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上位詳情:拉攏西北軍,背刺唐玄宗

2021-01-09 顧道驚城

楊國忠被亂兵所殺,楊貴妃被唐玄宗賜死。

應該說,唐玄宗再度翻盤的概率已經是微乎其微。

但唐玄宗本人並不甘心,他還希望把「被動賜死楊貴妃」化為「幡然醒悟」,從而變成自己手裡的最後一張籌碼,鼓動大家跟著他一起去蜀地。

沒想到,就在這微妙時刻,有人在背後捅了唐玄宗一刀,徹底葬送他翻盤的希望。

這個人,就是他立的太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

當唐玄宗料理完一切瑣事,準備繼續動身前往蜀地時,太子李亨公然拒絕隨行,決定獨自北上。

當然了,擺在檯面上可不是這麼說的。

據說,大家要求唐玄宗回去長安堅守,唐玄宗不願意,於是命令太子李亨去安撫這些人,可這些人反而勸李亨不要跟唐玄宗走,一定要回西北堅守祖宗基業。

及行,父老皆遮道請留,曰:「宮闕,陛下家居,陵寢,陛下墳墓,今舍此,欲何之?」上為之按轡久之,乃命太子於後宣慰父老。

李亨仁厚,不願違背眾人意願,又覺得不能當面向父皇辭行,頗為不孝,於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當唐玄宗得知一切之後,只說這是天意,並將東宮一應物資和人員全部送到太子李亨身邊,並表示自己願意禪位給他。

涕泣,跋馬欲西。建寧王倓與李輔國執鞚諫曰……上總轡待太子,久不至,使人偵之,還白狀,上曰:「天也!」乃命分後軍二千人及飛龍廄馬從太子,且諭將士曰:「太子仁孝,可奉宗廟,汝曹善輔佐之。」……太子南向號泣而已。又使送東宮內人於太子,且宣旨欲傳位,太子不受。

瞧瞧,多麼溫情、多麼感人、多麼催人淚下的一幕啊。司馬光真是生不逢時,要是他能活到現在,我估計言情文學領域也沒瓊瑤什麼事了。

如果唐玄宗和太子李亨都有「人設」,那麼他們此時的「人設」早已崩得不成樣子了。

圍繞權力之爭,是沒有父子親情的。

唐玄宗就幹出過一天之內連殺三位皇子的狠事,說他溫情,不如說狼不喜歡吃羊。

太子李亨上位之後,也是一個喜歡搞權力制衡的主,說他溫情,就是說豺比狼溫柔。

太子李亨之所以會做出這種決定,不過是見唐玄宗此時已經衰弱到極點,所以趁機落井下石。

就算不能趁亂砸死唐玄宗,也能趁機擺脫他的掣肘。

面對太子李亨的這種做法,唐玄宗肯定非常生氣。但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他還是接受了這個事實。

從安祿山起兵叛亂之後,唐玄宗的招數是一個接一個,可結果卻是一輸再輸。到了馬嵬驛之後,他已經沒什麼可輸的了。

此前,唐玄宗背負的東西太多,他不想喪失皇位,也相信自己可以一直擁有皇位,所以他一再掙扎,各種怪招盡出。

但是從目前的情形去看,在楊國忠和楊貴妃慘死、太子李亨反手一擊的背景下,唐玄宗再怎麼努力恐怕也無法奪回皇權,任何掙扎都是徒勞,而且會讓自己輸得更慘。

我在前文中說過,在唐玄宗心裡,皇位是第一位的,人身安全是第二位的,大唐安危是第三位的。

此時皇位似乎已經離唐玄宗遠去,身處絕境的唐玄宗反而變得前所未有的清醒,開始考慮人身安全和大唐安危了。

這是一種典型的「歸零心態」。

當一個人手裡的罈罈罐罐太多時,他在做出決定的時候難免瞻前顧後,更難免自私自利。

一旦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外力打破了他手裡的罈罈罐罐時,他的顧慮自然就會減少,私心同樣也會減少。

千萬不要以為,這種心態只有身處高位的人才會有,其實你我普通人同樣脫不開這種規則的束縛。

你可以讓一個老農捐款兩千萬,卻沒辦法讓他捐出一頭牛,因為他真的有一頭牛。

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那樣,唐玄宗的敵人太多,所以他的應對難免顧此失彼。

可如果唐玄宗只有一個敵人時,他做出的反應會令我等普通人感到汗顏:動作如此迅速,反應如此敏銳,這哪像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呢?

我說唐玄宗此時已經變得豁達也是有證據的,因為在太子北上之後,唐玄宗不但不追究,反而還肯定了太子的行為,並同時派出了兩千兵馬。

這兩千兵馬說起來實在不多,可問題是,唐玄宗是偷偷逃離長安城的,帶在身邊的兵馬恐怕也就三五千。

史書記載,唐玄宗最後逃到成都時,各色人等都加起來也就一千三百人。

庚辰,上皇至成都;從官及六軍至者千三百人而已。

從這層意義上講,唐玄宗幾乎是把一大半所能帶走的家當都送給了太子李亨。

唐玄宗的這種做法,就是在和太子李亨隔空對話。

我之前昏招跌出,應該為戰局糜爛負總責。現在,大唐帝國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父子必須同心同德。

後來,唐玄宗聽到太子李亨在西北繼位的消息後,依然默認了這個事實,並馬上追認它的合法性。

癸巳,靈武使者至蜀,上皇喜曰:「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丁酉,制:「今改制敕為誥,表疏稱太上皇。四海軍國事,皆先取皇帝進止,仍奏朕知;俟克復上京,朕不復預事。」

從表面上看,大唐帝國的中興,是因為太子李亨北上力挽狂瀾實現的。

實際上,這是因為唐玄宗與太子李亨之間的暗戰已經基本結束,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團結西北軍區,共同對抗安史叛軍。

以前的西北軍區一直蠢蠢欲動,無非就是想改組中央政府,而現在的中央政府,顯然已徹底改組了。

奸相楊國忠被亂兵所殺,妖后楊貴妃被唐玄宗賜死,唐玄宗時代的其它高級官員大部分留在長安當偽政府官員。

現在的大唐中央政府,是一個以太子李亨(唐肅宗)為代表的全新政府,西北軍區在新政府中擁有巨大的權力地位。

比如說:郭子儀和李光弼等人在新政府中的地位都可算位極人臣。

他們的地位高到什麼程度呢?高到了唐肅宗都發愁的地步。

唐肅宗曾說:「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如果他們再立大功,我還能拿什麼來封賞他們呢?」

上謂泌曰:「今郭子儀、李光弼已為宰相,若克兩京,平四海,則無官以賞之,奈何?」

我早就說過,只要大唐勠力同心,區區安史叛軍根本就不是對手。

當新政府成立之後,大唐帝國在西北戰場的優勢變得越來越大,唐肅宗更是組織起了大規模反攻,只用一天時間就收復了長安城。

在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地區也被收復。在中原戰場上,大唐政府軍開始全線反攻,叛軍紛紛投降。

按照這種節奏,安史之亂似乎很快就要結束了。

如果安史之亂到此結束,那麼就不該叫安史之亂,而應該叫安祿山之亂,因為此時的史思明還不是什麼罪魁禍首。

可隨著大唐政府軍的節節勝利,唐肅宗覺得對西北軍區各軍頭賞無可賞,於是也重新走上了唐玄宗的老路,開始制衡西北軍區。

在這種背景下,大唐政府軍的推進又不順利了,史思明抓住機會,成為了叛軍的新領袖,並發動了為期更久的叛亂。

在之前寫唐玄宗的各類應對時,我反覆強調他年老自私,更說出了他的無奈,很多讀者不以為然,認為唐玄宗沒什麼無奈,就只有自私而已。

可唐肅宗剛繼位沒多久,立刻安排大太監魚朝恩制衡郭子儀、李光弼和僕固懷恩等人,大家看看唐肅宗的所作所為,跟唐玄宗有什麼區別嗎?

事實上,只要是個成熟的政客,坐在皇位上的時候,都會對西北軍區心生猜忌的。

在這種背景下,郭子儀竟然被解除了兵權,一直賦閒在家;李光弼則一步步走向了叛亂的邊緣,僕固懷恩更是公然造反。

這些當然都是後話,我之所以說這些,只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安史叛亂之所以無可抑制,絕不僅僅是因為唐玄宗不肯信任西北軍區所導致,因為其他大唐皇帝同樣不可能真正信任西北軍區。

只要大唐皇帝與西北軍區的矛盾緩和了,吊打安史叛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因為西北軍區從數量、質量上都勝於安史叛軍,背後更是有強大的帝國機器在源源不斷地輸血。

相關焦點

  • 唐玄宗那麼長壽,如果沒有馬嵬坡兵變,唐肅宗根本沒有機會做皇帝
    如果沒有馬嵬兵變,唐肅宗登基為帝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種說法並不是沒有依據,因為在真實歷史上,唐肅宗比唐玄宗僅僅晚死半個月。 他活的時間越長,他的兒子登基為帝的可能性就越小,若是沒有安史之亂以及馬嵬兵變的發生,那麼唐肅宗的登基與否會成為一個未知之數。 李亨的幸運 唐肅宗李亨生於711年,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個兒子。
  • 唐肅宗李亨的這一生
    唐肅宗李亨的一生,用亂世天子來概括是最為恰當的。
  • 唐肅宗李亨和父親唐玄宗的恩怨
    馬嵬,離長安的距離不遠,據史書記載,是唐玄宗跑了兩天後找到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在這裡,發生了一場針對皇帝的陰謀,首先宰相楊國忠死了,安祿山叛亂時,口口聲聲要討伐的目標,沒有了;然後楊貴妃也死了,一個只是希望快樂的活著的女人,在男人的鬥爭中,死了。
  • 唐肅宗的皇后為何被宦官害死,背後原因是什麼,唐肅宗為何不阻止
    唐朝的皇帝和皇子非常喜歡改名字,就說唐肅宗李亨吧,最早他叫李嗣升,後來名字改為李浚,再後來又改成李璵和李紹,最後又改成為李亨,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個兒子
  • 平定安史之亂背後的經濟戰:唐肅宗如何拯救大唐的錢袋子?
    一、唐肅宗所面臨的困難在當時的背景下,想弄來錢袋子,又談何容易呢?首先,因為之前帝國完整的政府文職人員大多隨唐玄宗去了四川,餘下的也大都在長安淪陷後逃到其他地方避難,或者投靠了安祿山,這直接導致唐肅宗剛登基時,其新政府的文職官員只有區區三十多個,以至於很多政務系統都處於完全癱瘓狀態,根本無力行使正常的經濟職能。
  • 唐玄宗的最後6年:權力、愛情、尊嚴、自由都沒有了
    唐肅宗上表請父親還京,語氣也算誠懇,說老爸您別當太上皇了,回長安當皇帝,我就回東宮當太子,以盡臣子之道。玄宗可不敢偷著樂,之前兒子一跑到靈武就擅自稱帝,現在長安都收復了,反倒要交還皇位,誰信啊。 唐玄宗立馬給李亨寫了封回信,你把四川割給我吧,我不回家了,就在這兒養老。
  • 哥舒翰拒絕向中央政府逼宮,唐玄宗為何堅定認為他反心畢露呢?
    只因後來的歷史是以唐肅宗的視角所寫,所以在相關歷史記錄中,許多聳人聽聞的事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比如說,封常清坐鎮洛陽,卻讓洛陽在四天之內淪陷;封常清退至陝州,又勸高仙芝不戰棄守陝州。只因後來的歷史是以唐肅宗的視角所寫,所以在相關歷史記錄中,愛國軍人想用武力迫使皇帝換個宰相,這才是多大點的事啊?甚至而言,愛國軍人為了帝國的根本利益,希望年老痴呆的皇帝趕緊下臺,也不是多大的事啊?問題是,如果處於唐玄宗的角度,這就是潼關守軍想造反啊!
  • 長安十二時辰太子的歷史原型是誰 是繼唐玄宗之後的唐朝第七個皇帝
    長安十二時辰太子的歷史原型是誰 是繼唐玄宗之後的唐朝第七個皇帝時間:2019-07-26 14:13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太子的歷史原型是誰是繼唐玄宗之後的唐朝第七個皇帝 長安十二時辰是很不錯的一部劇,雷佳音真是個好演員,為了這部戲所有的努力和堅持都值了,易烊千璽這幾集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 最是無情帝王家:唐玄宗的最後時光,還在和兒子表演父慈子孝!
    立夏剛過,伴隨著略顯燥意的微風,寶應元年農曆四月初五(公元762年5月3日),長安皇宮中傳來消息,太上皇李隆基駕崩於神龍殿,享年78歲,群臣上廟號唐玄宗。長安的勳貴官僚,販夫走卒聽到這個消息,沒有放下心中的惴惴不安,依然緊緊的注視著皇宮的方向。
  • 唐玄宗愁眉不展,高力士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後人:不愧是千古賢宦
    唐玄宗又不吃飯了,悶悶不樂地讓人把滿桌子的珍饈美味撤下去。高力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知道唐玄宗為什麼不高興,但關係到國家大事,他一個宦官不敢貿然問。小太監們輕手輕腳地做著自己分內的差事。御膳都撤下去了,小太監們也都出去了,偌大的宮殿裡只剩下唐玄宗和高力士兩個人。看到唐玄宗愁眉不展的樣子,高力士輕聲問,陛下為何又不吃飯了?是飯菜不合口味嗎?唐玄宗看了一眼高力士,反問道,你是我家的老奴,難道不知道我在想什麼嗎?高力士當然知道。
  • 唐玄宗讀到「唯有年年秋雁飛」時,為什麼會悽然泣下?
    唐玄宗在聽到」唯有年年秋雁飛「時,不等到曲終,就忍不住流下淚來。嘆息道:「李嶠真才子也。"等唐玄宗逃離長安,在巴蜀的山路上狼狽行進時,又聽到了這首歌,忍不住再一次嘆息到「李嶠真才子也。」旁邊的高力士也忍不住潸然淚下。二、唐玄宗為什麼悽然泣下?唐玄宗之所以落淚,不僅僅是因為「榮華富貴能幾時」得感嘆。
  • 馮玉祥與西北軍的五虎將(一)
    國民軍總司令馮玉祥推翻曹錕政權後在奉系強勢下馮玉祥被迫退出京師華北地盤,轉而經營陝甘寧西北諸省,世稱西北軍。由於張學良揮師入關支持蔣介石,導致國民軍失敗馮玉祥下野,被閻錫山軟禁,加之馮玉祥的部下韓復,石友三等被收買投蔣,西北軍從此瓦解,四分五裂。馮玉祥的親近愛將多數掛以虛職,無軍權,終至瓦解,有實權的全部歸順於蔣介石成為了旁系。在馮玉祥的戎馬一生中,從前期創業到做大做強西北軍,以下五位被稱為西北軍五虎將:李鳴鐘,張之江,鹿鍾麟,宋哲元,劉鬱芬。
  • 《公主連結》背刺是什麼意思 背刺含義介紹
    ,那麼下面小編就詳細的介紹一下背刺含義。 相信不少玩家都在遊戲或者是論壇中看到背刺這個黑話,很多新手玩家因為沒有接觸過所以不太了解,按照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背後給一刀,其實在遊戲中也是差不多的,那麼下面小編就詳細的介紹一下背刺含義。
  • 背刺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背刺最新資訊 > 正文 背刺什麼意思
  • 《長安十二時辰》郭利仕原型,唐玄宗得力助手,被誤解最深的宦官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高力士因為皇帝對他的無比信任,更是地位非凡。當時的公主見到他都要稱呼他為「阿翁」,駙馬則稱呼他為「爺」,就連太子李亨見了高力士也恭恭敬敬地叫他一聲「二兄」,李隆基更是把各種公文交給高力士處理,還對人說:力士應承於前,我歇息則安穩。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高力士在我跟前,我睡覺才會踏實。
  • 公主連結國服背刺什麼意思-背刺黑話術語科普介紹
    公主連結國服背刺什麼意思?遊戲中有很多黑話術語,背刺就是其中一種,那麼背刺指的是什麼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各位玩家帶來背刺黑話術語科普介紹,一起去了解下吧。公主連結國服背刺黑話術語  背刺:  背刺就是利用遊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