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釗執導的《倩女幽魂:人間情》在五一期間以網絡播放的方式上映,很快便收割了以億級計算的洪流般的播放量,一舉成為被人眾說紛紜的焦點。作為一部致敬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87版經典款《倩女幽魂》的「後浪」之作,誠意滿滿地邀請了87版的原編劇阮繼志加盟,而且號稱運用了1423個特效鏡頭,但其雄心勃勃的努力卻在唾沫橫飛中卻尷尬地定位於一個不及格的分數。
這樣的評分並不出人意料,與87版的差距也毋庸諱言,對技術迭代的過於倚重和迷信,並沒有拯救或改寫那種翻拍經典而難以避免的普遍意義上珠玉在前木瀆在後的宿命。就像李白在黃鶴樓前慨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一樣,這部《倩女幽魂:人間情》的努力被分數所抹殺似乎也並不公允。打破這種「唯分數論」的思維定勢,平心而論,這部作品儘管或許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影片中所想表達和詮釋的主題卻並非一種蕭規曹隨的臨摹和複製,創作人員以人間情標註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有著清晰而堅定的想法,意圖超越那種被傳統所固化的人鬼之間的愛情範疇,融入對友情、親情的反思和參悟,從而立體而全面地展示這種人間情感的多維的向度和空間,細細揣摩之下,這種對友情和親情拾遺補缺旁敲側擊的表達和思考,是不應該被想當然地視而不見的。
越界的愛情:人與鬼之間跨越陰陽兩界阻隔的愛情,是這一題材的傳統烏託邦式的幻影
這一題材的電影源頭活水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聶小倩》這一故事。
在蒲松齡的筆下,聶小倩最後和寧採臣結為夫妻,並且考中進士,後來又納了一妾,而且生養的兒子都中了進士,滿滿的一個幸福大團圓的結局。而後來取材與這一故事的倩女幽魂系列電影基本上在愛情的表達上均嚴格遵循著這樣的設定,著力於表達聶小倩和寧採臣之間的悲歡交織的愛情。
這部《倩女幽魂:人間情》也不例外,電影的主線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而在主角寧採臣的身份設定上,這部電影以書生的身份出現,相比87版的那種收帳的夥計的身份來說,更接近於蒲松齡筆下的寧採臣,這樣的人物身份設定一定意義上說更契合這個聊齋故事的原本面目。而87版更契合當時港片的那種略帶無釐頭的港式幽默,帶有港片的黃金時代的鮮明標記。正是由於身份設定的不同,在愛情線的詮釋上與87版有有著若即若離的相似和不同之處,87版的更細膩,而這部電影相比之下顯得略有突兀和生硬,在快節奏的敘事中使得這條線並未充分展示其邏輯上完整度,這樣的剪輯取捨或許導演有著自己的思考。畢竟時代不同,當下年輕人的愛情與三十三年之前的年輕人的愛情之間的差異不可同日而語,而糾結於這兩部電影中對愛情的詮釋的差距略顯刻舟求劍,此外,這部電影以87版中的黃霑製作的經典歌曲為配曲,意在喚醒觀眾對87版中的張國榮和王祖賢飾演的寧採臣和聶小倩之間愛情的美好回憶,並以此來彌補在愛情戲詮釋上的不足,但這種以音樂來彌補畫面上的生疏感卻見仁見智,不過這樣的一種想法確實值得鼓勵和點讚。
人與鬼之間的愛情,在聊齋故事中屢見不鮮,這種衝破禮教束縛、身份阻隔乃至陰陽兩界天塹般的鴻溝的愛情,其真正的落腳點還是在於人間愛情這樣的現實土壤之上的愛之花。這是蒲松齡筆下最讓人沉迷的愛情幻影,寄予著一種烏託邦式的超越世俗煙火的純美之戀。而這部電影在詮釋寧採臣和聶小倩之間的愛情上,正是秉持著這樣的一種聊齋原教旨式的愛情書寫,以那種單刀直入的方式和畫面去刻畫他們的愛情,這種場景的設計以及對演技的要求無疑是極高的,但從男女主角的演技上看很難達到那種爐火純青的要求,故在愛情這條線上給人以一種生搬硬套的不適感,特別是對87版頂禮膜拜的「前浪」觀眾們來說更是如此。但換個角度而言,就目前的新一代觀眾而言,這或許並非一種不可饒恕的短板,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對愛情的理解,細膩與溫婉或許在新一代觀眾眼裡才是水土不服的老套與做作。就像最後設計的寧採臣獨自一人進入黑山界去救聶小倩,這或許就是新一代年輕觀眾眼中愛情孤勇的樣子,最後以轉妖輪的橋段而不是以傳統的將骸骨移葬的方式來結束這段斷舍離的愛情,更帶有一種不走尋常路的很酷很叛逆風格,或許更契合當下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但最終還是回歸傳統的模式,以寧採臣中舉之後在喧鬧的人群中發現一個酷似聶小倩的背影的女子而劃上一個意味深長的句號,給人一種開放性的遐想。
就這部電影來說,在對人鬼之間愛情的詮釋上並沒有太大的紕漏,對這一聊齋故事本身固有的愛情本底的演繹上儘管不十分出彩,但也絕不用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棒喝,試著去理解或許才是最應該的態度。在越來越講究快節奏的時代,或許愛情的新經典範式早就不是傳統的模樣,對此不必介懷,電影中的那些看似不合常理之處,若干年後,未必不會成為另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網絡電影新經典。
互補的友情:鬼與鬼、人與人之間那種出生個性迥異的互補性友情,飽含著守望相助的情誼
對友情的詮釋,是這部電影最出彩的地方,以至於甚至給人一種喧賓奪主的印象。
從電影本身來說,對愛情線在細節方面的簡化而籠統的處理,似乎為人間情中的友情這一主題騰挪出更多的詮釋空間,而老戲骨元華的出色發揮,更使得這條友情線成為觀眾眼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道風景線,從演技方面彌補了男女主角氣場稍遜的不足,賦予了這部電影別樣的觀感。在詮釋友情線這方面,從三個層面來展示這種互補性的友情:
一是燕赤霞和寧採臣之間的俠義之情。電影中寧採臣是一介書生,燕赤霞是一個捉妖師,這樣的一文一武的組合,陰差陽錯地相聚於蘭若寺。而寧採臣對聶小倩一見傾心的愛情背後隱含著巨大的危機,燕赤霞對此洞若觀火,在苦勸未果的情況下,一次次地出手相救萍水相逢的寧採臣,並最終被寧採臣和聶小倩之間的感情所感動,毅然為之赴湯蹈火而在所不惜,這樣的一種俠義之情令人動容。這種友情的立足點是彼此雙方對現實社會的一種不滿和失落情緒而引起的惺惺相惜之情,哪怕最後面對黑山老妖這樣一個勁敵,燕赤霞一改此前的逃避態度,為了友情而寧願冒著失敗乃至身死的危險挺身而出,只是為了共同的理想,去改變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從而對這種友情的闡述帶有一種凜然的正義。
二是燕赤霞和知秋一葉之間的兄弟之情。這兩人是師兄弟,相互之間爭高鬥低難解難分,一直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但在面對勁敵時,理所當然的選擇了共同戰鬥,這樣的一種兄弟之情,就像人們日常每每說到的「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這樣的一種深沉真摯的情感。燕赤霞在面對黑山老妖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的兄弟知秋一葉,而知秋一葉果然也不負兄弟之喚,並肩作戰,而且識時務地將自己擺在一個輔助性的位置,同進退共生死,最終戰勝了強大的黑山老妖,書寫了一曲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篇章,他們之間的兄弟之情在這樣的生死關頭得到了淬鍊和升華。
三是聶小倩和雙雙之間的閨蜜之情。某種意義上說,這部電影這種閨蜜之情的描述是一種畫龍點睛的妙筆,以妖與妖之間的閨蜜之情,呼應著燕赤霞與寧採臣、燕赤霞和知秋一葉人與人之間的俠義和兄弟之情,更像是兩者融合的一個鏡面倒影,從而更立體地展示了友情的多面特質。在樹妖姥姥手下聶小倩和雙雙情同姐妹,而聶小倩在遇見寧採臣之後,喚醒了心底沉睡已久的愛戀之情,因為不忍心加害寧採臣而功敗垂成,這時,雙雙對此選擇了一種委婉的勸誡,並一直為聶小倩打掩護,從內心來說,雙雙一開始並不贊同聶小倩這樣的毀滅性的危險做法,但在聶小倩的一再堅持之下,毅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次次地為聶小倩無悔地付出,直到最後在黑山界為了救聶小倩和寧採臣而犧牲。從妖界的角度詮釋出這樣深厚的閨蜜之情,為了成全姐妹的幸福,寧願放棄自己的為妖原則乃至生命,表達了友情的那種忠貞不渝的禮讚。
這三條友情的支線,相比略顯單薄的愛情主線來說,以豐富而深度的視角刻畫出那種守望相助的最好友情。的確如此,最好的友情並非一定就是那種性格趣味完全一致的狀態,某種意義上說,那種互補性的友情才更具有多姿的魅力而富有長久的生命力,這樣的友情才是最值得珍視的,不會淪落為那種沆瀣一氣的酒肉朋友,但在彼此有難的時候會以自己的方式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對方,這才是友情最舒適的一種生長方式。
異化的親情:在利益面前扭曲異化的妖界親情,反襯出那種人間親情的可貴
在這部電影中,對親情的潛在刻畫也見匠心,而這條隱蔽不彰的親情線,細細琢磨之下亦別有一番隱含的深意。
人與妖兩界平行對立的結構,以寧採臣和聶小倩的愛情,以及捉妖師燕赤霞和知秋一葉與鬼妖之間的對立,從相愛、相殺的兩個角度詮釋了彼此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和瓜葛。而在此之外,通過樹妖姥姥和聶小倩之間異化的親情,曲徑通幽的表達出人間親情的可貴,這條一明一暗的親情線也是創作者隱藏的心思之一,不可忽視。
電影中樹妖姥姥和聶小倩的關係,既不完全等同於上下級的關係,更有一種隱含的親情元素在其中。聶小倩被樹妖姥姥收為徒弟,樹妖姥姥對聶小倩不僅僅是那種通過權力的控制,還有通過親情這種關係的籠絡,而且從樹妖姥姥的表現來看,他對聶小倩還是有一種憐愛寵溺的親情成分,儘管這種親情也是為了更好的控制聶小倩為他迷惑世間男子來吸取他們的精氣,相比之下,樹妖姥姥對其他的徒弟們更冷酷無情。但這種親情成分歸根結底,最重要的基礎還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的,或者說親情是一種偽裝色,是為了更好地驅使聶小倩為他的利益而賣命,一旦利益的根基不再,這種徒有其表的親情就失去了利用的價值,但樹妖姥姥並沒有像對身邊其他的小妖那樣吞噬掉他的妖命,而是採取強制性地將她嫁給黑山老妖放她一條生路,這樣的處置手段還依稀殘留著一絲親情的餘溫。
而聶小倩在遇見寧採臣之前,從她的表現來看還是有著享受這樣的親情的心理,故與樹妖姥姥一直相處得比較融洽。但在遇見寧採臣之後,出於對寧採臣的愛念,這樣的異化的親情的根基就轟然坍塌,陷入愛情之中不能自拔的聶小倩第一次背叛了樹妖姥姥強加在她身上的親情的束縛,走向了一條反控制的追求自我幸福之路。而應該看到的是,聶小倩之所以能夠被寧採臣喚醒心中沉睡已久的善的一面,與她的前生在世間所感受到那種濃濃的親情有著很大的關係,從她對寧採臣的傾述中可以浮光掠影地感受到那種人間真摯的親情,她的父親是當朝一品,後來被奸人所害,全家一百二十多口人無一倖免,聶小倩由此被樹妖姥姥帶走之後在他那裡感受到了已久的親情的滋味,所以一直心甘情願地為樹妖姥姥吸取陽氣。不過在遇見寧採臣之後,由於寧採臣身上那種君子正氣,更深地激發了她心中那種前世在人間美好親情的殘餘的印跡,從而才會愛上寧採臣並走上了反抗樹妖姥姥的這條九死一生之路。設若聶小倩前世在人間沒有那種和美的家庭親情的薰染,很難想像她會這樣毅然決然地奮不顧身地愛上寧採臣。
從這個角度分析來看,親情這條線其實也是一條不可忽視的感情線,以異化的妖界親情,去曲徑通幽地闡述人間親情的可貴,從而使整部電影的感情線更為立體而生動,進一步呼應著人間情這樣一個電影主題。
愛情、友情和親情三條感情線相互交織纏繞,就像「三仙歸洞」的魔術一樣看上去叫人眼花繚亂,但內在的本質卻一直是清晰而明了的,這三條感情線在或隱或現中彼此呼應,構成了這部《倩女幽魂:人間情》致力於表達的人間情這樣一個完整的美好情感,從詮釋情的角度上看還是有著別出心裁的創意。整個電影在致敬經典的同時融入了更多元更現代的思考和觀照,作為一部網絡電影,劇情的豐富度和層次感可以說算得上合格甚至是優秀的,這與87版編劇阮繼志重新出山以及劇組主創人員的集體努力是分不開的。甚至可以這樣說,這部電影在評價上的低分帶有一種先入為主的一葉障目的審美慣性,而且局限於對愛情這條線的傳統認知,並不能完全客觀公正地反映這部電影所想詮釋的人間情這樣一個三位一體的人間情感,這未免是一種令人遺憾的傲慢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