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關注的是東京中央香港秋拍,我們曾經多次和朋友們介紹過,作為近些年來日本拍賣中國藝術品的行業標杆性公司,東京中央拍賣去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而儘管在香港拍賣,東京中央所呈現的相當一部分都是深藏在日本的藝術珍品,生貨猛貨眾多,今天我們為朋友們呈現的,是東京中央的一大傳統強項——文房雜項。
大象探訪東京中央香港拍賣
本次東京中央香港秋拍文房雜項部分最值得關注的一件藏品,當屬明末清初「絕代神鵰」楊玉璇款的壽山凍石雕華嚴三大士像,大象在現場用微距鏡頭拍攝了不少第一手的畫面,其中種種精湛細節足以說明楊玉璇為何在壽山石雕界走紅數百年了。而楊玉璇在全球拍賣市場上近乎神一般的存在,早在十幾年前,他的作品就已經拍出過近4000萬港元。
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拍
明十七世紀 田黃石雕瑞獅紙鎮 玉旋款
成交價:3932萬港元
這些年來,市場上所出現的公認的楊玉璇雕刻作品鳳毛麟角,或許一整年都難以出現一件,而只要出現,便往往是千萬元的市場成交價,而您要知道,這次在東京中央香港秋拍,一下子就出現一組三件!你說牛不牛?
LOT867
清康熙 玉璇款壽山凍石雕華嚴三大士像
款識:玉璇
①H:9.5cm ②①H:8.9cm ③①H:11cm
HKD 350,000-450,000
RMB 318,500-409,500
JPY 4,816,000-6,192,000
USD 45,500-58,500
前文中已經提到,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名石,壽山石雕刻藝術源遠流長,而在這其中,楊玉璇堪稱是天下壽山石「第一神鵰」,楊玉璇又名玉璿、璇、璿、璣等,生於明朝崇禎年間,福建漳浦縣人,後長居壽山石的產地福州。文獻上說他少時即喜雕刻,且能廣泛涉獵各種材質及題材,無論玉石、水晶、琥珀均能雕刻成形。康熙《漳浦縣誌》在《楊玉璇傳》中記載:
楊玉璇,善雕壽山石,凡人物、鳥獸、器皿,俱極精巧,常事者爭延致之。
楊玉璇的圓雕技法純熟,滲用陰刻法,雕藝精絕,動物形印紐雕刻,尤所擅長,併集玉璽、銅印精華,獨樹一幟,卓然一家,同時巧妙地利用壽山石天然色彩,開創「取巧色」的先例。從古至今在工藝美術領域,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一到兩個絕對的領軍人物,他的名氣要遠遠超過其他人,楊玉璇便是壽山石雕中的絕對代表。
楊玉璇制 壽山石雕羅漢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晚明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傳說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1526-1590)在他的《觚不觚錄》裡的記載:
今吾吳中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趙良璧之治錫,馬勳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呂愛山治金,王小溪治瑪瑙,蔣抱雲治銅,皆比常價再倍。而其人至有與縉紳坐者,近聞此好流入宮掖,其勢尚未已也。
所以,每一個工藝領域,能夠讓人記得住的,就是其所在的領軍人物,而在晚明時期,這種名人效應尤其容易形成,這是因為晚明時期的文人追求率真的性情和衝破傳統禮教束縛的優雅生活,在文化藝術領域,往往親自參與其中,注重個性的張揚,賦予了工藝美術鮮活的文人趣味和藝術生命,楊玉璇的藝術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誕生的。因此,我們不妨來看看同時期的文人是如此讚譽楊玉璇的:
漳浦楊玉璇能以寸許琥珀作玲瓏準提,毫髮畢露,見者驚奇。
——周亮工
是時楊老善雕琢,紐壓羊馬麏麚麙。
——朱彝尊
楊璿作狐鈕,項上微紫——神品。
——高兆
清初漳浦楊璇,字玉旋,時稱絕技。又有周尚均名彬,制鈕,外間刻寫意山水,鈕旁署名『尚均』,體八分、陽文,或作『周彬』,陰文,八分者,其工不及玉旋,而取徑各有不同耳。
——郭白陽
但如此知名的這樣一位壽山石「絕代神鵰」,楊玉璇的生平資料卻少得可憐,就連其生卒年月,什麼時候來到福州發展,今天的我們都一無所知,不過從周亮工(1612-1672)《印人傳》「玉旋年七十餘矣」記載為依據,周亮工寫此書時年紀為六十,由此可推斷楊玉璇應該出生在1600年左右。還有一個普遍的說法是楊玉璇曾經在順治到康熙時期入值清宮,但這種說法也無從考證,但如今北京故宮仍然存有為數不少的清宮舊藏楊玉璇作品,這至少說明他的作品曾被當成貢品進貢於朝廷,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2014年中國嘉德春拍
清康熙 楊玉璇款「清寧之寶」壽山石印章
成交價:2070萬人民幣
今天的我們對於如此大名頭的一代名家生平如此知之甚少,恰恰是因為明末清初壽山石雕刻尚未真正成為一門廣受認可的獨立藝術,大部分雕刻師的社會地位及影響十分有限,但在康熙皇帝平三藩之後,福州壽山石便開始進入到了清代統治者的視野之中,壽山石雕刻的文房用品、佛像擺件等進貢朝廷,楊玉璇的作品便是在此時進入了清宮,甚至於其本人或許也曾入值過清宮。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也正是因為楊玉璇這樣的領軍人物的存在,使得壽山石雕刻藝術開始聲名遠播,這也是楊玉璇成為「絕代神鵰」的一個重要原因。
楊玉璇制 壽山田黃石雕達摩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楊玉璇傳世真品極為稀少,就目前故宮博物院及民間留存的精品來看,將人物與坐騎連體圓雕的作品,更是罕見,令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怔。東京中央這三件作品石質氣息相同,雕法一致,精工藝絕,神情並茂,和北京故宮或者民間所藏的公認楊玉璇真跡相比,其雕刻技法如出一轍,甚至東京中央的這三件更為精湛。三尊造像比例協調,法相極為莊嚴,另外衣衫上嵌綠松石,紅瑪瑙,珊瑚等各式寶石,使得造像雍容華貴,極富皇家之氣,同樣很有可能是為當時的康熙宮廷定製之作。
此組造像為壽山凍石雕文殊,觀世音,普賢菩薩像三尊,也稱華嚴三大士像 。以男相觀世音菩薩作中尊,文殊,普賢各侍左右,此種法相搭配出自於佛教經典《華嚴經》。
觀世音菩薩雙目微睜,禿頂留須作男相,身著開襟嵌寶長衫,雙腿盤坐在其坐騎金毛犼背上,金毛犼四足蜷縮,雙目圓睜,毛髮蓬鬆,極為寫實。
文殊菩薩頭戴發箍,身穿對襟嵌寶寬袍,右手持經放於左膝之上,右腿曲盤,左腿輕踏於青獅背部。
普賢菩薩,也頭戴發箍,雙目微閉,著對襟嵌寶長衫,右手手持蓮花,左腿盤曲,右腿輕踏於蓮花之上,身下之六牙白象盤曲俯臥,神態寧靜安詳。三尊背均有陰刻「玉璇」行書款。
以下就請朋友們細細欣賞這組作品的諸多細節:
一般宗教題材造像之作品多為供奉之物,主要作為宗教之崇拜功能,造像的藝術性則退居其次。然而楊玉璇石雕造像則不然,對於作品藝術性的嚴格要求超過了供奉崇拜的實用要求,楊玉璇所雕宗教人物的開臉呈現出一副清寂莊嚴的氣氛,同時有不乏世俗化的細微刻畫,極為寫實。
在人物衣紋處理上,富有唐代石窟造像衣紋的處理手法,衣服的摺疊,厚重有力,線條厚重而有流動感,立體圓潤。
楊玉璇所雕刻的瑞獸十分注重細節的刻畫,動物的毛髮呈現出一種工筆畫式的規整,精巧,動物的神態更是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楊玉璇在諸多細節處理上一絲不苟,極為精湛,同時也善於利用壽山石的天然紋理和色彩俏色巧雕。
楊玉璇存世作品存在不同字體的落款,如在印章上落有帶隸書風格的落款:
清 田黃石獅鈕方章 「玉璇」款 故宮博物院藏
而前文所提到的2006年近4000萬港元成交的瑞獅紙鎮,其落款有明顯不同:
而在羅漢菩薩人物背後的落款,其存世作品的落款大多較為相近,落款玉璇二字中的「璇」字,大多中間少了「方」,東京中央香港秋拍的這三件,也堪稱是十分標準的,可以和故宮的公認楊玉璇作品相比對:
「玉璇」款壽山芙蓉石羅漢像 故宮博物院藏
「玉璇」款壽山凍石羅漢像 故宮博物院藏
東京中央香港秋拍的三件落款
三件作品以「華嚴三大士」為主題創作,尤其將觀世音菩薩作男相呈現,更是極為罕見。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在「華嚴三大士」中,男相觀音作為主尊呈現。首先,諸多經典中所提到的觀世音菩薩,均彰顯了觀世音菩薩具有的佛格特性,使得觀世音菩薩在與文殊,普賢二菩薩並列時,能取代佛而居於中尊的主位。其次,澄觀在《三聖圓融觀》《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二文中對「觀世音」與「毗盧遮那佛」詮釋相同無異。觀世音是「能觀」與「所觀」之二境界結合縮成的法界境界,於是通常所說的「華嚴三聖」與「華嚴三大士」從教義上來說是相通的,這也是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居於中尊的另一個原因所在。而《華嚴經》另有「勇猛丈夫觀自在」之說,可見觀世音菩薩在華嚴經中是男相。故本組造型中的觀音菩薩以男相出現更是在情理之中,如此的人物組合及形象的設計,體現了作者高深的佛學修養,心手合一,才能呈現如此精彩的造像作品。
本組造像外配大漆雙開門宮殿式佛龕,供奉參拜時將造像安置其中,莊嚴神聖。同時配雙層桐木盒,用以保存,故本組造像歷時數百年而品相完好如初。
以下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一下東京中央香港秋拍文房雜項板塊的其他精彩藏品:
LOT838
清嘉慶 粉彩浮雕通景山水圖紋筆筒
底款:大清嘉慶年制
H:13.4cm
HKD3,500,000-5,500,000
RMB3,185,000-5,005,000
這件嘉慶御窯浮雕筆筒的精緻和清代宮廷畫師沈振麟繪南嶽七十二峰圖卷十分相似,可作為參閱。沈振麟(清),字鳳池,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山水人物各臻其妙,供奉內廷,清代很多重要的宮廷陳設器,都會以宮廷畫師的作品作為粉本繪製。畫面應為南嶽衡山七十二峰景之一。有清一代,共有六位皇帝為修繕南嶽賜碑賜匾。康熙46年,康熙皇帝御書「永峙南維」匾額,六幅御賜匾中使用的「南維、南雲、宅南、黃離」用語,都表明南嶽衡山是南方唯一的主福壽之山,並且以國家的禮制確定,詔遣大臣年年來朝。因此,以這樣的畫面入畫,也可見這件筆筒的意義非凡。
2002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一件清嘉慶粉彩浮雕通景山水圖筆筒,與本器無論工藝、圖案及色均如出一轍,也可作比對。
LOT806
馮康侯 易越石等刻呂樹英自用壽山石印四方
①邊款:越石 印文:呂樹英
②邊款:丙辰五月康侯為樹英先生治 印文:呂樹英印
③邊款:樹英先生雅正 劉源沂 印文:樹英箋
④邊款:越石 印文:仁者壽壽
尺寸不一
HKD20,000-30,000
RMB 18,200-27,300
註:與《中國古代書畫》lot563-lot572,《一期一會·聽茶聞香》lot741-lot748,為同一來源。
馮康侯(1901-1983),原名馮強,以字行,廣東番禺人。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廳秘書,中華書局編輯,著名書法家,篆刻家。1950年舉家遷往香港,分別擔任聯合書院、德明、廣大、華僑等院校的文字學、金石學和訓詁學教席,一時間香港各大名流均以求得馮康侯刻印為榮。
易越石(1912-2007),字慧伯號培堂,幼讀經史,十三歲習國畫及書法,二十五歲入四川隨康同憎先生習金石篆刻。1947年起,先後於中國、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舉辦書畫篆刻展三十次。
LOT811
馮康侯刻呂樹英自用田黃隨形印
印文:呂樹英印
L:1.4cm;W:1.4cm; H:3.4cm; 重:10 g
HKD50,000-80,000
RMB45,500-72,800
註:與《中國古代書畫》lot563-lot572,《一期一會·聽茶聞香》lot741-lot748,為同一來源。
LOT812
馮康侯刻呂樹英自用田黃貔貅鈕印
印文:樹英長壽
L:2.7cm;W:1.6cm; H:6cm; 重:41 g
HKD150,000-200,000
RMB136,500-182,000
註:與《中國古代書畫》lot563-lot572,《一期一會·聽茶聞香》lot741-lot748,為同一來源。
此印為馮康侯為呂樹英祝壽所刻,貔貅鈕飾雕刻精細生動,活潑可人,其下印文蒼古典雅,堪為馮康侯精心之作。
LOT820
民國 潘玉書 祖唐居 廖滿標制石灣窯各式人物擺件
款識:祖雲居 潘玉書制 廖滿標
尺寸不一
HKD60,000-100,000
RMB54,600-91,000
註:與《中國古代書畫》lot563-lot572,《一期一會·聽茶聞香》lot741-lot748,為同一來源。
潘玉書(光緒初-1936年)名麟、號玉書,他隨師陳涓巖到中國聞名瓷都傳藝,他在景德鎮塑造了《關帝像》,一鳴掠人,後期自開家庭作坊,店號《潘玉書古玩》。
LOT880
田黃螭龍鈕印
邊款:江山風月本無常主 閒者便是主人 觀自得齋主珍賞 印文:閒者便是主人
L:1.7cm;W:1.7cm; H:4.5cm 重26g
HKD100,000-150,000
RMB91,000-136,500
LOT881
林清卿 掘性杜陵薄意山水人物印
印文:公叔珍藏 子孫永寶
L:5cm;W:3cm; H:7cm
HKD150,000-200,000
RMB136,500-182,000
LOT883
明 方於魯制寫黃庭經墨
H:2cm;D:11cm 207g
HKD150,000-180,000
RMB136,500-163,800
方於魯,明萬曆時著名墨工,歙縣人。明代制墨業歙州派代表人物,與程君房齊名。
LOT884
清 餘甸款端石瓜形硯
硯銘:綿綿瓜瓞 康熙甲午花朝 甸 鈐印:田生
L:12.5cm;W:8.5cm; H:1.8cm
HKD100,000-150,000
RMB91,000-136,500
餘甸(1655-1726),字田生,福建福清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年)進士。雍正二年閏四月任山東按察使。官至順天府丞。餘甸的書法、文章皆冠
絕一時,一生愛硯,藏硯頗豐,與黃任,顧二娘交好。
LOT895
清 餘甸款端石竹節螭龍硯
硯銘:東洞獲奇姿 圓潤愜所欲 追琢有神工 大雅是不俗 只恐墨香流 倩以此君不 求用在虛心 有節方足錄 餘甸銘 鈐印:田 生
L:14cm; W:9cm;H:4cm
HKD200,000-250,000
RMB182,000-227,500
LOT888
清乾隆 老坑端石寶瓶雲水紋硯
籤條:端溪水巖水歸洞魚腦帶蕉葉白胭脂黑蛟紋微塵青花翡翠斑金線 乾隆作
L:18.5cm;W:12cm; H:2cm
HKD150,000-250,000
RMB 136,500-227,500
此硯老坑端石製成,硯面淺浮雕寶瓶紋,以上古青銅瓶為藍本,結合本朝紋樣元素,使得紋飾古樸典雅,氣韻非凡。整體紋飾構想極為巧妙,雕刻極為精緻,堪為乾隆宮廷硯雕之典範。
LOT903
清 煥文款竹雕金文臂擱
L:27.5cm;W:7cm
HKD50,000-80,000
RMB45,500-72,800
施天章(1702-1774),嘉定人,字煥文,以善刻竹名,雍正間其作品為織造進獻,被召供奉如意館。
LOT906
明 竹雕牧童騎牛
箱款:明制竹根雕牧童 大正十又三甲子年小暑於平安客舍觀刀法雅致古澤又不可謂矣 習士題
鈐印:習畫
H:12.5cm
HKD35,000-55,000
RMB31,850-50,050
LOT907
蜜蠟雕佛手擺件
L:11cm;W:8cm; H:5cm
HKD50,000-80,000
RMB45,500-72,800
LOT868
十九世紀 白玉鏤雕仙鶴活環鏈爐
款識:玉璇
H:20cm
HKD800,000-1,000,000
RMB728,000-910,000
LOT869
十九世紀 白玉帶皮雕太獅少獅擺件
L:17.2cm;W:12cm; H:7cm
HKD1,800,000-2,200,000
RMB1,638,000-2,002,000
LOT870
清乾隆 白玉雕圓頂式雙朝冠耳獸面紋三足爐
H:10.5cm
HKD2,000,000-2,500,000
RMB1,820,000-2,275,000
此香爐擇和田白玉大料切割精心雕琢而成,爐蓋作環鈕覆碗式,鈕體環內中空,環壁上淺浮雕回紋,蓋身主雕變形獸面紋。爐身也雕飾雙鉤變形獸面紋一周。腹身兩側飾有一對朝冠耳,柱形三足,三足外壁浮雕獸面紋。仿古卻不同於古,具有典型乾隆宮廷仿古玉器的意蘊。
掃描二維碼獲取完整電子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