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南如珉 編輯|樸芳
電影行業的復工時間又要推遲了,對於這個艱難行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在4月8日有關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的通知》中,對於娛樂、休閒等集中密閉場所,審慎開放,建議採取臨時禁止開業措施。換言之,期盼中的五一檔影院開門,幾乎是要泡湯了。倘若疫情依然揮之不去,甚至要等到國慶檔才正式復工,那麼對行業意味著什麼?
到臨界點了,馬上就撐不住了
為何受傷的總是電影行業?任何關於政策風向和宣傳口徑的變化,都能第一時間影響到影視的創作,任何有的沒的卻不能明說的東西都能影響到影片的審查結果。電影製作領域在如此高壓線、如此危險的獨木橋中度過這些年已經夠慘了,如今疫情到來,電影卻成為一個「背鍋俠」的角色,哪怕很多地區的餐飲業、KTV、酒吧開業復工,也未能放電影院一馬。
平心而論,很多室內高密度群體的地方都復工了,按說沒理由再對影院下手了。可一次次的,總是將矛頭直指電影行業,它所遭受的非議和指責多少有些不適當。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在價值和貢獻上,畢竟電影行業不論在影響力、還是產出上,都遠不能跟那些大行業相提並論,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電影行業既不能容納大量的就業人群,也不能創造大量的稅收,所以最終淪為了鄙視鏈的最底端,因此只能站好最後一班崗,成為最後一波復工群體。
其實在疫情侵襲之前,影視行業已經在短期內接連遭受了兩次重擊。第一次是2016年開始的資本泡沫破裂,大量公司集體暴雷之後,一系列公司壞帳產生的連鎖反應,導致熱錢出走,現金流告急,中小公司迎來一波關閉潮。第二次便是稅收政策趨嚴疊加經濟下行,許多公司和個體從業者再次受到重創,這又是一波狂風巨浪。
都說剩下的是精英,寒冬之後就是春天。眼看著行業開始步入正軌,市場開始好轉,結果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疫情。這是一次無一倖免的滅頂之災,哪怕有的公司躲過了前兩次打擊,也都到了臨界點,無法再承擔哪怕一根稻草的重量。這一次,真的很難頂得住。
2019年的寒冬之中,都說行業要觸底了,但2020年不僅沒能迎來反彈,倒是將繼續掉頭向下。
電影全產業鏈均受到重創
說起影視行業,外界都認為這是一個高大上的行業,可是它既包括導演、明星這種最頂端的人物,也有影院從業者這種低端的服務者。電影院處在行業中最為重要的下遊終端,工作人員卻拿著行業最低的平均收入。這種錯位感讓影院的身份變得非常微妙。
另外,影院也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相對全國其他行業、相對影視產業鏈其他行業,都是如此。影院一天不復工,電影就一天上映不了,相關的數十個環節都得停滯,產業鏈上的所有人都得沒飯吃,就這麼一天天的等著、耗著。
對於頭部的大連鎖院線還稍微好一些,現金流相對充足,還能夠再頂上幾個月。但對於大部分中小院線,尤其是三四線、小縣城的影院來說,幾乎沒有誰能夠扛得住停業半年。
2019年,全國票房不足100萬的影院有2000多家,這些將是率先關門的對象。影院的人員工資、場地租賃、水電、設備維護是巨大的成本。接下來影院的倒閉關門將會接踵而至,大量的員工失業、轉行也就在所難免。
作為宣傳和發行公司來說,哪怕在正常的狀態下,也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小的宣發公司,只要一個項目沒做好,立馬就有關門的可能。行業裡很多都是十人左右的公司,靠著接一些小片過活,競爭亦是尤為激烈,在疫情之前,已經洗牌了一大批了。
很多人都說宣發乾的是「中間商賺差價」的事兒,自己從來不用掏錢,沒什麼風險。其實不然,對於宣發來說,很多時候都得需要墊資才能接到好項目,亦或成為出品方拿錢投資,風險一點都不小。宣發墊資收不回錢的情況已經是屢見不鮮,被片方押款、回款周期慢的現象同樣也能壓死一家宣發公司。
對於一些網際網路電影公司,依然將遭遇重創,沒項目意味著沒有一切。但是大公司終究抗風險能力會高一些,大不了就是降薪裁員。
在疫情當中,很多製作公司和後期公司也是徹底沒活幹了,但還得養活員工,還有固定不變的房租,現金流將迎來巨大的挑戰。哪怕是大的後期公司,如果行業繼續停滯三個月,怕是會有越來越多公司撐不住,裁員,甚至關門都會相繼出現。
與此同時,行業衍生出的個體戶和小工作室,包括影評人、KOL、電影垂直媒體等等,都將無一倖免的遭受打擊。從線上到線下,關於宣傳和發行的一切相關事宜都徹底關閉,這些群體都很難挺過這段煎熬的時刻。
最近兩周,犀牛娛樂已經聽到5家小的電影公司關門了,實在是沒錢了,撐不住了。接下來這種情況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其實影視公司已經經歷過兩輪洗牌,不專業的、圈錢屬性的都出局的差不多了。剩下這些專心做事的,一旦遭遇危機和衝擊,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是損失。
現金流,這次真的守不住了。對於影視這個如此燒錢的行業來說,失去了現金流就失去了一切。哪怕一些還有點錢的公司,已經是不敢動彈、不願折騰了,老老實實呆著別動,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才是唯一要去做的,畢竟活下去才是今年唯一的奢求。
在如今的節點,敢開機的都是真正的猛士,它不僅得需要大量的現金流,還得擁有著無比的勇氣,畢竟光是把劇組百十號人聚集在一起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由此可見,明年將是非常缺項目的一年,國內市場真正迎來回暖或將得到後年了。
融資難的情況會再次出現,公司融資、項目融資都會無比困難。如今在疫情影響下,都在節衣縮食,更是輕易不會將錢流入到電影行業當中。可以想像2020年得是多麼的困難。
項目開不了機,所有人都閒了下來,包括導演和演員以及劇組各工種,都得被迫處於失業狀態。對於一線導演、演員來說,哪怕收入銳減,還畢竟家底厚實,這段時間權且就當休假了。但對於大部分其他從業者,都將迎來漫長的煎熬期。
最慘的是燈光、攝影、化妝這些劇組工作者,其實去年就已經有大量的失業和轉行,加上這次疫情,已經是很長時間都沒有收入了。如今開機的項目寥寥無幾,製作團隊的生計都將成為問題。
如果非得找到一個相對好些的崗位,那就是項目開發,編劇、策劃手中的活並不會放下,也不會因為疫情的到來而受到太多影響。對於手裡沒項目的編劇來說,這段時間反倒是個機會,有時間有精力,正是創作好作品的時機。
總之,這是我們所有人的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