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James
編輯 |曉寒
車東西12月22日消息,昨天12月21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T10 ICV CTO峰會在上海召開,華為在此次峰會上首次面向行業發布車規級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今天12月21日上午,北汽新能源旗下品牌ARCFOX極狐宣布,旗下HBT車型將成為全球首款搭載華為雷射雷達的車型,這款車將在2021年正式上市。
華為公布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最大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m,同時在150m範圍內可進行全視場探測。在性能上,無論是複雜的城市道路、快速運行的高速公路還是隧道、地庫等複雜場景,這一雷射雷達產品都能很好應對,補足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元器件的短板。
同時,華為也在雷射雷達可靠性上作出很多努力,實現雷射雷達的車規級標準。華為對雷射雷達掃描電機進行軸承加速壽命測試以及極端溫度、振動、人眼安全等場景進行廣泛測試,為前裝量產鋪平道路。
在今年8月的一次採訪中,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未來雷射雷達的成本將降低至200美元(約1309元人民幣),甚至是100美元(約654元人民幣),雷射雷達的成本將不再是阻擋前裝量產的問題。
在此前,雷射雷達領域沒有科技巨頭參與,而硬體設計與製造強大的華為,攜兼具性能和價格優勢的雷射雷達產品入局,或將重構雷射雷達市場格局。對自動駕駛和汽車產業來說,車規級、低價格的雷射雷達進入市場,將更好促進行業發展。
一、96線雷射雷達能看200米以外車輛 可解決自動駕駛六大難點場景
華為此次發布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主要面向中國道路場景設計,可以在100米以內探測城市十字路口的車輛情況,在150米以內檢測道路上行人,實現150米全視場探測。
▲華為96線雷射雷達參數
在150米~200米的範圍內,這款雷射雷達也能實現50%的反射率,在高速場景下可以檢測更遠距離的車輛。
同時,這款96線雷射雷達視場角為120° * 25°,解析度為0.25° * 0.26°,還能以25Hz的幀率拍攝。
據介紹,華為雷射雷達產品可以在遠距離小障礙物、近距離加塞、近距離大型車輛、隧道、十字路口左轉、地庫等六大場景進行優化,能讓自動駕駛車輛在這些場景的表現相較於目前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的解決方案效率更高。
▲雷射雷達解決當前自動駕駛六大場景痛點
例如針對遠距離小障礙物,近距離加塞以及近距離大型車輛三個場景,毫米波雷達的角解析度不夠,攝像頭需要累計多幀才能判斷場景,讓車輛的判斷滯後,可能造成行駛安全問題。而雷射雷達可以在2~3幀之內確認場景並做出反應。
針對隧道場景,由於存在比較明顯的明暗交替,攝像頭的反應速度有限,車輛反應滯後,藉助雷射雷達也能解決這一問題。
在地庫場景,由於毫米波雷達多徑反射性能不佳,整體光線昏暗導致攝像頭性能不佳,雷射雷達也能在地庫發揮更大優勢。
二、海量車規級測試 達前裝量產標準
華為車載雷射雷達解決方案面向汽車,除了性能強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滿足車規級標準。華為在前期器件選型、整體架構設計中按照車規標準製造,在量產前,也進行了海量可靠性測試驗證。
雷射雷達掃描電機是整個產品的核心部件之一,華為在此前已經由累計25億次電機可靠性測試經驗,設計了滿足車規要求的雷射雷達掃描電機。
▲華為進行了大量可靠性測試
同時,華為也針對車規要求的高低溫溼熱,水壓、振動、鹽霧、人眼安全、EMC(電磁兼容)、碎石衝擊等場景進行廣泛測試。據了解,每個測試項目華為都按照ISO國際標準執行,某些情況下也根據頭部車企的特殊要求進行更加嚴苛的測試。
不過,華為的目標是讓雷射雷達實現前裝量產,安裝數量、安裝位置、運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最重要的成本都是行業難題。
▲華為雷射雷達產線
據了解,如果僅面向高速巡航的場景,配置一個前向雷射雷達就能應對龍門架、隧道場景、ETC抬杆等問題,雷射雷達可以安裝在前保險槓和車頂兩種位置。
如果要實現從家到公司全場景連續性智能駕駛體驗,則必須解決城區巡航、園區泊車等場景。例如在摩託車、行人亂穿馬路的場景之下,需要配置3個雷射雷達,實現300°基本無死角的覆蓋。
另外,華為也在實驗室內進行了清洗系統、加熱方面的測試。在雷射雷達被塵土覆蓋、結冰、起霧等場景之下,雷射雷達支持用水清洗,並通過自主加熱除冰、除霧,讓雷射雷達始終保持穩定運行。
▲雷射雷達融冰測試
在成本上,華為雷射雷達解決方案也將更加接近前裝量產。
在今年8月的一次採訪中,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未來雷射雷達的成本將降低至200美元(約1309元人民幣),甚至是100美元(約654元人民幣)。
結語:汽車行業迎來雷射雷達前裝量產前夜
在自動駕駛快速發展的這幾年,無論是從谷歌拆分出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還是中國的百度,以及更多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使用雷射雷達產品確實能讓車輛實現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並且探測物體更加準確。不過,由於價格奇高,加上真正量產的公司較少,量產車沒有嘗試安裝。
如今,在華為等科技公司以及其他供應商的研發中,雷射雷達量產前裝的最後一堵牆轟然倒塌,汽車行業迎來雷射雷達前裝量產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