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式彈鏈箱源于越戰?美軍研發「鋼鐵俠」裝置,卻用處不大

2021-03-01 火器酷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斯通納的打鐵匠 火器酷獲得授權轉發此文

在不少影視劇作品,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一名肌肉發達的特種兵徒手提著一挺加特林機槍,身背一個背負式彈鏈箱一條柔性輸彈帶從身後連接到供彈機。然後,免去了更換供彈具的步驟後,這挺機槍就仿佛是開了「無限彈藥」的外掛一樣,可以持續不斷地提供火力輸出,以至於不少人都對這種背負式大容量彈鏈箱心生嚮往。

▲《新鐵血戰士》中出現的背負式彈鏈箱和Minigun

儘管影片中手持加特林的連續掃射的操作是不可能實現的(影片中多為空轉槍管),但這種背負式彈鏈箱卻並非是拍攝道具,俄羅斯SOBR(快速應急響應隊伍)特種部隊在去年的一次演習中,手持PKP機槍的機槍手就使用一種背負式彈鏈箱。

其實,這種背負式大容量彈鏈箱最早由越戰中的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所發明,當時海豹突擊隊的一些偵察分隊經常需要獨自前往密林深處,於是就需要攜帶一挺M60通用機槍以防不測。這挺M60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配合海豹突擊隊慣用的「Center Peel」戰術,所謂「Center Peel」就是當一支海豹的偵察隊遭遇敵人時,手持M60機槍的隊員立即給予猛烈的火力壓制,兩側的隊員以此撤退同時給機槍手讓出更大的射角。

正因如此,就需要這挺M60能夠提供較長時間的持續火力壓制,打不打的中不要緊,只要能讓敵人抬不起頭追不上來,讓小隊能夠成功撤離或是從側面包抄反殲敵人就達成了目的。

但若將一條長長的彈鏈一直掛在槍外,難免在叢林中發生鉤掛,而美軍所提供的100發彈鏈盒使用起來也是諸多不便,不僅會使槍身重心嚴重左偏,早期的彈鏈盒甚至是用硬紙殼和帆布製作的,在更換彈鏈盒時也很不方便。

針對這種情況,澳大利亞的士兵選擇在行進時只掛一個20發左右的短彈鏈,或是安裝一個28-40發的「預備反應彈匣」,用以在接敵後迅速射擊,而此時隊友則迅速進入掩體提供掩護,機槍手也逐漸退入掩體換上長彈鏈。

但是這樣的設計,並不能滿足美軍海豹突擊隊的Center Peel戰術要求,在縱深偵察的分隊若遭遇大股敵軍,需要的是迅速撤離而非交替掩護進入掩體持續戰鬥。因此,海豹突擊隊就看上了安裝在直升機上M23武器系統,該系統包括一挺航空型號的M60D、1個500發的彈鏈箱和配套的柔性輸彈滑槽。

▲休伊直升機上的M23武裝系統,下方為500發彈鏈箱,右側為彈殼收集袋

於是動手能力機槍的海豹隊員們說幹就幹,把這種500發的彈鏈箱固定在無線電背架上,再通過柔性輸彈滑槽連接手中的機槍。不過由於500發的彈鏈箱著實太重,海豹們不得不將M60機槍的槍管鋸斷、拆除兩腳架甚至是槍託來為自己減重。

到了2011年底,一位名叫文森特·溫考斯基的美軍士兵以《鐵血戰士》為靈感,發明了一款名叫「鋼鐵俠」(IRONMAN)的背負式彈鏈箱,但實際上《鐵血戰士》的道具師又是以越戰中海豹突擊隊DIY的背負式彈鏈箱為靈感,說是發明其實是只是說是改進,而且早期的AR-10輕機槍就已經試驗過一種背負式彈鏈箱。

不過最終這個「鋼鐵俠」還是得到了投資,由美國TYR公司提供開發製造。而在此之後,俄羅斯SRVV公司也推出了相似的產品供PKM和PKP機槍使用。

乍一看,似乎這種背負式彈鏈箱不僅能夠提供開掛般的火力,而且製造起來十分簡便,但為何在實戰中幾乎看不到這種背負式彈鏈箱的使用呢?

▲在荷蘭陸軍的一次演習中,士兵將彈鏈箱塞入背包的DIY作品首先,這種背負式彈鏈箱並非百利而無一弊,雖然可以讓機槍手一次性攜帶大量彈藥且無需中途換彈,但同時卻大幅擠佔了士兵的背負空間,而在實戰中士兵不可能拋棄背包中醫療用品、食品以及通訊工具,而僅僅就帶著500發彈藥上戰場。

最重要的是,在班組作戰中,這種背負式彈鏈箱為機槍提供的「實際供彈量」其實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多。以二戰德軍的10人步兵班為例,攜帶MG34/42機槍的機槍手要隨槍攜帶1個50發彈鏈盒,而副射手則需攜帶4個50發彈鏈盒以及1個300發彈藥箱,此外步兵班中還會有一名兼職彈藥手攜帶2個300發彈藥箱,這樣一來這挺機槍便有1150發彈藥供其使用,且補充彈藥也較為方便。

而若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步兵班的13人編制中,讓機槍手使用這種背負式彈鏈箱,那麼「Assistant Automatic Rifleman」(自動步槍助手也即機槍副射手)就很難履行「當機槍手陣亡時取代其工作」的職責,將這種背負式彈鏈箱從死人身上脫下再裝備在自己身上著實難度很大。

▲越戰中的美軍機槍手,旁邊是其副射手,左側還有備用彈藥而儘管2019年最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步兵班戰術手冊中取消了「自動步槍助手」這一名義上的角色,以「榴彈發射器射手」取而代之,但無論何時,機槍手都需要班內的隊友為其分擔彈藥,多人分擔彈藥肯定比1人背負500發彈藥要強的多,而這種背負式彈鏈箱卻破壞了這一團隊協作,因此目前我們只有在一些演習中才能見到這種看似酷炫的供彈具的使用。

想要真正實現這種背負式彈鏈箱的大規模使用,恐怕要等到機械外骨骼真正落地實用化,就像《流浪地球》中那般,一挺加特林+一身外骨骼輕鬆實現持續火力輸出。

▲有了外骨骼,「無限彈藥」外掛不是夢

相關焦點

  • 揭秘:越戰美軍在越南嫖妓泡妞,荒淫糜爛的日常!
    從1961年到1975年,美國捲入越戰長達14年時間。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消耗了美國大量財力物力人力,而且也嚴重影響了士兵的鬥志,再加上美軍軍紀較為鬆散,因此很多美軍在夜店流連忘返,可謂是聲色犬馬,無所顧忌。
  • 臺灣名嘴:美軍傳奇狙擊手「白羽毛」在越戰中大顯神威!
    臺灣名嘴:美軍傳奇狙擊手「白羽毛」在越戰中大顯神威! 原標題:臺灣名嘴:美軍傳奇狙擊手「白羽毛」在越戰中大顯神威!
  • 鋼鐵俠刀槍不入,支撐胸口能量的核反應堆,研發需要多久?
    鋼鐵俠刀槍不入,支撐胸口能量的核反應堆,研發需要多久?自從步入科技時代,人類已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無論生活水平還是其他領域,都有了跨越式的進步,各行各業都得到全面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鋼鐵俠刀槍不入,支撐胸口能量的核反應堆,研發需要多久?大家在看科幻電影時,會看到很多超越現代科技的產物,這些產物都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例如鋼鐵俠身上的一副強大的鎧甲,刀槍不入水火不侵,不僅如此,鋼鐵俠還具備飛天遁地的本領,簡直就是無敵了,他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本領,主要得益於胸口的小型核反應堆。人類都迫切希望這種反應堆能夠出現,那麼到底要多久呢?
  • 你可以奪走我的一切 但你奪不走的是 我就是鋼鐵俠
    是世界知名的武器製造商 研究了許多先進的武器 收益更不用提了 軍火商能不賺錢嗎斯塔克工業集團的老大就是我們的主角 託尼 託尼是一個天才,獨立設計發動機 飛彈等先進工業產品 你肯定要問我了這也不能說明他就是聰明絕頂呀 滅霸曾經就用一句話形容託尼「你不是唯一受到知識詛咒的人」託尼從來都是一個孤獨的人 天才的道路總是孤單的這天 為了向美軍推銷自己研發的強大武器
  • 越南親密盟友,越戰拼死幫助越南大戰美軍:結果遭越南反手一刀
    在十年越戰當中,打窮了三個國家,也打富了三個國家。在美軍與越南的十年戰爭當中,第一個打窮的國家就是越南,越南戰爭造成越南160萬人死亡和整個中南半島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如果再包括,法越戰爭在內,在持續30年的戰爭還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
  • 越戰美軍鋼盔上為何會別著「黑桃A」?這個典故可以追溯到一戰
    在不少老照片或電影中,經常可以看到越戰美軍士兵的鋼盔上,會別著一張或幾張撲克牌。其中以黑桃A為主,當然其他牌也有,但還是黑桃A數量最多,甚至有人還別著好幾張黑桃A。這肯定不是為了玩「捉黑槍」,但你是否知道它的含義?
  • 越戰中的越南女兵有多悽慘?經歷了美軍的摧殘,還被越南男人侮辱
    未經訓練,武器落後的越南女兵是不可能跟裝備精良的美國人正面對抗的,深得我軍真傳的遊擊戰術才是她們唯一的抗爭方法,這也給美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但是她們選擇更多的是偽裝成平民百姓突然襲擊。經常有越南小孩和女人偽裝成平民攜帶炸彈走向美軍部隊,防不勝防的自殺式襲擊給美軍帶來的不小的傷亡。
  • 美軍可以在廣島長崎使用原子彈,為何不敢在越戰中使用原子彈?
    美軍可以在廣島長崎使用原子彈,為何不敢在越戰中使用原子彈?美軍可以在廣島長崎使用原子彈,為何不敢在越戰中使用原子彈?越南戰爭的結果,是美軍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付出了約5.8萬名士兵的生命以及兩千多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之後,仍舊沒能消滅在南越的北越滲透武裝人員。
  • 漫威電影十年劇情回顧第一期:鋼鐵俠
    託尼醒來時,發現胸口被裝上了一個特殊磁鐵裝置,連接著蓄電池,用來阻止那些彈片隨著血液流到心臟要了他的命。身邊幫他製作這個裝置的人叫做殷森,也是被綁來幹活的科學家,同時來做些翻譯工作。隨後恐怖分子出現表明了意圖,他們綁來託尼就是要讓他為恐怖分子集團製作殺傷力巨大的傑裡科飛彈,只要有了斯塔克工業的武器,恐怖分子就有了可以和美軍作戰的實力,稱霸中東。
  • 外骨骼:讓你成為「鋼鐵俠」
    據項目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陳劍透露,第二代機器人的助力效率可能達到「一拳打穿牆體」的程度,目前已有多地部隊、公安、消防部門等對項目產生濃厚興趣。  美夢做了上百年  外骨骼並非近年來才有的新鮮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
  • 據說這部電影在美國禁播,只因真實揭露美軍在越戰犯下的滔天罪行
    -25 12:18:29 來源: 小小追 舉報   據說這部電影在美國禁播,只因真實揭露美軍在越戰犯下的滔天罪行
  • 美軍秘密研發5馬赫超音速武器,指名道姓對抗東風17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美國研發5馬赫超音速飛彈》,然而,就在不久前,美國的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次公開了「超音速飛彈」的視頻畫面。畫面中顯示出,該飛彈以5馬赫的速度飛行了60英裡,預計會在2023年使用戰場中。
  • ...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部經理孫寧:打造更多為人民服務的「鋼鐵俠」
    打造更多為人民服務的「鋼鐵俠」——記全國勞動模範、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部經理孫寧□ 記者 韓冬 通訊員 陳東寧  一臺通體雪白的小機器人,口吐「仙氣」便可殺滅病菌無數;一臺看似小巧的機器人,可輕鬆拖動
  • 麥克納馬拉的傻瓜:真實的阿甘們,一舉拉高了越戰美軍的戰死率
    ▲《阿甘正傳》截圖無獨有偶,相比近乎全景展示越南戰爭前後美國社會風貌的《阿甘正傳》,早先另有一部電影叫《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年)——其實FMJ是指輕武器彈藥中的全金屬被甲彈,意指軍用普通彈;此片是專注於描繪越戰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電影
  • 變身造船「鋼鐵俠」!日韓美研發船廠專用外骨骼動力裝
    松下最新的外骨骼外套松下正在研發中的外骨骼套裝據悉,日本松下將要發布一款新的外骨骼外套,這是松下和子公司ActiveLink一起開發的。ActiveLink還在開發一個更強大的版本,一套類似像鋼鐵俠一樣的外骨骼結構,據說能夠實現100公斤負重量。據了解,韓國大宇造船已經在使用松下設計的上肢支撐外骨骼Kubota。它能夠讓造船工人提舉30-100公斤的重物。韓國造船業向來以機械化程度高而聞名,這個機械臂又再讓僅存的人工操作變得更像機器生產。
  • 越戰美軍繳獲的戰利品,大米袋上印著美國廠商標誌,到底誰更尷尬?
    1966年,越南戰場,美軍利用直升機快速突襲,成功佔領了一座北越遊擊隊設立在叢林中的營地。 越戰期間,美國向南越援助了大量食物,很可能就是某些腐敗官員中飽私囊,暗中扣留一部分大米,賣到附近國家的黑市裡,而北越有從黑市收購這些大米,於是美國的救濟糧進了遊擊隊的肚子,養足力氣與美軍戰鬥
  • 越戰戰爭中,北越的地道有多可怕?給美軍帶來沉重打擊
    縱觀整個越戰,北越軍隊基本上是成功的,原因很多。他們願意承受極度的不適,並遭受極度的損失,為他們的事業,他們變得更有紀律性,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訓練有素,逐漸正規化。同時他們創造的一個噩夢般的基礎設施,也促使了戰爭的勝利,那就是可怕的地道。
  • "鬼怪"亡命記 ——越戰中美軍最大規模的戰場搜救行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969年12月,美軍發動了越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場搜救行動——動用了整支航空軍的進攻力量,只為救出兩位身陷敵陣的跳傘飛行員!,以及素有「東方五角大樓」之稱的美軍越南輔助指揮中心內。由於事態緊急,美軍高層迅速同意了喬治上尉的要求。頃刻間,美軍部署在中南半島的所有航空力量,蜂擁著湧進了甘蒙省的天空。幾乎所有參加過越戰的美軍戰鬥機/攻擊機,都在這場規模空前的救援任務中亮相了:F-100「超佩刀」、F-105「雷公」、A-6「入侵者」以及數不清的「鬼怪」和「天襲者」等不一一盡數。
  • 臺灣在越戰中援助南越秘史
    在無法直接參加越戰的情況下,幫助訓練政戰幹部,成為臺灣對南越最重要的援助。因美國不欲刺激大陸,故臺灣介入越戰的基本方式,是秘密派遣軍官團越南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多次試圖讓美國支持其「反攻大陸」,如在海南島登陸,斷絕大陸對北越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