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千萬別亂買,套路太深了!重疾險5大陷阱深度揭秘

2020-12-23 深藍保測評

由於當下保險公司越來越多,且對市場份額的競爭也十分慘烈,可以說是每天都會上新的保險產品。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粉絲給深藍君留言:

XX 保險公司又推出了新重疾險,貌似是現在最受歡迎的一款產品,可以測評一下嗎?

當然可以,我就是做保險產品測評的。但是相對於「授人以魚」,我更希望能「授人以漁」。

我們非常樂意告訴大家如何防止在買保險產品的時候被騙,而不是保險推銷員說什麼就是什麼,被一些所謂的宣傳所誤導。

今天就來跟大家科普:重疾險常見五個陷阱,如果大家避開了一下我說的幾點,就絕對不會買錯!

常見陷阱 1 :缺少高發輕症

25種法定的重疾是每一款重疾險都有包含的,這25種重疾險基本就佔據了重疾險理賠的95%。

可是,行業內沒有相關強制要求來針對輕症病種,因此每家保險公司的輕症病種都有一些差異。

高發輕症為什麼重要?這裡舉個例子:

前一陣子,網上一家保險公司的拒賠案例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XX由於冠心病住院,醫生表示他的這個病是可以開胸做「冠狀動脈搭橋術」,也可以不開胸,做「冠狀動脈介入術」,也就是微創手術介入心臟支架。支架手術對身體傷害小,並且恢復得還快而搭橋術非常痛苦,恢復也很慢,一般正常人都會選擇介入術。結果理賠的時候才發現,他買的這款重疾險只有進行了心臟搭橋術才能賠,介入術不在保障範圍內。

從上面這個例子就能看到,大家在挑選重疾險的時候,最好去查看合同內是否包含有高發輕症的賠償。下面是幾款市場熱銷產品的高發輕症統計:

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產品對於高發輕症的保障情況是不同的。在這些病種中,有三種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極早期惡性腫瘤、輕度腦中風、不典型心梗(或介入術、微創搭橋術)。

不典型心梗、介入術和微創搭橋術的區別:

這三個病種是有關聯的,大多數保險產品都是採用三個選一個來進行賠償的。

簡而言之,心梗屬於一類疾病,有介入術和微創搭橋術這兩種方式可以治療。

所以,心梗是最好要包含的,因為無論醫生使用哪種治療方式都能賠。不過介入術和微創搭橋不單只能治療心梗,因此包含在其中會更好。

還需要提醒的是:各家保險公司對輕症的定義和理賠條件不是統一的。

如果你有一定的醫學知識背景,深入研究一下也是可以的。至於普通消費者,其實可以不用太過糾結,看得條款越多,可以能就越不知道如何選擇。

常見陷阱 2 :法定重疾有後門

雖然說差不多重疾險地條款都涵蓋了法定高發地25種重疾,但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後門,其中 有 6 種疾病的理賠年齡是可以自行設定的。包括:

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嚴重阿爾茨海默病嚴重帕金森病嚴重運動神經元病語言能力喪失

拿某保險公司的一款重疾險舉例:在「嚴重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的疾病理賠條件裡有這麼一句話:

我們只對被保險人 在 70 周歲前被確診患有本病承擔保險責任 。

大家都知道70歲左右是該疾病的高發期,要是保險公司70歲之後就不保了,確實有點不夠意思。

所以,不能因為25種重疾有行業統一規定,於是把其中最細微的理賠條款的不同給忽略了。

常見陷阱 3 :大而全,所以貴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險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普通消費者就算了,即便是內行人也不一定能懂。因此大多數人購買完就只有以下三個概念:有品牌保障、涉及保障全面、所以貴。

然而真的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嗎??我找了一款知名公司號稱高端的產品,簡單數了一下居然包含了 12 種保障:

輕症保障(賠 1 次)重疾保障(賠 3 次)首次重疾豁免保費特別關愛金疾病終末期老年長期護理金身故保障全殘保障意外身故意外傷殘自然災害身故自然災害傷殘可是 12 種保障不代表能賠 12 種風險。或許這句話大家看了會有點繞口,簡單來說 大多數保障都共用保額。

例如:重疾、身故、全殘、疾病終末期,只要賠了其中一樣,其他就不再賠付了。

這種產品還會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存在捆綁銷售的東西,沒法具體知道每項保障的價格,對於普通人來說,很難比較。

以 30 歲男性為例,投保這款大而全的重疾險,保額50萬,繳費19念,每年的保費高達22350,價格差不多是市面上同類型產品的 2 倍。

曾經有代理人跟我說,產品賣得貴要怪保險公司嗎??難道不是消費者買不起的問題嗎?

看似有點道理,但是深藍君還是要提醒大家,買保險就是買保額。如果槓桿太低,很有可能就會失去保險「以小博大」的本質作用。

繼續說說上面的例子吧,一年保費2萬多,總保費40萬多,而保額才 50 萬。如果繳費期間沒有生病,實際上與自己的存活期不無差別,幾乎沒有保障槓桿。

銀行的活期存款還可以自由支配,重疾險只有在患病後才能拿到理賠金,靈活性也會相差很大。

因為深藍君建議,買保險不可以貪心想買保障最全面的一款保險,要關注重要的部分,先把保額做大再說。

常見陷阱 4:返還保險最划算

有些人總會覺得,買保險如果不出險那錢就打水漂了,認為「有病治病,沒病返本」的產品更加划算,保險代理人也更願意賣這類產品。

可是,這種返還型保險真如表面上看的這麼好嗎?

下圖是深藍君以天安愛守護為例子,看看返還和不返還到底有什麼差別:

我們可以看到,選擇在不同年齡返還,保費差距也是巨大的。假如選擇66歲返還,那麼每年要多交6550元,相當於多了52%的保費。

簡單算了一下,一年花費6550元持續20年,36年後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差不多38萬,每年收益差不多4%。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返還型重疾險的本質是:我們多繳的這麼多保費,然後保險公司拿去進行理財,到時候再返還一些給我們,其中的收益其實不高。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們可以把這 6000 多塊用來加大 50% 的保額,或者用來購買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又或者用來給家人配置保險。個人認為,這樣花錢會有意義得多。

因此,我覺得普通家庭不太適合買返還型保險。

常見陷阱 5 :健康告知隨便填

很多時候為了促成籤單,一些銷售人員會告訴我們:如果沒住過院,健康告知直接都填否就可以,《保險法》規定過了兩年就一定賠。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看《保險法》是怎麼說的:

訂立合同時,保險公司就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如果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承保決定,保險公司有權解除合同,並不承擔賠償責任。合同成立超過兩年的,保險公司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可以看到,《保險法》的確有此類的規定,但是2年不可抗辯設立的初衷是:合法保障消費者的正當權益,但不是為了讓我們消費者騙保,把明明不應該賠的變成可以賠。

記得以前就分享過一個這樣的案例:

A 先生在投保前已經罹患癌症,雖然2年後才申請賠償,但保險公司還是拒絕賠付雙方各執一詞,還鬧上了法院。最後經過審判,結果仍然是拒賠。

當然現實中也存在一些案例,過了2年之後,最後得以賠償的事件。不過由於我國不是「判例法國家」,但這些要一案一議。即便是相似的情況,最終賠償結果或許也會有很大的區別。

對保險公司而言,也肯定不會對這種事件放任不理,不管你有沒有超過兩年,哪怕需要花錢打官司,大部分時候都會先進行拒賠。

當一個人身患重疾還要天天為官司奔波,對你自己本身的健康也是有著很大的風險。

實際上買保險就是為了得到一個保障,所以我們在買保險前必須誠實告知自己的身體狀況。

上述的這五點,就是深藍保對重疾險購買的相關建議,可以收藏起來,大家買保險前再多讀幾遍,一定能幫你省下一大筆錢。

除了以上這幾種陷阱之外,還有一些現在已經基本見不到了,比如說罹患重疾後要生存多少天才能賠、等待期內發病只退現金價值而不是退保費等等。

市面上的重疾險五花八門,深藍君建議大家在購買保險前要關注一下條款,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要向專業的人諮詢清楚。

關於重疾險,可點擊我頭像,私信「重疾險」,查看更多產品測評。

寫在最後:

事前多一些了解,事後少一些煩惱。

很多人考慮保險都是從重疾險開始的。但是一份重疾合同密密麻麻那麼多字,包含了金融、醫學和法律多學科的專業知識,我們普通人很難去理解。

如果不小心仔細一點,忽略了細節,很可能會買到不合適的產品,後續想要退保也會很糾結。

所以,預防永遠勝於治療,事前規避優於事後補救。買保險前最好是多多了解和比較,這樣才不會輕易踩坑。

願每個人都能買到適合的保險,永遠都不要出險理賠,平平安安的。

賣保險真的年薪百萬嗎?5000萬代理人,4000萬成為過客……

辭職換工作社保怎麼處理?記住這個轉移流程,少走很多彎路

支付寶和微信為疫情送3項福利。希望永遠用不上!

相關焦點

  • 保險銷售套路多!3大常見話術揭秘,別再被坑了
    其實市面上大部分保險都不適合普通人,只不過在保險公司的話術包裝下顯得特別美好,所以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保險公司常用的三種營銷話術,免得大家傷了錢包,又缺了保障。話術一:「一張保單保三代,年化收益X個點!」
  • 深度昏迷是什麼,重疾險能保嗎?
    好慧賠會站在公立、公正的立場上,為保險合同雙方考慮,給出協助解決保險理賠問題的最佳方案。想必大家對於生活中發生的「昏迷」應該有所了解,偶爾的頭暈、休克,那麼深度昏迷該如何理解呢?深度昏迷可以通過哪些重疾險來保障,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在投保前了解這些突發事件,避免在需要理賠的時候手忙腳亂,帶著這些問題,從下文尋找答案。
  • 這種保險就不值得買!
    有些少兒重疾險,針對這些高發疾病,是可以賠付雙倍保額的,咱們就可以重點關注。總之,重疾險很複雜,也很重要,千萬不能閉著眼睛就衝著品牌亂買。購買順序4:醫療險,怎麼買?如果少兒醫保、意外險、重疾險都配備了,還有預算的話,也可以考慮醫療險。
  • 用網際網路升級少兒重疾險,用保障本源迭代網銷保險
    買洋奶粉、學區房之餘,一個新興的藍海崛起——少兒重疾險也成為了諸多家庭護航「後浪」抗風險能力選擇。 為此,我國提出「一帶一路」「雙循環」等戰略,都在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創造有利條件。   宏觀大勢之外,這也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命運。尤其是新中產階級的崛起,他們方才是「中等收入陷阱」下的最大群體,個人當如何跨越?30歲以後的新中產階級,看似有著光明的未來,實際上卻是職場面臨瓶頸,還有購房、教育、醫療、養老四座大山?
  • 保險,我看清了你的套路
    以30歲男性為例:一年期重疾險:就目前而言,30萬基本夠用,每過5年加5萬,以此類推。。。定期重疾險(保障到你退休):保額30萬起步,每5年加5-10萬,退休之前(能賺錢能自理的年齡段)不怕生重病。至於70歲之後怎麼辦。。。
  • 重疾險產品深藏三大套路:大學教授直呼看不懂
    原標題:重疾險產品深藏三大套路:大學教授直呼看不懂   「大病保險我也買了不少,事實上我有時候也沒太看明白,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做精算的,就能夠很明白。」7月29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教授鄭蘇晉在一次公開講話中坦言,「買得也比較糊塗。」
  • 千萬別被套路
    與平安福相比,保險責任沒有什麼變動,雖然不用捆綁平安福的長期意外險,但RUN與輕症漲保額的彩蛋也給去掉了。   裡外扯平後,福保保就是一個簡化版的平安福。  30歲男性10萬保額,15年交費的話,平安福壽險+重疾每年保費是3740元,福保保是3120元,是平安福保費的83.5%,並不是官方宣傳的75%。   福保保不能單買,如果新客戶想購買福保保,必須搭配購買平安福,且福保保的保額不能超過平安福。
  • 保險合同暗藏玄機!買了重疾險,病了卻拿不到錢!
    然而,王巖在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購買的重大疾病保險,卻以未採用合同規定的手術方式、不是重疾險理賠範圍為由拒絕賠付。每年向保險公司繳納1.8萬餘元的保險金,怎麼到了疾病發生後卻不能理賠了呢?確診理賠難幾次收到病危通知,重疾險仍拒絕賠付「一審敗訴、二審依然敗訴,但我依然會繼續申訴!
  • 多保魚保險經紀:重疾險服務受行業肯定
    在經過為期三個月的數據調研、模型評價、全網用戶投票、專家評審審議等層層篩選後,近日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2020「優金融獎」在上海靜安正式揭開「謎底」,多保魚憑藉其在行業內的優異表現,榮獲產品服務大獎——年度領先重疾險服務。
  • 0元保險,兩大陷阱讓你防不勝防
    ……就在昨天,銀保監會對銷售這類產品的多家保險公司、經紀平臺發出通報批評:那麼,這類保險產品有哪些陷阱?買了能順利賠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分析。陷阱1:首月1元≠每月1元我們在玩手機的時候,經常能刷到這樣的廣告:很多朋友看到這麼大的「羊毛」,就按捺不住了:首月 1 塊錢!不就等於不要錢?
  • 重疾險新規解讀:重疾險新規什麼時候實行?重疾險新規之前買還是...
    本篇不討論重疾險新規之前買還是之後買,今天主題是重疾險新規解讀。 很多朋友知道重疾險新規這個事,但具體政策卻不是很了解,通過重疾險新規解讀,來看看新舊重疾險如何選擇。 一、重疾險新規什麼時候實行?
  • 什麼是重疾險?重疾險與醫療險有何不同?
    「重疾險」即重大疾病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經辦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腦溢血等為風險發生時,當被保人達到保險條款所約定的重大疾病狀態後,由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約定支付保險金的商業保險。「重疾險」於1983年在南非問世,1995年我國內地市場引入,現已發展成為人身保險市場上重要的保障型產品。1.「重疾險」的保障內容「重疾險」中的重大疾病,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重大疾病,保險合同中會有明確的條款對保障的各種疾病進行嚴格說明。
  • 重疾險哪個保險公司性價比高?要是相信性價比你就輸了!
    畢竟,保險需要考慮個人喜好(比如品牌、定期or終身等)、健康狀況、預算、家庭情況(比如家族病史等)、財務狀況等。所以,「重疾險哪個保險公司性價比高」這個問題,根本不會有答案,或者說,1000個人有1000種答案。
  • 一文輕鬆看透重疾險和醫療險 買保險看看再保險公司
    來源:券商中國這個困惑其實來自三方面,一是線上線下花式採購的保險產物讓人心存疑慮;二是大部門人對市面上的產物全貌沒有觀點;三是對產物的優點和缺點不了解,所以更不知道什麼合適本言教。再保險是保險中的保險,因為他們要承接泛濫保險公司中止危險轉嫁過來的業務,所以要在第一光陰把保險公司的保單責任包扒開看一看,天然就對保險公司的產物特性、展開趨向,危險情況摸得比力透,堪稱是內行看門道。假如說保險公司長在平原上,那再保險公司就是站在山上,從山上看山下,看到的貨色天然更多、更全面。保險產物裡,安康險的條款最龐大,安康險裡最主要、也是最難選的就是重疾險和醫療險。
  • 深度昏迷後身故,竟遭保險公司拒賠!只因沒有堅持昏迷96小時!
    好慧賠會站在公立、公正的立場上,為保險合同雙方考慮,給出協助解決保險理賠問題的最佳方案。「深度昏迷」一直是重疾險中頗具爭議的話題,保險合同雙方對於深度昏迷的理解往往存在著差異,那麼,到底多「深」的昏迷才算達到重疾險定義的「深度昏迷」呢?
  • 香港重疾險對比大陸重疾險,香港賠,大陸不賠,為什麼?
    香港保險相對於內地保險來說,其保障範圍廣、價格便宜、注重保障客戶利益以外,也格外重視其理賠範圍。除了重疾險的保障數量上,香港除了比大陸保險多保20多種疾病之外,在同樣可保疾病上,對理賠條件的界定,香港和內地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在香港和內地買同一家保險公司的重疾險,作一不完全對比。不難看出,即便同一家保險公司,在香港和內地的差別之大,更何況不同的保險公司。香港:保障因輸血和職業而感染的愛滋病。大陸:一概不保。
  • 《重疾險》關於昏迷 保險知識交流
    重疾定義規範中的第12個重疾深度昏迷【定義】指因疾病或意外傷害導致的意識喪失,對外界刺激和體內需求均無反應,昏迷程度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級(Glasgow coma scale)結果為 5 分或 5 分以下,且已經持續使用呼吸機及其他生命維持系統 96 小時以上。
  • 蝸牛保險發布國內首份重疾險「畫像」: 南方城市80後乘風破浪小姐姐
    重疾定義修改牽一髮而動全身,重疾險也因此倍受關注。重疾險核心用戶到底是誰?他們有什麼典型行為特徵? 1月6日,蝸牛保險發布國內首份《重疾險用戶畫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和數據模型,發現最典型重疾險用戶是:南方城市的80後寶媽。
  • 「四降、一限、兩不保」,2021年1月31日前請備好重疾險!
    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在京舉辦新聞通氣會,正式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新規範)。 時隔13年的重疾險定義,迎來了重大變革!
  • 螞蟻保險&人保的健康福怎麼樣?坑和缺點有哪些?保障內容是什麼?與其他重疾險相比哪個好?靠譜嗎?該不該買?多少錢一年?騙人的嗎?
    大家一向認為支付寶推出的保險產品性價比十分高,因此在舊重疾產品快要下架的時候,很多人按耐不住了,打算入手它家和人保一起推出的健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