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是記載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事跡和語錄的一部佛經,由慧能的弟子法海集記而成。毛澤東曾評價它是一本老百姓的佛經。
六祖禪法的核心: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念為宗,無是非、好壞、美醜、善惡之分,於一切境界上心念不起。無住為本,念起不隨為無住。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則為系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是無縛的真如自性。無住非是念盡斷絕,念絕即死,別處受生。無相為體,無相,於相而離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
摘錄《壇經》部分經典法語。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切般若智,皆以自性而生,不從外入。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行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造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禪宗講「以心傳心,不假文字」,為什麼還會有《壇經》這本書流傳呢?這就正如世尊應世一樣,是不說而說,是要通過文字的表象,去見到文字背後的東西。經常讀讀,能讓世人這顆浮躁的心澄靜下來。不論行住坐臥,但行直心切入,頓見自性。當起般若觀照,剎那間妄念俱滅,從頓見自性,到自性自度。個人覺得如果把《金剛經》和《六祖壇經》兩者結合起來看,對於禪修有很大幫助。
註:壇經有多種版本,本文所摘錄的為宗寶版本,不一定是最好的版本,各版本文字內容上有少許增刪,但都保留了慧能思想的原貌。
附:《自性自佛偈》
六祖壇經原文: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痴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