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年 | 《田園交響曲》,來自大自然的慰藉

2021-02-08 江蘇大劇院


對於音樂家,「聽力」意味著一切。


貝多芬創作《第六交響曲》時,已完全失聰,但貝多芬並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怨天尤人放棄信念,他依舊堅定、剛毅、嚮往崇高。


貝多芬留給世人無盡的美好,感恩大自然,感謝上帝,以德報怨,這也許才是樂聖貝多芬最偉大的地方。


貝多芬曾在《第六交響曲》原稿上寫道:「紀念鄉居生活的田園交響樂,注重情操的表現而非繪畫式的描寫。」



1792年貝多芬從波恩來到維也納,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幾乎都在維也納寫成。


貝多芬在維也納多次搬家,而維也納的郊外,遍布著森林、田野、溪澗、農舍。這裡景色秀美,風光怡人,仿佛是特意為藝術家拓出一塊自由創作的綠洲。


在值得紀念的貝多芬生活遺蹟中,有一處是著名的「貝多芬小路」,「貝多芬小路」位於維也納郊外的海利根施塔特,這個地名對於貝多芬來說非同尋常,1802年他住在這裡時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當時他幾乎自殺。


1806年5月,他和丹蘭士·特·勃侖斯維克訂了婚,愛情的美好使他暴躁情緒逐漸舒緩。


在美妙的大自然的感召下,貝多芬從 1806 年開始構思這部交響曲,1807年動筆,1808年寫下了《F大調第六交響曲》


在備忘錄中,貝多芬曾記下自己的心情:「我的心潮因美妙的大自然而澎湃。」



《田園交響曲》與著名的《第五交響曲「命運」》作於同時,但內容卻大不一樣。


這部誕生在大自然懷抱中的交響曲,貝多芬為其寫上了「田園」的標題——這是貝多芬唯一一部自己標題的交響曲,也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


在「田園」的總標題下,五個樂章的小標題也格外簡單易懂:

初到鄉村時的愉快感受


雙簧管的明亮抒情,恬靜清新,使人們感受到投身到大自然後的喜悅心情。

在溪邊


小提琴模擬的流水潺潺,正在陶醉間,木管樂器摹仿的鳥鳴打破了寧靜,音樂更加富於詩意。 

鄉村歡樂的集會


如牧笛風格的旋律,單純活潑,歡笑的鄉民從四面八方走來,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暴風雨


轉瞬狂風呼嘯,裹挾著雷電排山倒海般襲來,轉瞬間便籠罩了一切。但是,「捲地風來忽吹散」,暴風雨很快就過去了,代替它的是田園牧歌。

牧人的歌


是雨過天晴之後的美景,牧人在田野中歌唱,喜悅、安寧、欣慰的情緒一直貫穿其中,交響樂在這樣的氣氛中結束。


貝多芬非常熱愛大自然,他把自然比作「不可疑義的朋友」,他在這個時期的書信寫到:「森林啊,樹木啊,巖石啊,請賜給我人生所渴望更大回聲吧,在這裡我可憐的耳朵一點也不使我感到痛苦。」


他還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愛田野,我愛一棵樹甚於愛一個人,在大自然產物的環境中,我常常一坐幾個小時,我的感觀飽嘗著大自然所孕育和繁殖的兒女的景色。」


法國著名女作家喬治·桑在其著作《旅遊者書信》中寫道:「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不僅比繪畫中最美的風景更令人神往,更為廣闊地向想像展示出奇妙,而且展示出了整個人間天堂,在那裡靈與肉復活,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沉浸於迷人的寧靜中。」


可見,《田園交響曲》是音樂與大自然完美結合的典範,也是貝多芬 「美在自然」的藝術思想在作品中的集中體現,作品生動地刻畫了人在大自然中的心靈交響。


7月24日,江蘇交響樂團「致敬貝多芬」系列音樂會,江蘇交響樂團將為大家帶來這一曲清新的田園牧歌,一起在音樂中,感受來自大自然的慰藉。



7月24日江蘇交響樂團

「致敬貝多芬」系列音樂會(三)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1號

貝多芬

小提琴:黃濱


/ 中場休息 /


F大調第六交響曲,作品68號

貝多芬


【演出時間】

2020年7月24日 19:30

 

【演出地點】

江蘇大劇院·音樂廳

 

【票價】

100元


【掃碼購票】

*以上演出單筆訂單滿160元即可使用50抵150膨脹金。您可在7月15日前購買膨脹金後到江蘇大劇院票務中心核銷該券併購票。

*膨脹金優惠不與其他優惠同享。

諮詢熱線:025-85437777/85438888

官網購票:www.jsartcentre.org

微信購票:關注微信號「江蘇大劇院票務管家」,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在線選座、微信支付,註冊後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會務諮詢:025-87717777/85775511

相關焦點

  • 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我喜愛在草叢中、樹林裡或者巖石間漫步,恐怕沒有比我更熱愛田園風光的人了。——貝多芬 貝多芬1792年去了維也納,在這座城市生活了35年,他去世後就安葬在此。這段時間,他數次搬家,留下了好幾處值得紀念的生活軌跡,其中有條小路,被人們特意地稱為「貝多芬小路」。
  • 伯恩斯坦指揮貝多芬交響曲第六號《田園交響曲》
    本曲大約完成於1808年,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也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這部作品1808年在維也納首演,由貝多芬親自指揮,在首演節目單上,他寫到:「鄉村生活的回憶,寫情多於寫景」。
  • (六)卡拉揚指揮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第六交響曲《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園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親自命名為
  • 古典入門 | 貝多芬 《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F大調第六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園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親自命名為
  • 田園交響曲-欣賞指南
    F大調第六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園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親自命名為《田園》。本曲大約完成於1808年,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也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這部作品1808年在維也納首演,由貝多芬親自指揮,在首演節目單上,他寫到:「鄉村生活的回憶,寫情多於寫景」。
  • 錢仁康教授告訴你為何舒曼的《春天交響曲》不算標題音樂,而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算!
    貝多芬在1808年所作的《田園交響曲》,是標題交響曲的先聲。本曲大約完成於1808年,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也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這部作品1808年在維也納首演,由貝多芬親自指揮,在首演節目單上,他寫到:「鄉村生活的回憶,寫情多於寫景」。
  •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卡拉揚版
    C大調第一交響曲貝多芬的第一交響曲完成於1800年,當時他才三十歲在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中,此作品不僅演奏次數居世界之冠,其受歡迎程度更是首屈一指,堪稱永恆的交響曲。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田園」與「命運」交響曲同樣於1808年夏天完成,在「命運」交響曲中,呈現出跟命運的搏鬥,與最後的勝利,而「田園」交響曲則是舒發熱愛大自然的胸懷。
  • 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
    ‍‍當「交響之王」與「指揮帝王」相遇碰撞出古典音樂界最偉大的迴響 著名的指揮家、鍵盤樂器演奏家和導演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  從最初發行開始,五十多年以來,這套唱片一直都是有史以來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最為暢銷的唱片,時至今日,卡拉揚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仍舊被全世界古典樂迷視為必備的經典版本收藏。
  • 貝多芬的田園大亂鬥!
    Musik=Music,是德語音樂的意思哦,因為我們貝老爺子是德國人嘛( ̄︶ ̄)然後照例為大家奉上布袋寅泰的這個版本田園的完整音頻ヾ(≧∇≦*)ゝ也就是在ED中的那個帶歌詞的版本,詞作者是森雪之丞這部作品改編自貝多芬作品號Op.68《第六交響曲「田園」(Pastoral)》(1807-1808)中的第一樂章。這部作品不同於通常的四個樂章,而是五個。
  • 「那些激動人心的交響曲」聆聽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 21《C大調第一交響曲》,作品21這部作品創作於1794年~1796年,題獻給斯威滕男爵。他是貝多芬的早期贊助人。這首交響曲沿襲了貝多芬的老師莫扎特和海頓的風格。儘管如此,還是有其獨特的特點。如調性的轉換和樂曲色彩的突然變化。旋律活潑、激昂。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他是貝多芬的早期贊助人。這首交響曲沿襲了貝多芬的老師莫扎特和海頓的風格。儘管如此,還是有其獨特的特點。如調性的轉換和樂曲色彩的突然變化。旋律活潑、激昂。第三樂章在傳統交響樂的形式基礎上,增加了管樂(木管和銅管)的分量。 該作品於1800年4月2日在維也納的城堡劇場首演,音樂會中還包括莫扎特、海頓、亨德爾的曲目。這場音樂會的上演向維也納宣告了貝多芬的才華。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
    >小提琴:王之炅五、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第一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六、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七、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第四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指揮家張亮解讀「貝五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年,響徹樂壇的不止《命運交響曲》
    01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 21 《C大調第一交響曲》,作品21 這部作品創作於1794年~1796年,題獻給斯威滕男爵。他是貝多芬的早期贊助人。
  •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你真的了解嗎?|新京報x國家大劇院
    《第一交響曲》明顯有著海頓、莫扎特等先賢留下的影子,但貝多芬用奏鳴曲式創作的終曲裡,詼諧活潑的旋律還是對傳統有所突破。遺囑與《第二交響曲》時年32歲的貝多芬受到了來自社會和音樂界的一些偏見,身心俱疲,近乎崩潰,他給自己的兄弟寫下了遺囑,內心絕望,但他也寫道:「只是藝術留住了我。」
  • 世界並不太平丨和平需要保衛丨貝多芬的《戰爭交響曲》
    該作品在當時給貝多芬帶來了近似至高無上的榮譽,但並沒有贏得音樂學家的認可,在音樂學界也不被重視。這部作品究竟有無價值?筆者以貝多芬幾部有定評的作品作為參照系,擬從標題音樂理念、音樂形象、曲式以及配器四個方面,對《戰爭交響曲》的風格進行了評析,以期給這部作品以重新的認識和評價。本文原載《藝術百家》 , 2012 年第六期。
  • 加德納論貝多芬交響曲
    無疑地,如果沒有他們的影響,貝多芬交響曲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形式。    在實際意義上,莫扎特的精神滲透在貝多芬早期音樂中,特別是《第二交響曲》,如終曲第二小節中突然的八度變化,是從莫扎特《哈夫納》交響曲的開始部分得來的。人們從英雄交響曲中也能得到同樣的感覺,只是更強烈。
  • 古典音樂 |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
    歡迎關注 慕容清讀   Indulge in Voice貝多芬創作於1812年的《A大調第七交響曲》,作品編號op.92,被華格納譽為
  • 貝多芬交響曲,人類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視聽經典(第三版)
    貝多芬葬禮,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病逝於維也納,三萬人走上街頭,為這位偉大的音樂巨人送葬 △第四交響曲 第四交響曲(成於1806年)像所有偶數的交響曲描寫的是大自然,純真的大自然。是最早的標題交響曲。貝多芬給每個樂章都加上了標題:1.到達鄉村時所喚起的快感。2.溪邊景色。3.鄉民歡樂的集會。4.暴風雨。5.牧歌。暴風雨後的愉快和感激心情。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在1826年出版的版總譜的曲名記為「以席勒《歡樂頌》作為終了的合唱,為大管弦樂隊、四聲部獨唱、四聲部合唱而作曲……"。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來說,《第九交響曲》都是交響曲史上金字塔,是裡程碑式的名作。《第九交響曲》表現了貝多芬「通過鬥爭取得勝利」的信念,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藝術觀與世界觀,是名副其實的對人道主義的不朽的讚歌。
  • 海頓與貝多芬交響曲風格比較
    欣賞海頓與貝多芬的作品,給人以不同的音樂享受。海頓的作品,就像是一首輕快的小詩給人以心靈慰藉;貝多芬的音樂則給人一種沉重感,是對人生這部濃墨重彩的史詩給予最透徹的解讀。但不得不稱讚的一點:他們均是時代的經典,史冊上不可小覷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