躬的禮儀。

酈生長揖不拜

這些複雜的禮儀到了兩漢時期開始簡化。首先,「厭」禮消失,統一使用揖禮。

影視劇《大秦帝國》中的揖禮

此時還出現了長揖禮,與普通揖禮不同,做長揖時,雙手是垂到下面,而不是向外推的。這種行禮方式是很多人在該行跪拜禮時,用長揖禮來表示對受禮者的蔑視。

高陽「狂生」酈食其就曾以長揖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劉邦的不滿。劉邦帶著軍隊反秦時,經過高陽,酈食其就去找劉邦毛遂自薦。但劉邦並喜歡儒生,雖然沒有拒絕見他,但態度非常傲慢,一邊以「葛優癱」的姿勢讓侍女洗腳,一邊傳召酈食其。以酈食其的「狂生」脾氣自然是不會忍氣吞聲的,當時便以長揖禮代替跪拜,敷衍了事。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劉邦和酈食其

叉手而揖

東漢末年,佛教的傳入對人民的日常習俗產生了很大影響。「叉手」本是佛教的一種敬禮方式,西晉時翻譯的《正法華經》有云:「於是賢者舍利弗,聞佛說此欣然踴躍,即起叉手白眾祐曰:今聞大聖講斯法要,心加歡喜得未曾有,所以者何?」。

「叉手」禮的主要特點是手掌相合,手指交叉。叉手禮傳入中國後,不僅是一種佛教禮儀,也是一種世俗禮儀,屬揖禮的一個手形姿勢。《三國志·鄧艾傳》中記載,劉禪君臣投降時就是「叉手屈膝」。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叉手禮,參考的《韓熙載夜宴圖》(下)

不過,我們今天在影視劇中見到的「叉手」禮多屬唐和五代時期。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以頗富才華著稱,每次入試,要求押官韻作賦,他每抬手一作揖,就是一韻,其詩詞創作速度之快,堪比曹植「七步成詩」,溫庭筠也因此得了「溫八叉」的雅號!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截圖中的叉手禮

根據考古發掘的晚唐墓葬壁畫可以看出,「叉手」的手勢為——左手成掌型,左掌外包右手,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拇指向上。而且手很自然置於胸前,與前胸之間留有距離。

五代王處直墓壁畫中的「叉手」侍者

我們在學校裡常見的孔子立像,源於唐代吳道子所作的石刻板,或許不是先秦時代的揖禮,但肯定參考了唐代揖禮。

孔子畫像

「叉手」禮不僅在中原地區盛行,還傳播到當時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今天的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赤峰發掘了一座遼代墓葬,墓中壁畫上就有「叉手」而立的男吏形象——其人勾鼻,戴黑色幞頭,著圓領緊袖紫褐色團花長袍,腰系白帶,穿淺色便靴,從面容看,應該是契丹或是其他少數民族。

內蒙古赤峰寶山遼代壁畫墓中的「叉手」侍者形象

到了宋代,人們依然以叉手禮為日常禮儀。宋代蒙童讀物《訓蒙法》中,記錄了一套流程——「凡揖人時,則稍闊其足,其立則穩。揖時須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頭,威儀方美觀,揖時亦須直其膝,不得曲了,當低其頭,使手至膝畔,又不入膝內,則手隨時起,而叉於胸前。揖時須全出手,不得只出一指,謂之鮮禮,揖尊位則手過膝下,亦以手隨身起,叉手於胸前也」。

《事林廣記》中關於叉手和作揖的記載

南宋陳元靚編撰的《事林廣記》也記錄了,行叉手禮時,左手要緊握右手拇指,左手的小手指要指向右手腕,右手四個手指都要伸直,左手大拇指向上。如果要用右手遮著胸前,那麼手需要與前胸保持兩三寸的距離。

明代「圓揖」

明代出現了「圓揖」一詞。正統年間,許多學士退了早朝後,會齊聚到東閣,在此地行的就是圓揖。「圓揖」要求躬身、下手,手形不同於前代的疊手和叉手,而是「兩手圓拱而下」。

圓揖

具體動作應是:以身體正立站好為起勢,開始施禮時,以腰為軸,膝部不可彎曲,低頭,上身向前向下彎屈,雙手合抱、前伸、向上翻腕拱起,順著身體的姿勢,合抱的雙手沿弧線做自上而下的動作,身體向前向下彎曲到一定角度後稍作停頓即仰身站起,即為禮畢,復原為起勢的姿勢,即「揖遊俯仰之間揖禮已成」。

電視劇《大明風華》截圖中的行禮

女士萬福禮

唐代以前,女子也行作揖禮,但是「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唐宋以後,男女已是各行其禮。

電視劇《知否》中明蘭的叉手禮,左右手和男子相反

武則天稱帝後,改定禮儀,將女子的跪拜姿勢改為正身下立,兩手放在胸前,微微俯首,微曲膝,這種拜儀當時被稱為「女人拜」。

宋朝以來,白話小說、戲曲盛行,我們可從其中一窺時人禮俗。宋代白話小說《京本通俗小說卷十五》中有《錯斬崔寧》一篇,其中記載了當時男女相見時,各自行禮的情節:

「那後生放下搭膊,向前深深作揖:『小娘子獨行無伴,卻是往那裡去的?』小娘子還了萬福道:『是奴家要住爹娘家去。因走不上,權歇在此。』」

這裡提到的正是女子「萬福禮」。「萬福」是女子行禮時的口頭語,等同於現在的「您好」。由於唐宋時期盛行叉手禮,所以,萬福禮的手勢實際上還是叉手。

電視劇《知否》截圖,女子在行萬福禮

到了元代,雜劇興盛,萬福禮被搬上舞臺。經過藝術加工後,一種右手輕蓋在左手上,搭在右腰邊,左腳前半步,微微踹身屈膝低頭,口說萬福的女子行禮法出現。

明朝初年,這種禮儀被大戶人家爭相模仿,永樂年間甚至為宮廷所用,稱「女子萬福禮」。清朝初期沿制,後來被稱為「蹲安禮」。

電視劇《甄嬛傳》中的蹲安禮

民國時期,女子萬福禮仍被使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春》就寫於20世紀30年代,故事以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為背景,其中寫道:「婉兒也只好照淑華的意思,萬福還禮」。

可以說,唐宋以來的「女子萬福、男作揖」的見面禮儀深入人心,它們歷經千百年,即使在現代,人們依然會在古裝影視劇中看到。那麼如果是你,會選擇哪種方式來互致問候呢?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禮儀?歡迎留言分享。

(素材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編輯|馮秋璐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傳統的見面禮儀作揖叩首,是如何演變為握手的?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是一個禮儀之國。在中國古代,最普遍和最流行的禮節是作揖和。一、公元前1043年,西周的開國君主周武王姬發逝世,其子姬誦即位為周成王。根據禮節制度,古代作揖經過嚴格分級,非常複雜,如果作揖禮節不正確,就會被認為是一種僭越的表現,是對主上的大不敬。在過去的3000年中,這種禮儀也得到了發展。為了適應不同的場合。作揖演變成各種形式,例如抱拳禮,我們在金庸先生的很多影視作品裡都看到,比武切磋之雙方,都要行抱拳禮,以示尊重。
  • 今年流行新禮儀,見面作揖不握手
    握手以示友好?你身上揣著免洗洗手液了嗎?沒有?那還是算了。那到底該如何與人不失分寸地打招呼?別忘了,咱們還可以「見面拱手」(作揖禮)啊!!!見面不握手,保護自己,健康他人。作揖禮比握手禮歷史更悠久相較國際通用的握手禮,中國古人傳統的拱手禮更悠久、更有歷史底蘊。甲骨文上記錄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來。
  • 公務員禮儀大全 涉及「著裝、握手、介紹、問候、接待、接電話」
    它主要適用於非正式交往,尤其是經常見面的熟人之間。介紹禮儀秘叔認為自我介紹要態度謙虛,鎮定而充滿自信,不能自我吹噓。如果你聽他人介紹時,要視情況作出積極回應,言行舉止親切有禮。如果你是被他人介紹時,除女士和年長者外一般都應起立,相距近者可握手,遠者可舉手致意。
  • 【結婚課堂】結婚前新人雙方父母見面禮儀講究
    ,商量結婚等事宜,而這次見面是有許多規矩和禮儀要事先懂得哦。小編為你總結出新人雙方父母見面禮儀講究,一起來看吧!雙方父母見面時間的確定挑個雙方父母都有空的時候,最理想的是家庭成員所有的人都在場比較好。兩邊的長輩估計一開始也沒有什麼話說,也是需要靠我們在裡面進行氣氛的調節的。  雙方父母見面場所的選擇
  • 職場禮儀| 初次見面,請多指教!
    它主要適用於非正式交往,尤其是經常見面的熟人之間。02握手禮儀(錯誤示範,小姐姐們要矜持哦!)>>>>起立如果因為身體嵌在餐桌下不方便起身,你應該立即稍稍起身,然後說,「原諒我不能站起來,很高興見到你。」
  • 介紹領導的禮儀是很有講究的,搞錯了,會很丟人!千萬要掌握
    這是一個社交禮儀的問題。對於職場中人,尤其是在領導身邊工作的人,掌握常用社交禮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良好的社交,會在對方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對方有一種更希望進一步接觸或交流的想法,如果是談業務,也會大大增加談判的成功率,促進業務合作。同時,良好的社交也會讓自己的領導在別人面前很面子,確保自己的職業生涯穩中有進。
  • 見面不握手,多行拱手禮!這動作成疫情防控新「標配」
    倡導行拱手禮「咱不握手了,拱拱手就行了。」最近,您是不是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見面不握手,使用拱手禮,成為不少市民防疫新「標配」。最近,隨著復工復產的逐步恢復正常,但為了更好地抗疫,人們不斷呼籲、倡導「距離產生美」,熟人、同事相見,不再以握手表示友好了,而是不約而同行拱手禮。
  • BBC:後疫情世界,我們是不是永遠不能握手了?
    中新網5月9日電 英國廣播公司(BBC )中文網9日發表文章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人們彼此保持距離避免肢體接觸,封鎖措施慢慢解除之後,人們會重新開始握手嗎?     當地時間5月8日,在巴黎一個地鐵站粘貼的提醒社交距離標識。當天地鐵站內幾乎沒有乘客。
  • 韓國的禮儀文化!
    因此,古代的朝鮮文武大臣在宮中雖然穿著官府,但回到家後都會換上白衣。在當代,韓國人給紅包時,用的都是白色的信封。不過,韓國人參加葬禮時,穿著的是黑色服裝。韓服: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身份,韓服的布料、色彩等更不相同。一般來說,上衣大多採用亮色系,而下衣則以暗色係為主。韓國人在傳統節日或有婚慶喜事的日子裡,有穿韓服的習俗。但這一傳統已經慢慢簡化,只要在重要的時候才會穿著。
  • 2021年春節拜年禮儀,你懂嗎?
    春節到了熱鬧、人多是春節的一大特點人多的地方就有交際有交際就要有禮儀關於春節的禮儀,你了解多少呢
  • 快要失傳遺落的中華禮儀用語與禮儀著裝
    掌握規範的社交禮儀,能為交往創造出和諧融洽的氣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際關係。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為尊重、遵守、適度、自律。   一、問候禮儀   問候是見面時最先向對方傳遞的信息。對不同環境裡所見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問候語。和初次見面的人問候,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等。
  • 合十禮比握手禮更適合人際交往,它讓我們以謙卑的姿態前行
    世界各地的人們一改以往擁抱、握手、親吻面頰的禮節,紛紛改成點頭、碰肘。尤其各國領導人之間碰肘這個動作,頗有些尷尬和滑稽。世界各地的人們,自古以來有著不同的禮節。發展至今,握手禮成為全球通行的見面禮節。在西方國家,相熟或者關係親近的人之間還有彼此擁抱、貼面的習慣。
  • 機關工作人員禮儀常識
    第一節 見面禮儀見面禮儀包括握手禮、名片禮、脫帽禮、擁抱禮、親吻禮等。名片禮:初次相識,往往要互呈名片。呈名片可在交流前或交流結束、臨別之際,可視具體情況而定。遞接名片時最好用雙手,名片的正面應朝著對方;接過對方的名片後應致謝。
  • 去韓國的朋友們怎麼能不知道韓國禮儀與禁忌!
    所以,他們會主動邀請客人參加娛樂活動。  韓國商人一般把晚宴設在餐館裡或酒吧間,只有當你們之間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才有可能邀請你到他們家裡做客。在韓國,晚宴一般是談判活動的一部分,只有談判的人才有資格參加。你不能要求一位韓國男子帶他的妻子來參加晚宴,同時,參加韓國人的宴會,不要帶自己的妻子去。你接受了韓國人宴請後,要設法回請一次。你在選擇請客的地方時,要注意韓國人的飲食習慣。
  • 傳統文化——中國古人的見面禮儀
    在周朝的時候,周公制定了一套專門的禮儀,用來規範人們的行為。後來到孔子的時候,他在周公規定的禮儀上,又做了一些必要的補充,使之完善,才逐漸形成現在我們看到的那些傳統文化。陌生人見面時,為了方便稱呼,都要詢問對方的姓氏。在詢問的時候必須說「您貴姓?」回答的人要說「免貴姓×」。
  • 周朝開始的作揖禮,與西方握手禮,哪個更好
    ,都會互相之間行作揖禮,也算是最早期的見面禮儀式,在公元1043年,由於周武王駕崩,而他的子嗣周成王,則繼位開始治理朝政,可由於年齡較小,朝中的大權都掌握在皇叔手中,這期間就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甚至很多的制度影響至今。
  •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所以人們在參加朝會或者飲宴之時,都是清一色的採用「跪坐」姿勢。即使是對位高權重者表示尊敬之意,也只會身體微微前傾「伏案抑首」。尤其是《周禮》誕生之後,不僅規定了君王和大臣的行為準備,而且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也都以能夠符合「周禮」的要求而自喜。這說明當古代社會,向文明時代發展的時候,人們除了會比較關注衣食住行之外,其實最注重的還是禮儀和禮節。
  • 【心理測試】測測你的前世是哪種古代身份?
    看古裝戲的時候你會不會自動帶入角色,那你知道自己在古代會是什麼人嗎?BANG!現在給你一個機會穿越到古代!如果你要去某個山谷裡尋找隱士,你覺得他多半在哪個谷裡?a.桃花谷——Cb.蘭花谷——Dc.梨花谷——15Q14. 下面三種宮殿中的職業,你希望自己是?
  • AKB48握手會盤點
    還有因為年代久遠,忘記作者是誰,如果涉及版權記得聯繫我,我會署名作者。說握手會之前得說說AKB每張單曲的三種盤:劇場盤、初回盤、通常盤從簡單的講起吧-①通常盤通常盤應該是基友們最熟悉的盤了有CD,有DVD,有內封生寫。
  • 【國學禮儀】古代的見面禮有哪些?
    凡見面的禮品,天子用鬯,諸侯用圭,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庶人用鴨子。童子獻給老師的見面禮,不用親手遞交,可以放到地上便走。在野外軍中難以置辦合適的見面禮物,因地制宜,用馬纓、射韝和箭代替也可以。 婦人的見面禮,是拐棗、榛、未加薑桂與加有薑桂的肉乾、棗子、慄子。 ■圖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