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2021-02-19 知樂古典音樂

我喜愛在草叢中、樹林裡或者巖石間漫步,恐怕沒有比我更熱愛田園風光的人了。

——貝多芬

 

貝多芬1792年去了維也納,在這座城市生活了35年,他去世後就安葬在此。這段時間,他數次搬家,留下了好幾處值得紀念的生活軌跡,其中有條小路,被人們特意地稱為「貝多芬小路」。20世紀30年代,在由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出版的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總譜裡面,有張鉛筆畫插頁,此畫畫的就是貝多芬在這條小路漫步的場景。

貝多芬喜歡散步那是出了名的,像前段時間說的《獻給愛麗絲》的由來就是漫步後偶遇的傑作。其實貝多芬喜歡散步,更多的是想避諱生理上的不便,因他失去聽力,所以與人交談變得格外的麻煩,而且他性格執拗,不喜歡浮華庸俗,所以散步可以躲開人群,避開交流,自由自在的作曲。不過對他來說,在田野裡散步並不是放鬆,而是在尋找創作靈感,正如辛德勒巧妙比喻的那樣:「貝多芬像蜜蜂採蜜那樣,常常一邊徘徊一邊構思偉大的音樂。」

通常,貝多芬每天清晨就開始工作了,一直忙到下午兩點,然後出門散步,到傍晚甚至深夜才回家。他出門時會戴上卷了沿的帽子,上衣扣敞開,拿著一條手帕、幾張五線譜紙、一本16開的記事本、一支鉛筆,他的聽力還沒完全喪失之前,還會帶著助聽器。所以他的上衣口袋總是爆滿。

貝多芬就這麼散步著,當他想到一段旋律時,會毫無顧忌地大聲地唱出來,旁邊的人覺得好奇怪。傳說貝多芬他外甥就不喜歡跟他一起散步,估摸著就是這個原因。貝多芬散步的趣聞還有很多,最典型的莫過於被警察當做流浪漢關進了拘留所。

那要追溯到1825年的夏天,在維也納的巴登溫泉,那天貝多芬糊裡糊塗地就披了件外衣出了門,他沿著河邊走了很久,當他沉迷在美麗的景色正在作曲中時,太陽卻漸漸地落山了。等貝多芬清醒過來時,怎麼也不認識現在走到哪了,算是迷了路。又累又餓的他看見不遠處有亮著燈的人家,便走了過去。

結果,那家人看到貝多芬後覺得形跡可疑,便報了警,警察把他抓到警察局後,貝多芬仍處在蒙圈中,大聲地對警察解釋:「我不是壞人,我是貝多芬!」但警察卻說:「貝多芬能長你這邋遢狼狽樣?別騙我們了!」那幫警察完全不信貝多芬的話,還是給他拘了。直到貝多芬的朋友趕來,證明了貝多芬真實的身份這幫警察才把他放走。警官就好比見了微服私訪的皇上,趕緊賠不是道歉,貝多芬卻啥都不想說直接跟著朋友回家了,這事全當做沒發生過。

這雖然是貝多芬晚年中的一段軼事,但也正好說明了貝多芬非常著迷于田園生活。法國大作曲家萬桑·丹帝說:「大自然不僅慰藉貝多芬的悲傷和失望,更是和他對話的好友。即使貝多芬失聰,也並未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流。」

貝多芬成功地用音樂表達出了田園生活的樂趣,他會說:「你們認為我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我可說不準,反正是不請自來,甭管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我都能一把抓住它,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在森林中,在漫遊時,在夜深人靜時,在天剛破曉時,等等這些靈感都會應時應景產生。在詩人心中化作語言,在我這則化作一個個音符。」

《田園交響曲》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作成,這首曲子也是貝多芬交響樂中唯一的標題音樂,它被認定為標題音樂的典範。貝多芬為這首曲子的標題寫的是「田園生活的回憶」,他還在扉頁上特別註明:「主要是情感的表現,而不是音畫」。貝多芬生怕人們誤解了他,又特意解釋說:「《田園交響曲》不是繪畫,而是表達鄉間的樂趣在人們心裡的感受。」


文/Roland


相關焦點

  • 伯恩斯坦指揮貝多芬交響曲第六號《田園交響曲》
  • 貝多芬年 | 《田園交響曲》,來自大自然的慰藉
    貝多芬創作《第六交響曲》時,已完全失聰,但貝多芬並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怨天尤人放棄信念,他依舊堅定、剛毅、嚮往崇高。貝多芬留給世人無盡的美好,感恩大自然,感謝上帝,以德報怨,這也許才是樂聖貝多芬最偉大的地方。
  • (六)卡拉揚指揮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第六交響曲《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園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親自命名為
  • 古典入門 | 貝多芬 《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F大調第六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園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親自命名為
  • 錢仁康教授告訴你為何舒曼的《春天交響曲》不算標題音樂,而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算!
    貝多芬在1808年所作的《田園交響曲》,是標題交響曲的先聲。貝多芬給《田園交響曲》加的標題是「田園生活的回憶」,是其交響樂中唯一的標題音樂,他在總譜的扉頁上特別註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現,而不是音畫」,他更明確地說是「表達鄉間的樂趣在人心裡所引起的感受」
  •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卡拉揚版
    此交響曲被譽為音樂史上最高傑作,同時也是貝多芬的交響曲開始邁入成熟的階段,作品中所表現的音樂情感,有熱情與溫柔,有憤怒與幽默,人間的一切喜怒哀樂,都可藉以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十九世紀末在貝多芬的交響曲中,要數第四最不受重視,大家都覺得此首交響曲缺乏其他交響曲所擁有的英雄氣概與戲劇張力,更少了端莊持重的風範。
  • 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
    從最初發行開始,五十多年以來,這套唱片一直都是有史以來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最為暢銷的唱片,時至今日,卡拉揚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仍舊被全世界古典樂迷視為必備的經典版本收藏。貝多芬在創作交響曲上,有多方面的突破與革新,特別是擴大了管弦樂的編制而且增加了銅管樂器、打擊樂器與短笛,甚至還運用了聲樂,使得交響曲的表現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為後世的創作,留下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 田園交響曲-欣賞指南
    F大調第六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園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親自命名為《田園》。整部作品細膩動人,樸實無華,寧靜而安逸,與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同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創作背景貝多芬1792年從波恩來到維也納,在這裡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幾乎都在這裡寫成。貝多芬在維也納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維也納。
  • 加德納論貝多芬交響曲
    《莊嚴彌撒》加德納論貝多芬交響曲    我們通常認為,貝多芬的交響曲是革命性音樂至高無上的偶像,在很多方面是他所在那個時代的產物。無疑地,如果沒有他們的影響,貝多芬交響曲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形式。    在實際意義上,莫扎特的精神滲透在貝多芬早期音樂中,特別是《第二交響曲》,如終曲第二小節中突然的八度變化,是從莫扎特《哈夫納》交響曲的開始部分得來的。人們從英雄交響曲中也能得到同樣的感覺,只是更強烈。
  • 貝多芬的田園大亂鬥!
    Musik=Music,是德語音樂的意思哦,因為我們貝老爺子是德國人嘛( ̄︶ ̄)然後照例為大家奉上布袋寅泰的這個版本田園的完整音頻ヾ(≧∇≦*)ゝ也就是在ED中的那個帶歌詞的版本,詞作者是森雪之丞這部作品改編自貝多芬作品號Op.68《第六交響曲「田園」(Pastoral)》(1807-1808)中的第一樂章。這部作品不同於通常的四個樂章,而是五個。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歷史上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把交響曲發展到了最成熟的階段,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發展到了最巔峰的狀態和一個新的境界。現今影視劇的配樂片段,與流行音樂的旋律都有取材於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貝多芬一生創作的九大交響樂作品。
  • 「那些激動人心的交響曲」聆聽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歷史上可能沒有哪位作曲家在當世和後世比貝多芬對音樂的影響更大了。貝多芬作為交響曲、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的大師無可爭議地處於主宰地位。他後世的作曲家在一段時間都處於他的輝煌功績陰影下。交響曲被公認為是表達最深邃思想的音樂體裁,是最富表現力的音樂形式。
  • 世界並不太平丨和平需要保衛丨貝多芬的《戰爭交響曲》
    《戰爭交響曲》在當時給貝多芬帶來了至高無上的榮譽,貝多芬也因此被譽為「歐洲的榮耀」,但這部作品並沒有贏得音樂學家的認可,音樂史書上也少有提及。也許是因為對「不入流」作品的鄙薄和不屑,直到目前為止,國內音樂界對這一作品的研究尚不多見。這部作品也許只是貝多芬全部作品中微不足道的一部,但既然貝多芬把它寫出來了,而且在當時還曾產生過較大的影響,我們就不能忽視它在貝多芬音樂創作中的「特殊位置」。
  • 貝多芬不可不聽的交響曲《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
    今兒,小睿我給大家推介的《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這個版本是迄今為止個人感覺演奏和錄製最好的版本,是由維也納愛樂演奏的,指揮卡洛斯·克萊伯(1930年7月3日—2004年7月13日)是二十世紀著名指揮大師之一。
  • 海頓與貝多芬交響曲風格比較
    海頓與貝多芬交響曲風格比較《G大調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 海頓的交響曲《G大調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是其最為著名的交響曲之一,與之其他的幾部交響曲被公認為是古典交響樂的豐碑,樂曲中充滿著明快歡樂的情緒和濃厚的民間歌舞氣息。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來說,《第九交響曲》都是交響曲史上金字塔,是裡程碑式的名作。《第九交響曲》表現了貝多芬「通過鬥爭取得勝利」的信念,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藝術觀與世界觀,是名副其實的對人道主義的不朽的讚歌。羅曼·羅蘭曾說:貝多芬一方面讚頌「個性的人面「他讚頌在現實的大地上牢牢地紮下根的人類共同體,讚頌在神靈下綜合起來的一切民族的同胞愛這一巨大的希望。
  •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 《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第三部交響曲,創作於1803年。說到這部曲子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拿破崙,這個十九世紀初叱吒風雲的法國人。
  • 貝多芬交響曲,人類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視聽經典(第三版)
    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九部交響曲是他一生創作的重心。也是他在創作思想和創作手法上不斷發展和創新的一個個裡程碑。每一部交響曲在個性和風格上都各具特色,並且交響曲彼此之間也有密切的聯繫。他將交響樂發展到讓人嘆為觀止的地步。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鴻篇巨製的宏偉氣魄。九部交響曲可以說是貝多芬系列長篇史詩。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曲目單:一、萊昂諾拉序曲第三號 貝多芬二、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貝多芬第二樂章 葬禮進行曲:極慢板三、G大調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小提琴:王之炅四、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真的應該叫「命運」麼? | 藝術微課堂
    本期藝術微課堂,我們邀請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音樂學者、著名音樂評論家——王紀宴老師,從貝多芬的這部《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入手,帶領觀眾走進大師貝多芬的音樂世界。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音樂家,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