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劉韡最新個展「散場/OVER」在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展出17件劉韡最新創作的系列裝置、雕塑和繪畫作品,以及一件2017年創作的影像作品《水果當早餐》。本次展覽將展出至2021年1月17日,為期2個月的展期中,龍小編將陸續向大家介紹重點展出作品,首篇介紹《暗物質》。
「散場/OVER」不同於一般的展覽,某種程度上18件作品也可以被視為一個整體,是藝術家特別考慮了龍美術館(西岸館)的展廳環境,經過多重構思後呈現給觀眾的「敘事結構」,「圖形」(不是「圖像」)是基本要素,圓形、方形和變形的幾何體出現在不同作品中,成為觀看展覽的一條線索。
一進入展廳,觀眾便直面一個巨大的、通體漆黑的立方體,它的長、寬、高都超過了10米,一角立於地面,一角聳入高空,且無法觀看到作品內部。觀眾站在任何一個角度,都能感受到其帶來的壓迫感、震撼感。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廳現場,觀眾與劉韡作品《暗物質》。這件超大體量的作品是劉韡為龍美術館特別創作的空間裝置《暗物質》,代表著被遮擋而不可見的存在,作為序曲,一側走向大地,一側通向宇宙。據了解,作品構思最早能追溯到2008年劉韡在中國美術學院展出的「暗物質」,藝術家希望呈現一件黑色的、具有「被遮蔽」指向的作品。「遮蔽」是隱藏於這件作品背後的關鍵,劉韡稱:「那些被遮蔽、被去除的東西,並不意味著它是反面的,抑或這個世界不存在的。」
同名作品曾於2016年出現在南京四方美術館的戶外展區,以三組綠色的支架為支撐,以鐵皮為主要質料,模擬巨大的商業廣告行為。
2016年曾在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戶外展出的《暗物質》,圖片來源:四方當代美術館接受《藝術新聞/中文版》記者採訪時,劉韡說《暗物質》是本次展覽的基調,也是一個序曲:「我們這個世界有很多問題是無法看到的,是被遮擋的,無論自我遮蔽還是知識結構的遮蔽。當然這也與我們的本體有關,我們本身的意識也是這樣,就是如何表達的問題。」
在劉韡看來,人類文明、藝術都是關於表達的問題,我們如何表達,如何把一個真實的感覺以某種方式讓其能夠被接納,有關溝通,也有關情感。
「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右為《暗物質》,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同時指出創作這件《暗物質》,完全出自其本人的意志,不帶有任何功利性或目的性,認為這是人類文明構建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一位藝術家,做任何作品,並非是為了讓它成為有用的東西才去做。」
「它(《暗物質》)不好看,也沒用,沒法收藏,浪費,它的大、它的無意義就是想表達一種自由的意志。我們不能把藝術作為一個別人賞玩的物品,放在家裡擺擺好看,那就失去了社會功能,變成一個裝飾品,這是我極其反對的。」
下一篇文章,龍小編將介紹劉韡另一件展出作品《1098.1噸沙漠》,具有與《暗物質》相似的外在屬性,敬請期待。
劉韡,《1098.1噸沙漠》,沙、玻璃、鋼,1100×1100×560cm,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右為《暗物質》,左為《微觀世界 No.3》,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東方 2020 No. 5》《微觀世界 No.4》,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微觀世界 No.4》,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全景 2020 No. 2》,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微觀世界 No.3》,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微觀世界 No.3》局部,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王國》《星象》,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散場/OVER》,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因為他能 NO.1》《因為他能 NO.2》,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影像作品《水果當早餐》局部。「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劉韡:散場/OVER」展廳現場,圖為作品《。。。。》,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夏木。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孟憲暉:《「散場/OVER」並非結束,與劉韡在停頓的美感中認知當下》(藝術新聞/中文版);羅書銀:《「散場」是對我對此刻世界的描繪》(雅昌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