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窩——武漢街頭的人間煙火

2021-01-18 煙食記

一座城市,總有一些關乎味覺的記憶,讓人魂牽夢縈,總有一些人在回憶裡熠熠生輝。

在九省通衢的武漢,受地理環境和碼頭文化的影響,長時期的積累養成了「過早」文化。

在老巷子和街頭邊隨處都有支起的油鍋和攤子,帶著些市井氣的隨意和喧囂。

如果說熱乾麵象徵著武漢人的日常生活,那面窩一定是遊子的鄉愁了。

面窩創始於清光緒年間,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賣燒餅的昌智仁創新的美食。

他請鐵匠打制幹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做出邊厚中空、色澤金黃的圓形米餅,人們對這個好奇不已,又覺得味道一絕,至此流傳百年。

一口黃燦燦的蔥油麵窩,中間薄酥脆,邊圓厚柔軟,味美價廉。

主要依靠大米、糯米和黃豆的配合,充分浸泡後磨成細米漿;米漿中加入適量的鹽、小蔥末和薑末調味,攪拌均勻後靜置十分鐘。

炸面窩的工具是專門的工具,在油鍋中潤一下,撒上芝麻,搖上米漿,放入油鍋,浸入熱油至兩面金黃便可以出鍋。

炸得好不好吃,完全得看黃豆與大米的比例,還有對於火候的把握。

自古以來,食物似乎承載了太多光陰流轉裡的悲歡離合,承載著人們的思念和離愁。

透過面窩,我又想起了武漢瀋陽路炸面窩的熊阿姨,熊阿姨的面窩堪稱一絕。

武漢的冬日是霧蒙蒙的,清晨的露水在太陽未露面時總不見消散。

我當時在二中讀書時早上上學總得嘗一嘗她家的面窩。

天亮得晚,熊阿姨家點著一盞暖黃的小燈。燒熱的菜籽油騰著一股熱氣慢慢往天空上彌散,空氣中也透著一股油炸的香味。

麵糊下鍋的時候總「滋滋滋滋」地冒著響聲,在沉睡著的城市也透著一股鮮活勁。

熊阿姨總讓上學的學生先拿,冬天大家都凍得手縮在袖子裡,拿起面窩又不冷了,暖暖和和的面窩吃起來酥脆可口。

外層是乾脆利落炸至金黃的酥殼,裡面是軟糯香甜的麵餅,咀嚼起來綿綿的口感,大米和黃豆漿的味道讓人口齒生香。

吃著這樣的面窩,再配上一杯熱騰騰的蛋酒,是平凡的人間日子。

因為今年疫情原因,熊阿姨離開了。

有人永遠停留在了去年冬天,有人繼續向前走。

汪曾祺先生曾在《四方食事》裡寫道: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我們通過食物去經歷真實且有聲有色的人間,通過美食與味蕾的碰撞感受著有滋有味的生活,通過味覺去記憶著兒時的味道和那些遠行的人們。

如今的武漢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生機,人們在疫情之後帶著新的人生感悟繼續生活。

但有一些東西、一些痕跡、一些味道,在反覆提醒著我們,他們曾經來過的證明,他們曾在這片土地上留下過喜怒哀樂。

我們與美食約定,讓味覺帶我們找到那些曾經記憶裡的美好,讓那些變成星星的人們也永遠閃耀。

-End-

相關焦點

  • 面窩的兄弟 吃熱乾麵的另一選擇
    上篇介紹完了武漢的面窩,這次隆重推出它的兄弟——苕面窩。雖然也是面窩的一種,但是和面窩又有很大的差別。它是把紅薯(武漢稱苕)加入到面窩原料中,炸時就用炸面窩的鐵勺子炸。苕面窩的食用既可以單獨成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為熱乾麵,清酒/蛋酒,米粉或者湯麵的搭配食品,後一種吃法更為廣泛。
  • 武漢名小吃-面窩
    武漢名小吃一面窩,一個人可以操作。 本人專業從事面窩小吃七年多,算是改進面窩原創人。說實話真正好吃的面窩是有獨家配方的,市面上很多炸制的面窩根本上不了臺面。前幾年做單一面窩一個攤位基本月入萬元,請人幫忙的話,管理五六個攤位還是很輕鬆的。這兩年做小吃的多了,收入減少了,但是味道還是在線的。
  • 武漢炸了20年面窩的她還是走了...
    一起去品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瀋陽路熊阿姨家的面窩。 可是,令人遺憾地是,因為新冠肺炎,熊阿姨家的面窩,這輩子卻再也品嘗不到了。三個孩子的母親,街坊眼中的好鄰居,武漢人心中最好的面窩阿姨,生命從此定格在了50歲。
  • 年味兒 l 人間煙火氣!「兔腿姐」慄慄的一日三餐
    然而,小蔥是緊俏物,尤其是封城後家裡就缺點靈魂的小蔥,超市也難買,怎麼辦?炸面窩。「整個炸面窩手藝傍身比較安全!你們要的武漢面窩米漿配方:250克大米+80克黃豆至少浸泡八小時後瀝乾水,放入破壁機內(水量和食材持平就可以,純淨水千萬別放多了,要不面窩會不成型),10克生薑,小蔥幾根,鹽5克,胡椒粉,雞精少許(可不放)黑芝麻,攪拌均勻後把米糊靜置半個小時,然後開炸,關鍵先把面窩空勺放鍋裡炸一會,這一步很重要。」關於面窩的勺,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最難的是需要個勺。」
  • 世界潮我看丨樂食中國: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無論身處何處,食物的味道總能喚起人們心底那份熟悉的記憶。而那最質樸與溫暖的味道往往就藏在市井小巷中,在街頭巷尾端上一碗熱湯,等待春暖花開……今天18:20《世界潮我看》,一起去市井小巷尋找那「活色生香」的煙火味!▌湖北 武漢過早的文化,在武漢人心中是一種重要的儀式感。
  • 武漢迎來「解封」,你想不想去感受久違的煙火氣,體驗「過早」?
    武漢街頭「過早」其實就是吃早飯的意思,在湖北地區對吃早餐的一種俗稱。每天清晨,無數市民在小吃窗口排長隊,等待吃上那一口熱氣騰騰的早飯,「過早」是武漢人的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融入血液的情懷。武漢這種獨特的「過早」文化,也深深地影響了到武漢旅遊的廣大遊客,似乎每一個到武漢來玩的人,在武漢街頭體驗過一回「過早」,才算是不枉此行,甚至還有很多國內外的電視臺、紀錄片導演專門到武漢拍這座城市的」過早「文化。
  • 《街頭美食鬥士2》和白鍾元「逛吃」武漢,等春暖花開再約武漢
    《街頭美食鬥士》兩季節目也在豆瓣分別收穫9.5和9.3的高分,也被網友稱為「下飯神劇」。在《街頭美食鬥士2》,大叔來到了武漢。武漢是個美好的城市,這裡不僅有櫻花,還有美食。熱乾麵、藕粉、排骨蓮藕湯、炸面窩、糊湯粉……今天就跟隨白鍾元大叔的《街頭美食鬥士2》,一起尋找武漢最火爆的美食。1、小亮蒸蝦武漢的第一站,來到了賣小龍蝦的小館。說到「蝦子」,武漢人肯定都不陌生,畢竟在這裡一年能吃掉好幾千噸的小龍蝦,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
  • 趙良雲的面窩人生
    當年的隨州城,幾乎隨時隨地就可以遇見油炸面窩的小吃攤。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算得上隨州特色小吃的早點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了,幾乎成為人們記憶中的小吃。 趙良雲是隨州為數不多堅持做油炸面窩的人。
  • 《街頭美食鬥士2》和白鍾元「逛吃」武漢,等到春暖花開,我們再約武漢
    《街頭美食鬥士》兩季節目也在豆瓣分別收穫9.5和9.3的高分,也被網友稱為「下飯神劇」。 在《街頭美食鬥士2》,大叔來到了武漢。武漢是個美好的城市,這裡不僅有櫻花,還有美食。
  • 變身街頭美食鬥士,跟著桑切斯白吃遍大武漢
    雖然我更愛看白代表傳授生意之道的《胡同食堂》,但《街頭美食鬥士》也算看的不少。這是一檔記錄他尋訪世界各地,發現隱藏的街頭美食的綜藝節目。本季已經去到了紐約、墨西哥城、西西里島、伊斯坦堡、河內、臺北等地。
  • 4萬面五星紅旗掛上武漢街頭
    秋風陣陣,桂花飄香;旗幟鮮豔,迎風飄揚;一夜之間,4萬面五星紅旗掛上武漢街頭。全市主要幹道、重要窗口區域和5座橋梁一路飄「紅」。武漢人將在喜慶祥和的氣氛中,迎來第71個國慶佳節!
  • 宵夜江湖重拾人間煙火 武漢小龍蝦外賣一周增11倍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日報訊(記者章勝)武漢人久違的宵夜江湖,在小龍蝦、燒烤的引領下重煥生機。3月30日,長江日報記者從美團外賣獲悉,近一周以來,武漢市外賣訂單增幅超3倍,60%訂單來自夜間,餐飲類訂單與2月同期相比增長超五成。
  • 夜遊武漢打卡攻略② | 武漢的宵夜江湖,戳→
    想一品武漢純正的市井「夜生活」,一頓美食是最直接的方式。一張方桌,幾道美食,三五好友,趁著金秋的微涼,談天說地,疲憊一天的身心就此熨帖撫平。美食是深夜的主角,美食背後的人間煙火,則是市井的靈魂。想走近武漢的夜,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向你推薦最具人氣的4條美食街,去感受老武漢的宵夜風情。
  • 熱乾麵、面窩、麻圓、雞冠餃……她家早餐不重樣
    長江網3月16日訊(記者張維納)面窩、麻圓、雞冠餃、湯包、生煎包、油條、牛肉麵、豆絲、苕面窩……翻看曾穎的朋友圈
  • 武漢解封後,這些真實照片被曝光:活得有煙火氣,比什麼都重要!
    那些市井的瑣碎和喧囂,又重新回到了街頭,而這樣的人間煙火,武漢人等了太久太久。不如趁風和日麗,開上哈弗H4穿梭大街小巷,去窺見復甦後的武漢眾生相,去感受這座城市給人們帶來的熱辣煙火氣。武漢的一天,是從吃早飯開始的。老武漢人給它取了個特別的俗稱——「過早」。
  • 武漢伢在重慶吃什麼?二兩熱乾麵一個面窩再搞碗蛋酒,成了!
    碳水至上 邊走邊吃才是正確姿勢濃香芝麻醬包裹筋道麵條尋味武漢人熱愛熱乾麵的原因裕豐周記武漢熱乾麵開在萬象城背後的巷子裡,臨近謝家灣小學,很多學生放學直奔店裡,就為了最後一份三鮮豆皮。店面不大但很溫馨,牆上的照片、心願便利貼、獎狀、報紙...貼得滿滿當當,看得出老闆是名熱愛生活的武漢人。「古有湖廣填四川,僅有楚才興巴渝」疫情還未過去,全國人民共同援鄂抗疫銘記心中,店裡同樣也展示著點滴溫暖。「一碗熱乾麵一個面窩再搞碗蛋酒!」
  • 「封城」之前的真實武漢:小人物的煙火人間,每一張圖片都是人生
    兩個多月過去,武漢即將重啟,武漢人振奮不已。武漢,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城市,是國內極為罕見的一座以三鎮鼎立的特大城市:武昌、漢口、漢陽。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這座城市已迎來無限春光。
  • 《街頭音浪》收官:在城市煙火裡感受治癒
    街頭音探團「唱遊」七城,聆聽城市獨特煙火氣在前幾期節目中「街頭音探團」分別組成兩隊前往上海、成都、西安、哈爾濱、合肥、武漢、青島。魔都上海因為它的包容與開放所以充滿「新引力」和「創躁力」;巴適的成都通過火辣音樂講述它的熱情;西安的街與西安的風貫穿整座古城訴說它的古老文化;「不一樣的哈爾濱」通過硬核音樂給大家展示冰城的獨特色彩;英雄城市武漢用它魄力般的精神告訴我們江湖再來...通過這種「唱遊」歌會的方式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同城市獨特的煙火氣,也體驗到了街唱文化的魅力,就如節目slogan般「只要想唱,哪裡都是舞臺」。
  • 金紅棉影展落幕,從《煙火人間》看見影像新趨勢!
    12月20日,隨著閉幕影片《煙火人間》的放映落幕,2020金紅棉影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作品曾獲鳳凰紀錄片大獎評委會特別獎、中國剪輯協會金沙獎最佳紀錄片獎四川電視節「金熊貓」人文類最佳系列紀錄片、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中國系列片」等多個獎項;其短片作品《手機裡的武漢新年》(2020),用UGC手機短視頻呈現了疫情發生後的武漢。
  • 電飯煲蛋糕、炸面窩、攤豆皮……宅家的武漢人都成了"廚神"
    豆皮、燒麥、面窩、牛奶麻辣燙、電飯煲蛋糕、自製珍珠奶茶……從武漢特色美食到網紅美食,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還真不知道自己有新東方大廚的潛力疫情期間,我在家裡和爸媽一起做了不少美食,作為武漢人過早的靈魂,面窩是我一直特別懷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