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糧食質量監管保障糧食安全情況

2020-12-28 閃電新聞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定於2020年12月1日(星期二)上午10:00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糧食和儲備局負責同志等介紹加強糧食質量監管保障糧食安全情況。

丁紹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省糧食和儲備局副局長孟軍先生、監督檢查處處長楊士新先生,省糧油檢測中心主任田憲璽先生介紹加強糧食質量監管保障糧食安全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孟軍副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孟軍:

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國家安全。山東是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和加工轉化大省,糧食總產連續六年在1000億斤以上,年糧食購銷總量在2800億斤以上,全省糧油加工轉化能力均居全國前列,小麥加工年處理能力877億斤,佔全國22%;玉米加工年處理能力545億斤,佔全國21%;花生油料年處理能力60億斤,佔全國39%,保障糧食質量安全責任重大。近年來,省糧食和儲備局多措並舉加強質量監管,有效保障了糧食質量安全。

一、開展專項行動,提升質量安全。糧食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是全省食品安全放心攻堅行動11項內容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糧食和儲備局通過完善社會化專業化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健全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強化糧食質量監管、開展糧食監督檢查行政執法、加強糧食質量宣傳等六個方面,深入開展糧食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增加綠色優質糧油供給,促進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加大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力度,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二、開展庫存清查,確保儲備安全。去年,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我省組織開展了政策性糧食庫存大清查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列入全省「工作落實年」重點任務。大清查歷時一年多,全面摸清了轄區內政策性糧食庫存家底,建立了分性質、分品種、分庫點、分貨位的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資料庫。從大清查結果看,全省政策性糧食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管理比較規範。在今年5月份召開的全國大清查工作總結會上,我省作為6個先進省份之一,作了典型發言。

三、強化質量檢測,把好安全關口。檢驗檢測是守護糧食質量安全的「防火牆」。我省通過健全質檢體系、加快功能提升、落實經費保障等多種措施,切實提高糧食質量檢驗檢測能力。省市兩級17個糧食質量檢測中心(站)全部納入國家糧食質量檢測體系,加掛國家牌。近三年,全省各級財政投入不斷增加,累計投入2.89億元,提升糧食質量檢測能力。全省現有實驗室面積4.4萬平方米,儀器設備3364臺(套),基本滿足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需求。各級檢測機構立足本職、主動作為,大力開展公益性檢測服務,年均檢測糧食樣品2萬餘個,嚴把糧食質量安全「檢測關」,為保障全省糧食質量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

四、制度考核引領,加強質量監管。把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糧食質檢體系建設等內容,全面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內容。加快《山東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立法,省人大已將其列入地方立法計劃。出臺《山東省超標糧食收購處置管理辦法(試行)》《山東省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制定發布《山東餃子用小麥粉》等7項山東糧油團體標準,實現歷史性突破。通過制度標準建設,糧食質量得到有效保證,「齊魯糧油」公共品牌叫響全國,為廣大消費者不斷提供高質量、高品質的山東糧油產品。省糧食和儲備局獲得2019年度「全國糧食質量安全工作優秀單位」榮譽稱號。

五、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全省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結合科技活動周、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周、食品安全宣傳周等重要節點,組織開展公眾開放日、知識競賽、「進學校、進社區、進鎮街、進企業、進家庭」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認定省級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35家,並利用電視、報紙、網站等多種媒體資源,多矩陣、全方位開展宣傳報導,宣傳糧油質量安全知識,營造愛糧節糧良好氛圍。

丁紹敏:

現在回答記者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中新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好節糧減損工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開展糧食節約行動」。請問糧食和儲備部門在節糧減損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孟軍:

感謝您的提問。節糧減損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我們始終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們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提升糧食產後服務能力,指導農戶科學儲糧,改善倉儲設施條件,加大宣傳力度等措施推動節糧減損。

一是節糧減損制度不斷健全。自2017年起,省裡將安全儲糧納入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對地方儲備糧油儲存發生較大、重大、特大事故的市予以扣分。指導各市縣執法機構對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和政策性糧食銷售等環節中的違規行為依法進行查處,造成糧食重大損失的,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現在正積極推進《山東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立法進程,下一步將把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內容納入條例。

二是糧食產後損失不斷降低。在84個縣建成280家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代清理、代乾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五代」服務,有效緩解農戶糧食收穫後「曬糧難、儲糧難、銷售難」等問題。全省新增糧食烘乾能力3.3萬噸/天,產後損失降低4個百分點。據統計,2019年全省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共篩選除雜糧食713萬噸、烘乾降水糧食221萬噸。今年入汛以來,受陰雨天氣影響,我省糧食產後烘乾需求迅速增長,全省糧食產後服務中心汛期共篩選除雜糧食385萬噸,烘乾降水糧食219萬噸,有效減少糧食損失,保障了農戶利益。

三是農戶儲糧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大力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建設,累計發放科學儲糧示範倉98.8萬個。儲糧示範倉上不漏、下不潮、密閉嚴,防蟲、防鼠、防火、防黴變,能夠在3—5年內保持糧食品質基本不變,比傳統方式儲糧損失降低5個百分點,每年可減少糧食產後損失近5萬噸,按市場價格測算,助農減損增收1.2億元。

四是地方儲備糧存儲條件不斷改善。全省糧食企業完好倉容達到4170萬噸,「危倉老庫」基本消除。全省應用環流燻蒸技術倉容2350萬噸、糧情測控系統倉容2678萬噸、機械通風倉容2997萬噸,倉儲設施條件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我們按照「規模適當、布局合理、倉房完好、設施配套」的原則,不斷完善糧食倉儲基礎設施,制定實施《山東省國有糧油倉儲物流設施保護實施細則》,累計投入資金10.8億元,維修改造倉容729萬噸,功能提升倉容590萬噸,有效提升倉儲設施水平。積極推廣應用綠色環保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綠色儲糧水平進一步提高。

五是愛糧節糧氛圍不斷濃厚。全省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結合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周、食品安全宣傳周等重要節點,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愛糧節糧宣傳活動。10月16日,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和儲備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婦聯和煙臺市人民政府在煙臺聯合開展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山東主會場活動。活動現場向全社會發出《愛糧節糧 保障糧食安全倡議書》,公布了「山東省第二批省級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名單,目前省級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已達35家。活動周期間,我省組織開展糧食安全系列宣傳100多場次,布置展板600多塊,發放主題宣傳冊、倡議書等宣傳資料60000餘份,發放特色宣傳品14000餘份。各市活動同步廣泛開展,組織了公眾開放日、知識競賽、「進學校、進社區、進鎮街、進企業、進家庭」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形成了強大聲勢,營造了愛糧節糧的良好氛圍。

中國網記者:

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山東省開展了政策性糧食庫存大清查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並在全國會上作典型發言。請問,山東省的大清查工作是如何開展的?現在有什麼新進展?

楊士新:

感謝您對政策性糧食庫存大清查的關注。大清查是國務院十年開展一次的重大行動,目的是查清政策性糧食庫存的數量和質量家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自去年3月至今年5月,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經過企業自查、市級普查、省級抽查、問題整改等階段,全面摸清了轄區內政策性糧食庫存家底,交了一份「明白帳」。我省的主要做法,概括起來就是「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查家底」,周密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把大清查列入全省「工作落實年」重點任務,主要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成立分管省長任組長的協調小組。全國大清查動員會後,省政府接續召開全省會議,全面壓實大清查任務。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數量普查和質量清查專項方案,開展人員培訓,加強社會宣傳,公布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確保大清查有序推進。

二是聚焦「找短板」,嚴格依規清查。企業自查階段,全省組成144個工作組,全方位、全覆蓋督導。市級普查階段,按照「統一抽調、本地迴避」原則,全省組成55個普查組,全面檢查所有政策性糧食,有倉必到、有糧必查、有帳必核、查必徹底,不留「死角」。省級抽查階段,組成3個聯合工作組,隨機選點抽查,驗證普查質量。壓茬開展質量清查,全省組織73個扦樣組和15家質檢機構,扦樣近5000份,形成檢驗數據5.4萬個,應扦盡扦、應檢盡檢。

三是聚焦「堵漏洞」,全面抓好整改。把問題整改貫穿大清查全過程,對各階段發現的892個日常管理問題,全省統一建立問題清單,細化分工、責任到人,邊查邊改、限期整改。對重點問題掛牌督辦,省市抽查巡查,加強層級監督,持續傳導壓力,確保發現問題全面整改、逐步清零。

全國大清查總結會之後,也就是今年5月份,根據省領導批示精神,開展了大清查問題整改「回頭看」專項行動。主要任務有兩項:

一是覆核問題整改成效。對完成整改的,全面覆核有關資料和現場,驗證整改質量。對短期內難以整改的問題,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發現問題真改實改、改必徹底。截至目前,大清查發現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二是鞏固大清查成果。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規章制度,健全內控機制,提升管理水平。同時,壓實行政監管責任,修訂地方儲備糧法規,加快儲備糧動態監管系統建設步伐,全面推行「網際網路+監管」,著力構建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監管體系,切實守住管好「齊魯糧倉」。

大眾日報記者:

為進一步提升糧食質量安全,我省開展了糧食質量安全提升行動,請介紹一下,山東是如何部署糧食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的?進展如何?

孟軍:

省糧食和儲備局牢固樹立質量意識,把糧食質量安全管理納入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全省糧食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不斷提升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一是開展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行動。按照「機構成網絡、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目前,65個縣級糧食質檢機構項目已建設完成;1個省級站+15個市級站+1個高校培訓基地功能提升項目正有序推進,儀器設備安裝到位355臺(套)。全省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不斷完善,初步實現省市縣三級工作聯動機制。

二是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根據全省糧食產業發展布局和糧油品種資源優勢,確定13個示範縣、78家示範企業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近三年來,省糧食和儲備局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增加綠色糧油產品供給,累計發展優質糧食訂單種植621萬畝,助農增收30億元以上。全省糧油加工行業年研發投入超過20億元,現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33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51家。小麥、玉米、大豆三大產業的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濱州,金勝集團被評為國家糧食產業(高油酸花生油加工)技術創新中心。

三是開展強化質量監管行動。為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測預警,統籌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科學精準制定監測方案,組織開展2020年新收穫糧食和庫存糧食質量安全監測,以及新收穫糧食質量調查和品質測報等工作。全省新收穫小麥和玉米質量安全監測範圍覆蓋78個糧食主產縣,監測樣品達到1800個以上。研究制定《山東省地方儲備糧出入庫必檢項目清單》,從源頭上保障地方儲備糧質量安全。

齊魯晚報記者:

剛才,孟局長介紹,糧食監督檢查行政執法是糧食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的6項重要內容之一。請問圍繞糧食質量安全,近年來,從哪些方面開展了糧食監督檢查行政執法?

楊士新:

感謝您的提問。2004年頒布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首次賦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糧食行政執法權。目的是,通過糧食監督檢查行政執法,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近年來,圍繞糧食質量安全,主要從四個方面開展了糧食行政執法,概括說就是「四個強化,把好四關」。

一是強化糧食收購監管,把好入庫質量關。糧食收購是糧食質量監管的首要環節。每年都提前籌劃,專門部署,分別在夏糧和秋糧集中收購前,下發檢查方案。省市縣三級成立糧食收購監督檢查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壓實責任,加強對糧食收購資格、收購定點、收購現場、入庫驗收等環節的監管。嚴格落實入庫檢驗制度,每車必檢、整倉驗收,讓農民交好糧、售好糧,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進入國家政策性庫存。今年夏糧集中收購期間,全省共開展檢查1177次,出動檢查人員4100人次,檢查收購主體1928個次。

二是強化糧食庫存監管,把好儲存質量關。糧食庫存監管是確保糧食質量安全的重要防線。每年全省都統一開展1~2次糧食庫存檢查,以政策性糧食為重點,全面核查糧食庫存質量,消除安全隱患。在糧食庫存大清查的基礎上,今年下半年又開展了一次全省糧食庫存檢查,以大清查後新入庫糧食為重點,開展省、市、縣三級地方儲備糧質量抽檢,確保糧食質量良好、儲存合規。

三是強化糧食銷售監管,把好出庫質量關。糧食銷售是確保原糧質量安全的最後一關。通過建立發展改革、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糧食和儲備等8部門的協調機制,齊抓共管,形成監管合力。嚴格執行糧食銷售出庫檢驗制度,督促企業保質保量投放市場,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或用於食品生產。

四是強化社會監督作用,把好涉糧案件查處關。確保質量安全,是執法監管的一條底線。廣泛宣傳12325全國糧食流通監管熱線,公布舉報電話,暢通舉報渠道,及時核查舉報線索,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對涉糧案件,堅持零容忍態度,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通過「四個強化,把好四關」,近年來,我省地方儲備糧沒有發現一起黴糧壞糧事故,沒有發生一起涉及糧食質量安全的惡性案件,有效促進和保障了糧食質量安全提升行動。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進一步創新監管方式,健全監管體系,提升監管能力,打造規範有序、綠色安全的糧食流通市場,讓政府放心,讓群眾滿意。

農村大眾報記者:

剛才孟軍副局長提到我省糧食質檢體系人員、能力等方面建設情況,請介紹一下,作為省級糧油檢測機構,省糧油檢測中心的基本情況及是如何開展檢測工作的?

田憲璽:

謝謝您的提問。檢驗檢測是守護糧食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省糧油檢測中心作為一個省級專業技術檢測機構,在加強糧食質量監管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省檢測中心現有在編人員23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9人,實驗室面積2000平方米,配備液質、液相、氣質、氣相等先進檢測儀器設備(2000元以上)300多臺(套),總價值3000萬元,具備原糧、糧油食品的質量、品質、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劑等265個檢驗參數的承檢能力,承擔全省糧食(含食用油)收購、儲存環節的糧食質量安全和原糧衛生監測工作,並且承擔國家標準的驗證測試任務。今年,我中心被國家糧食和儲備局認定為企業標準「領跑者」評估機構,並且入選國家糧科院糧食品質營養資料庫核心實驗室。可以說,無論在技術力量、硬體配置,還是在綜合檢測能力方面,都處在全省糧食檢測機構的龍頭地位,在全國也有一定影響。

省糧油檢測中心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開展新收穫糧食質量調查。這項任務每年分夏秋兩季實施,主要包括小麥、玉米、花生,我們對從田間直接扦取的樣品進行質量檢測,在收購開始前完成檢驗任務,第一時間將調查結果向社會發布,使收購企業及時了解新收穫糧的質量狀況,為指導糧食收購提供技術支撐。

二是開展新收穫糧品質測報。品質測報重點是進行糧食品質指標測定,主要從全省78個糧食主產縣扦取已形成規模、具有代表性的優質或優良品種樣品進行品質指標測定,目的是全面摸清優質糧食的品質狀況。通過品質測報結果引導種植結構調整,從而帶動糧食產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從源頭提高山東糧油產品的優質品率。

三是開展新收穫糧食質量安全檢測。這是一項社會普遍關注的工作,主要檢測糧食重金屬含量、真菌毒素含量和農藥殘留等指標。其監測結果用於超標糧食管控和處置,以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或食品生產企業,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四是加強庫存糧食質量安全檢測。庫存糧監測是檢測工作的重頭戲,每年全省組織1-2次,全面檢測庫存糧的質量指標、儲存品質指標和食品安全指標。我省庫存糧量大、點多、面廣,糧食入庫、儲存、出庫環節的質量安全檢測任務比較重,確保糧食質量良好和儲存安全責任大。

以上四項是我們中心常規工作。近年來,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升級需求,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我們又重點抓了以下兩項工作:

一是開展「齊魯糧油」暨省級「好糧油」遴選和檢測。為增加綠色糧油產品供給,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我們積極參與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組織開展「齊魯糧油」暨省級「好糧油」遴選工作。今年公開發布了49家企業的95個產品為「齊魯糧油」暨省級「好糧油」產品,涵蓋小麥粉、掛麵、大米、食用植物油,社會反響良好,極大地提高了山東糧油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二是開展糧油標準制修訂工作。標準是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的準繩。我們積極開展糧油標準制修訂工作,先後牽頭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0多項,山東糧油團體標準7項,為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助力「齊魯糧油」品牌建設,有效發揮了標準引領作用。

山東鄉村廣播記者:

小麥是山東主要糧食作物和百姓的重要口糧,請問在小麥的質量檢測方面是如何做的?

田憲璽:

小麥是我省的主要口糧,今年我省小麥產量達到513.77億斤,約佔全國19.5%,穩居全國第二位。小麥質量安全狀況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我們對小麥質量安全檢測非常嚴格,僅質量、品質及食品安全指標檢驗參數就達50多個。在做好常規質量指標檢測的同時,重點加強對優質指標和食品安全指標檢測。

一是優質指標。主要評判小麥品種和品質狀況。從多年檢測數據看,我省小麥以中筋、中強筋為主,溼麵筋含量平均值在30%以上,蛋白質含量較高、麵筋質量較好,口感勁道,歷來以品質高、加工性能好聞名全國,適合加工饅頭、麵條、餃子等專用粉,能夠滿足老百姓「吃得好」的需要。

二是食品安全指標。該項指標涉及檢驗參數多達數十個,主要包括重金屬含量、真菌毒素含量和農藥殘留等。從多年檢測數據看,我省小麥質量安全狀況良好,可以放心食用。

作為專業糧油檢測機構,下一步,我們將堅持質量第一,秉承「公正、科學、準確」工作理念,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嚴格按照規定的檢驗項目、檢驗方法、判定規則進行檢驗和判定,為加強糧食質量監管提供科學、準確、及時、可靠的檢測數據,為保障糧食質量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丁紹敏:

記者提問就到這裡。大家如有其他需要採訪的內容,請聯繫省糧食和儲備局辦公室張偉,聯繫電話:86403012。

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0年12月1日 編輯:黃子龍 審核:劉緒斌)

相關焦點

  •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中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努力!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中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努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 廣西舉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2月18日廣西舉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  12月18日,廣西舉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請自治區食安辦主任、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巫家世,自治區藥品監管局局長文東旭,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胡振洲介紹廣西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
  • 3月1日至12月10日山東累計減免港口建設費33.45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白新鑫12月25日,山東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山東海事局副局長張亮介紹了疫情期間山東省航運業「主動作為優服務」方面情況。實行進出口岸手續「極簡辦理」,積極為中韓客貨班輪開闢「綠色通道」,優先保障客運暢通。目前,中韓客貨班輪航線復航率90%,省際客滾船舶、陸島運輸客船復航率達100%,1220萬人次旅客水上安全出行。海上客貨運輸平穩有序,從前面介紹的情況也可以看出,今年山東沿海貨物到達發送量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外貿增長近10%。二是加強交通組織,提高港口效率。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糧食安全 如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了明年八大重點任務,其中指出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會議明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 甘肅「智慧監管」食品安全 「甘味」品牌迎「操作指南」
    4月2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圖為會議現場。 杜萍 攝中新網蘭州4月2日電 (杜萍 高康迪)4月2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甘肅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忠習表示,甘肅省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將重點解決食用農產品、畜禽市場、「三小」監管等突出問題,打造精品「甘味」品牌,推動「食安甘肅」建設。
  • 同心合作共贏 維護糧食安全——張務鋒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
    9月4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京開幕。作為服貿會重點活動之一,糧食現代供應鏈發展及投資國際論壇於7日隆重舉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應邀出席並致辭。多年來,中國致力於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深化糧農領域國際合作,積極促進世界糧食貿易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國際緊急糧食援助,為維護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了中國力量。一年前,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第39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集中展現了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成就,系統宣示了我國糧食安全的政府立場和政策主張,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反響。
  •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舉行廣西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10:00,在廣西新聞發布廳舉行廣西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新聞發布會,邀請自治區食安辦主任、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巫家世,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藥品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文東旭,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胡振洲介紹廣西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情況並答記者問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安全...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瓊府辦函〔2020〕376號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
  • 全國政協委員賴應輝建議:加強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
    東南網5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住閩全國政協委員賴應輝提交提案,建議加大我國糧食安全宣傳教育的工作力度,讓廣大幹部群眾充分了解我國糧食生產、儲備、流通等情況,自覺維護糧食安全。  賴應輝認為,我國歷來十分重視糧食安全工作,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儲備能力顯著增強。
  • 「直擊發布會」溫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王仁博:溫州糧食充足...
    今天(2月2日),溫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舉行。溫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王仁博在發布會現場回答記者的提問。王仁博局長在發布會中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市民非常關心關注市場糧食供應情況,對此我們也實事求是地溫馨提示,溫州糧食充足,請理性購買。溫州的糧源主要有兩大塊,一塊是市場供應。溫州全市每天平均2600噸的糧食消費,全部由市場供應解決。
  • 鶴山多措並舉確保糧食生產 安全早造糧食總產量超2.8萬噸
    今年以來,鶴山市進一步壓實糧食生產責任,確保水稻種植面積穩定;抓好農業生產措施落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數據顯示,今年鶴山市春播糧食作物面積達8.07萬畝,早造糧食總產量達28325.7噸。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保障糧食穩產增收鶴山市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今年對135576.4畝耕地地力保護落實補貼資金發放,補貼標準為81.7元/畝,補貼總金額達到1107.66萬元。同時,督促各鎮做好今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面積的核查匯總上報工作,鼓勵農民保護耕地質量。
  • 一國糧食安全,繫於種質資源
    新華社發【聚焦我國糧食安全與種子問題(下篇)】編者按: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發布消息稱,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
  • 深圳舉行疫情發布會:保障市民本地過年安全有序、物資充沛
    央廣網深圳1月14日消息(記者楊振)1月14日,深圳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就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保障節日物資供應平穩等部署進行發布。深圳市衛生健康委主任羅樂宣表示,全球疫情持續加速蔓延,國內疫情也呈現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的態勢。
  • 以法立行:中國探索珍惜糧食、反對浪費長遠之道
    9月10日以來,專題調研組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等5省(市)開展調研,並委託黑龍江、上海、廣東、海南、雲南、陝西等6省(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專題調研。節糧減損,需建立法治保障長效機制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已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 糧庫政策性玉米存在蟲眼調查:政策性糧食與儲備糧有何區別?為何會...
    8月底,吉林一糧庫儲存的政策性玉米被發現存在蟲眼,引發了人們對庫存糧食質量是否安全的擔憂。那麼,政策性糧食是否是儲備糧?庫存政策性糧食為什麼會出現質量問題?我國儲備糧存儲是否安全呢?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政策性玉米不是儲備糧8月28日,有媒體報導吉林大安糧食中心庫燒鍋鎮糧庫的政策性玉米存在蟲眼。
  • 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開局良好 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在發布會上表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這一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從田間到餐桌,糧食浪費觸目驚心!連年豐收仍要倡導節約糧食!
    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創歷史新高,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更加夯實。但是,在糧食從田間到餐桌的漫長產業鏈上,生產、流通、儲存、加工以及消費各個環節都會造成損失浪費。減少糧食產後損失浪費等於建設無形良田,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舉措。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
  • 糧食日:安全與營養兼顧 湘米湘飯香飄萬家(圖)
    中華糧網10月16日訊(記者 孫忠 長沙現場報導)10月16日,值第33個世界糧食日之際,湖南省糧食局組織社會各界在長沙舉行系列紀念活動,同步啟動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以喚起人們對糧食安全和糧油質量安全的重視。  197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發展可持續糧食系統,保障糧食安全與營養」。
  • 糧食安全70年:倉廩實而天下安
    但是,現實情況是:全國耕地的數量在減少,耕地的質量、狀況也不容樂觀,這給糧食的增產穩產造成了很大的挑戰。在業內專家看來,「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民」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同時要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現代農業,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建設現代糧食儲備體系和流通體系,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 全球糧食危機,中國的糧食夠吃嗎?
    7月中旬,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糧農組織共同發布了《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分析》,報告顯示,到今年年底,全球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可能從疫情前的1.49億增至2.7億,有25個國家面臨饑荒風險。而聯合國發布的另一份糧食安全報告則預測,2020年全球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1.32億飢餓人口,2019年全球飢餓總人口的數據是6.9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