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李小龍猝然離世,欠下嘉禾兩部片約,嘉禾為止損用了兩招

2021-01-09 唐言奚

李小龍的一生猶如劃破夜空流星,雖然短暫,但是卻發出耀眼的光芒。他把中國功夫推向了世界。

李小龍年幼時候體弱多病,他父親李海泉讓他習武強身,沒想到兒子非常痴迷武術,雖然他的身體條件並不好,可是他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李小龍能夠做到在一秒鐘的時拳打出9拳,踢出6腳的速度。能達到這樣的速度,很難想像他得付出多麼刻苦的努力。

可惜歲月不久,人命飛霜,1973年,當時只有33歲的他用撲朔迷離的方式離開人世。一代功夫巨星就這樣隕落,而他的離去讓事業剛有起色的嘉禾影業落入深淵,因為他和嘉禾有兩部片約。

其中一部《死亡的遊戲》才只拍了一點片段,而另外一部還在醞釀,《死亡遊戲》並非不是他真正的遺作,他是由未完成的作品《死亡的遊戲》而來。

嘉禾此時改了劇本,找到韓國的影星唐龍來出演李小龍的替身。在這部電影中,李小龍只有10多分鐘鏡頭的出現,後來的劇情都是唐龍的背影完成,劇情改得越來越俗套。

《死亡遊戲》這部電影中李小龍鏡頭太少,而主題和李小龍背道相馳,很多電影中的武打片段全是從他的《精武門》和《猛龍過江》中剪輯出來的。

1978年電影上映,憑著李小龍的影響力仍然引起轟動,取得了344萬港元的票房好成績。

《死亡遊戲》讓他們感覺出了李小龍的票房號召力,另一部電影也有了辦法。依然沿用這一招。這樣也就有了後為那一部《死亡塔》。《死亡塔》是吳思遠挖掘李小龍剩餘價值的用心之作,而也萬萬沒想到這部電影嘉禾創辦人鄒文懷蒙羞。

這部電影打著《死亡遊戲》續集的名號,繼續用影像拼接完成,又想再賺一筆。

這一次沒有讓替身唐龍繼續做替身,這次由他來出演李小龍的弟弟。武打還是很紮實的,可是故事什麼的就是浮雲了 。如果不打著李小龍的旗號,那應該勉強算是一部湊合的武打片。整部片子全部英文對話,當看著老和尚也在說英語,是挺有意思的。

如果說《死亡遊戲》違背了李小龍的最初的創作初衷,但不管怎樣還是盡力留下了李小龍電影的特色,而《死亡塔》就不一樣了,風格完全不同,李小龍本人也不曾真實參與一分鐘的演出,出現的鏡頭全是未用的膠片。

在《龍爭虎鬥》 中裁剪出來,最初出現的「李小龍」也 唐龍扮演,完全就是一人出還了兩個角色,說這部電影是李小龍的有些不妥。

這部片子的唯一價值也就是《龍爭虎鬥》的刪減片段,讓大家也知道了《龍爭虎鬥》裡李小龍扮演的「lee」的中文姓名為「李振強」。1981年《死亡塔》上映,這部影片也沒有引起轟動。

相關焦點

  • 1973年,李小龍猝死,欠下嘉禾兩部片約,為追損,嘉禾使了兩招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1973年7月20日晚上23點30分,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在香港女明星丁佩的家中突然去世。根據香港警方出具的屍檢報告顯示:他死於對當時香港常見的止痛藥EQUAGESIC過敏而引起的急性腦水腫猝死。
  • 一個韓國人頂替李小龍拍了兩部電影,卻成了中國人心中的經典之作
    1978年,首次以李小龍「替身」參演嘉禾公司翻版電影《死亡遊戲》飾演盧比利,1981年主演電影《死亡塔》分別飾演李小龍的替身及李小龍的弟弟李振國,1986年在元奎執導的動作電影《血的遊戲》中再度飾演李小龍,隨後淡出人們的視線
  • 鄒文懷:香港電影大亨 嘉禾電影創辦人
    嘉禾公司從泰國找來資金帶著李小龍在泰國開拍《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後迅即取得320萬港元的本土票房,高高的刷新了香港票房的記錄。1972年,由李小龍主演的另外兩部功夫片《猛龍過江》、《精武門》分別取得531萬、443萬港元的香港票房,再度刷新了自己的票房記錄,這也把嘉禾公司推向國際市場。1973年,李小龍突然猝死,這給嘉禾公司帶來不小影響。
  • 新藝城七怪:敢與邵氏嘉禾兩大巨頭分庭抗爭,最後還是敗給了利益
    ,卻能在邵氏和嘉禾兩大老牌電影公司的統治下分一杯大羹。70年代嘉禾平地而起,前有李小龍後有許冠文,讓嘉禾有了與邵氏抗衡的實力。新藝城就是誕生在這兩大公司的夾縫之中,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卻接連創下多項紀錄,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神話」。
  • 嘉禾創始人鄒文懷去世 生前曾栽培李小龍等巨星
    後在1970年因不滿公司吝嗇的薪金制度出走邵氏,與何冠昌、梁風成立嘉禾。在其掌舵下,嘉禾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個神祗。鄒文懷和昔日老闆邵逸夫也被視為香港電影的泰山北鬥。  鄒文懷1927年生於香港。在進入電影行業之前,鄒文懷曾前後在《南華早報》、《英文虎報》等任職。
  • 香港電影懷舊影視經典:嘉禾DVD原盤高清合集350部資源
    1970年春天,方逸華開始掌控邵氏公司採購部,邵氏公司在控制支出的同時開始將重心從電影轉向電視,這一舉措得到了公司老臣鄒文懷的強烈反對。在李翰祥出走臺灣「國聯」慘澹收場的前車之鑑下,鄒文懷依然聯合了何冠昌和梁風,三人一起另起爐灶,創建了嘉禾電影(香港)公司,蔡永昌、趙耀俊等一班頂梁柱亦跟隨鄒文懷拋棄「邵氏」另奔前途。
  • 【藝象萬千】慧眼識星嘉禾電影創辦人鄒文懷逝世享年91歲
    李小龍於美國拍下電視劇《青蜂俠》的加藤,打響名堂後,回流返港發展,(網上圖片)李小龍回流返港後,在嘉禾首齣拍攝的電影是1971年的《唐山大兄》,小龍飾演的唐山青年鄭潮安,在泰國曼谷跟毒販生死鬥,而李小龍的三腳迴旋連環踢
  • 嘉禾公司創始人鄒文懷:香港電影黃金教父、全球化先驅,曾經栽培李小龍、成龍等明星
    據香港《明報》11月2日報導,香港電影業大亨、嘉禾集團創辦人鄒文懷離世,享年91歲。與邵逸夫同為香港電影泰鬥的他,帶給了一代人童年無盡美好的回憶。1970年4月,鄒文懷正式脫離了邵氏公司,以40萬港元成立了嘉禾製片公司,並帶走了他之前在邵氏時期的下屬何冠昌、蔡永昌、梁風、陳自強等;同時,嘉禾還獲取了國泰製片公司在牛池灣斧山道的永華片廠的管理權,增強制作電影的實力,試圖與邵氏相抗衡。
  • 與李連杰鬧翻,被成龍傷了元氣,嘉禾終在歲月飄零中,走向落寞
    隨著黑色銀幕上有節奏的打出四個方塊,鏡頭慢慢遠移,由右至左的「嘉禾」兩個紅字映入我們眼帘。這個片頭曾經是香港電影的一大標誌,李小龍、李連杰、成龍、洪金寶……那些炙手可熱的巨星,曾經的經典電影都曾為嘉禾出品。
  • 嘉禾電影創始人鄒文懷離世,曾捧紅李小龍、成龍!家族先祖是南宋狀元「聖王公」
    11月2日,嘉禾電影公司創始人鄒文懷離世,享年91歲。  有人評價稱:鄒文懷的離世,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又一扇窗關閉了! 嘉禾公司,是香港電影鼎盛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發行公司之一,創辦於1970年,由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三人合夥創辦,並於1994年在港上市。從1970年第一部電影《獨臂刀大戰盲俠》開拍,到2003年出品的最後一部影片、由梁朝偉和楊千嬅主演的喜劇愛情片《行運超人》,嘉禾共出品和投資了600多部影片。
  • 與李連杰決裂,被成龍傷了元氣,嘉禾終在歲月中飄零,走向沒落
    1951年,在媒體人吳嘉棠的引薦下,鄒文懷加入邵氏,並為邵氏從國泰電影公司挖走陶秦、嶽楓、嚴俊,李麗華、陳厚、林黛、林翠等知名導演與演員。在開創邵氏武俠片上,鄒文懷立下汗馬功勞。《唐山大兄》和《精武門》兩部電影。
  • 嘉禾影視的崛起與沒落,與邵氏抗衡十幾年,終被收購的連渣都沒剩
    「嘉禾」的成功不是一個人帶起來的,而是由一群人帶起來的,第一個加盟嘉禾的便是李小龍。1970年,李小龍在美國的事業不順利,隨後便回到了香港發展,也不算是太紅吧。當時,他首先去找的邵氏影業,但是邵逸夫卻不怎麼待見他,片酬2000美元與李小龍的10000相差很多,還需要籤訂合約(相當於綁死了)。
  • 嘉禾創始人鄒文懷去世,曾與邵氏恩怨50年!
    正巧,在電視上看到李小龍的鄒文懷將這枚邵氏「遺珠」納入自己門下,慧眼識珠,並為其量身定製了多部享譽國際的「實戰型」動作電影,李小龍的加入,打破了邵氏一家獨大的局面,也給當時尚處相對弱小的嘉禾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當看到如日中天的李小龍時,邵逸夫才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一枚多麼可貴的大將,想要花重金挖角。
  • 1970到1999年,30年票房冠軍:嘉禾完勝邵氏和新藝城
    鄒文懷這個名字你可以不熟悉,不過他出品的電影你一定看過,「嘉禾」,這個自帶噔噔蹬蹬聲音出場的電影公司名字,是許多人的回憶。鄒文懷影響有多大,嘉禾電影公司有多厲害,我們今天用數據說話,盤點從1970年到1999年,這30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冠軍,其中有14部出自嘉禾,新藝城5部,邵氏4部,永盛4部,然後思遠影業公司、羅維電影公司和星輝電影公司各佔一部,可以看出嘉禾完勝邵氏和新藝城。
  • 一代巨擘鄒文懷:他締造的嘉禾馳騁影壇37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李小龍、成龍、許冠文、吳宇森、洪金寶……這些香港電影響亮的名字,都與一家成立於1970年的香港電影公司密切相關。這家公司,正是由鄒文懷創立的嘉禾電影。真正為嘉禾帶來騰飛的,是從好萊塢返回香港發展的李小龍。1970年李小龍回國時,邵氏在影壇一家獨大,但這也就導致了邵氏無法重視還在起步階段的李小龍所能帶來的成就,還希望以其特有的「工業流水線」形式與他進行籤約合作。在李小龍開出10000美元片酬的情況下,只願意付給他2000美元的片酬。
  • 電影教父鄒文懷:離開邵逸夫,提攜李小龍,締造嘉禾馳騁影壇37年
    但是剛起步總是不容易,初創的嘉禾總資金不過兩百萬。同時能立即工作的導演只有黃楓一人,演員更別說,只有新招的三個新人。悲傷的事不止那些,可以工作的員工不多,辦公場地是租用的僅百尺的小空間。同時,與鄒文懷合作的李小龍也就成為了分紅制度的一個良好開端。作為良好的開端,李小龍拍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上映便震動了當時的整個香港。並且在那個時代創下了香港一直以來票房最高記錄。不僅李小龍一炮而紅,同時也讓嘉禾迎來生命中的巨大轉機。
  • 嘉禾老闆鄒文懷捧紅眾多巨星,開闢了香港電影空前繁榮的時代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提到嘉禾電影公司,它成就了李小龍、成龍、張曼玉、洪金寶、張國榮,扛起了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稱霸香港影視行業二十年。此後李小龍為公司拍攝多部功夫影片,正當在嘉禾的發展蒸蒸日上時,李小龍在家中猝死這一噩耗對香港電影屆來說是毀天滅地的巨大損失。李小龍的不幸離世,也使得鄒文懷的嘉禾也面臨毀滅性的困境。就在這時候,許冠文導演手持《鬼馬雙星》劇本,找到邵逸夫商談新戲合作。看到劇本邵逸夫滿口答應,卻因許冠文提出利潤五五分帳後,立刻拒絕了合作。
  • 曾捧紅李小龍、成龍的嘉禾電影創辦人鄒文懷辭世;祖籍大埔茶陽.
    1957年,鄒文懷加盟邵氏集團,1970年自行創立嘉禾電影,公司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與邵氏兄弟對峙,其本人與邵逸夫同被視為香港電影的泰鬥。1971年,鄒文懷高薪從美國聘請剛剛嶄露頭角的李小龍,並邀其加盟,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創下香港開埠以來電影最高票房紀錄。此後,許冠文、洪金寶、成龍先後加盟嘉禾,接連拍攝了如《鬼馬雙星》《警察故事》等一系列影片。
  • 《死亡遊戲》沒有拍完,李小龍就突然離世,由他繼續秘密補拍
    《死亡遊戲》沒有拍完,李小龍就突然離世,由他繼續秘密補拍在1973年的7月20日,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突然離開了人世,官方給出的死因是因為腦水腫。當時李小龍正在拍攝兩部電影,分別是《死亡的遊戲》和《死亡塔》,李小龍逝世的時候,《死亡的遊戲》拍完了五分之四,而《死亡塔》僅僅拍完了一個片頭。多年來,人們一直把《死亡遊戲》看成是李小龍的遺作,但事實上這部電影曾經在李小龍死後秘密進行補拍,而且還從《死亡的遊戲》更名為《死亡遊戲》,短短的一字之差,電影的內容卻因為後來的補拍進行了很大的改動。
  • 說到李小龍,只要用「傳奇」二字就已足夠
    於是,李小龍成為了邵逸夫少有的幾個判斷失敗的案例。但是,他卻沒想到,這樣少有的一次失敗案例,就一個李小龍,竟然能間接影響到邵氏電影公司的下半輩子;也因為一個李小龍,幫邵逸夫立起了一個很厲害的對手—嘉禾。左二:李小龍;右二:邵逸夫▽嘉禾1970年的邵氏,面臨了人員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