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風流》一部不俗的黑白喜劇片,比彩色電影更有味道

2020-11-08 愛兔電影

無意間看到這個影片,片名或許會讓人浮想聯翩,但事實上它卻是上個世紀30年代的喜劇片,也可以說是一部愛情老電影,也是一部公路片。但它看起來比彩色電影更有味道,就算是不喜歡看黑白電影也能接受這部電影。

這和我們看的大多數童話故事相似,富家女與窮小子的人設擦出的愛情火花,雖然劇情似乎有點俗套,但是卻很有味道,有點像《羅馬假日》的感覺,不過《一夜風流》拍得要更早。

整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逃出家門的富家女與報社記者之間的愛情故事,開頭的敘事節奏就很快,把人物迅速塑造起來,這是舊好萊塢電影的一貫手法,主要是受無聲電影的影響,無聲電影沒有聲音的傳達,為了更吸引人,節奏會比較快。因此這部喜劇片,鏡頭敘事十分流暢,高潮不斷。

富家女艾倫,迷戀上了飛行員金,一定要與他結婚,但父親極力反對,就想到了離家出走,坐大巴去見金,在大巴車上遇見了失業的報社記者彼得。彼得窮困潦倒,但是樂觀熱情紳士,與富家女嬌慣,驕傲自大形成鮮明對比,兩個人的差異顯而易見,因此爭執肯定不會少,十分有戲劇性。

彼得在大巴中途停車時,看到報紙上刊登的富家女的父親派偵探尋找女兒的消息,知道了艾倫的真實身份。艾倫不想讓他打電話給父親,因此就說給他錢,而彼得認為富人總是覺得用錢能解決一切問題,十分生氣。現在看起來覺得這樣的話十分俗套,但當時在那個經濟低迷的時期,卻意義非凡,這無形中就把彼得善良乖張,而又有骨氣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都錯過了當時乘坐的那一班大巴車,彼得和富家女入住了同一間房,彼得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想跟著富家女尋找新聞,掌握第一手資料來出獨家新聞,而他也能幫助艾倫與金見面,兩人就開始一起同行了。

本來艾倫想要再開一間房,但是外面下雨了,彼得說要跟著艾倫,艾倫只好作罷。然後彼得在屋裡系了一根繩,用床單造了一堵「耶利哥之牆」,兩個人就這樣相處了一晚。第二天有偵探到訪,兩個人還演了一場夫妻吵架的戲碼,偵探沒有認出來,就這樣兩個人又乘上了同一輛大巴。

這次兩個人沒有坐在一起,但是艾倫旁邊的人總和艾倫說話,彼得出於善良就要求換位置坐到艾倫旁邊的位置,但卻嘴硬,說是自己聽著嫌煩。晚上行駛到半路,由於車子內的人過於興奮離開座位唱起了歌,司機也加入進來,車頭意外駛進了河裡。

前排有一個男孩的母親餓暈了,彼得上前查看情況,艾倫餵給她食物。彼得通過小男孩得知他媽媽餓了好幾天了,沒有錢買吃的。彼得此時拿出了錢,有點猶豫要不要給男孩,他本身也沒有錢,艾倫看見了,直接把錢給了小男孩,讓他買吃的。

彼得走下車,還在想著沒錢了怎麼辦,結果話癆男前來搭訕,拿著報紙說讓他給一半的懸賞金,不然他就通知偵探。彼得只好帶著艾倫從別處走了,彼得抱著艾倫趟水過河,在一個有稻草的地方休息下來。

在這一晚,艾倫沒有吃東西一直吵著餓,睡著醒來之後發現彼得不在身邊又特別驚慌,不停呼喊彼得。彼得趕到的時候,艾倫抱住了彼得,似乎對彼得已經有了好感。彼得很生氣把找來的食物給艾倫,艾倫見是生的胡蘿蔔,一口也不肯吃,就睡下了。兩個階級的差異與爭執嶄露無遺。

第二天,兩個人搭便車繼續趕路,搭便車的過程也充滿喜劇色彩。後來終於搭到便車,但便車司機卻是一個專門搶人行李的盜賊。彼得前往追逐,後來開著那輛車回來接上艾倫,艾倫給他擦了受傷的額頭,然後拿出紅蘿蔔吃了起來,此時的艾倫已經真正地改變了。

本來他們能直接開著車到紐約,但是艾倫想著先休息一晚,兩個人又住在了同一個房間。此時的他們相互之間已經有了愛意,艾倫對彼得表白了一番,但是彼得還在與自己的思想作鬥爭,他們之間的那堵「耶利哥之牆」依然存在,不可逾越。

這天夜裡彼得開車去聯繫報社,爆料一則自己和富家女的新聞,然後趁機獲得暴利,然後回去表白艾倫。但是艾倫醒來發現彼得不在了,以為是彼得不接受她,就聯繫父親,父親來把他接走了。

彼得剛好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了艾倫和他的父親,後來彼得要求艾倫的父親付帳單,但是卻沒有要懸賞。艾倫的父親還問彼得愛不愛艾倫,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艾倫和彼得見面就生氣了。

父親不想女兒不快樂,在她的婚禮上計劃了逃婚,結局可想而知,男女主人公圓滿了,「耶利哥之牆」倒塌了。

從畫面運動,到人物性格,敘事以及柔美的畫面,讓你在幽默、輕鬆中看完整部影片,戲劇與喜劇效果兼具。

這部影片上映時,正處於經濟大蕭條的時期,通過愛情故事,在美好的浪漫喜劇中,讓觀眾在精神上得到放鬆,暫時緩解現實帶來的壓力,影片中的人物也因為這種特殊時期,更為立體。

這部影片榮獲了第7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大獎,劇中的透視效果,拍攝的畫面看著滿是夢幻,十分有質感;劇情方面,擁有較好的敘事節奏,舒暢又極具戲劇性,還擁有很多的笑料,讓人在輕鬆的氛圍中看完整部影片。其中隱喻的應用也相當有深意,讓人津津樂道。影片中很多的經典對白以及橋段,在後來的不少經典電影中都有出現,可謂是一部十分具有觀賞性的喜劇片。

相關焦點

  • 看電影合集:奧斯卡獎經典愛情喜劇片《一夜風流》原聲完整版
    有聲電影初啼未久,方才開始普及,無聲電影仍未徹底謝幕的時代,臺詞已如此妙語連連,珠璣滿盤,看得各種歡樂暢懷,這才是喜劇最高境界,不能好看更多!2、又是一部如寶藏般存在的傑作,簡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蓋博和考爾白之間的化學反應火花四濺,搭車那段戲樂壞我了;一個導演如果想靠拍愛情喜劇營生的話,把卡普拉劉別謙懷爾德三個人那幾部傳世的片子都吃透估計也就算出師了。
  • 電影 | 一夜風流
    1934年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他們拿著一個幾乎沒有大牌願意接的劇本(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故事很難拍成電影)找到了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和克勞黛·考爾白(Claudette Colbert)結果這個電影竟然成了電影史上第一個拿奧斯卡大滿貫的電影一舉拿下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男演員 最佳女演員
  • 《綠野仙蹤》不是第一部彩色電影嗎?從黑白到彩色
    這部電影獲得額外獎勵的原因之一是他是第一批使用特藝彩色技術的彩色電影之一,與早期的黑白膠片必須手工染色不同,特藝彩色膠片極大地改進了彩色膠片的製作工藝,使畫面更加飽滿自然,因此《綠野仙蹤》成為後續電影的重要基礎。
  • 第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夜風流》
    第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夜風流 (1934)It Happened One Night 導演:弗蘭克·卡普拉編劇:羅伯特·裡斯金 / 塞繆爾·霍普金斯·亞當斯主演:克拉克·蓋博 /克勞黛·考爾白 / 沃爾特·康諾利 / 羅斯科·卡恩茨 / 詹姆森·託馬斯類型:喜劇 / 愛情《一夜風流》是美國導演弗蘭克·卡普拉所執導的一部電影,由克拉克·蓋博、克勞黛·考爾白等主演。
  • 《綠野仙蹤》不是首部彩色電影?從黑白到彩色,首部彩色長片是它
    而這部電影其中一個加分的原因在於,它為其中一部最早使用「特藝彩色」技術的彩色電影,有別於早期黑白電影膠捲必須人工染色,「特藝彩色」讓彩色電影的攝製技術得到更大的提升,畫面更為飽滿和自然,《綠野仙蹤》也因此成為後續電影的重要基礎。
  • 三部評分最高的喜劇片大盤點,有一部是國產電影
    喜劇片指以笑激發觀眾愛憎的影片。常用不同含義的笑聲,鞭笞社會上一切醜惡落後現象,歌頌現實生活中美好進步事物,能使觀眾在輕鬆愉快的笑聲中接受啟示和教育,以及得到愉悅的心情。多以巧妙的結構,誇張的手法,輕鬆風趣的情節和幽默詼諧的語言,著重刻畫喜劇性人物的獨特性格。種類較多,常見的有歌頌性喜劇和諷刺性喜劇。而我們國家喜劇片的代表人物就是90年代的周星馳和現在的開心麻花。
  • 《大佛普拉斯》:一部讓你笑不出來的荒誕喜劇片
    原創作品,違者必究1你聽說過有個導演會因為經費不足而將電影製作成黑白色影片的嗎?你聽說過哪部電影在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竟然能擊敗其他幾部大手筆和豪華影星陣容的大片而奪得金馬獎的嗎?這世界上從來都是這樣,只有你沒聽說過的,卻從來都沒有不可能的事情,這部電影就是《大佛普拉斯》。
  • 彩色·黑白 ——小議電影《後來的我們》的色彩切換
    「奶茶」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中,黑白影像和彩色鏡頭無縫切換,風格獨特,內涵厚重,給觀眾以別樣審美體驗。彩色電影中,對一些歷史、回憶橋段及畫面,導演往往採用黑白色獲得對比之效,表現時間和空間的切換。但導演劉若英卻另闢蹊徑,將其進行反運用,使對比效果更強烈,使電影主題得到完美表達。
  • 別再感嘆所謂的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了
    效果對比現如今,隨著網絡自媒體平臺不斷增加,由於自媒體的低準入門檻,自媒體的內容也開始良莠不齊,也是突然發覺好多電影自媒體開始給黑白電影上色,美名曰「彩色修復版」,吸引眾多眼球,更甚以此博來原創稱號……那麼,關於自媒體所謂的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你又了解多少呢。
  • 《黑白迷宮》:經典香港味道
    「古惑仔」們,攜新片《黑白迷宮》重出江湖。影片繼續以香港洪興社團的故事為主要敘事背景,以江湖中兄弟之間的義薄雲天為情感主題,為觀眾呈現黑白江湖的腥風血雨和義氣當頭的兄弟情誼,可以說是古惑仔系列歸來的最新一部,但也喚醒觀眾們往昔的古惑仔情懷。
  • 《歡樂谷》黑白與彩色衝撞中的世界
    導演蓋瑞羅斯就是更加戲劇性地用顏色去敘述色彩與文化記憶之間的關係,創造了一個視覺敘事上更為直觀的電影世界。電影用代表當代現實世界的色彩入侵了黑白代表的被媒體理想化的過去,賦予顏色更重要的敘事功能。文化記憶並不是對歷史的複述,它更多的是當我們提到一個時代的時候,浮現出的能代表這個時代的特色的特殊的記憶點。
  • 黑白電影背後的玄機
    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有時候,一部電影以黑白方式呈現更勝過彩色的品質。原始版本的《奪寶奇兵》是以彩色呈現,但他卻不停地欣賞黑白版本,可想而知,史匹柏本人更中意該版本的色彩模式。網友Jason Bailey得知導演史匹柏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也開始好奇電影《奪寶奇兵》的黑白版本是否真的更勝於彩色版本,並為此製作了一段影片,並選取內心認定最適合使用黑白為效果的電影片段做詮釋,最終他也認同史匹柏的想法。
  • 明明是法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緣何放映黑白版本?
    然而湯姆森彩色並不給力,在發現自己無法把膠片印成彩色之後,塔蒂只好退而求其次,將片子以黑白電影發行。有一年多時間塔蒂都無法找到發行商,直到在巴黎郊外的一次成功試映啟發他對片子進行了更多的修訂之後,事情才有了轉機。
  • 今天為什麼我們還會看黑白電影?
    (收錄至《Awake in the Dark: The Best of Roger Ebert》,內容多為他40年以來的電影評論及採訪資料,羅傑伊伯特談論《北非諜影 Casablanca》有時候,一部電影以黑白方式呈現更勝過彩色的品質。
  • 這些黑白電影竟然這麼好看
    黑白電影對很多人來說,似乎代表著一個非常遙遠的年代,給人一種未知的、不安全的陌生感,但小編卻一直對其情有獨鍾。洗去了鮮豔的色彩和炫目的特效,卻讓觀眾更專注於故事本身。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曾在他的書籍《在黑暗中醒來》中,專門論述過自己為何喜歡黑白電影。他說,在彩色電影中,色彩本身會幫助觀眾分辨形狀,但是在黑白電影裡,如果沒有細心的光線和陰影設計,所有東西看上去只會是一團模糊。黑白電影更純粹,僅有形狀、樣式、運動、光線和陰影構成,有更加夢幻的感覺。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經典的黑白片佳作。
  • 電影《大佛普拉斯》:現實一片黑白灰暗,彩色的永遠是別人的世界
    鍾孟宏、葉如芬監製,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金馬獎十項入圍,囊括了最佳新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攝影、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剪輯等十項提名,儼然是當年金馬入圍名單的最大贏家。作為一部要走進院線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做了很大膽的嘗試,全黑白的影像搭配臺語發音,讓人想起五十年代的黑白臺語片,但經過導演黃信堯的黑色幽默風格式口白在旁講解,插入導演本身想傳達的核心概念,相信即使是一般觀眾也不會覺得難以觀看或是感覺枯燥。導演積極地想打破電影的「第四道牆」,讓演員或口白跳脫電影的劇情對觀眾說話,與其說《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更像是電影與紀錄片的結合。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優於國產喜劇片的這幾點,決定了它的優秀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讓人很難暢快地笑出來的喜劇片,你可以說它是一部黑色幽默電影,也可以說它是一部正劇,電影中的笑點十分真實,沒有刻意的誇張和過分的偶然,真實又諷刺。你甚至可以說它是一部懸疑劇或者是犯罪片,不過這並不是電影中要突出去表現的。
  • 大佛普拉斯:其實電影是彩色的,人心是黑白的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極具風格特色的臺語片,不僅把幽默與悲涼的比例拿捏得非常好,在又好氣又好笑的觀影體驗後,留下的或許是一種深深的無奈。透過一段紀錄片才有的旁白,我們可以更清楚這個角色的心境。紀錄片的指導經驗,幫助他很多,你會驚訝於他對這些底層人物深入且細膩的觀察。透過他的聲音慢慢了解這些小人物背後的辛酸。
  • 蒲上觀影No.1:耶利哥之牆已經開始倒塌 《一夜風流》
    電影類型是很有用的概念,其本質是從電影敘事與現實世界的關係以及電影的的內容、形式、功能來劃分。有些類型長盛不衰,有些只是曇花一現,而有些類型,例如神經喜劇(Screwball comedy),則在盛極一時後才退出歷史舞臺。那到底什麼才是神經喜劇呢?它有什麼經典套路?又探討了哪些觀點?它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