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因為手被芒草割破發明了「鋸」,他用什麼東西做的鋸條?

2020-12-25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享有「中國木匠鼻祖」「建築鼻祖」的美譽,實際上,他實至名歸,我們目前使用的許多工具,如木匠那一套用具,曲尺、墨斗、鑿子、刨子、鑽子,古代士兵攻城所用的雲梯,老百姓加工糧食所用的石磨,防盜所用的鎖子,遮雨用的雨傘,都是魯班發明。

目前,這些工具大部分仍然在民間使用,發揮著重要作用,足見魯班有多麼偉大。

魯班不但博學多才,並且,在生活中他是一位非常細心、愛思考、動手能力強的人,他能發明出這麼多工具,跟他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很大關係。

傳說中,常見工具——鋸子,也是魯班發明,從他發明鋸子的過程來看,這是偶然中的必然。

先講一個跟魯班發明鋸子有著同工異曲的故事。

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大約在幾萬年以前,有一群20多人的原始人組成了一個部落,男女老幼皆有。他們狩獵好幾天,依然一無所獲,只好忍飢挨餓。

有一天,他們路過一條河,在河岸發現了一隻鱷魚屍體,貌似是跟其它鱷魚爭奪地盤被咬死。這群原始人偶然得到食物,非常高興。但是,面對皮糙肉厚的鱷魚,用什麼方法把它分割成小塊,讓每一個人得到一份食物,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難題。

起初,人們嘗試用手撕,用牙咬,甚至抱起石頭砸,仍然無濟於事。雖然有食物,但吃不到嘴裡,一伙人只能唉聲嘆氣。

一塊摔碎的石塊,引起一名年輕人的注意,他撿起來拿在手裡觀察,不小心讓鋒利的石刃劃破了手指,頓時鮮血直流。

年輕人眼前一亮,顧不上給自己止血,哇哇叫著跑向鱷魚,用石刃在鱷魚肚子上劃了一下,沒想到很輕鬆地割開了鱷魚。很快,其他人按照年輕人的辦法,把整條鱷魚分割成小塊,每人分到了一份食物。

後來,年輕人根據碎石可以產生鋒利石刃的原理,再經過打磨碎石,逐漸發明出石刀和石斧,就這樣,人類擁有了製造石質工具的能力,生產、生活效率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魯班當初發明鋸子的情形,跟原始人發明石刀、石斧的情形完全一樣。

民間傳說,有一次魯班進山砍柴,不小心踩空。在即將摔倒之際,他下意識地抓住身邊的野草,應該是芒草之類的植物。沒想到芒草葉子把他手指劃出一條血印,鮮血瞬間從傷口滲出。

魯班爬起來,摘了一片芒草葉子觀察一番,發現葉片上長著密密麻麻的小齒。他用葉片在手背上劃拉了一下,瞬間把手背割開一條口子。他頓時明白,是葉片邊緣的小齒增加了芒草的鋒利程度。

之後,魯班從中受到啟發,他思索道:如果把條形工具做成帶有小齒的形狀,是不是可以切斷木頭?後來,魯班經過大量實驗,終於發明了鋸子,大大提升了人們的工作效率。

實際上,在魯班發明鋸子之前,中華大地上就已經出現了類似鋸子的工具。

比如,在1924年,考古學家在甘肅臨夏廣河縣齊家坪,發現了一處距今4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這處遺址因此被命名為「齊家文化遺址」,從中出土了許多石器工具,其中就包括一把10多釐米長的石鋸。

從這把石鋸的形制來看,是在一塊薄片條形的石塊上,加工出一排鋸齒,跟今天的鋼鋸的樣子已經沒有多大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這把石鋸的手柄和鋸齒是一體的,並不像現在的鋼鋸有特製的手柄,使用起來比較方便。

這把石鋸的出土,恰恰證明了早在魯班之前的1600多年,中華先民就用上了鋸子,由此證明,鋸子並非魯班獨自發明,應該是一代代人在生產勞動中,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逐漸發明出來的。魯班在後來總結前人的經驗,對鋸子做出了許多改進,人們才把功勞算到了他的頭上。

畢竟,魯班是2400多年前的偉大發明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崇高,因此,老百姓喜歡把許多發明創作的成果,歸功到他的頭上,算是對他的一種致敬。

那麼,魯班生活的春秋末期,鋸條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在沒有相關的文物出土之前,關於古代鋸子用什麼做成,大多停留在猜想階段,隨著實物的出土,才解開了謎底。

1980年,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馬鄉,出土了一件長44釐米,寬6釐米,高1.1釐米,整體呈長方形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帶有鋸齒形刃。經專家考證,它是戰國時期的青銅鋸,鋸刃上有三個孔,以鉚固的方式,把銅鋸嵌在長方形木柄上,跟現代刮鬍刀片的安裝方式有些類似。握柄處被設計成彎曲的形狀,便於工匠抓緊把手。

之後,在河南、陝西、山西等地,相繼又出土了一些戰國時期的銅鋸,在結構和形狀上都大同小異,有力地說明了銅鋸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相當普及。

考古得知,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華先民就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早早進入了青銅器時代。到魯班生活的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末期到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初期,中華先民已經使用了2500多年的青銅器,青銅冶煉技術已經相當發達。並且,在此時隨著對燃料的改進,增加冶煉溫度後,還冶煉出少量鐵器,應用在農具、手工具和兵器上。比如,河北保定易縣燕下都,河南新鄉輝縣相繼出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鐵犁,是對這時期冶煉水平提升的最好見證。

因此,我們有足夠理由相信,魯班改進鋸子後,他肯定是用青銅做的鋸條,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青銅冶煉技術和製作技術已經十分完善,完全有能力做出各種各樣的青銅工具。說不定,魯班還嘗試過用鐵做鋸條呢。

相關焦點

  • 魯班與那些傳統手工木工工具
    魯班(約前510—前440年前後),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古代小邾國(今滕州市)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生活在春秋未期到戰國初期,是我國古代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 原來魯班不僅發明了鋸,還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飛機」!
    提起魯班,我們就想起他仿照草葉邊緣的細齒發明了鋸的故事。小光腚時代,在幼兒園就聽老師講過啦。小學二或三年級,又學了課文。一晃我們又上了初中,又學過一篇課文,也是關於魯班的,作者是被譽為科學家之祖的墨子(或其門徒)。
  • 「百變鋸」被譽為工具之王,金屬、木塊、玻璃輕鬆鋸出新花樣
    汪涵:不耍嘴皮當木匠生活中的汪涵有一顆工匠心,他說「如果我有兩條命,我一定拿一條做一個快樂的木匠。」去年,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為兒子親手做了一把木勺。李宗盛:手工制琴致匠心從音樂人向制琴師跨界,李宗盛遍訪頂級手工制琴師,從設計到選料再到後期製作。
  • 「魔術鋸」被譽為工具之神,金屬、木塊、玻璃輕鬆鋸出新花樣
    生活中的汪涵有一顆工匠心,他說「如果我有兩條命,我一定拿一條做一個快樂的木匠。」去年,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為兒子親手做了一把木勺。從音樂人向制琴師跨界,李宗盛遍訪頂級手工制琴師,從設計到選料再到後期製作。李宗盛在做琴的每一步都透露出他的匠心精神。木作,從來都是一件無法速成的事。刨、磨、鋸、鑿,要足夠耐心。專注木作的女神高圓圓,像悶熱夏日裡的一彎清泉,敲敲打打中,完成一件藝術作品。
  • [魯班學]藝魯班鎖,魯班用過的鎖?
    魯班鎖魯班用過的鎖?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據說,魯班鎖確與魯班有一定關係。
  • 鋸子是誰發明的?
    我們還穿著開襠褲在大樹下聽沒有文化的白鬍子大爺講古今龍門陣時,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就不知道流傳了幾千年。人們對不知道的歷史懷著好奇心去追逐和探尋,這應該是人的特性。有追求才有發展;有探索才有未來。探索之心不可泯滅矣!但歷史的傳承往往憑撰寫者的想像,創造的成分實在太多了,以至於當天發生的事情,人們都很難獲得真相。魯班的發明鋸子的故事再次告訴後世人,傳說就是傳說,勿以為真也!
  • 他發明那些東西你知道嗎?
    而魯班發明的這些東西使當時的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了,他發明的這些東西大大的提高了效率。而他在當時發明了許多的工具,首先我先來給大家說說他發明的木工工具。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沒有看清路,一不小心,腳下一滑,就滾了下去,而他的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刮傷了,有血流了出來,他摘下那種野草的葉子輕輕一摸,原來是葉子兩邊長著很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他手背上輕輕一划,沒想到他的手背就被劃破了。而魯班就從這件事中他得到了啟發,於是經過他反覆多次的實驗,他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了,而這個東西一發明出來,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 學做小小發明家
    學做小小發明家 學習辦公 大小: 21.41M
  • 看花都牛人如何用鋸子奏樂!(內附視頻)
    該大神名叫郭伯軒,他的琴音曾為多部電影配置音效。心痒痒、好奇吧!那接下來《今日花都》小編帶你去見識這位大師。小編到郭老師的工作室時,首見傳說中的鋸琴面容,真的是一件普通的鋸子、鋸片即為琴身,鋸把即為琴把,沒有經過任何加工。只是多了一件用馬尾製作的弓弦。
  • 魯班鎖--創新創意作品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春秋和戰國之交,社會變動使工匠獲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在此情況下,魯班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有所發明。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
  • 魯班,不僅僅是木工祖師爺
    魯班也效仿孔子到各國遊說,希望他們尊重周天子,放棄紛爭,但是王侯們都不肯罷休,於是魯班遠離紛爭的塵世,歸隱到泰山南麓的〔小和山〕隱居十三年,一次偶然出門,正遇到世外高人鮑老。兩人結成了忘年交,促膝長談,鮑老把他的本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魯班,這正好符合魯班的天性,啟悟了他的天資,自此魯班潛心鑽研木、石、雕刻等藝術,領悟了很多的妙法竅門,進行了許多的創作發明。
  • [鋸片/鋸條與鋸切技術] 鋸使用指南
    如何選擇合適的鋸片1) 鋸片的長度選擇鋸片應根據所鋸切材料的寬度及厚度來選擇,以所鋸切木料的寬度不超過鋸片長度的1/2為適合。鋸切木料時應有節奏的「推」「拉」到位,充分利用鋸片長度,才能更有效的排出木屑,防止「夾鋸」的現象。2) 鋸齒的粗細
  • 魯班並非木匠,另一個身份隱藏得太深了
    魯班並非木匠,另一個身份隱藏得太深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以往的歲月裡,曾出現過許多的天才發明家,魯班就是其中一位。魯班出身家庭世代都是工匠,所以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很多的土木建築工程技術。本人也是非常有天賦的,年紀僅僅不到15歲的時候,他就把祖輩們的記憶都學到了手,而且也開始自己研究一些新鮮的玩意。而魯班最為可貴的地方是他不模仿父輩,而是經常的思考進行新的創作發明。
  • 瀋陽:看車人「發明」軋不碎「喜磚」
    1月16日,皇姑區武功山社區公務員小區居民徐海波,向記者展示著他的新發明——軋不碎的「喜磚」。  結婚迎親,要在路過的井蓋上,蓋上紅紙,用紅磚頭壓上。這是咱東北的婚慶習俗。大夥管壓紅紙的磚頭叫做喜磚,一般就是建築用的紅磚頭。  「照我做的喜磚,那可差遠了。」67歲的老徐說起他的「發明」,頗有點兒自豪,「兩年前,我就開始琢磨這個事兒了。」
  • 改錐、鋸條、螺絲刀……無所不用的後搖樂手!
    英國樂評家西蒙先生在他的文章中首次使用「Post-Rock」來形容突破原有搖滾定義、致力創造搖滾樂新美學的前衛團體,之後這一詞開始被廣泛使用。甚至對後搖的興起也曾有過這樣一個比喻:「50年代,人們開始對甜膩的流行小調產生厭惡,於是他們發明了搖滾;90年代,人們又覺得曾經代表了反抗和鬥爭的搖滾已經被主流同化,於是我們擁有了後搖」。
  • 鋸子的發明者不是魯班,而是另有其人?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一「魯班造鋸」的故事,老師意在通過魯班的事跡,啟發孩子們善於觀察,發明創造的能力。然而,根據史料記載,魯班所在的春秋時期尚無大量鐵器,而且也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魯班是鋸子的發明者,難道小學教材出現重大紕漏?
  • 老河口原木開片鋸木頭開方臺鋸木工設備廠家定製
    老河口原木開片鋸木頭開方臺鋸木工設備廠家定製新型圓木多片鋸與帶鋸機相比較有哪些優勢? 1、安全性 帶鋸機:動力傳動裝置及鋸片完全暴露,不安全因素多,極易發生工傷事。 圓木多片鋸:動力傳動裝置及鋸片、導向片等採用全封閉設計,操作極為安全。
  • 組圖:60年前的木匠,用什麼工具幹活兒?
    這些模具應該是隨用隨制,最後留存下這麼一堆。一堆鑿鏟,有日式,有中式。最右邊的一組日本名叫鏝鑿,類似於中國的鵝脖鏟。它旁邊的是日式丸鑿;最左邊的是用報廢鑿子製作的衝子,很有創意。日式勒刀子兩隻,刃口也做了保護。一隻弧度大一些,一隻弧度小一些。由上至下分別為:鋁片和木材自製的活尺、一長一短兩隻手捻鑽、裝在一個套上的兩隻錐子、一隻短粗的錐子。
  • 【木工之美】墨斗,魯班的化身
    而木要就直,成棟梁之材,繩之以墨的墨斗,,傳說是魯班or魯班他娘發明的,主要用途是確定兩點間的直線,曾是傳統木工和建築行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們常說的準繩,本意是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準,是測平面的水準器;而繩,就是量直度的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