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戴欣怡
視頻裡,一位面容嬌好的古裝女子,以手勢為舞,輕巧靈動。配音,則是以詩詞國學為主的曲目。這場景,恍若穿越千年。
抖音有毒,抖音網紅「小一姐姐」也有毒,讓人慾罷不能。這個註冊還不到一年的帳號,現在粉絲已經接近百萬,所發的短視頻經常能夠獲得三四十萬的點讚。
這個帳號,就是風靡抖音的「國學手勢舞」的原創。
「小一姐姐是不是幼師」、「小一姐姐是藝術專業的學生嗎」……在評論區,常常有粉絲好奇打聽。
昨天,錢報記者找到了「小一姐姐」背後的「團隊」。讓人驚訝的是,這是一家三口:一對年輕的杭州公務員夫妻,加一個兩歲半的女兒。
那個叫「小糰子」的小姑娘,因為經常裝著漢服和母親一起出鏡,萌萌噠十分可愛,也是圈粉無數。
更讓人驚訝的是,夫妻倆當初拍攝這些短視頻,只是為了讓「小糰子」好好學習國學,根本沒想過會成網紅。
媽媽負責出鏡表演手勢舞,爸爸負責拍攝並剪輯,夫妻倆都沒有任何的表演攝影經驗,這些都是在業餘時間完成。
媽媽名叫秦一,這也是「小一姐姐」這個帳號名稱的由來。2018年4月,秦一註冊抖音帳號,主要用於記錄生活,分享家庭日常。當時,秦一正在學手指操和兒童舞蹈,並每天教給孩子。這些親子互動的視頻傳到抖音上,媽媽漂亮孩子可愛,粉絲慢慢增多。
那時候「小糰子」還不滿兩周歲。秦一喜歡國學,孩子正在語言敏感期,她就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孩子對古詩詞感興趣,讓孩子自發走進國學世界。
於是,她嘗試著將手指操和詩詞結合起來,編了一套《遊子吟》教女兒讀。那是她編的第一支「國學手勢舞」。「手勢與詞義相對應,能夠很好地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和語言能力,讓孩子更容易記住那些難懂的詩詞。」
接下來,她又編了《詠鵝》《春曉》《望廬山瀑布》……喜歡看「小一姐姐」短視頻的粉絲會發現,她的國學手勢舞選景都有講究。為了配合意境,會特意選一些自然景色或古鎮古宅。比如《詠鵝》,就專門跑到作者駱賓王的故鄉義烏拍攝。
「在周末,只要有空,我們就會帶孩子出門玩,看到什麼就教與之相關的國學內容,讓小糰子在情景中體會詩歌的美。即便她現在可能還不懂那些詩句的意思,打下基礎,將來自然能領會。」秦一說。
隨著一段段頗具特色的小視頻發到網上,「小一姐姐」的粉絲越來越多。去年國慶節,一家人到上海朱家角旅遊,在河畔碼頭石堤上,秦一表演的《千字文》手勢舞突然成了「爆款」,幾天內點讚量就超過30萬。
當然,創作國學手勢舞,可不光是簡單胡亂比劃手勢,拍攝之前要做很多功課。做動作時,要配合詩詞的意思和韻律,這些動作還加入了不少手語元素。配樂最難找,有時候為了給一段視頻配樂,要聽各種版本的音樂,「一般的手勢舞適合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如果是搭配國學作品,我更傾向於選擇傳統民樂和古典曲目。」
很多粉絲留言說,自己也很喜歡國學,也在帶著孩子學。「小一姐姐」的手勢舞動作完整,每個手勢都對應一段內容,孩子學起來比較容易。很多粉絲刷「小一姐姐」的短視頻,都是想要學會了教給孩子。
也許在不經意間,「小一姐姐」發明了一種時髦的傳播國學的方法。
國學手勢舞走紅,很多學生學會後拿到學校晚會上演出。「有個孩子在學校文化節上表演國學手勢舞,拿了特等獎,還專門來給我留言報喜。」秦一說,她在網上還看到不少公司年會上表演國學手勢舞的視頻,對此感到很高興,「找對了方法,國學其實也很有趣。只有讓別人體會到國學的魅力,傳統文化才能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