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的核心和六祖慧能《自性真佛偈》

2021-01-07 佛身充滿於法界

《壇經》是記載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事跡和語錄的一部佛經,由慧能的弟子法海集記而成。毛澤東曾評價它是一本老百姓的佛經。

六祖禪法的核心: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念為宗,無是非、好壞、美醜、善惡之分,於一切境界上心念不起。無住為本,念起不隨為無住。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則為系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是無縛的真如自性。無住非是念盡斷絕,念絕即死,別處受生。無相為體,無相,於相而離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

摘錄《壇經》部分經典法語。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切般若智,皆以自性而生,不從外入。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行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造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禪宗講「以心傳心,不假文字」,為什麼還會有《壇經》這本書流傳呢?這就正如世尊應世一樣,是不說而說,是要通過文字的表象,去見到文字背後的東西。經常讀讀,能讓世人這顆浮躁的心澄靜下來。不論行住坐臥,但行直心切入,頓見自性。當起般若觀照,剎那間妄念俱滅,從頓見自性,到自性自度。個人覺得如果把《金剛經》和《六祖壇經》兩者結合起來看,對於禪修有很大幫助。

註:壇經有多種版本,本文所摘錄的為宗寶版本,不一定是最好的版本,各版本文字內容上有少許增刪,但都保留了慧能思想的原貌。

附:《自性自佛偈》

六祖壇經原文: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痴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相關焦點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  版本  ①敦煌手抄本  六祖肉身像  不分品目,題作「《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講》一卷,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經尾題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壇經法》一卷」。一般以此本為最古。後稱此本為敦煌本。   ②惠昕本(興聖寺本)  書前有惠昕序,系根據繁本《壇經》刪定而成。
  • 六祖慧能與《壇經》
    六祖弟子令韜說:「彼意在供養,且佛教慈悲,冤親平等。」柳刺史嘉嘆其言,釋滿不治。  《六祖壇經》由六祖首座弟子法海記錄整理六祖一生行履及法語而成,為唯一公認之中國僧人  所撰佛經。現存最早的《壇經》敦煌本,名曰:《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佛法,無相,論說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金剛經》中說到真能得見如來,得其法要的,重在於不能在相上錯誤的認知和執著貪念。所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佛教中國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吸收了「孝」的儒家倫理規範思想,將一家一戶的小「孝」闡發為普度眾生的大「孝」,以此獲得儒家思想的認可,可見其在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的重要性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佛法就是佛法,惠能大師
    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便馬上離開了寺院,後來很多人得知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惠能大師之後,心裡都不服氣,都去追趕。其中有一位惠明法師,他出家以前是一位將軍,體質很好,因為跑得最快,最後追到了惠能大師。
  • 學佛人是修福慧,智慧,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國王聽了,感嘆地說:「你解釋得很對!福慧雙修,才是學佛的正道!」因此,國王做了一首偈:「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六祖慧能,六祖壇經懺悔有許多不同的儀軌,如大懺、小懺等,大悲懺就是念觀音菩薩的《大悲咒》並磕多少個頭來請求懺悔。
  • 電影:六祖慧能傳
    》導演是李作楠  ,主演是凌波  金漢  梁修身  孫國明  劉瑞琪  王珏  劉尚謙  陸一龍  向雲鵬  郎雄  鳳飛颺  ,這個電影屬於劇情片,《六祖慧能傳》劇情簡介:六祖出世有二僧人至府送名,上慧下能,慧能三歲喪父,家貧失學,以賣柴為生。
  • 壇經 是六祖慧能大師對所有禪修者發出的十大獅子吼
    壇經,是漢傳佛教唯一的一部經文。壇經,是漢傳佛教對佛法般若智慧的總結。壇經,是漢傳佛教禪修方法的總結。壇經,是六祖慧能大師,對佛法禪修方法的梳理和總結,是對佛法禪修的錯誤方法和錯誤認識,進行糾正批評和改正方法的總結。如果我們從佛法禪修角度來讀壇經,整部壇經就無異於是六祖慧能大師,對每一位禪修者發出的十聲獅子吼。
  • 勞動人民的佛經——《六祖壇經》音頻版面世
    提到《六祖壇經》,就必須要提到禪宗、慧能和《金剛經》。  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張依靠頓悟「見性成佛」。  而且,達摩禪沒有頓悟一說,本質上還是印度禪的觀點,而慧能禪宗是建立在中國人本土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上的,和達摩禪有本質的區別。  從達摩至五祖弘忍五代,可以說是禪宗的預備時期。到了慧能時代,統治者大力扶持,寺院經濟發展迅速,禪學傳播影響遍及大江南北,以慧能禪法為中心的佛教哲學被更多僧人和俗眾接受,中國禪宗開始以宗派形式出現。因此,慧能被看做是中國禪宗的創始人。
  • 楊曾文:怎樣讀《六祖壇經》
    二、關於《六祖壇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只有記述佛說的著述才被稱為「經」。然而在歷代由中國人撰述的汗牛充棟的佛教著述中,記述六祖慧能(638~713)生平事跡和語錄的《六祖壇經》卻被奉為「經」。《六祖壇經》是禪宗所依據的最重要經典,主張人人生來具有與佛一樣的本性,只要能夠自我體認自性就能達到覺悟解脫。在禪宗長期流傳過程中,《六祖壇經》形成很多不同的寫本或版本。
  • 三水國學│慧能大師與《六祖壇經》中的唯美
    《六祖壇經》是中國禪宗重要經典,記錄了惠能大師一生的經歷和格言,用唯美來形容它似乎風馬牛不相及。聖嚴法師曾說:「在中國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識近於科學,三論近於哲學,華嚴及天台近於文學,真言及淨土近於美學,禪宗是佛法的重心。禪宗可謂匯集科學、哲學、文學、美學於一體,理論上自然可以有「唯美」的意蘊。
  • 電影 《六祖慧能傳》
    阿端:昨天劉明慧老師組建了一個微信群,邀請山長講講《壇經》,今天就先送上《六祖惠能傳》這部早期電影
  • 齊炳權:六祖慧能大師的八字簡評
    六祖慧能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六祖是一個創新者和實幹家,把佛教立足於現實社會,服務於現實社會,提出在塵世中修佛的理念,並提倡僧人「農禪並重」的修行方式。這種主張佛法落實到人世間的思想對中國佛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一個劃時代的革新,意義重大。  正因為六祖慧能對佛教的革新思想,進一步促進了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諸如儒家和道家文化的融合和發展。
  • 六祖慧能大師眼裡的西方極樂世界
    很多修禪的人喜歡引用六祖《壇經》中「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這句話來否定西方極樂世界,否定淨土念佛往生一法。這是對六祖慧能大師的曲解,是在謗祖謗佛,罪過很大。既然當下就是西方,極樂就在心裡,自然無需去十萬億之外求,故慧能對使君說,「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慧能大師這種自性西方觀在後面展示得淋漓盡致。後面六祖主動問大家願不願見極樂世界,大家踴躍頂禮,紛紛表示願見。他們以為六祖會顯示事相上的極樂世界,結果六祖說的卻是心性上的極樂世界:「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內外明徹,不異西方。」
  • 佛教:六祖慧能,以及「南禪宗」的確立
    中國特有的禪宗,確立過程很長,經歷了自達摩東來,開創全新的禪學派別,到五祖弘忍,建立禪師僧團,到六祖慧能,形成了中國佛教特有的南禪宗,經神會至馬祖道一,完成南禪宗對北宗的壓倒性勝利,最後到百丈懷海,確立禪師僧團的清規和生活方式。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這個過程之中的佛教:六祖慧能,以及「南禪宗」的確立。
  • 《六祖壇經》:人生三境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作為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祖師語錄集,《六祖壇經》有著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 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六祖壇經》發現記
    除了鳩摩羅什、玄奘等在翻譯過程中的漢化改造以外,最為重大的標誌性事件就是禪宗的產生和弘揚。  禪宗從《金剛經》而來。從達摩面壁到五祖弘忍,漸成體系。而由慧能和神秀形成「南能北秀」、「南頓北漸」的格局,但最終在漢傳佛教領域,以慧能的「頓教」形成了主流。而慧能「頓教」理論,主要就是通過《壇經》傳述。
  • 讀懂了《六祖壇經》首句話,你就開悟了!
    六祖《六祖壇經》中,六祖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內容呢?這就是禪宗最大的特色,六祖不做任何鋪墊,直截了當,一開口,就是禪宗最精髓的東西。六祖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的這句話,就像平地裡一聲驚雷,相信當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如果拿到現在,又不是說法的場合,估計當場就炸鍋了。在六祖之前,從來沒有人敢這麼講,根本不用修行,只用自己家這顆心,就可以「直了成佛」。沒人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沒有聽錯?的卻沒有聽錯,這是真的。不僅是真的,而且,這就是禪宗的立腳之處,是禪宗的根本宗旨。
  • 《六祖壇經》的人生三境
  • 六祖慧能的傳奇人生,圓寂後留下兩則預言
    他的禪宗思想至今還在廣為流傳,是六祖慧能奠定了禪宗的主流地位,更是讓禪宗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傳播,同時六祖慧能也為我們留下了他傳奇的一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語得到五祖的衣缽傳承,成為了六祖慧能。
  • 《六祖壇經》禪機解讀|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讀《六祖壇經》禪機|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六祖壇經》有儒士劉志略,禮遇甚厚。志略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為解說。尼乃執卷問字,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焉能會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