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音樂家,「聽力」意味著一切。
貝多芬創作《第六交響曲》時,已完全失聰,但貝多芬並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怨天尤人放棄信念,他依舊堅定、剛毅、嚮往崇高。
貝多芬留給世人無盡的美好,感恩大自然,感謝上帝,以德報怨,這也許才是樂聖貝多芬最偉大的地方。
貝多芬曾在《第六交響曲》原稿上寫道:「紀念鄉居生活的田園交響樂,注重情操的表現而非繪畫式的描寫。」
1792年貝多芬從波恩來到維也納,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幾乎都在維也納寫成。
貝多芬在維也納多次搬家,而維也納的郊外,遍布著森林、田野、溪澗、農舍。這裡景色秀美,風光怡人,仿佛是特意為藝術家拓出一塊自由創作的綠洲。
在值得紀念的貝多芬生活遺蹟中,有一處是著名的「貝多芬小路」,「貝多芬小路」位於維也納郊外的海利根施塔特,這個地名對於貝多芬來說非同尋常,1802年他住在這裡時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當時他幾乎自殺。
1806年5月,他和丹蘭士·特·勃侖斯維克訂了婚,愛情的美好使他暴躁情緒逐漸舒緩。
在美妙的大自然的感召下,貝多芬從 1806 年開始構思這部交響曲,1807年動筆,1808年寫下了《F大調第六交響曲》。
在備忘錄中,貝多芬曾記下自己的心情:「我的心潮因美妙的大自然而澎湃。」
《田園交響曲》與著名的《第五交響曲「命運」》作於同時,但內容卻大不一樣。
這部誕生在大自然懷抱中的交響曲,貝多芬為其寫上了「田園」的標題——這是貝多芬唯一一部自己標題的交響曲,也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
在「田園」的總標題下,五個樂章的小標題也格外簡單易懂:
初到鄉村時的愉快感受
雙簧管的明亮抒情,恬靜清新,使人們感受到投身到大自然後的喜悅心情。
在溪邊
小提琴模擬的流水潺潺,正在陶醉間,木管樂器摹仿的鳥鳴打破了寧靜,音樂更加富於詩意。
鄉村歡樂的集會
如牧笛風格的旋律,單純活潑,歡笑的鄉民從四面八方走來,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暴風雨
轉瞬狂風呼嘯,裹挾著雷電排山倒海般襲來,轉瞬間便籠罩了一切。但是,「捲地風來忽吹散」,暴風雨很快就過去了,代替它的是田園牧歌。
牧人的歌
是雨過天晴之後的美景,牧人在田野中歌唱,喜悅、安寧、欣慰的情緒一直貫穿其中,交響樂在這樣的氣氛中結束。
貝多芬非常熱愛大自然,他把自然比作「不可疑義的朋友」,他在這個時期的書信寫到:「森林啊,樹木啊,巖石啊,請賜給我人生所渴望更大回聲吧,在這裡我可憐的耳朵一點也不使我感到痛苦。」
他還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愛田野,我愛一棵樹甚於愛一個人,在大自然產物的環境中,我常常一坐幾個小時,我的感觀飽嘗著大自然所孕育和繁殖的兒女的景色。」
法國著名女作家喬治·桑在其著作《旅遊者書信》中寫道:「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不僅比繪畫中最美的風景更令人神往,更為廣闊地向想像展示出奇妙,而且展示出了整個人間天堂,在那裡靈與肉復活,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沉浸於迷人的寧靜中。」
可見,《田園交響曲》是音樂與大自然完美結合的典範,也是貝多芬 「美在自然」的藝術思想在作品中的集中體現,作品生動地刻畫了人在大自然中的心靈交響。
7月24日,江蘇交響樂團「致敬貝多芬」系列音樂會,江蘇交響樂團將為大家帶來這一曲清新的田園牧歌,一起在音樂中,感受來自大自然的慰藉。
7月24日江蘇交響樂團
「致敬貝多芬」系列音樂會(三)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1號
貝多芬
小提琴:黃濱
/ 中場休息 /
F大調第六交響曲,作品68號
貝多芬
【演出時間】
2020年7月24日 19:30
【演出地點】
江蘇大劇院·音樂廳
【票價】
100元
【掃碼購票】
*以上演出單筆訂單滿160元即可使用50抵150膨脹金。您可在7月15日前購買膨脹金後到江蘇大劇院票務中心核銷該券併購票。
*膨脹金優惠不與其他優惠同享。
諮詢熱線:025-85437777/85438888
官網購票:www.jsartcentre.org
微信購票:關注微信號「江蘇大劇院票務管家」,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在線選座、微信支付,註冊後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會務諮詢:025-87717777/8577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