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關羽緣何單刀赴會?劉備孫權決裂之前,竟暗藏驚心動魄的博弈

2021-01-09 白馬晉一

文:芥末老生(作者原創授權)

建安十九(214)年五月,孫權聽取呂蒙的建議由建業(今南京市)親徵曹操控制下的皖城(今安徽省潛山縣),俘獲廬江太守朱光,得到數萬人口,打通了與江夏郡(治所在夏口,今武漢市)之間的陸路交通。為此,曹操不顧勸阻,在七月再次率軍南下徵討孫權,到達合肥後,在濡須口(今安徽含山縣)一帶與東吳軍隊展開對峙,但是一直沒有取得戰果。

到了十月份,夏侯淵徹底平定了涼州,然後給曹操送來了從涼州得到的情報:漢中的陽平關其實並不像傳聞中的那樣是難以攻克的天險(張魯易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遠,不可守也)。於是,曹操立即決定撤軍,去攻打漢中。建安二十(215)年三月,大軍到達了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

孫權就是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派諸葛瑾來到了成都,向劉備索要荊州。但劉備只是輕飄飄地說了一句:等我把涼州打下來就還荊州(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就把諸葛瑾打發走了。孫權聽到這個回復後說:還特麼想忽悠我呢(乃欲以虛辭引歲也)!於是不再去找劉備談判,直接就派遣官員去接管長沙(治所在臨湘縣,今湖南長沙市)、桂陽(治所在郴縣,今湖南郴州市)、零陵(治所在泉陵縣,今湖南永州市)這三個郡,但是沒料到,這些官員都被留守江陵(今荊州市)的關羽給趕回來了。

孫權大怒之下,立刻派呂蒙帶兵二萬去搶佔這三郡,讓魯肅坐鎮巴丘(今江西峽江縣西南巴邱鎮)掩護側翼防備關羽。劉備得到消息後,立即親率五萬大軍星夜兼程從成都趕回了公安(今公安縣),準備奪回地盤,而孫權隨後也毫不示弱地親自進駐陸口(今湖北嘉魚縣陸溪鎮)督率諸軍,然後又讓魯肅前出到了益陽(今益陽市)切斷了劉備南下零陵郡的路線,劉備則命令關羽立即向益陽前進,一時間戰雲密布,大戰似乎就要一觸即發了。

難道這兩家盟友真的要開始火併了嗎?他們之間已經沒有絲毫可以調和的餘地了嗎?那怎麼可能呢!當然不會真打起來了,局部低烈度衝突可以有,但是此時兩軍怎麼可能真的爆發大規模全面戰爭呢?只不過是做戲就要做全套罷了。那為什麼劉備和孫權都這麼氣勢洶洶地誰也不肯讓步呢?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孫權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去索要荊州的具體原因,在史書中無從可考,但是可以大概推斷是有這樣幾個原因。

1、當初劉備賭咒發誓說哪怕自己披髮入山,也不會同意和孫權一起去打劉璋搶益州,可一扭臉就背信棄義、沒羞沒臊的自己把益州佔了,孫權覺得他自己被劉備當猴耍了。

2、劉備在孫權的幫助之下才在荊州獲得安身立命之地,現在不知圖報反而引兵相向,孫權覺得這就是太特麼忘恩負義了。

3、按照國際關係學的理論來看,一旦國與國之間的力量差距越來越小,那麼力量與之相近的國家的安全感就會越來越小。劉備從當初被曹操攆的四處奔命,靠著與孫權聯手才擊敗了曹操倖存下來,而短短五年的時間之後,就擁有了荊、益二州,實力飛漲,這不但激起了孫權的妒忌,更引起了他的警惕。而孫權連續兩次獨自擋住了曹操的進之後開始信心爆棚,覺得有必要展示一下武力給劉備看看,進行威懾。

4、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的開發雖然欠缺,但是沒有經過戰亂蹂躪,土地肥沃糧賦充足,是塊大肥肉。另外,早在建安十五(210)年,孫權就已經將南面的交州納入了自己的管轄,而長沙、桂陽二郡正處在江夏郡和交州之間,拿下這二郡就可以把自己的地盤都連在一起 ,對偏遠的交州的控制就更強了。

5、不早不晚,孫權選擇在曹操開始要攻打張魯的這個時候去找劉備要荊州,就是認為此時劉備必然會把北方的安全作為第一要務去處理而無暇東顧,他可以對荊州予取予求了。

那麼劉備回絕孫權要荊州的原因,大致推斷也有這樣幾個。

1、荊州是他起家的大本營,是將來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怎麼可能拱手相讓。

2、在曹操進犯漢中的這個節骨眼上來索要荊州,這就不是來談判的,而是在明晃晃地勒索。

3、借到南郡,確實是要感激孫權念他的好,但是那同樣不是沒有代價的,關羽就已經和曹軍在荊襄北道上大打出手,替孫權承擔了中部戰區的軍事壓力。

4、獨自入川搶佔了益州,是自己很早就有的戰略計劃,但是因為一直是內部的絕密,所以外人並不知道,而且畢竟當時也說了「必當披髮入山」這麼不要臉的話,在孫權那邊確實顯著理虧 。

所以,他才會說出「等以後拿下了涼州就還荊州」這樣看似不著邊際的話來,那潛臺詞其實就是:我呢,也不是不想還南郡給你,你的恩情我都記著呢,我自己進佔益州這事兒確實也是怪對不住你的。可是你心裡的小算盤我也都明白著呢,想趁亂敲竹槓,那怎麼行呢?年輕人不能不講武德呀!荊州現在對我多重要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就先再等等,等這陣子忙完了咱哥倆再好好嘮嘮,看看怎麼處理為好,反正最後大家裡子面子都得有,誰也都別吃了虧。

但是當得知孫權出兵強佔三郡的時候,劉備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他立即帶重兵回荊州要奪回地盤。然而就是這個回荊州的舉動被後世詬病極多,認為他此時應該集中全力去北上爭奪漢中而不是東去荊州,要麼直接攻打漢中、要麼進駐白水關嚴陣以待,怎麼也比最後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漢中被搶、荊州還丟了三郡這個結果要強多了。這種觀點尤其以劉備的親信廖立的看法最具帶代表性(昔先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郃深入於巴,幾喪一州。)。

那麼劉備當初的這個選擇究竟是對還錯呢?是不是真的利令智昏了呢?他究竟是怎麼考慮的呢?這些在史書中依然無從可考,但是我們可以大概推斷是有這樣幾個原因。

1、孫權公然武力進犯強佔三郡,這是赤裸裸地強盜行徑,破壞了雙方的同盟關係。

2、對孫權的這種行為如果採取綏靖政策,默認了他對三郡的佔領,或者只是派人去和對方談判要求交還三郡,那就會被孫權一方看做是己方的示弱,就會讓對方更加明確地堅信他劉備現在只能一心一意地北向漢中,而不敢雙線作戰。如此一來,孫權今日可偷襲三郡,明日就可再偷襲武陵郡,他日就可再偷襲南郡,荊州就不復在手了。

3、荊州六郡之間,地勢坦蕩幾乎無險可守,如果不立刻增援,零陵郡一旦被攻克,那武陵郡也沒有倖免的可能,自己的大本營公安和江陵就會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

4、劉備其實並不擔心曹操會在短時間內打下漢中、甚至壓根兒不相信曹操會打下漢中。因為陽平關扼守住了進入漢中的咽喉要道,地勢險峻異常,是絕對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曹操勞師遠徵在雄關堅城之下很難持久作戰。去年霍峻靠著幾百人就在葭萌關抵擋住了一萬多人的進攻,堅守了一年多的時間。陽平關比葭萌關更為險峻,漢中有幾萬精壯士兵,糧草充足,完全可以堅守很長時間。

5、如果劉備沉不住氣搶先去打張魯,也要走陽平關這條路,那結果就是強攻陽平關損兵折將的同時,背後還會被隨後到達戰場的曹軍偷襲,必然大敗

6、陳兵白水關除了只能武裝示威之外,其他一點兒實際作用都沒有。

如此考慮之後,劉備就放心大膽地來先解決荊州的問題,把大後方的事情處理妥當了再回軍,說不定那時候曹操和張魯已經打得兩敗俱傷,他正好可以得漁翁之利。這麼高調做出不惜以武力解決領土紛爭的姿態,其實還是為了要以戰促和。

事情的發展確實也是按照劉備預測的那樣來進行的。曹操一到陽平關下,就知道原先的情報有誤了,這裡地勢極其險要,而且崇山峻岭山道綿延根本不利於大軍展開,他只能一邊罵著別人說話真特麼不靠譜(他人商度,少如人意)一邊命令強攻。但是,沒過多少天,就因為陽平關地形險要進攻時死傷慘重,而且糧草將盡,就決意退兵了(武皇帝意沮,便欲拔軍截山而還)。

在荊州這邊,當關羽兵臨城下之後,魯肅立刻收縮兵力撤回益陽,不再去搶奪地盤,轉而先邀請關羽來談判了(這就是單刀赴會這個故事的原型),雖然會談期間魯肅慷慨陳詞歷數劉備種種背信棄義的做法,但是雷聲大雨點小,仗始終也沒有打起來。

正當局勢朝著非常有利於劉備的方向發展的時候,突然傳來了漢中被攻克的消息,局勢一下子就反轉了。原來,曹軍在從陽平關撤軍的時候,夜間誤入張魯軍隊的營地,張魯的士兵毫無防備之下,以為陽平關已經被攻克,就四下奔逃棄關而走了,曹操被天大的一塊餡兒餅砸中了,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的得到了陽平關,陽平關一丟,漢中無險可守,頃刻覆滅。運氣又一次眷顧了曹操,史載:天祚大魏(此計已定,天祚大魏,魯守自壞,因以定之)。

無奈之下,劉備迅速與孫權達成了協議:將倆人手裡的荊州地盤以湘水為界一分為二,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歸劉備所有;湘水以東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歸孫權所有。

這次劃界,應該是個雙贏的結果,解決了二家的矛盾,明確了荊州地盤的最終劃分,確立了各自的領土主權範圍。劉備穩定了大後方,以長沙、桂陽這二郡換得了南郡,讓這個借來的戰略要地最終變成自己的實際產權,使隆中對的大戰略得以保證能繼續實施,怎麼看都不虧。而得到長沙、桂陽二郡對孫權來說同樣意義重大,不但完整地連接了自己所有的轄區,而且豫章郡以西也有了戰略緩衝和屏障,確保東吳的西南方向安全無虞。同時,也因為洞庭湖連接,東吳有了通過沅江和資江深入武陵郡對荊州的腹心發動突襲的機會。隨後二家各自撤兵。

此時的孫權獲得了一個絕佳的時間窗口,與劉備的紛爭順利解決,曹操的重兵又都集結到了西線漢中方向,東線兵力極度空虛。於是,建安二十年八月,孫權率大軍十萬攻打合肥。合肥,你家孫將軍回來了……

相關焦點

  • 陳其林:單刀赴會,實為關羽被魯肅羞辱得無地自容
    民間流傳的故事版本為,關羽在眾將不同意的情況下,履了魯肅之約,只帶周倉,跨江而至,一個人一把單刀,在酒宴上,面對眾多的刀斧手,毫不畏懼,推卻東吳魯肅政治談判的話題,而後裝喝醉了酒,脅迫魯肅到了碼頭,沒有讓東吳的計謀得逞,也引起了後面關羽的大意失荊州的故事來。這個單刀赴會的版本,為什麼影響會這麼深遠。我認為《三國演義》在成書之前,民間已經對三國故事通過評書,地方戲等等形式,廣為流傳。
  • 武聖關羽為何慘死麥城,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走錯片場了?
    這個大概就是一般人對劉備,或者說蜀國的大概印像。Emmmmmm說對吧,其實也不全對。尤其是說季漢一直被曹操孫權欺負。最起碼在關羽沒死前不能這麼說。相反。應該是關二爺天天閒著沒事就想著怎麼把北邊的魏軍摩擦一下,要不是吳國是同盟,孫權也一起揍才對。
  • 五虎上將之首武聖關羽的生平介紹
    最近學業繁忙,所以很久沒有更新過文章了,那今天老雍就和大家聊一聊武聖---關羽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他還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五虎上將之首,那他的武力值是不是蜀國最高的呢?
  • 三國十大猛將,為什麼武聖關羽可以放在第一位?
    要說三國第一猛將到底是誰,唯有武聖關羽!雖然溫酒斬華雄是假的,過五關斬六將也是假的,但在萬軍從中單騎斬殺顏良卻是真實事件。他在整個三國裡絕對是武力值第一的將軍,曾被曹操麾下謀士稱為萬人敵!逍遙津之戰時,張遼率7000軍隊突襲孫權,導致孫權大軍混亂,形勢危急。凌統僅帶300親衛前來最後親衛全部戰死,他帶傷戰鬥還斬殺數十人,孫權成功脫離戰局之後他便全身而退!在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面前七千虎狼之師還能連斬數十人,在三國中已經算是很了不起的戰績,此人之勇,足以位列前十。第八位:太史慈
  • 詳解三國謎案「借荊州」:是劉備賴著不還,還是孫權背信棄義?
    在這裡,提到了一個「借」字,是魯肅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共同對抗曹操的。2、《魯肅傳》記載,「肅因責數(關)羽曰: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在這裡,出現了「借」和「還」兩個字眼,還提到了魯肅責備關羽之事,也就是「單刀赴會」。
  • 關羽死後,曹丕、劉備稱帝孫權稱王,可謂「關羽之死,皆大歡喜」
    顯然,這點誰都明白,雖按關羽的理解,這是降漢不降曹的標誌。但問題就在於,當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賞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以關羽義氣深重的秉性,應該立刻就換掉這個「漢壽亭侯」,改立劉備封賞的才對。可關羽卻還是繼續高揚「漢壽亭侯」的大旗,難道關羽就沒考慮過劉備的感受嗎?雖劉備一直是宣稱要匡復漢室,但匡扶手法,卻是最後劉備稱帝了。所以從這點來看,若關羽在劉備稱帝時還活著,他是否會答應劉備稱帝?
  • 單刀赴會竟不是關羽,主角按錯了1000多年
    其中,「單刀赴會」就是其中之一。歷史上確有「單刀赴會」這件事,但主角並不是關羽,而是吳國魯肅。公元215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之爭,經常起爭端,甚至發生戰爭。孫權派呂蒙率軍攻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派關羽迎擊。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為了和平解決問題,保持孫劉兩家聯盟,共同抗擊曹操,魯肅低下身子,主動邀請關羽坐下來談判。
  • 關羽遇害,諸葛亮私下說了11個字,劉備聽完當機立斷,賜死劉封
    先說關羽之死。關羽是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名將,號稱「武聖」,曾經萬軍叢中斬顏良、水淹七軍、降于禁、擒龐德、團滅樊城魏軍,威震華夏。在許多人心裡,關羽都是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只可惜,英雄總有短處。關羽的短處在於一個字:傲。關羽終生只敬一個劉備,至於別人,他都沒怎麼當回事。比如劉封吧,劉備認下他做義子的時候,關羽就很有意見;馬超歸降劉備的時候,關羽不認識馬超,專門寫信問諸葛亮馬超有多厲害。
  • 關羽女兒漂亮武力高,孫權為子求娶被拒,也沒嫁給劉禪,後嫁此人
    但是關銀屏並不是關羽給她取的,而是民間傳說流傳出來的。因為關鳳算是一代女名將,武力值很高,而且長得很漂亮。她的父親關羽是武聖,而嶽飛也是武聖,嶽飛的女兒叫嶽銀瓶,所以民間就傳起了關羽的女兒叫關銀屏。當初,孫權為了兩家聯姻,要回荊州,曾經派人與關羽進行了會談,想要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被關羽直接拒絕,還羞辱了來使,「虎女焉能嫁犬兒!」。
  • 關羽被殺後,為何劉備做的第一件事是稱帝,而不是為關羽報仇?
    ,為何劉備做的第一件事是稱帝,而不是為關羽報仇?關羽死了,劉備該不該去找孫權報仇呢?當然是該的。倒不是說為了那莫須有的結義兄弟情,而是因為隨著關羽的死,荊州也全部落入了孫權手裡。作為劉備集團的老窩,以及實現他們政治理想的策源地,荊州的損失是無可估量的,這意味著蜀漢這邊將徹底成為一個割據益州的地方政權,遲早任人宰割。
  • 探究 關羽的武器真的是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嗎?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醉裡 眾所周知,關羽是中華歷史上的武聖,手持青龍偃月刀,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單刀赴會
  • 關羽去世之後,劉備如果不討伐孫權,那麼危害會更大?
    首先就是關羽丟掉了荊州並且被捉住,丟掉了性命,這下子直接就讓劉備失去了最重要的一個城池和最得力的一個手下大將。後來在劉備討伐東吳的時候,在夷陵遭到了慘敗,他自己也沒過多長時間就抑鬱而終了。假如說在關羽去世之後,劉備他沒有出兵去討伐東吳,那麼蜀漢是不是就能夠避免衰弱了。
  • 關羽絕對不可殺,不然劉備肯定會拼命,就看孫權懂不懂了!
    關羽絕對不可殺,不然劉備肯定會拼命,就看孫權懂不懂了!-15 00:00 來源:認真你就熟了就 原標題:關羽絕對不可殺
  • 劉備奪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為何曹操和孫權都沒有阻止?
    在這段時間內,曹操、孫權究竟在幹嘛呢?01劉備圍困成都,劉璋投降,劉備佔據益州的過程。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聽從張松的建議,派遣法正邀請劉備入川,以抵抗漢中張魯。劉備遂留下諸葛亮、關羽等人鎮守荊州,自己帶領龐統及數萬步卒入蜀,與劉璋在涪城相會。在此期間,張松、法正、龐統等人都勸劉備趁機除掉劉璋。
  • 曹操、孫權,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誰不屬於三國時期
    標誌著漢朝正式滅亡,之前叫名存實亡; 蜀漢,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這是三國的第二年; 東吳,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這是三國的第10年。
  • 關羽乃「義絕」之人,敗走麥城時,為何主動向孫權投降?
    蜀漢能夠建立,離不開關羽、張飛和劉備。三國演義中對關羽、張飛和劉備的情誼描寫為桃園三結義。
  • 身首異處的敗軍之將 關羽怎麼就被捧上了天?
    而在小說《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中,關羽的英雄形象則要立體、豐滿、光輝得多,諸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孟德、單刀赴會等故事早已膾炙人口深入人心。姑且不論文學作品中故事演繹的真實性,但威震華夏的英名也無法掩飾關羽最終的悽慘結局。
  • 關羽敗走麥城,孫權為何下令就地處死?只因關羽說錯了話
    關羽一生中被擒了兩次,可是第一次被曹操擒,得到了禮遇,第二次被孫權擒,作為盟友的他,直接下令斬殺關羽,為什麼孫權寧可破壞聯盟,也要殺了關羽呢?當年關羽和劉備被曹操給打散了,這時候關羽為了兩位嫂嫂的安全,只能暫時投降了曹操,然而他的心裡始終沒有忘記大哥劉備,不論曹操贈送美女金錢,還是赤兔馬,都沒能打動關羽。關羽為了報曹操的恩德,替他殺了袁紹的顏良文丑。
  • 【三國】五虎上將第一員,武聖—天命關羽
    關羽,字雲長,蜀漢名將,早年曾跟隨義兄劉備徵戰各地,後助劉備建立蜀國,威震華夏,後人尊稱為「武聖」。在遊戲中,天命關羽是資質13的騎兵,所屬陣營蜀國,其屬性為武146,統110,謀89。英雄相重(提升兵力):天命黃忠天命三義(提升攻擊):天命劉備、天命張飛不納犬女(提升防禦):天命孫權
  • 武聖關羽,在蜀國被滅以後關氏全部被殺,關羽真的後代了嗎?
    走進一個飯店,我們經常能看到關羽的塑像,而且一定是敗在最高處,還要上香和擺放祭品的。這是關羽去世以後才有的地位,但是在他生活的三國時期,關羽也是一個十分受人尊敬的武將。在三國裡,關羽的出場時間很早,一直是跟隨劉備,儘管被曹操擒拿過,但最後還是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所以人們最推崇關羽的這種忠誠。而且,關羽的武功也是十分厲害,是蜀國的五大將軍之一。後來又因為受過曹操的恩惠,在被派來阻截曹操的時候,他放過了曹操。雖然很多人也可惜曹操沒有被殺,但是對於關羽的這種義氣,卻是沒有一個人會說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