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視界視頻】9200萬新紀錄!這裡可以讓你了解一個最全面的顧景舟

2021-03-03 大象世界

就在幾分鐘之前,一代紫砂宗師顧景舟的市場最高紀錄被再次刷新,在北京東正秋拍的《獻禮》特別專場上,顧景舟1955年為人民大會堂特別製作的松鼠葡萄十頭套組咖啡茶具以驚人的8000萬落槌,加上佣金,成交價格高達9200元,刷新了由去年中國嘉德春拍九頭詠梅茶具所創下的2875萬元的顧景舟制壺拍賣最高紀錄。


大象團隊在之前曾經為這套秘藏數十年的顧老巔峰之作拍過專題視頻,而就在前不久,一套為顧老誕辰百年而特別獻禮的三聯書店出版《紫音希聲——顧景舟紫砂藝術研究》引起了大象的關注,因為這本書除了全方位的展現了顧景舟的藝術人生以外,書中的一個章節【化神】有史以來第一次最全面的將顧老一生中所做過的所有器形全部羅列的一遍,而其中居然就包括這件在藏家處秘藏了數十年的顧老松鼠葡萄咖啡茶具!

這讓人不得不讚嘆《紫音希聲》作者極為強大而細緻的資料搜集工作!要知道,這套書的編纂工作是從去年就開始的,而松鼠葡萄咖啡茶具的首次曝光還是在不到半年前!可見本書作者趙嶽對於紫砂壺收藏圈浸淫之深啊。


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書中對於這套創紀錄的咖啡茶具是如何記載的

松鼠葡萄咖啡套組"包括咖啡壺、碟、杯和糖缸共十件,內壁內施白釉。……該咖啡套組以報春壺體為基礎造型,豐肩圓腹,挺拔端莊。……松鼠穿梭遊戲其間,憨態可掬,栩栩如生,一派豐收喜慶的景象躍然而出。"

——《紫音希聲》

相比較其他藝術門類,紫砂壺從明清開始儘管大師輩出,但一直缺乏系統有效的學術梳理和理論著作。因此,如果能夠對近現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師顧景舟進行一次權威全面的梳理,無論對於學術還是市場,都將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該書除了收錄了秘藏數十年的松鼠葡萄壺以外,書中還收錄了顧老從涉藝之初到晚年歲月六十餘年紫藝生涯的絕大多數品種,而據本書作者趙嶽先生介紹,光光是資料的收集和甄選就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在進行嚴格的梳理和考證後,書中用非常獨特的線描的方式,將顧老作品的造型特徵清晰的呈現。書中對每類作品的創作的背景、鈐印款識、製作時間進行分析、整理和斷代。讀者觀之,能對顧景舟的作品特徵和風格演變一目了然。下面大象再為您甄選幾件特別的作品解讀一下吧。

大石瓢壺

和書畫名家合作的五把大石瓢壺毫無疑問是顧景舟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從2008年工美315萬創下當時紀錄的唐雲石瓢,一直到2010年嘉德翦淞閣專場1232萬的相明石瓢(這把相明石瓢將出現在12月的匡時秋拍上)、2013年保利翦淞閣專場1495萬的江寒汀石瓢,再到今年東正春拍上2817萬的吳湖帆石瓢,顧景舟的大石瓢創造了近現代紫砂壺文人概念的巔峰之作。書中對於這五把大石瓢自然有著詳實的記錄。


而在這五把石瓢壺之外,大象曾經在去年年底的上海天衡秋拍看到了另一把顧景舟的大石瓢,而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如今僅見的一把顧景舟和另一位"七大老藝人"陶刻宗師任淦庭的合作!而當時天衡給出的是180-280萬的估價,最終拍出874萬的價格,而如果當時更多的買家看到了書中的詳細記載,相信這把大石瓢最終的價格應該能夠輕鬆過千萬!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中的記載吧!

1955年創作的"大石瓢壺"為楊谷方訂製,由著名陶刻藝人任淦庭繪、徐秀棠刻,三位巨匠合制一壺,是極為稀有的上乘佳品。壺身一側繪刻"蘇武牧羊",紋飾清晰,氣韻高雅。另一側刻魯迅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紫音希聲》

本書趙嶽先生向我們介紹,此壺一直為楊谷方隨身珍藏,完好無缺,直到2014年楊谷方去世後才初次面世。通過和1948年"大石瓢壺"的對比研究,作者對於該壺的製作工藝作了如下的記載。

另在兩處略作改動,一是在鋬的內彎中空上部增設透氣小孔,這是因為鋬與身筒的連接部較大,為了釋放燒造過程中對坯體產生的應力而採取的工藝創新,這反映了顧景舟在工藝上不苟絲毫的品質;二是將原來的流根部九孔改為十九孔,增加出水的流暢度。

——《紫音希聲》

而在前不久《紫音希聲》的首發式上,作為任淦庭弟子的徐秀棠先生在看過這本《紫音希聲》時也說到,這次趙嶽做這本書,勾起了很多他的回憶。

報春壺

去年的中國嘉德春拍上,這套作於七十年代的"報春壺"以2875萬元高價成交。而書中記載,顧景舟在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都做過類似的壺形。也是顧老除了松鼠葡萄壺以外十分罕見的"花貨",我們一起看看書中的評論吧。

流、把、蓋鈕以梅樹的枝幹為型,姿態設置自然,遒勁有力;壺身及蓋面貼飾寥寥數枝梅花,紋路清晰,在疏影中生動再現迎寒傲立的風骨氣度。

——《紫音希聲》

筍形水盂


這件筍形的水盂帶有陳鳴遠款,如今藏於南京博物館,是顧老早期的仿古作品。書中對此的來歷也有詳細的記載

此件水盂為1958年上海何天麟捐贈。顧景舟曾上手鑑定,他的徒弟也確認,此件作品是顧景舟在上海仿古時所做。

——《紫音希聲》

豐登壺


此壺造型敦樸端莊,整體造型接近"壽星壺",身筒成方形燈籠狀,直口唇邊,盤式壓蓋,二彎流出水流暢,實用方便。

"豐登壺"系顧景舟贈徐秀棠夫人陳鳳妹,壺底部鈐蓋"宜興紫砂"花邊印款,目前僅見一隻。

酒具套組

該套組一壺八杯,1971年與"梅報春壺"一同入藏宜興市文管會,造型呈執壺式,身筒高挑,肩部裝飾番蓮紋。的鈕裝飾豎狀紋路與身筒底部凸面花紋呼應,流和頸部中間作"8"字雲紋連接。

三足鼎


這件"三足鼎"是顧景舟在客居上海淮海中學為夫人治病期間,為周聖希示範所作。此作品造型為首度公開面世。

四方小千筒盆

這件作品在2013年北京保利秋拍以322萬元的價格成交,是1983年顧顧景舟赴滬為妻子治療頑疾期間,為了答謝淮海中學顧國棟老師的幫助而特別製作,盆壁有顧景舟題寫的銘文"國棟先生存玩景舟制贈",見證了雙方的珍貴友情。這件作品也是由名家徐秀棠先生所作的陶刻,落款"癸亥之春秀棠寫梅並鐫"

段泥折沿煙缸



這件煙缸是上世紀70年代為廣交會打樣的作品。長方形,左右兩旁各有三條凹槽,方便香菸擱置。煙缸上由譚泉海雕刻松竹梅圖案,文雅有致,底面平準不塌,可見顧景舟精湛的製作技藝。該煙缸在2012年匡時春拍上以149.5萬元成交,成為了史上最貴的紫砂菸灰缸。

雙線圓形蒲包口盆

此件作品胎質溫潤細膩,盆身直挺,起伏有致,肩部、頸部具有極強的立體感。整體造型敦樸中和,風格雅致,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顧景舟贈上海陳勇先生的作品,陳勇在上海淮海中學讀書時與其結緣。


該盆底部鈐蓋的"雯"字記號印,據考證,"雯"記號印是顧景舟打樣或者試製作品的時候使用的專用印。

扁笠壺

"扁笠壺"身筒似兩個對扣的扁笠,腰部極富張力。蓋面邊線外挺內收,坡延至鈕,呈笠式隆起。肩、蓋、鈕的斜度相同,觀之岑然自在。一彎嘴與三角形鋬互相呼應,自然舒展。"扁笠壺"的通體線條流暢瀟灑,造型拙樸端莊,沉穩而內斂,極具現代陶藝設計理念。


該壺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於耀忠教授設計,作品照片刊登於1960年第3期《裝飾》雜誌封面內頁。

老子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以"紫音希聲"致敬大師,恰如其分,看過了書中梳理的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顧老藝術生涯器形外,我們在一起來看看書中的其他亮點。

**首次披露的大量顧老照片



錫洲、錦洲(顧景舟)、陸洲三兄弟與父母雙親合影


顧景舟於揚州瘦西湖白塔前留影


1985
年顧景舟在製作天鵝煙缸


顧景舟在閱讀


顧景舟在研究壺藝

這種老照片往往是第一手的研究資料,顧老什麼年代,在看什麼書,做什麼壺,周圍有什麼擺設,那是很有信息量的,就看讀者會不會看了。

**系統梳理顧老作品印款

在印款的統計整理上,許多資料也是第一次公開。顧景舟用印並不是隨意使用,每一款印都有它獨特的目的。


不同的生活年代的生活狀態和工作環境,用印也會有所不同,如顧早期用的閒章比較多,"得一日閒無若浮","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到了後期這些章都不用了。如果掌握這些,對於鑑定顧老的作品當然是大有裨益的。

顧景舟給邵大亨的"德鍾壺"配過蓋。這把壺本來無款,是顧景舟將它定為邵大亨的。所以顧景舟蓋子裡刻了銘文,測繪手稿更是首次公布。

2013年春秋堂拍賣拍出287.5萬元的"漢君壺"的"顧氏"印,我們以前曾經見過,但是其它書上都沒收錄過。

早期用的一方章"顧景洲",一直到80年代早期還在用,但這個時候"顧景洲"印上的"顧"上出現了一個小缺口。可以仔細比對這兩方面印。



"壺人"名號章,僅在80年代後期的一隻"三足乳鼎壺"上使用過。而我們之前在【大象視界】中也介紹過,得到了顧老家人的正式授權,"壺人"款如今被紫砂壺藏家王鵬先生使用了。在這次北京東正秋拍上,有兩把當代中青年實力名家的制壺上我們能夠看到這方"壺人"款。


1955年和任淦庭先生合作的那把大石瓢上用過"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這方印。

**顧景舟作品鑑偽技巧


《紫音希聲》通過大量的第一手的資料來討論顧景舟作品的鑑定技巧,十分實用!

顧景舟的作品手感通常不輕也不重,我們如果對真品的重量做一些累積統計,可發現顧景舟同一時期、相同品種具有很強的一致性。

——《紫音希聲》

書中記錄了很多通過長年的實踐經驗累積所積累的鑑賞技巧,如書中提到,"顧景舟制壺均一次燒制,從不為修整口蓋的嚴密而二次復燒,把壺蓋在壺身上左右擺動,還能聽到叮叮噹噹的聲音。"

從工藝上來說,現在人做壺蓋,要磨完,再復燒一次,而顧景舟的壺蓋是從來不復燒的。仔細將這些都讀完,對顧景舟壺的認識很多地方就有依據了。

尤其還有注意顧景舟的用印習慣,市場上有些壺經常會出現左右各擺一方印,這類壺屬於臆造。

偽作

例如像"武陵逸人"或"荊南山樵"這樣的早期印款敲在後期的作品之上,或將後期的印款提前到前期的作品之上。


偽作

還有把蓋、底、鋬部位印章混亂使用或在底部敲制多顆印章這樣的拙劣之舉。


**第一次披露的顧景舟"技術課備課筆記"


《紫音希聲》附錄中的"技術課備課筆記"是顧景舟紫砂理論的重要內容,上世紀八十年代由顧景舟弟子潘持平記錄整理,紫砂壺的技藝講究的是經典的傳承,看了附錄,仿佛就是顧老親自為你講授一堂紫砂技藝課了。如果仔細閱讀,裡面有著對於鑑賞顧老紫砂技藝十分有用的信息。

先打底滿片,打好底滿片以後就隨手虛底滿,然後再打泥條及其他作料,全手工生產的大隻、線片、蓋片是同一部矩車,而最後的實際尺寸就不是一樣大小。這就取決於掌握片子的硬爛,一般大只是一打好片子就旋,而線片是等片子燥一燥旋,蓋片是要比線片再硬一點旋,這樣一部矩車就能取得恰到好處的三種結果。

——《紫音希聲》

作者趙嶽提到,在北京的時候,他曾把這本筆記給高振宇教授看,高教授看到某一段的時候,就會說一聲"這是我們顧派獨有的技法"。正是這些獨有的口授技藝,也許讀完這本筆記,你就等於拜過顧景舟為師了。

大象之前的《紫音希聲》作者趙嶽先生有過一次對話,談及著書的方方面面,請朋友們看看我們之間的對話吧。

大象:為什麼會想到寫這本書?

趙嶽:最早我是想通過整理顧景舟藏品的資料,做一個研究性報告。現在藝術品的許多整理都是基於個人的藏品再出報告,這樣往往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後來我考慮在顧景舟誕辰一百周年的時候,做一部紀念性書籍,拋開個人藏品,做一個全面性的數據整理和研究。從紫砂研究史上來看,相關的研究書籍深入性還不夠,我們希望在這方面作一點嘗試。

大象:剛才你說到,紫砂相比較其它藝術門類,沒有特別全面的理論和學術支撐,那你覺得《紫音希聲》的學術性體現在哪裡?

趙嶽:過去我們對顧景舟的研究都著眼於他的經歷上,對於其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過去都沒有專門的研究。往往對他的作品也只是停留在表層的描述,而這部書是將他的作品分門別類。作品的裝飾、陶刻、器形,都可以在書中一目了然,而不是空泛地談論。所以我們希望這本書是過50年後拿出來看還是不會過時的經典性。

大象:如果才能做到這樣的經典性?

趙嶽:我們希望做一本能夠留得下來的書。所以才會不厭其煩,翻閱了這幾十年幾乎所有能夠找到的第一手資料,把作品一個一個嚴格篩選統計出來,並進行仔細解讀。我們下了很大的功夫,整理前前後後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相信這樣嚴謹的學術梳理是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哪怕幾十年後,人們再做顧景舟的相關研究時,這部書能夠起到一定的引導和示範作用。

大象:這次你有很多第一次披露的照片和材料,能給我們透露下你的渠道是什麼嗎?

趙嶽:由於與紫砂圈的很多老師都常年有聯繫,因此我們前期專門採訪的人不是很多,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了海量的資料整理研究工作上。反而在書基本定稿以後,我們拜訪不少業內的前輩專家,或許是我們的這種研究方法打動了他們吧,他們看過書稿後主動提供了不少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給我們,為這本書增色不少。

大象:今年是顧景舟誕辰百年,市場上引發了一波"顧景舟熱"。但是也有一種聲音,認為市場上過度的神化了顧景舟,而並不太注重挖掘其他老藝人的藝術價值,這可能並不利於紫砂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您對此怎麼看?

趙嶽:我不這樣認為。顧景舟"一代宗師"的地位從何而來,並不是顧景舟固步自封,而是中國改革開放和時代的發展將顧景舟推出來的,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作品價格炒高后,才將顧景舟推了出來。當我們在宣傳顧景舟的時候,絕對不會否認其他老藝人的藝術價值。我們宣揚顧景舟,就是在宣揚紫砂文化。

大象:過去一年,顧景舟的作品在拍場上連連創下新高,您怎麼看待顧老作品的市場?

趙:市場是個很玄妙的問題。你把它估得太低,別人說你不懂;你把它估得太高,別人說你有炒作的嫌疑。我個人的觀點,好的東西一定會得到市場的認可。像顧景舟"大石瓢壺"這樣的經典作品,2008年工美拍出300多萬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是天價了,而2009年我就曾撰文明確提出,顧老這樣的作品1000萬是可以想像的,後來很快就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從近十年來發展來看,並不是有人故意將顧景舟的作品價格炒高,而是真實的市場反應。個別的拍賣,不真實的成交,那另當別論。根據我個人的判斷,顧景舟作品的存世量大概在600件左右,能夠流通的有100多件。這樣的數量對於收藏來說,是非常合適的。而且對顧景舟作品的認知和喜愛有著廣泛的基礎,也許在機緣巧合中,具體到某件作品,再創更高的價格,也是值得期待的!

最後附上大象個人十分欣賞的全書目錄

全書目錄:

【序文】

【引言】

紫玉暗香 因茶而生

菁英薈鬱 代有棟才

【達變】

學藝謀生 芳華初茂

傳道授業 良師諍友

開宗立派 百世之師

【化神】

【獨妙】

紫泥春華 研精究微

器利善事 物盡其用

匠心獨運 不苟絲毫

【駕簡】

絲來線去 曲盡其妙

師法自然 妙趣橫生

精雕細刻 文質合一

【明志】

齒少心銳 怡志抒情

啜墨看茶 氣定神閒

高山仰止 淡泊明志

【存真】

有物有則 鑽尖仰高

規圓矩方 棄偽存真

【心營】

新型師承 桃李滿園

堅守傳統 藝立潮頭

【附錄】

顧景舟藝術年表

技術課備課筆記

顧景舟紫藝論文

【大象視界】戰略合作夥伴

【大象視界】我們也推薦優秀的藝術書籍

最後我們做一個友情提示哈,如果您想買這本書請點擊原文連結或掃描一下二維碼。不用謝,請叫我雷鋒。嘿嘿


相關焦點

  • 【大象視界】顧景舟的這款經典,為什麼每把都值3000萬!
    其他細節也配合造型變化的處理,它的底部為一個飽滿環底上粘接著三個扁圓足,顧老的大石瓢,可以說完全脫離了曼生或者子冶石瓢的影子,而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而顧老將這款大石瓢與當時的頂尖書畫家合作,便成為了百年紫砂的絕對經典了。
  • 【大象視界精製視頻】明軒:一間屋,一場拍賣
    由於之前山外攝影的李世湝團隊已經和明軒一起完成了一組堪稱完美的"一間屋"攝影作品,因此,由大象團隊負責製作視頻,個人深感"鴨梨山大",照片拍得這麼美,視頻拍砸了實在丟不起人啊。時間緊,任務重,在拍攝前一天,大象核心團隊幾位成員花了一下午時間在明軒現場進行踩點。
  • 【大象視界視頻】從行醫世家到頂級藏家,探訪葉承耀的收藏之路
    昨天的【大象視界】我們通過一個當天拍攝當天製作的"即時視頻"在蘇富比藝術空間和大家一起欣賞了一場全球頂級的明式家具特展。
  • 【大象視界】史上最強紫砂壺在線拍賣即將舉槌!
    周桂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43年生於宜興丁蜀鎮 ,1958年周桂珍入廠跟隨顧景舟大師學藝時才15歲,半個世紀的紫砂生涯,最終成為了當今紫砂藝術界泰鬥級的人物,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1978年由高海庚設計、周桂珍製作的「集玉壺」選作國禮,被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帶訪日本。
  • 【大象視界】再創世紀!這家超級拍賣新軍掀動港島風雲
    是的,這便是2000年香港TVB首播的《創世紀2——天地有情》,當年追劇的大象還是一個青澀的學生,如今的大象早已不幸成為了一個儘可能避免過於油膩的中年大叔了。而到了2017年,據報導說香港TVB將和愛奇藝聯合推出網絡劇《再創世紀》,算是當年超級經典的《創世紀》的一個續集了,只可惜,新聞中袁偉豪、何希文、楊怡這些新生代小生花旦的名字,大象已經一個都不認識了。說了這麼多題外話,言歸正傳了。2017年的香港拍場,絕對稱得上是一部精彩的風雲大片,香港拍場的競爭激烈程度,絕對是過去十年前所未有的。
  • 【大象視界視頻日本尋寶季】吳昌碩藝術風靡日本之謎
  • 【大象視界】勵志傳奇,看似不可能的成交紀錄就是用來被打破的!
    這幾年來,龘藏可能是大象所了解到的在小眾的收藏領域app中,同時在人氣流量和轉化盈利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的,可能沒有之一!成功的定位,專業領域的深耕,並在每一個可能的細節做到極致,龘藏成功了。2015年夏天大象打一個飛的去考察龘藏在成都的總部,當時龘藏的一個季度大拍總成交在1000多萬元,而到了2017年秋拍,一場季度大拍總成交4800多萬!所以,我們今天的標題是:「看似不可能的交易紀錄就是用來被打破的!」
  • 【大象視界】細川家族:一個七百年日本貴族的收藏傳奇
    今天的【大象視界】我們一起來關注即將開拍的新一輪日本拍賣季,整個4月中旬,從京都、大阪到東京,一連串的拍賣好戲即將拉開序幕。
  • 【大象視界】永樂盛世佛光,這裡有你想了解的所有
    【大象視界|視頻】世間無雙的孤品造像,令人膜拜的永樂盛世!在之前的介紹中我們曾經說過,中國的佛像拍賣市場大約只是經過了十年左右的發展,儘管如今藏家的口味變得多元化了,但是明早期的宮廷造像卻是市場永恆的經典。
  • 【大象視界】奇幻對決,滬上二十年來陣容最豪華的超級古董場!
    相比較上海在歷史上的地位,近幾年滬上的古董拍賣整體水準似乎有一點點不太相稱,而保利華誼(上海)首拍,或許可以彌補這些年的遺憾了。前幾天,大象重點為朋友們介紹了黃玄龍老師帶來的翦淞閣專場。【大象視界|專訪】黃玄龍:解讀保利華誼首拍的「神採璀璨」而今天,我們為朋友們呈現一組十分有趣的「對決」,分別從佛像、瓷器和老紫砂三個板塊來一場有趣的PK,對您了解這場拍賣的豪華陣容大約會有一點幫助吧。佛像——夏魯寺PK札什倫布寺
  • 【大象視界】神秘的大理古國,這是它流傳至今最重要的造像之一
    傳入大理的佛教和當地的文化產生奇妙的融合,形成了叫做「阿吒力教」的信仰,到了十世紀的大理國時期,大理佛家信仰開始進入到了最鼎盛的時期。當然,大理的佛教也受到了中原漢傳顯教諸宗的影響,形成了屬於蒼山洱海的獨特的佛教文化。包括段正淳、段和譽父子在內,大理國三百多年歷史上,竟然有多達9位的皇帝最終禪位為僧,儘管這其中,有著一定的政治原因,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一窺佛教在大理古國的興盛。
  • 顧景舟都很少做朱泥壺!了解一下!
    顧景舟的朱泥壺文丨砂海墨韻縱觀歷年拍場,那些拍出千萬高價的紫砂壺
  • 【大象視界東京現場即時視頻】經典傳承:被日本茶人視若珍寶的龍泉青瓷
    在東京中央五周年秋拍預展的現場,我們看到了一組涵蓋宋元明各個年代的龍泉青瓷,據大象深入了解的情況,這批青瓷大部分出自京都的一個世家。我們在預展現場巧遇香港古董鑑賞家翟建民老師,請他為我們普及一下龍泉的基礎知識!
  • 【大象視界現場視頻】60位年輕男女藝術家在澳門同一家酒店開了房!
    大象團隊繼續在澳門現場為朋友們發來第一手的視頻報導,澳門何氏集團旗下超盈文化和保利集團在2016年年初共同打造了一場藝術盛宴,向外界發出了一聲強音,澳門不僅僅有旅遊和博彩,澳門也是一個藝術之都。大象團隊還是很高興的邀請到了何超盈小姐本人為我們做了一個"6075"全方位的導覽,馬上請朋友們觀賞一下我們精心製作的現場視頻吧,看看這60間房間裡的各種精彩吧!
  • 【特刊】20多幅現場照片揭秘《紫音希聲:顧景舟紫砂藝術研究》首發式【NO.352】
    《中國紫砂榜》微刊願為你撥雲見日,窺探紫砂背後的邏輯。我們奉獻業界最全面最有價值的資訊,提供高翔最獨立最有深度的思考。
  • 【大象視界】一件奇葩家具,王世襄把它寫進了書裡,但王老卻說不清用途!
    而在同一預展現場,大象看到了一件十分奇怪的家具,它也赫然著錄在了王世襄先生的《明代家具研究》中,但是或許這是王世襄著作中最為特別的一件家具,因為在已知存世的明式家具中,它可以肯定是存世的孤品,甚至連類似的藏品都沒有發現過!我們馬上一起來看看王老在書中是怎麼說的!
  • 一代宗師顧景舟和他的紫砂壺
    顧景舟制 上新橋 利永藏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寸壺竟有鬥米貴」的聲譽的他,如今也在不停刷新著中國紫砂壺的拍賣新紀錄。在很多人眼裡,他的一把壺,是尊嚴的象徵,也是可以升值的財富,就這樣,顧景舟成了紫砂壺藝界身價最高的大師。顧景舟紫砂壺歷年來拍賣記錄:
  • 【大象視界】一輪大餐過後,香港馬上還有一場小清新的宋瓷拍賣
    這幾年,大象除了北京、上海,跑得最多的城市大概就要屬香港了,這個做了幾十年亞洲藝術品交易之都的城市,大象一年跑個七八次是跑不掉的,對於香港市場算是有著不少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