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 守望天空(逐夢小康)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圖①為塗敏攝。

圖②為塗敏攝。

圖③為龍運康攝。

圖④為塗敏攝。

圖⑤為遊客體驗硃砂古鎮滑索項目。  周 峰攝

逐夢人:

羅仁發,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農民,搬出大山後,在萬山區硃砂古鎮做高空滑索操作員,為遊客保駕護航。

見到羅仁發時,這位48歲的漢子穿著領角泛白的工裝,正擺出架勢,邁開步子,微微下蹲,雙手緊緊握著繩索,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前方。356米長的索道橫在兩山之間,最大落差超過200米。一般人站在邊上會心跳加速。對面來的遊客靠近了。數秒內,羅仁髮根據滑行速度迅速操作反衝裝置,遊客安全落地(圖①)。

羅仁發老家在黃道鄉,守著兩畝地,再打點零工,一家5口本能勉強過活。但在2015年,兒子出了車禍,女兒考上高中,每月需要1000元生活費,老羅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7年6月,硃砂古鎮招人,羅仁發趕到現場。他有自己的想法:「最好能學點手藝,以後不怕失業。」

想做高空滑索操作員,挑戰真不小。求職人員需要集中培訓操作3個月,再學理論,最後通過操作證考試,工作才算有了準兒。「題庫共450道題,從中抽100道考試。」只讀到小學的老羅認不全字,硬著頭皮上。晨起、課間、飯後、睡前,他幾乎用上了所有空閒時間學習,最後乾脆住在了景區宿舍。

終於,羅仁發不僅掌握了操作,還以85分成功通過考試,持證上崗(圖②)。

現在,羅仁發每天騎著摩託,早早來到操作平臺。第一件事,就是拿著扳手,挨個檢查繩索焊接處有無位移、反衝裝置的螺絲是否鬆動(圖④)。大約20分鐘後,確認沒有問題,才允許遊客滑行。「操作熟練後,我只要聽滑行產生的聲音,就能掌握反衝裝置的啟動時間。」老羅說。

羅仁發上崗後領的第一份工資是2400元,到旅遊旺季,一天的提成也有200多元。因為易地扶貧搬遷,老羅一家搬出大山,住進銅仁市區的100平方米樓房(圖③)。妻子在附近的打火機廠做工,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2018年底,老羅一家成功脫貧。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成立旅遊扶貧領導小組,制定資金爭取機制,為旅遊扶貧精準識別、精準施策提供保障。2017—2019年,銅仁市通過發展文化旅遊,已帶動8.1萬名貧困戶增收脫貧。

本報記者 蘇 濱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0日   第 15 版)


責編:周璇、張婧妍

31831986,.走出大山 守望天空(逐夢小康),.2020-07-10 09:08:54,.204301,.周璇、張婧妍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助力金珠沙梨走出大山
    近年來,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在電商銷售上的優勢,助力金珠沙梨走出大山,加快當地果農脫貧奔小康步伐,將深山野梨成功上架百果園旗艦店、伍畝田、家有良物等國內專業生鮮平臺。  通過最近連續1個多月的電商平臺推廣,耕雲公司已累計銷售金珠沙梨20餘萬斤。(洛報融媒記者 潘鬱 通訊員 化雅楠 賀冰洋 攝)
  • 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離開大山前夕,方瑞波腳步放慢了許多。那天傍晚,他走走停停,很久才結束巡邏。 「往前走。慢點兒不要緊,只是不要停下。」離開這裡的老兵,幾乎都不敢停下,因為害怕別離。 與方瑞波一樣,多少官兵將青春留在了這個倉庫。大山裡那些看似平淡的時光,是他們閃光的青春足跡,他們捨不得與這個「家」說再見。 如今,這個地圖倉庫只留下很少的 官兵在駐守。
  • S.K.Y天空少年團一身少年熱血,逐夢燃燒
    S.K.Y天空少年團一身少年熱血,逐夢燃燒作為今年國內唯一的一檔男團選秀,優酷可是在《少年之名》上花了大功夫的,首先,我們可以看一眼導師陣容,那是非常的豪華。S.K.Y天空少年團一身少年熱血,逐夢燃燒而今年,優酷邀請到了胡彥斌、郭敬明、程瀟、韓宇作為常駐導師,張藝興帶領VaVa、Franklin、劉雋、譚洲作為少年特訓團,到少年練習室檢查作業,另外
  • 國粹京劇題材微電影《守望的天空》順利殺青
    《守望的天空》拍攝地-正乙祠《守望的天空》劇照-範琳琳《守望的天空》劇照-遲佳《守望的天空》劇照《守望的天空》劇照-範琳琳《守望的天空》劇照-遲佳《守望的天空》劇照導演-劉洋搜狐娛樂訊日前,由青年導演劉洋執導的微電影《守望的天空
  • 用發展書寫逐夢小康新傳奇
    光靠堅守顯然不夠,只有在高質量發展上拓展空間,築夢小康才更加前進可期,脫貧群眾端在手中的「金飯碗」才更加穩穩噹噹。用發展的辦法書寫逐夢小康新傳奇,是鞏固脫貧攻堅的好辦法。雲南制定方案,通過把農業、工業、旅遊業、電商、產業合作社等統籌起來,做到覆蓋所有脫貧戶、邊緣戶,不落一戶,用發展的力量力爭用3年時間使更多像「老姆登村」的鄉村,集體經濟再上一個新臺階,助力更多村民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守住「綠水青山」,端牢「金飯碗」,不斷書寫築夢小康的發展傳奇。用發展的辦法書寫逐夢小康新傳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更有力量。
  • 8年堅持,小罐茶為什麼要讓好茶走出大山?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小罐茶最新資訊 > 正文 8年堅持,小罐茶為什麼要讓好茶走出大山?
  • 走出藍家坡大山的母親 | 胡春國
    2月24日  第1334期  保康微信平臺  走出藍家坡大山的母親
  • 走出大山越過大海的呂梁山護工
    每一期呂梁山護工走出大山都會舉行熱烈的歡送儀式。育兒月嫂悉心呵護。養老陪護專業耐心。家居保潔認真細緻。照料病患盡心盡力。搭乘脫貧攻堅的政策東風,成千上萬的「三轉婆姨」走出大山,一技傍身闖天下,實現一次次蛻變,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家政大市場。呂梁山護工已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家政勞務品牌。脫貧攻堅以來,已有33期6.1萬呂梁山護工接受培訓,實現就業3.3萬人。
  • 守望的天空:盧大志改過自新,葡萄卻提出離婚,原因令人無奈!
    守望的天空:盧大志改過自新,葡萄卻提出離婚,原因令人無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守望的天空》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孤獨症」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葡萄的一生,無論是在自己小時候的家庭,還是成人後組建的家庭,所有的喜或悲都和「孤獨症」這三個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 重返家鄉只為書聲琅琅
    「我也是山裡的孩子,知識讓我有了走出大山的能力,更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韋君玉是這樣回答的。   這算得上「現身說法」。韋君玉是大瑤山中一名語文教師,也是從大瑤山走出的女大學生,她選擇回到大山,是想為山裡的孩子們教授知識、傳遞希望。
  • 安順市:搬出大山奔小康 走向幸福新生活
    重重大山像一道道屏障,貧困趕不走,小康進不來。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搬出大山,築夢小康路,這是許多山裡人的夙願。  樹挪死,人挪活,搬出深山天地寬。從2016年開始,一場波瀾壯闊的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在安順打響。
  • 《守望的天空》在美獲獎 李沁「為葡萄開心」(圖)
    原標題:《守望的天空》在美獲獎 李沁「為葡萄開心」(圖)  日前,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九屆中美電影節優秀電視劇「金天使獎」頒獎典禮上,由陸江執導,李沁、林申、薩日娜、趙文瑄、王琳等主演的孤獨症題材電視劇《守望的天空》,一舉榮獲優秀中國電視劇劇「金天使獎」大獎。
  • 《守望的天空》在美獲獎 李沁「為葡萄開心」(圖)
    原標題:《守望的天空》在美獲獎 李沁「為葡萄開心」(圖)  日前,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九屆中美電影節優秀電視劇「金天使獎」頒獎典禮上,由陸江執導,李沁、林申、薩日娜、趙文瑄、王琳等主演的孤獨症題材電視劇《守望的天空》,一舉榮獲優秀中國電視劇劇「金天使獎」大獎。
  • 走出大山 呂梁山護工的脫貧之路
    呂梁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這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溝壑縱橫,植被稀少作為山西全省貧困人口最多的城市呂梁曾一度成為深度貧困的代名詞……走出大山的呂梁山護工今年40歲的許豔平,來自呂梁市臨縣招賢鎮小高家塔村。
  • 守望的天空
    最近劇荒,我竟然看了一部苦情劇《守望的天空》,一向不輕易看苦情劇的我一直覺得這種劇就只適合媽媽級的打發時間,更重要的是該劇的女主身世非常極其悲慘,悲慘到我懷疑此劇存在的原因,怎麼會有這種無聊的編劇,如此簡單的套路簡直了。前期就是各種苦、慘、以襯託出女主的堅韌,順便給女主取了個「葡萄」這麼接地氣的名字,後期就是女主如何放下仇恨,然後身邊所有人得到一個圓滿同時不妨礙其他人圓滿的結局。
  • 麗江寧蒗電影——《大山走出的瑪薇》
    沙瑪歡庚導演的處女座電影(大山走出的瑪薇)於5月20日正式上映,該影片講述了主人公阿薇的成長曆程,角色也是生活的真實寫照,沒有過分的個人英雄主義和不切實際天馬行空的幻想,展現了生活的本色,悲喜參半,有苦有甜,現實中很多彝家女有著和阿薇前半生相同的遭遇,卻沒有阿薇後半生的勇猛,電影中的阿薇敢於從傳統的生活狀態中跳躍出來,她開闢了屬於自己新的人生,但現實中更多的是閉著眼睛忍受著痛苦的人,希望觀眾朋友們在看完這部電影以後能夠有所體會有所思考
  • 《守望的天空》將播 薩日娜李沁演繹催淚大戲
    搜狐娛樂訊(馬嫚麗/圖文)由薩日娜、趙文瑄、李沁、林申、王琳主演的催淚情感劇《守望的天空》,於3月14晚正式亮相湖南衛視,並在樂視網同步上線播出。日前,該劇在京舉行開播發布會。據導演陸江透露,《守望的天空》關注的是「孤獨症」群體的家庭生活狀態,不僅催淚而且催情虐心。
  • 《守望的天空》裡打群架 李沁夢想成真當老大
    李沁  搜狐娛樂訊 一直渴望出演女殺手角色的人氣演員李沁,近日在新劇《守望的天空》中「小小地滿足了一下虛榮心」。雖然並非真正的女殺手角色,但能被「百變小生」林申稱作「老大」,同樣讓李沁「感到很有成就感」。
  • 翻過貧困大山 小康路上的追趕者
    新華社長沙12月18日電題:小康路上的追趕者新華社記者丁錫國、周楠最後52個國家級貧困縣近期陸續宣布脫貧,至此,全國所有貧困縣均已摘帽。這意味著區域性整體貧困已經解決,但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鬥爭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