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不是藥神,最開始不叫此名,而是叫生命之路和中國藥神

2021-01-11 瑤說娛樂

電影《我不是藥神》,「思慧」為給女兒治病,不得不去跳鋼管舞。徐崢找了3個女演員才確定人選,楊冪、申霏霏和譚卓。當時申霏霏拒絕說:「我只演10億的電影。」沒想到才上映6天就破了18億票房。

有一天,導演寧浩和文牧野在吃火鍋,聊到「陸勇」這個人的新聞。然後寧浩突然就說:「咱們把這個拍成電影吧!」兩個人一拍即合,於是30多億的《我不是藥神》就這樣在火鍋中誕生了。

事實上,電影一開始取了好幾個名字,比如《生命之路》《印度藥神》《中國藥神》等等,但是都感覺不太理想,最後才定為《我不是藥神》,更加升華了電影的主題。

名字有了,男主角依然還是徐崢,因為之前他和寧浩合作了4次,尤其是《人在囧途》系列非常成功,而且這個劇本前期非常適合徐崢。

隨後又要選女主角,那就是「思慧」,一個為了給女兒治病,不得不跳鋼管舞謀生的女人。一開始,徐崢找了楊冪來演,結果檔期衝突,而且擔心「鋼管舞女」這個角色對她有不好的影響,只能委婉拒絕。

然後,又找到了申霏霏。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這個人,事實上她的歌很有名,比如《嫁狗》網絡播放10億多次,廣場舞版本100多個,而且她的「中國古代四大才女」系列也飽受好評。

但是沒想到,申霏霏直接拒絕了:「我這種級別的演員,只會演10億票房的電影。」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因為之前沈騰拍《夏洛特煩惱》,邀請那英客串,結果因為預期票房5億太低,也拒絕了。還有吳京拍《戰狼2》時,某個女演員臨時加片酬,讓吳京很難堪,最後只好找好閨蜜盧靖姍救場。

所以說,徐崢也非常生氣,他只好找到了東北女人譚卓,沒想到譚卓一看劇本,沒有問片酬就直接同意了,果然是東北人的豪爽。

而譚卓也非常敬業,因為本身不會鋼管舞,但是角色需要,她就特意去練了1個月,結果整個腿上都是淤青,但是在拍戲時很快,而且很出色完成了。

那種為了女兒放棄面子,去跳鋼管舞的母愛,感染了很多人,也讓我們認識到了譚卓的演技和美貌,實屬不易。

而另外一個男演員王傳君,大家都第一反應就是「關穀神奇」吧!但是他為了拍好這個戲,把一個病人的角色演好,每天堅持跳繩8000次,足足瘦了20斤。

在飯店和徐崢吃包子那場戲,為了讓鏡頭更加完美,他連續吃了44個包子和5碗面,最後拍完就跑去旁邊吐了個死去活來。

還有在病房裡面的戲,為了讓自己符合「病懨懨」的狀態,他2天2夜沒有吃東西,也沒有睡覺,整個人就和真的生病一樣。

60歲的老戲骨楊新鳴,在電影裡面演一個說英文的「神父」,結果他這麼大歲數,自己不會英語啊,然後每天堅持背單詞學英語,真的很拼啊!

當然,電影裡面最大閃光點,最大的感動,就是徐崢飾演的程勇,根據真實人物陸勇改編,當然電影加入了各種元素,比如人物前後的轉變。

一開始,程勇是落魄的小商販,最後成為了救人性命的藥神,一邊是莊嚴的法律,一邊是活生生的認命,最後他做出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但是電影名字叫《我不是藥神》,這個還是非常有深意的,我理解為每個人都是普通人,病有很多種,但是藥卻遠遠不夠。電影一半搞笑,一半讓人看得揪心。

最後,借用電影裡面的一句臺詞結尾吧:

「我賣藥這麼多年,發現這世上只有一種病叫窮病,這種病你沒法治,也治不過來,算了吧!」

貧窮比疾病更可怕,是不是很無奈?很心酸?你想說點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
    我不是神仙,不能普度眾生。在能力範圍內,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只是一種善意的行為。我不是藥神的劇照,每個人的開懷大笑讓人感到溫暖。呂受益是一位患者,常年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只是有一個小小的想法:「當看到我剛出生的孩子,我就像一直活下去,想讓他叫我一聲爸爸。」簡單而又溫暖的內心,溫暖著整個家庭。普羅大眾之中,我們沒有人會注意到一個普通的人,渴望著自己能夠活下去,就為了給妻子和孩子一個溫暖且完整的家。然而,在病魔的面前,這竟然成了可怕的奢侈。
  • 《我不是藥神》——生命的傳遞
    它講述的是掙扎在生活崩潰邊緣與生命崩塌邊緣的小人物的故事,彰顯出地位卑微的小人物身上凝聚的人性力量。如果說&34;的意象以碎片的方式散落在電影中,那麼電影的主線則講述了程勇如何從&34;到&34;的蛻變過程,進而塑造一個由逐利自救到自發救人的悲情英雄。影片不遮掩、不迴避現實,並將現實賦予成為劇中人物成長所應對的背景環境,由此塑造出的人物群像都具有真實可信度。
  • 《我不是藥神》:人間最高貴的善良,是對生命的致敬
    高分評價背後,是人們對電影折射現狀的高度認同。《我不是藥神》用接近真實的劇情,還原了當年轟動全國的「陸勇案」,揭露了窮人吃不起天價藥的現狀。而最震撼人心的,是電影用超寫實的劇情,展現了在白血病人面臨死亡的時刻,普通小人物所展現出來的,高於法律,高於信仰,高於人格的人性善良。
  • 豆瓣高分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人物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我不是藥神》這部改編神劇,在電影裡王傳君顛覆了以往的鏡頭形象,完全跟《愛情公寓》裡的關穀神奇不是一回事。在開機之前他為了表現劇中角色的病弱,堅持減肥兩個月,每天跳繩8000次,極速減掉了20多斤,在拍攝臥床不起的片段時,他整整兩天沒有休息只為表演拿奄奄一息的感覺。
  • 我不是藥神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這不是讓電影對抗世界,而是讓電影成為了現實的一部分。但《我不是藥神》的一小步,已經是國產電影的一大步了。一個流量都沒有,全是一流演技的國產片見過沒有?還必須說,這部電影,還真是電影界的淘金者。被寧浩和徐崢找到電影裡的,個個都發光——
  • 《我不是藥神》在痛苦中頑強追求生命和尊嚴的人們
    導語:《我不是藥神》在痛苦中頑強追求生命和尊嚴的人們《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成功,算得上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引發巨大的反響,是因為他說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嘆息。《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9.0,如此高的分數並非是因為它沒有瑕疵。而是因為它在目前的語境下,從一般普通人的角度,用電影這種媒體,引出了一個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而這些真實的故事可能比電影更加精彩。《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據說是近十年來第一部9分的國產片。影片不是在講夢想,也不是在談愛情。而是用一個半小時多的時間去講一群人,一群平凡又普通的人是如何「活下去」的故事。
  • 我不是藥神,我是病人!
    這不,一部即將上映的電影顛覆了觀眾的對中國電影的看法。電影在上周末有一個小型的點映,口碑爆炸!一向嚴謹高要求的X瓣網友給出的全都是4星5星的高分!這部電影被譽為是中國版《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由由文牧野執導,徐崢、周一圍、王傳君等主演的《我不是藥神》。
  • 電影《我不是藥神》「兩彈一新」新在哪裡?導演文牧野把「第一次」送給你
    憑藉一系列短片在國際影展上屢獲殊榮後,文牧野開始被圈內人關注,在經歷了不少電影公司的「求合作」之後,他遇到了寧浩。雖然被演員們稱為「變態偏執狂導演」,但文牧野似乎和真正願意追求完美的演員們達成了高度的默契。2018年夏天,他帶著已經被期待了許久的《我不是藥神》,洞穿人性,信心出擊。
  • 《我不是藥神》影評摘錄
    《我不是藥神》為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創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那就是要講中國故事,更要藝術地講好中國故事。在這部影片中,儘管上海的街景,偶爾一兩句上海話的俏皮對白讓我們倍感親切,取材於社會新聞的故事原型也讓人倍感接地氣,但真正打動情感、震撼人心的,還是它所蘊含的情感力量、人文溫度和思想深度。
  • 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因為……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不久,風停雨住,一起去某影院看電影《我不是藥神》,何種心境,不得而知。巨幕電影,然而觀眾不多,大抵因為惡劣天氣吧。不過,此一場觀影人少,不足為慮。這部像雙刃刀一般刺痛現實的電影吸睛能力很強,而攬金能力更是不可小看。整體來說,劇情一般,但是作為國產影片來講,創下了又一個票房紀錄,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這一切都源於它的超強現實性。
  • 《我不是藥神》幕後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陸勇」的真實故事.電影的初始命名為《生命之路》,後來又改名為《印度藥商》、《印度藥神》、《中國藥神》等。最終在電影即將上映時才定下電影名《我不是藥神》。
  • 陸勇:我不是藥神
    就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之時,《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在微博上宣布,已經從印度坐三輪車,將49箱醫療物資(其中包括3000個護目鏡以及3000個N95口罩)運回國內。  無論是陸勇本人還是以其為原型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都是令人「羨慕」的。
  • 《我不是藥神》的三個「貴人」
    當全行業都在念叨著好故事是中國電影的根本的時候,寧浩的壞猴子影業又發現了一個好故事,以及一名好導演。文牧野,也就是《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是「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籤約青年電影人,這個計劃還包含了拍出《繡春刀》的路陽導演。2017年1月,我在一棟民宅裡採訪了文牧野。
  • 基層的勝利,人民電影,電影《我不是藥神》要理解
    與徐崢的尷尬系列相比,《我不是藥神》由新任導演文木葉執導,徐崢主演,這個故事延續了徐崢電影通常的表達方式。誇張黑色幽默是最荒謬和有趣的事情。可以說,電影開頭的主角設置源於逆襲之旅,由徐崢和程勇扮演,即「藥神」,他選擇去印度買藥,成為印度藥的中國代理人。人為財富而死,鳥為食物而死。他們將討論「人性」這個詞。
  • 《我不是藥神》: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
    儘管《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與實際原型有所出入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會懷疑這個故事所投射的現實。但正如電影的名字一樣,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我想最具爭議的話題就是真藥與假藥之辯。一方是瑞士諾瓦公司的正版格列寧,而另一方是印度仿製的盜版,但它們卻在藥效上相差無幾。如果以藥物的療效為評判標準的話,他們都是真藥,但如果以一個法制社會的法律規定的話,印度的仿製藥是在竊取正版格列寧技術版權的基礎上生產的假藥。
  • 秋天的懷念——《我不是藥神》
    然後我和家人默默地往回家走,我一直在努力地想,如果我要給《我不是藥神》評分,我給幾分?這部網絡現實一起搖旗吶喊的零差評的電影,我心裡看得別彆扭扭的,不是電影不好,只是題材過於沉重,現實如此殘酷,對生命的渴求讓這些病人看的可憐,把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揉碎了又讓人看,心中鬱郁的,竟然好久吐不出氣來。
  • 電影《我不是藥神》唯一的缺點
    電影《我不是藥神》 唯一的缺點雖然火星菌給《我不是藥神》在豆瓣打出了五顆星10.0滿分的分數,但是影片中的人物設定確實經不起推敲。我們作為中國人,對本國的電影作品要求極為苛刻。同時又很寬容。一部批判現實主義電影的出現贏得了我們的情感分數。相信大部分網友都是為了這樣類型的影片喝彩,打出了滿分。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在《我不是藥神》中,文牧野再次通過對社會現實細緻入微的體察與觀照並且將以往的鏡語敘事策略一以貫之,使得電影通過流暢的小景別和自然的運動感的有機結合構成了整部影片光影敘事與鏡像感知的基礎,同時也構築起了電影的現實主義美學風格,實現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慨嘆。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晃動式的鏡頭成為其鏡語風格的一大特色。
  • 《我不是藥神》的確是催淚不傷神的靈藥
    這個詞條描述的也是觀眾在徐崢、寧浩監製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能夠見到的全部——當然,中國特色比美國西海岸加州好萊塢更加陽光、積極、向上、正面,它的結局是光明的,電影中角色所經歷的悲觀與壓抑,在結局的設定下變成了社會螺旋式上升過程中難免經歷的艱難時刻。在這個層面上,好萊塢毒舌辭典並不完全適用於國情。
  • 《我不是藥神》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為什麼說沒有劉德華就沒有《我不是藥神》。二零零五年,劉德華出資兩千五百萬,啟動了一項扶持新人導演地「亞洲新星導」計劃,用來資助有潛力的年輕人。二零一六年,王傳君母親離世,好友喬任梁自殺,兩個重大的人生變故讓他一夜頓悟,突然厭倦了娛樂圈虛假的名利浮華,他覺得人應該在有限的生命裡去追求無限熱愛的東西,作為一個演員就應該去追求真正的表演藝術,而不是為了流量和名利,陪笑附和、隨波逐流,於是他開始以演員的態度去要求自己,但是在外人眼裡他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