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這首詞,其實是他的人生總結,是字字血、聲聲淚的真心話

2020-12-22 談藝錄

1989年秋天,《開國大典》上映,在這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老蔣的孫子,在廬山山頂給即將下野敗逃的老蔣背了一首詞,儘管他的背誦被趕來的蔣經國打斷,但是,這首詞的大部內容還是背出來了: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編劇和導演很用心,在當時的情境之下,再沒有背這首詞合適了。

沒錯,這又是一首李煜的詞,除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之外,這首詞,大概是李煜最知名的詞作了。

李煜的人生總結

這首詞到底寫於何時,有爭議。蘇東坡在《東坡志林》卷四引用過這首詞並說:

後主既為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故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顧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曲!

顯然,蘇東坡認為這是李煜國破出降時,與宮娥分別時的作品。但如果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它應該是李煜「歸為臣虜」之後,「沈腰潘鬢消磨」,痛定思痛的作品,也就是說,寫這首詞時,他已經當了一段時間俘虜,過了足夠久的囚禁生活。

(李煜像)

蘇東坡將南唐亡國的直接責任推給了樊若水,但實際上樊若水只是獻策可以在采石磯架浮橋,使宋軍順利過江罷了。南唐國自從李煜做國君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處在北方強大的趙宋政權的威懾之下,整個國家的人似乎都過著憂心忡忡、朝不保夕的日子。

南唐著名的文字訓詁學家、《說文解字系傳》的作者徐鍇在臨終時曾發出過「吾今乃免為俘虜矣!」的慨嘆,因為他死在了南唐亡國之前(974年),他這是在慶幸自己逃過了做亡國之俘的下場,可見大家都一樣憂懼深重!

(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書影)

但,懸在頭頂上的那把劍終於落下。

975年,南唐滅國,做了14年國主的李煜和子弟45人被宋兵俘往汴京,開始了他長達三年的囚徒生涯,978年農曆七月初七那天,李煜42歲生日,宋太宗終於容不下這個亡國之君,用牽機毒藥結束了他的生命。

(影視劇裡的李煜)

十四年皇帝,三年囚徒,這就是李煜的一生。

對於自己的一生,才華卓絕的李煜總結得更精彩!他把一生寫成了一首詞……

詞樣人生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南唐自938年立國,至975年亡國,只有三十八年。所以這個「四十年」有幾種說法:1、湊個整數;2、加上了他的囚徒時期;3、他四十歲的生命。這都說得通;南唐版圖,最強盛時共轄三十五州,方圓三千裡,所以這個三千裡基本寫實。難得的是平仄、字數都合適。四十年的時間跨度,三千裡的空間跨度,這是屬於李煜的時空。沒有國君的人生經歷,一般人是寫不出這樣的氣度的。

(南唐版圖)

這是家國一體的時空。是李煜真正真實的人生舞臺!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是的,這是他皇帝的生活環境,南唐的皇宮,鳳閣與龍樓直連長空,各種名花奇樹似輕煙羅帶。這是說不盡的豪奢,道不盡的安逸。但這也是實實在在的實錄,他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鳳閣龍樓)

幾曾識幹戈?什麼時候見識過兵戈戰陣?他當然沒有經過戰爭場面,就算是南唐的三千裡江山,一半來自於他的爺爺李昪(開國之君),一半來自於他的父親李璟(李璟相對好戰,擴大了南唐版圖,也是因為好戰,國力衰微),他只是個坐享其成的安樂國君罷了。

(玉樹瓊枝作煙蘿)

這就是他的前半生,真的是溫柔鄉,歡樂地。但,苦難說來就來!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沈腰」和「潘鬢」都有典故,分別指消瘦的腰肢和斑白的鬢髮。「沈腰」來自於沈約,《梁書·沈約傳》記載沈約寫給徐勉的信,稱自己又老又病:「百日數旬,革帶常常移孔。」「潘鬢」來自潘嶽,他的《秋興賦》有「斑鬢髮以承弁(帽)兮。」

(沈約像)

李煜用這兩個典故,用以表達他自己在囚徒生活中的苦悶與消磨,這是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摧殘,鬢白腰細是極言苦痛已經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這是痛定思痛的回憶。回憶自己亡國那一日的情景,教坊在演奏別離的曲調,宮娥們與自己相對垂淚,行將分離,所有的人都知道,從此再也不會相見,生離堪比死別,此情此景,最是傷心不過。

李煜把自己的人生定格在自己最傷心的時刻,這個特定的時間點對他印象最深,刻骨銘心!這絕不是一份簡單的人生總結,也不是一般的官樣文章。

真心話

李煜詞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的詞常常遣詞造句如道家常,卻又直入人心,每一句都明白如話,其中所含感情卻沉鬱深厚。為什麼有這樣的效果呢?因為他真摯、直率,有啥說啥,不虛頭把腦,他說的都是真心感受,讀他的詞,像與開誠相見的人談心。

(真誠最動人)

對,像說真心話。

因為是真心話,所以態度毫不拘束,情感毫不掩飾。吳梅在《詞學通論》裡說:「二主詞,中主能哀而不傷,後主則近於傷矣。然其用賦體不用比興,後人亦無能學者也。對,他就是「賦」,有啥就說啥,不打比方,不發感慨,不生發,他就是把他經歷過的,感受過的,用白描的語言直接精準細緻地寫出來,像坦誠心事,心交心,因此感人!

當然,這基於李煜的人生經歷,他前期生活跟後期生活的對比太強烈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李煜這首詞用9個字總結悲痛一生:人生最傷痛,莫過於無能為力
    李煜有兩首《相見歡》非常經典,一首寫於秋天,「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勾勒無法抹去的、深深的愁緒;一首寫在春天,短短三十六字,寫下人間最刻骨的傷痛,最無能為力的悲哀。今天就再重溫下李煜這首極為經典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李煜寫來字字如有淚,時隔千年讀來,仍能引發深深共鳴,讀到一半便想落淚。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字字誅心,句句沉痛,堪稱千古哀音
    他通博眾藝,詩文俱佳,琴棋書畫亦是無所不精,本無意於皇權,只想做個閒散王爺,閒雲野鶴,作詞唱曲,命運偏偏讓他成為了帝王,丟了江山社稷,也落了一世罵名,「可憐身在帝王家」用在他身上最恰當不過了。他就是李煜。「國家不幸詩家幸」,他是個失敗的君王,卻是個才華橫溢的詞人。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
    他人生其實就是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他人生上半場是像天堂一般的富貴與風流,人生的下半場猶如經歷人間煉獄般痛苦和悽涼。宋太宗聽聞以後,雷霆大怒,不久便下令將李煜毒死。這首詩也成為了他的絕筆之作!據傳,李煜死狀極其悽慘,掙扎了很久才去世。在這首詞中,李煜撫今追昔,可以說將自己的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解讀李煜的「亡國之音」
    李煜在政治上雖然沒有建樹,但卻有著非凡的藝術才華,他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詞現存約30餘首,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人的共鳴。
  • 李煜生前最後一首詞,4句話道盡人生痛苦,後世文人無一仿出精髓
    李煜是五代時期南唐的皇帝,作為南唐後主,他可以說是歷史上最不靠譜的皇帝之一,但是在文學造詣上,李煜卻是一位頂級的大文豪。他的人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半生的李煜,就像天上的神仙一般逍遙自在,後半生的李煜,則經歷了人間的痛苦與悽涼。
  • 李煜被囚禁之後,寫下一首詞,感嘆國破家亡,訴說命運的無奈
    李煜不同於宋代的婉約派詞人李清照,李清照是在經歷了家破人亡,顛沛流離之後的所產生悲情愁怨。而李煜則是從骨子裡就是悲觀的心態,所以李煜大多數詩詞都是悲情憂鬱的,讀李煜的詞,不由得對他的一生感嘆。李煜在繼位之時,整個國家兵力衰弱,因此就南唐也一直處於被宋軍隨時攻破的危險中。國家存亡處於危難之際,身處亂世的李煜,雖然貴為帝王。
  • 壓抑時讀讀李煜這兩首《漁父》詞,如沐春風,豁然開朗,輕快舒適
    駕一葉扁舟,劃一支長槳,迎著春風,出沒于波濤之中,漁父時而舉起釣絲,時而放下釣鉤,他對著沙洲上的春花,舉起美酒,一飲而盡!這是何等瀟灑,何等自在!這便是李煜《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中所描寫的意境。這首詞,其實是題畫詞,原畫為《春江釣叟圖》,李煜寫這首詞,其實有些「功利」在裡面,據說,當時文獻太子不喜歡李煜的奇特相貌(據說李煜有重瞳),李煜為了避禍,於是自己退居深宮大院中,每天舞文弄墨,以示自己沒有大志。
  • 《輓詞》李煜 | 前哀將後感,無淚可沾巾
    輓辭李煜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銷心裡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後感,無淚可沾巾。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和月!」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千古最美情詩。李煜被稱為「千古詞帝」,我們已經講了他的兩首情詞。
  • 李煜最經典一闋詞:字字滴血,句句含情,很多人讀後溼了眼眶!
    李煜最經典一闋詞南唐後主李煜,是一個一輩子都不能奈何自己命運的可憐人。他於公元937年生於南唐皇室,因自小目有雙瞳便被人稱為又帝王之象受到哥哥的忌憚。可李煜自小就只是相當一個無拘無束的隱士,偏愛吳舞文弄墨,詩詞歌賦。可是命運就是這麼的捉弄人,公元961年,李煜25歲,太子李璟意外身亡,李煜被推上了皇位。
  • 這首悽婉的詞,是李煜的冷門佳作,短短12個字,道盡人生悲涼
    在幽幽深宮之中出生,在一眾夫人的身邊長大,他品行高雅、溫文儒雅,生活環境是真正的養尊處優。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一個結合了許多矛盾為一體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受人議論。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他是一個失敗的皇帝,卻不知他在詩詞方面的造詣頗深。李煜身在皇室卻不善也不思朝政,整日夜夜笙歌,貪戀奢靡華貴的生活。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在降宋之前,他也寫詩填詞,但是他為後人所熟知的幾首詞都是寫於被俘虜之後。
  • 李煜的「封神之作」,4句話無一不是千古名篇,開頭6個字流傳千年
    宋太祖趙匡胤念李煜守城相拒,還封了他一個「違命侯」。李煜在宋朝建立之後的囚徒生活,導致他的詩詞也發生了改變,此後的詞作以傾洩國破以及離鄉之思,字字見淚,感人至深。快樂往往是短暫而痛苦的,人這一生都無法避免苦樂參半。
  • 唐伯虎最經典的一首詞,字字真切聲聲哀怨 這千年的相思誰解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這首詞,不僅是相思少女的苦悶,更像是一生感情不順的唐伯虎自己的心聲。讀罷本詞,字字真切、聲聲哀怨,這千年的相思誰解 ?更覺人世之荒涼。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唐寅紅滿苔階綠滿枝,杜宇聲聲,杜宇聲悲!交歡未久又分離,彩鳳孤飛,彩鳳孤棲。別後相思是幾時?後會難知?後會難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詞,一首情詩。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
  • 李煜早年1首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失眠仿寫,入選教科書
    李煜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明明句句在寫愁,卻沒用一個愁字。這是李煜早期的作品,沒有脫離花間詞的風格,但它又比一般的花間詞寫得清新雋永。這首詞之所以不像李煜的其它詞作一樣,引起後世名家的模仿,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它不好寫。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間悲歡,催人淚下
    南唐後主李煜,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朵奇葩。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 周紫芝這首相思詞太傷感了: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喜歡晏幾道的詞,因此多有模仿,這首《鷓鴣天》不僅在手法和詞境上和晏幾道相近,就連題材也是晏幾道常用的「憶別歌女」主題。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宋代:周紫芝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詞的上片極力寫景,借景抒情。
  • 李煜寫的一首詞,短短4句皆是名句,多年來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幾句卻催人淚下,成就名篇
    李煜的詩詞有著獨特的風格,他的詩詞簡單幹練,能夠在寥寥數十字中將想要表達的場景形象生動的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和其他的動不動長篇大論的宋詞不同。也正是因為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所以他也被後人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虞美人》
    想到李煜的命運,這樣的《虞美人》真是不堪卒讀。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評李後主詞,引尼採所言,說:「尼採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而李後主的這篇《虞美人》,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那種字字泣血的感受,我們還可以通過詩詞的吟誦來感覺一下。(吟詞,略)首先說到「虞美人」的這個詞牌,大家都很熟悉。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君主,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而言,令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而言,擁有他的加入,詞作為1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是很多,存世的僅三十餘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一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