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繼文匯傳統 秉持讀書品質 ★文匯讀書周報 ID: whdszb
《文匯讀書周報》第1758號第三版「書人茶話」
(2019年4月15日發行)
陳尚君
日本公布新年號,國內學人議論一片,辛德勇教授著《建元與改元》也順勢上位。但不知為什麼,國內唯一一本討論日本歷代年號所據典籍,及歷代天皇家支譜系的著作,即李寅生教授著《日本天皇年號與中國古典文獻關係之研究(附:日本天皇家庭成員關係簡介)》(鳳凰出版社2018年3月),卻很少被提到。與李教授曾有過從,但這本書是我自己所購,曾認真通讀。以下所談均據李著,且相信李教授曾廣泛而充分地參考日本學者的研究,並非全出個人發明。
▲李寅生教授專著《日本天皇年號與中國古典文獻關係之研究(附:日本天皇家庭成員關係簡介)》
中國的年號始於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那時日本國還處於渾沌中。年號代表國家正統,承認年號即承認政權統治的合法性。陶淵明入宋僅書幹支,朱梁代唐後,河東仍用天佑年號,蜀、岐仍用天復,即不承認新朝。
中國如此,日本也一樣。日本用年號,始於孝德天皇建元大化(645),五年後改元白雉(650),其後中輟,似乎還不適應。30多年後,天武天皇建朱鳥年號(686),僅用不足半年。直到文武天皇建元大寶(701),年號方成為習慣。那一時期,日本真心學習唐文化,自稱律令制國家之成立,年號存廢,也可見朝野態度之變化。
日本新年號令和,今人都說首次取自日本典籍,此說不完全準確。前雲白雉,即因穴戶國捕到白雉進獻,以為吉祥,遂改元。至於《漢書》也提到白雉,僅巧合。元明天皇建元和銅(708),僅因秩父郡進獻和銅,也無漢籍依憑。聖武天皇的三個年號神龜、天平、天平感寶,李寅生認為「迷信的色彩較濃,沒有什麼文化含義」,僅因天皇多病,很在意吉兆祥瑞。其後孝謙天皇用天平勝寶、天平寶字、天平神護、神護景雲四年號。孝謙是女天皇,李寅生認為她內心脆弱,需要政治上的支持者。很負盛名的嵯峨天皇年號弘仁 (810-824),也不出中國典籍,李寅生認為體現儒家思想,自無問題。淳和天 皇 年 號 天 長(823-833),也 無典籍依憑,李寅生推測可能參考唐玄宗定誕節為天長節。此後仍有許多天皇年號取自祥瑞,在此不一一列舉。
日本年號有許多與中國年號重複,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對中國曾有的政績表達景仰效仿。如唐太宗貞觀之治,當然是一段佳話,清河天皇用貞觀為年號長達18年(859-877),應非偶然巧合。村上天皇用天德(957-961,中國稍早閩中曾用此年號),圓融天皇用貞元(976-978,中國唐德宗年號785-805),後小松天皇用至德(1384-1387,中國唐肅 宗756-757),大約僅是偶然巧合。也有中國年號日本早著先鞭者,如永曆,日本二條天皇在1160年用過,中國則為南明年號。
另一有趣的話題是,天皇神聖的地位是如何確定的,天皇家真的是萬世一系嗎?戰前天皇是神聖天尊,不容研究與討論,戰後情況完全變了。李寅生認為,從第十代崇神天皇開始,考古學方能確認其存在,此前都是神話,日本稱神代的歷史。
從十五代應神天皇開始,可信度才有所增加。第一代是神武天皇,據說平定了以奈良為中心的大和國,《日本書紀》稱他為神日本盤餘彥,在位76年,活到127歲。他以後各代,也都超級長壽,不能不引起後人的懷疑。近人或懷疑他是朝鮮人,或懷疑他就是秦時東渡求仙藥的徐褔,都無法確認。既然是神代,何必較真呢?
天皇的早期傳承,充滿暴力與虐殺。最暴虐的是少年即位的第二十五代武烈天皇(498-507在位),他本人是十五代仁德天皇子孫互相殘殺後的唯一孑遺,他的暴虐更使此一系天皇血脈中絕。他死後,權臣只能從第十四代仲哀天皇的息胤中尋找繼位者。武烈因此有日本桀紂的惡名。
日本歷史上曾有八位女皇。但與英國不同,從未出現因為女皇在位而導致皇位落到外孫家的情況。比如孝謙天皇,她是聖武天皇的唯一女兒,20歲立為皇太子,32歲繼承皇位,九年後以要照顧母親的名義退位,旁系大炊王繼位為淳仁天皇。五年後,她廢除淳仁天皇,復闢改稱稱德天皇。稱德未婚無子,去世後群臣擁立62歲的白壁王繼位,是為光仁天皇。奈良時期天皇家的持續惡鬥,從天武一系重新回到天智一系,完成大迴環。
日本天皇家的另一次危機,發生在1336-1392年間,史稱南北朝,各自擁立天皇。緣起因鎌倉幕府覆亡,後醍醐天皇倡王政復古,史稱建武新政,引起權臣足利尊的不滿,迫使後醍醐退位,另立他系天皇。後醍醐不甘失敗,挾持象徵天皇權位的三大神器,逃往吉野(在今奈良),建立南朝。南北之爭綿歷近60年,方將神器歸還北朝。南北誰為正統,向有爭論,到明治天皇方作結論,以南朝為正統,北朝承認名號和世次。
從平安時代以後,天皇逐漸淪為國家象徵,實權更多地掌握在權臣、幕府手中。幕府更迭,因而有鎌倉、室町、江戶等時代的不同,天皇這一家長期處於尊貴的旁落者的位置。明末,大量中國遺民逃亡日本,學申包胥求兵海外的目的沒有實現,將程朱理學尊王復古的學說帶到日本,成為日本近代大政歸還的理論基礎。從明治到前期的昭和天皇,是政事的實際掌控者。戰後美國為日本確認新憲法,天皇回到人間,重新成為國家的象徵而不掌實權。
李寅生教授此著內容極其豐富,是了解日本天皇制變遷和年號故事的便捷讀物。我相信他曾參考數量巨大的日本學者之研究,是我的推測。日本學者治學向以認真而崇尚理性、方法科學著稱。中國二十四史研究最徹底的一篇,肯定是日人研讀之《三國志·魏書·倭人傳》,三千字傳文,研究專著即不下百種。對本國史,他們用力更勤,這是我們可以想見的。
中國第一家由媒體創辦的讀書類專業報紙
《文匯讀書周報》
WENHUI BOOK REVIEW SINCE 1985
《文匯讀書周報》採編團隊
張裕 zhangyu@whb.cn 舒也 xjz@whb.cn
蔣楚婷 jct@whb.cn 朱自奮 zzf@whb.cn
薛偉平 xuewp@whb.cn 金久超 jinjc@whb.cn
周怡倩 zyq@whb.cn
《文匯讀書周報》官方微信郵箱:whdszbwx@whb.cn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推薦給他人或在【朋友圈】轉發
點擊標題下方【文匯讀書周報】字樣,關注我們的動態
請搜索並添加《文匯讀書周報》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匯讀書周報
或
whdszb
We Have the Divine Scholarly Zest Bl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