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亡國之後的李煜,不單承受著國破家亡的悲痛,更成為了「階下囚」。可以說,往後的詞作,都是他和著血淚寫下的,字字句句間,都可見深沉的悲痛。透過這些經典詞作,可以看見多年以前那個天天空對故國、以淚洗面的李後主。
李煜有兩首《相見歡》非常經典,一首寫於秋天,「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勾勒無法抹去的、深深的愁緒;一首寫在春天,短短三十六字,寫下人間最刻骨的傷痛,最無能為力的悲哀。
今天就再重溫下李煜這首極為經典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李煜寫來字字如有淚,時隔千年讀來,仍能引發深深共鳴,讀到一半便想落淚。
《相見歡》五代·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作:留人醉)
李煜最讓人鍾愛的幾首經典詞作裡,起句都很經典,沒有娓娓道來的緩衝,不需要情緒的鋪墊,開篇直入:《虞美人》開篇便問「春花秋月何時了」,《憶江南》開篇直嘆「多少恨,昨夜夢魂中」,再如《子夜歌》問「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
這首《相見歡》亦然,開篇就直接將滿地落紅呈現在人們眼前。他表達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春花凋謝了,但他卻用「林花謝了春紅」六個字寫出了一種顛倒錯落的景致,一種深深的惋惜之情。
繼而一聲嘆息「太匆匆」,字字敲擊在人的心坎上。時光總是匆匆,對待如此美好的事物為何就不肯有片刻的停留、讓人有多一點的時間來回味呢?春花如此絢爛,花期卻如此短暫,多麼令人扼腕嘆息。
我們知道,他說的是春花,卻也正如他曾經經歷過的一場故國舊夢,還沒來得及回望,就已經隨風而逝。春花如此,故國如此,世間所有值得人留戀迷醉的美好事物與情感,都如此。
春花花期本就短,何況還有雨兼風。「朝來寒雨晚來風」是詩詞中的互文用法,朝也有寒雨苦風,暮也有苦雨寒風。時光本就不留情,更何況還有風雨相摧殘,更加速了春花的凋零。後來《葬花吟》裡也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春花嬌嫩,如何經得住嚴寒氣候的相逼呢?
在李煜眼裡,春花的逝去,如人世間過往所有美好的逝去,都不可挽留,無法迴轉,於他而言,這是一種多麼無能為力的悲哀啊。曾經他是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如今卻是什麼都做不了了。
詞的下片寫沾染雨水而溼潤的林花如綴上了胭脂淚,花與人彼此深深留戀,何時才能再度重逢呢?而明朝縱有花,不與今時同。已經不再是今天的這一朵了。感受一下,這其中所蘊藏的悲哀。
最後九字是詞人對人生的回望,多少遺恨,都融在了這收尾當中。依然是將遺恨與愁緒比作東流水,卻比「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程度更深,他嘆道:人生常常充滿遺憾,就像這滾滾而去的江水一般,無休無止向東流去,看不到盡頭。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多少悲痛,堆疊而上,才令這樣的詞句噴薄而出。李煜的後半生,真的是充滿了這種無能為力的悲痛。
而只要曾經歷過最珍惜事物離去的傷心人,都能從字字句句間體會到這刻骨的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