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到底有啥用?

2020-12-24 車雲網

我們都聽說過夏天因為家長粗心大意,孩子或寵物被滯留在高溫的車內而發生悲劇的例子。而根據數據顯示,國內每年都會有300多名兒童因家長疏忽,被遺留車內而造成窒息身亡。如何解決這一類事件,其實車企們可以做的很多。

一直以來,國內自主豪華品牌的領軍品牌WEY,在旗下車型VV6上就主打智能安全的定位。而且通過長城內部的用戶大數據分析,大部分也都是以看中智能安全的家庭用途為主,而2021款WEY VV6則在保障用戶全場景行車安全上又進了一步,尤其是增加了領先的生命體徵監測系統,來保證車內座艙的安全。

生命體徵監測是重頭戲

目前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迭代進步,我們在車上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攝像頭、各種雷達傳感器,不過在車內,這些科技的應用反而還並沒有特別普及。不過在2021款VV6的車內,我們看到了駕駛席左前A柱上的攝像頭、後視鏡上方的攝像頭,還有我們看不見的毫米波雷達。

位於車內B柱上的毫米波雷達就是實現生命體徵監測的核心。相比於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使用的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的精度更高、穿透力更強、解析度更高、抗幹擾能力更強,在-40°C-85°的酷暑嚴寒都能工作。而且可以識別10×10×10cm以上的物體,所以不僅僅可以探測兒童,還能成功識別寵物,即使車內的生物是靜止熟睡狀態也沒問題。

這就使得VV6上的這套生命體徵監測系統在準確性和穩定性上是其一大優點。在實際體驗中,只要有人在車輛熄火上鎖、車窗關閉後繼續留在車內,30秒後車輛就會通過雙閃+鳴笛的方式發出提示,而且會通過WEY道App、簡訊通知車主車內有人員遺留。而且整個過程會循環監測30分鐘,持續提醒車主和周圍環境路過的行人。

不僅如此,這僅僅是生命體徵監測的第一代產品,WEY後續還會繼續分析用戶行為,通過FOTA進行技術升級迭代。比如,考慮到密閉空間無空氣流通、溫度上升快的特點,打通車控功能,增加天窗自動翹起進行透氣;針對用戶3分鐘內因為手機靜音或其它原因未看到提醒的情況,進行電話通知車主;為減少鳴笛對於兒童或寵物的驚嚇,對聲音進行優化等等。

守WEY模式為你營造健康座艙

除了車內的毫米波雷達,剛才我們還說到了兩個視覺傳感器。A柱上的駕駛員監測系統可以進行面部識別,上車自動登錄個人帳號,車機主題/顏色切換為個性化設置,座椅/後視鏡調整到自動調節到記憶位置。

而且可以實現目前少有的情緒表情識別,監測到高興、生氣、驚訝或平靜,主動推送符合心情的音樂,並根據面部表情進行疲勞、分心提示。

而後視鏡上方的攝像頭,就要說到車上的守WEY模式。與車輛前視、後視攝像頭配合,通過WEY道App上的DVR三視遠程查看,可以在手機上實時查看車內、車前、車後3個視角的畫面。

這一點也從側面與生命體徵監測系統形成互補,可以實時查看車內遺留的兒童或寵物,而且在車輛發生碰撞剮蹭時,可以查看事故發生時的錄像。

除了安全,WEY道App還可以提前打開車內空調,開啟智能座艙清潔功能,空調自動進行外循環換氣。而且VV6內飾零部件全部採用低氣味低VOC散發材料及工藝,從源頭上根除低分子量有機揮發物,改善材料的氣味及VOC,車內的空氣淨化器也使用了HEPA高效精濾、活性炭吸附和等離子發生器技術。可以說VV6給車內營造了全副武裝的各種清潔、健康氛圍。

智能安全當然不只是健康

2021款VV6在外觀和內飾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有比如銀色中網、霧燈區域倒T型造型,起到了更加畫龍點睛的作用。車內則依然是雙12.3英寸中控+儀錶盤的組合,懸浮式屏幕和大面積皮質包裹都提升了車內不少的豪華感。

車機內置了高德地圖、酷我音樂、喜馬拉雅、阿哈路數等主流生態應用,結合訊飛語音,通過語音系統就能滿足你在車上的絕大多數需求,還能通過微信發送位置,讓你可以完全把手機放置於無線充電板上。

而且為了更大程度地利用這塊12.3英寸的大屏,車機內還配有車機版的愛奇藝和快手,無論是看電影還是刷短視頻,顯示效果都非常不錯,還支持享受超清720P超清畫面。

2021款VV6搭載的依然是E20CB發動機和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動力組合,而且配備了L2+自動駕駛系統,除了包括車輛/行人/自行車的AEB、帶有交通標誌識別的全速域自適應巡航、盲區監測、變道輔助等,還支持單車道車輛居中功能。在60-120km/h速度範圍內,車輛可以保持在車道內跟隨前車自動駕駛,並在駕駛員注意力集中時連續2分鐘駕駛。

車雲小結

2021款VV6即將在不久後正式迎來上市,無論是這次著重更新的智能安全配置,還是車輛本身的傳統產品力,作為今年WEY品牌排頭兵的VV6都擁有不錯的綜合實力,尤其是還能讓你感受到不少貼心的智能功能,又給自己的技能包裡增加了一個領先的強項。

相關焦點

  • 高新區企業「亮絕活」,毫米波雷達讓攝像頭擁有聰明「大腦」
    優勢打造79GHz毫米波雷達量產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攝像頭、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被稱為行業標準「三件套」。其中,毫米波波長短,天線口徑小,毫米波雷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集成等特性,容易安裝在汽車上。「目前車載毫米波雷達頻段主要3個,24GHz、77GHz和79GHz。
  • 華為雷射雷達參數解釋, 與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功能有什麼區別
    馬斯克否定雷射雷達狂吹低端的攝像頭(起了個機器視覺的酷炫名字),絕不是因為技術先進,只是為了特斯拉能繼續採用低端廉價的傳感器而辯護而已!至於客戶死活,那不重要。人類視覺本身就是有局限的,用攝像頭+晶片去模擬人眼,那不叫無人駕駛,那叫擬人駕駛。機器視覺在模擬人眼的同時,將完美的保留視覺識別的缺陷。
  • 歐菲光發布新一代短距毫米波雷達 賦能自動駕駛
    (緊急制動)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能夠適配更多的場景;整體價格與超聲波雷達接近,達到性能與價格的完美結合。  02  讓艙內生命體檢測更敏銳  ▲歐菲光開發的毫米波生命監測雷達覆蓋範圍大、精度高  近年來兒童或寵物被困車內造成的事故時有發生,越來越多的車企推出了生命監測報警系統,意在發現車內生命體遺留時實時報警或進行開啟空調和車窗等遠程操作
  • Metawave CEO Maha Achour:替代雷射雷達的毫米波雷達如何做? | G...
    在車載毫米波雷達領域,目前大家的趨勢都在往更高的解析度上靠,其中帶寬的增加便是其中一種方式,從 24GHz 到 77GHz,4 個 G 帶寬的增加,成為了很多創業公司的發展方向。追求更高的解析度,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擴展天線的尺寸或者增加天線的數量,但是囿於主機廠對於毫米波雷達整體尺寸的車規級限制,這裡的發揮空間並不大。
  • 「無人駕駛」: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將掀起「革命」?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同時4D成像雷達具備在全天候情況下穩定的高性能表現,且中短期內量產成本要遠遠低於雷射雷達,4D成像雷達會在追求極致性價比,不能規模採用雷射雷達,但又需要有雷射雷達的部分優勢功能如靜止目標檢測等的城市L3、AVP等場景下,迅速佔據重要位置。
  • 電裝投資美國Metawave 公司 加速毫米波雷達的革新進程
    近日,株式會社電裝(總部:愛知縣刈谷市,社長:有馬浩二)向擁有尖端技術的美國毫米波雷達公司Metawave注資,旨在加速毫米波雷達技術革新的進程。開啟汽車之「眼」,為駕駛保駕護航為實現安全、安心的汽車社會,電裝始終致力於汽車之「眼」的研發。
  • 華為、小鵬爭相入局,雷達概念美股大漲,雷射雷達成汽車行業下一風口?
    作者:時代財經 易揚 編輯:張澤車用雷射雷達正成為智能化汽車領域下一個熱點。12月22日,有外媒稱,美國雷射雷達製造商Ouster或將借殼上市,作為一家為自動駕駛汽車生產雷射雷達傳感器的科技企業,Ouster或將成為今年第五家上市的雷射雷達公司。
  • 華為車規級前裝雷射雷達的詳細介紹
    這也是在華為智能汽車業務劃歸消費者業務後不久,首次有新產品面世。 自動駕駛為什麼需要雷射雷達 智能駕駛需要車輛「耳聰目明」,多傳感器融合成為必要方案。目前用在車輛智能駕駛中的傳感器包括攝像頭、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
  • 華為發布車規級前裝雷射雷達,已量產
    UH2ednc自動駕駛為什麼需要雷射雷達智能駕駛需要車輛「耳聰目明」,多傳感器融合成為必要方案。目前用在車輛智能駕駛中的傳感器包括攝像頭、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UH2ednc相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雷射雷達在目標輪廓測量、角度測量、光照穩定性、通用障礙物檢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
  • 特斯拉與蔚來|全網吹爆的汽車傳感器「雷射雷達」有多牛?
    目前而言自動駕駛的「感知」主要分為: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以及大眾熟知的攝像頭。 (毫米波雷達,圖片來源於網絡) 毫米波雷達,指工作在毫米波頻段的雷達,長度在1~10mm的電磁波,對應的頻率範圍為
  • 汽車雷達傳感器行業科普
    前兩者更適合使用毫米波雷達,而第3種需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進行圖像捕捉,因而需補充攝像頭。 工作原理:AEB可通過視覺傳感器、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技術實現,雷達傳感器或攝像頭傳感器測出前車或障礙物距離,數據分析模塊將測出距離與安全距離、警報距離進行比較,當距離過小時,AEB系統則會發出碰撞預警,若駕駛員未能及時進行制動操作,AEB系統將對剎車系統發出剎車請求,實現自動制動。
  • 華為車規級雷達發布!能看200米,前裝量產基本實現
    今天12月21日上午,北汽新能源旗下品牌ARCFOX極狐宣布,旗下HBT車型將成為全球首款搭載華為雷射雷達的車型,這款車將在2021年正式上市。 華為公布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最大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m,同時在150m範圍內可進行全視場探測。
  • 雷達傳感器在中國汽車應用中的6大功能_騰訊新聞
    前兩者更適合使用毫米波雷達,而第3種需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進行圖像捕捉,因而需補充攝像頭。 工作原理:AEB可通過視覺傳感器、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技術實現,雷達傳感器或攝像頭傳感器測出前車或障礙物距離,數據分析模塊將測出距離與安全距離、警報距離進行比較,當距離過小時,AEB系統則會發出碰撞預警,若駕駛員未能及時進行制動操作,AEB系統將對剎車系統發出剎車請求,實現自動制動。
  • 車規級雷射雷達量產的「渴」,華為能解?
    至於產品價格,華為則表示,由於面向車規前裝量產市場,價格與後裝市場不具備可比性,但在量產市場上具備競爭力,華為提供的是整車可以接受的價格。與此同時,華為前腳發布了雷射雷達新品,後腳產品就有了落地車型。同是12月22日,北汽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極狐ARCFOX宣布,其最新款產品HBT車型將成為全球首個搭載華為雷射雷達的車型。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編者按:蔚來周六發布了旗下首款轎車ET7,最大亮點之一就是配備了雷射雷達。蔚來創始人李斌在發布會上強調,對於高級別自動輔助駕駛來說,雷射雷達「不可或缺!」相比之下,特斯拉則一直鄙棄雷射雷達,堅持以視覺識別為主。目前電動車市場對於雷射雷達的態度已經形成明顯對立的兩派,那麼雷射雷達到底是什麼?對於自動輔助駕駛有多大意義?華泰證券在一篇報告中做了詳細說明。
  • 雷射雷達即將迎來大爆發,你看得懂它麼?科普雷射雷達指標參數
    接下來車企們必將揮舞著雷射雷達,在無人駕駛的戰場上廝殺!這一幕在智慧型手機上出現的更早:蘋果至今還用著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而其他安卓廠家已經奔著1億像素狂奔而去。很多用戶拿著像素是iPhone好幾倍的千元機,卻從來沒有體驗過拍照的樂趣。
  • 極狐HBT首發 華為發布車規級雷射雷達
    相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雷射雷達在目標輪廓測量、角度測量、光照穩定性、通用障礙物檢出等方面都具有極佳的能力。而在難點場景下,例如城區非規範行人、非規範道路,甚至是非規範駕駛的行為,急需雷射雷達來解決。
  • 華為高性能車規級雷射雷達首發,將面向百萬級量產需求
    雷射雷達的優勢 根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官方介紹:相比起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 在複雜的場景之下,雷射雷達相較於毫米波雷達以及攝像頭確實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
  • 汽車雷達搶灘戰:自主廠商別具「慧眼」?
    35GHz技術的開發研究,實現了汽車雷達在轎車前護柵內的集成。八十年代末,豐田等日本車企率先在高端車型引入雷達,歐美車企緊隨其後。1992年,美國超過4000輛汽車安裝了EATON-VORAD公司量產的防撞預警系統(CWS),在累計9億公裡的行駛裡程中,每公裡事故量下降了50%。
  • TI、Acconeer、英飛凌加速布局60GHz毫米波雷達消費品市場
    雷達傳感器行業中有多個RF頻段,每個頻段均受法規的約束,這些法規可能會因地區而異。大多數雷達傳感器使用24GHz、60GHz和77 GHz無線電頻段。在全球大多數地區,77 GHz頻段常用於汽車應用,在其他應用如工業、建築、機器人、電子產品和城市基礎設施應用(包括那些需要人機互動的應用)都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