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民軍隊創建者之一,後卻無軍銜,林彪說他資格夠被授予元帥

2020-12-27 騰訊網

紅軍的最初創建,力量主要來源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平江起義、黃麻起義。

平江起義的三大領導人是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所以說滕代遠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軍隊的創建者和卓越領導人之一。

滕代遠是湖南麻陽人,苗族,生於1904年,與任弼時、王明、鄧小平、陳伯達、段德昌、李聚奎、郭化若、鄧穎超、賀子珍、顧順章等人同齡。

畢業於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的滕代遠,和比他小三歲的湖南老鄉粟裕是同學,他倆都是1923年考入這所學校的。

1945年,鄧小平、劉伯承、滕代遠(右)在一起

滕代遠1925年入黨,擔任過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湘東特委書記兼醴陵縣委書記、湘鄂贛邊特委書記等職。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主席考察了湖南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等五個縣的農民運動,就是由滕代遠和柳直荀陪同的。調研結束回到武昌後,毛主席迅速撰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重要文獻,提出了解決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的理論和政策。

1928年春,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建立了中共的秘密組織。4月,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第一團團長彭德懷由段德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在第一團建立起了秘密黨支部,彭德懷任書記。

1928年7月17日,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書記滕代遠,受湖南省委的派遣,以省委特派員的身份到達平江,與一團副官、共產黨員鄧萍接上了關係,傳達了中共湖南省委員會關於準備在必要時舉行起義的指示。

7月19日,彭德懷從友人的來信中獲悉南華安特委被破壞,黃公略等人的身份暴露,反動派準備抓人。當晚,一團黨組織舉行緊急會議,決定立即發動起義。

22日,彭德懷、滕代遠率第一團在平江城舉行起義,起義部隊佔領了縣城。

由此創建了著名的紅5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鄧萍為紅5軍軍委書記,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為委員。

12月10日,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5軍主力700多人到達井岡山,同毛主席、朱德領導的紅4軍會師,紅5軍上山部隊暫編為紅4軍第30團,由彭德懷任紅4軍副軍長兼紅30團團長,滕代遠任紅4軍副黨代表兼紅30團黨代表。

此時,後來的開國元帥林彪、羅榮桓,開國大將黃克誠、譚政,開國上將黃永勝、張宗遜、陳士榘等人,在井岡山紅軍中的地位,均低於滕代遠。

後來紅5軍則根據中央指示與紅8軍(後加入紅16軍)合編,成立了紅三軍團,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政委。二人仍兼紅5軍軍長和政委,鄧萍任參謀長。

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和統一指揮紅軍及地方政權的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後,毛主席任總前委書記和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朱德、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林彪、譚震林任總前委委員和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委員。

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底,滕代遠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參謀長。據滕代遠之子滕久明回憶說:「當時毛主席接見我父親的時候,委任父親為參謀長。父親提出幹不了,後來毛主席對他說,委任你為軍委參謀長,不加『總』字,和我一起管八路軍、新四軍。父親後來就沒有堅持再說什麼了……」

1938年冬季,滕代遠與林一結了婚。林一是八路軍前方總部情報戰線上的一位年輕的女情報科長,膽識過人,工作方法靈活多樣,多次喬裝打扮,深入虎穴。因工作出色,貢獻突出,曾多次受到中共中央領導人和八路軍前方總部首長的褒獎。

1939年8月,滕代遠與林一合影於延安王家坪中央軍委駐地

抗戰勝利後,國共和談,為了便於雙方同等交流,我方的一些將領也被授予了軍銜,其中中將有4人:葉劍英、滕代遠、羅瑞卿、饒漱石,少將中有陳賡、許光達這兩位後來的開國大將。

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滕代遠當選為中央委員。在開國十大將中,僅有張雲逸當選為中央委員,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羅瑞卿還是中央候補委員,徐海東、王樹聲、許光達則榜上無名。而57名上將中,則無一人當選中央委員,只有王震、宋任窮、呂正操、張宗遜入選中央候補委員。

滕代遠在軍中的地位確實是後來元帥級的。

晉冀魯豫軍區成立後,滕代遠擔任第一副司令。軍區總司令是劉伯承,政委是鄧小平,滕代遠是三把手。

1948年5月,晉冀魯豫軍區和晉察冀軍區合併,組成華北軍區,滕代遠是第二副司令。總司令是聶榮臻,第一副司令是徐向前,第三副司令是蕭克,政治部主任是羅瑞卿,絕對的豪華陣容。

1948年11月,周恩來親自約見滕代遠,說中央軍委決定組建鐵道部,由滕代遠當部長。

在鐵道部首次會議上,朱德總司令親自陪同滕代遠出席,對大家說:「中央給你們派來個『將軍大老闆』。過去,他指揮千軍萬馬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從今天開始,他要掌管鐵路,指揮百萬鐵路大軍,開山修路,遇水搭橋,搶修搶運,支援大軍過江,解放全中國!」

滕代遠上任後,發出了「野戰軍打到哪裡,就把鐵路修到哪裡」的口號,短短的時間內就修築了15條鐵路幹線。1949年,滕代遠兼任中央軍委鐵道兵團司令員、政委。

建國後,滕代遠又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首任部長,一幹就是16年。

滕代遠

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由於滕代遠已轉入行政工作,因而沒被授銜。後來林彪曾提到有一位老同志的資格夠被授予元帥,說的就是滕代遠。

1965年,在第四屆全國政協會議上,滕代遠被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位居副國級領導人行列。

滕代遠雖然長期位高權重,但從來沒有想過為家人謀福利。20世紀60年代起,滕代遠陸續將4個兒子送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廣闊天地去鍛鍊成長。1962年,在臺灣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時,他就讓正在北京第二十五中學讀高中二年級的大兒子滕久光應徵入伍,去海防前線服役。1965年,他又讓二兒子滕久明報考了哈軍工,獻身於國防事業。1968年,他又堅定地支持三兒子滕飛應徵入伍,到祖國西北獻身於核武器研發事業。這一年年底,他又將最小的兒子滕久昕送往內蒙古大草原插隊當牧民。

1974年12月1日,滕代遠去世,享年70歲。臨終前,他為家人寫下了兩個字的遺言——「服務」。

讀之令人無法不動容。(劉繼興)

作者簡介

劉繼興,生於1970年,199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作家,文史學者,傳媒高管,太原市博雅奇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已發表作品達千萬字,有

《劉繼興讀史》

《魅力毛澤東》

《歷史的迷蹤:你所不了解的歷史真相》

《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

《歷史上那些牛人們》

《歷史上那些帝王們》

《民國大腕》

《民國秘聞》

《清朝原來這麼有趣》

《毛澤東軼事》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

《民國那些牛人》

《最雷人的歷史趣聞》

《歷史也能這般幽默》

《你所不知道的帝王》

《另類故史:談資時代的歷史爆料》

《最是驚豔民國範》

《風雅毛澤東》等書問世。

與此同時,劉繼興在華人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在臺灣出版了面向全球華人發行的繁體版——

《你一定不知道的56個歷史真相》

《荒唐!帝王不為人知的一面》

《震驚歷史的50則黑色幽默》

《清朝的那些秘聞趣事》

《歷史老師來不及教的幽默奇聞》等9部書籍。

相關焦點

  • 空軍司令劉亞樓為何只是上將,林彪真的替他說過話麼?
    1955年共授予十人大將軍銜,肖勁光、羅瑞卿和許光達三人是軍兵種司令,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張雲逸、王樹聲等七人是陸軍兵團大將。其中粟裕在十人中屬於獨一檔。他是紅軍長徵後留在南方堅持三年抗爭的代表,又在解放戰爭中打了許多「神仙仗」,排序大將之首,無可非議。
  • 1955年,10大元帥夫人都是什麼軍銜,誰的最大,誰最美?
    1955年,朱德等10位功勳卓著的戰將被授予元帥軍銜。我們知道,這些老帥們的妻子很多都是革命伴侶,自然不少人也都在軍隊中工作。
  • 他和開國元帥重名,是第一任文化部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他和開國元帥重名,是第一任文化部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文/號外歷史之澤宏 圖/網絡眾所周知,在1955
  • 參加人民軍隊的26位東北軍將領,都授予啥軍銜
    呂正操馬上做出應對,他直接率一個整團的隊伍加入了八路軍,正式成為了人民軍隊中的一員。要知道,當時抗戰剛剛爆發,八路軍所有兵力一共只有14個團。呂正操率一個團整建制的加入,對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無疑是貢獻非常大的。
  • 八路軍6個正副師長,其中5個都被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是上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大舉入侵我國土地,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成為了中國人民心裡中最悲憤的記憶。為了保衛國家,當年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可以說我們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全都是當年的英雄們用血與肉所鑄成的。而八路軍在其中的表現尤為耀眼,是抵禦日軍不可磨滅的力量。
  • 新中國十大元帥中,最大器晚成的是誰?
    全軍大授銜時作為十大元帥中最年長的一位,朱德被授予元帥軍銜時已經69歲了,與最年輕的元帥林彪相差了21歲,可謂是大器晚成。堅定的革命者:1927年,與周恩來、賀龍、劉伯承、葉劍英、葉挺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創建了人民軍隊,那個時候,朱德任務是拖住南昌城內的守備首腦,以便起義順利進行,相對於賀龍、葉挺的職位,還是有差距的,而當時,朱老總已經41歲了,賀老總31歲,當時剛滿20歲的林彪也在部隊裡面
  • 1952年評定軍隊級別,將全軍將士劃為24級,分別授予啥軍銜
    1952年3月,人民軍隊的正規化進程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體系也逐漸完善成熟。此時,組織上決定將全軍評定級別,共劃分了十一等24級,那麼分別是哪24級,各個級別在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第一等第一級:軍委的主席級。
  • 他是葉挺麾下的第一悍將,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7歲時讀私塾,後入樂會縣高等小學和瓊崖中學。五四運動中被選為瓊崖學生聯合會幹事,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 1924年5月,周士第投考廣州黃埔軍校,為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生。是年冬畢業後,奉調大元帥大本營鐵甲車隊副隊長。「鐵甲車隊」為國民革命軍裝備最先進之部隊,有鐵甲列車及其他車輛等。鐵甲列車即為外加鐵甲之火車頭,後拖五輛鐵甲車。
  • 開國元帥羅榮桓:17歲參加革命,61歲病逝,偉人:與我共事一輩子
    在1963年12月16日,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國元勳、十大元帥之一羅榮桓,積勞成疾,在北京病逝,終年61歲。毛主席親自到現場悼念,並對羅榮桓的遺孀林月琴說:羅榮恆是個好同志,為人很老實,原則性強,紀律性強,從不在背後議論人。當年,在山東的時候,我說一個羅榮桓去了活了一盤棋。東北戰役(原話如此)的時候,他主張打錦州,和中央保持了一致。
  • 非洲沿海國家兵力20多萬,元帥軍銜授予國王,軍隊總監只是中將
    另外還有預備役15萬人,準軍事人員4.2萬人,應該說具備一定的軍事實力。那麼,該國的軍銜設置是怎樣的呢?相信很多軍迷都有興趣了解一下。摩洛哥陸軍軍銜區分為元帥、上將、中將、少將、準將、大校(Colonel Major)、上校(Colonel)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和少尉。
  • 中國第一位女中將聶力:父親元帥,丈夫上將,成全球最高軍銜家庭
    「巾幗不讓鬚眉」即「女子並不比男子差的意思」,歷朝歷代皆有女將軍,唐太祖李淵的第三女李秀寧,被稱為史上唯一當過公主的將軍,她也是史上唯一一個以軍禮殯葬的女子,其軍隊被稱為
  • 1955年授銜儀式,他宣讀了10大元帥名單,但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表彰一些功績突出的人,我國舉行了授銜儀式,專門表彰了各位軍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評選出的十大元帥。當然了,除了十大元帥之外,還有1000多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在當時的授銜儀式上,有一個人宣讀了十大元帥名單,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此人就是彭真。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利後,人民軍隊開始了波瀾壯闊的長徵之旅。為了方便指揮,組織上對紅軍進行了重新整編,共編成了五個軍團,五個軍團共下轄12個師。那麼這十二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1955授銜時,他說要把軍銜掛在狗尾巴上,主席聽聞說了句話
    一九五五年,是我們軍隊第一次大規模地授予勳章,這次授予的前後,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有人覺得自己的勳章很高,比如羅榮桓、許光達等人,有人覺得自己的勳章很低,比如許世友、鍾偉等人。早些時候,許世友曾在少林寺學習武藝,後參加紅軍,在土地革命時期已是軍級幹部,解放戰爭期間任華野九縱司令,1955年受命為上將。對於自己的軍銜,許世友有些不滿,他認為自己的軍銜太低,於是找了周總理,說至少也應該給自己評個大將軍,周總理說蕭克也是將軍。聽到這個消息,許世友不再吵鬧了,因為他知道蕭克的履歷比他更深。
  • 曾擊斃日軍少將的他壯烈犧牲後,毛主席寫了輓詩,蔣介石寫了輓聯
    別走開,看看這幾篇:他是人民軍隊創建者之一,後卻無軍銜,林彪說他資格夠被授予元帥毛主席最信任的紅軍高級將領關鍵時刻卻緊跟張國燾,他叫何長工這些同學很給力,多次冒險幫朱德,其中一位國軍上將因之被謀殺>他是遊擊隊小隊長,擒獲了陣前倒戈的團長公審斃之,後成開國上將被授予開國上將時,他才40歲,後在軍中任職超過所有開國大將上將大年初一,毛主席打了生死攸關的一仗,陳毅譽為「最有榮譽之戰」兵團司令打了淮海戰役以來國軍的唯一勝仗,崇拜毛主席視角很獨特
  • 二戰日軍「元帥」是最高軍銜?從元帥府職能看,它只是個榮譽稱號
    研究二戰史應特別注意,日軍的「元帥」嚴格來說並非是一級軍銜,而僅僅是授予少數陸海軍大將的「榮譽稱號」,可以理解為帶有「勳位」的性質,所以某位大將銜軍官獲授元帥後,其正式稱謂是「元帥陸軍大將」或者「元帥海軍大將」,說明其正式軍銜仍然是大將,這個稱謂雖然看起來很可笑,但事實的確如此。
  • 老蔣觀看十大元帥照片,指一個人對宋美齡說:他,太厲害了
    1955年,我軍大授銜,許多有功將領,分別被授予少將,中將,上將軍銜,還有十人被授予元帥軍銜,退守臺灣的蔣介石在授銜後看到了一份報紙。報紙上面報導了大陸開國十大元帥的名單。蔣介石看了許久,才指報紙中的陳毅對坐著身邊的宋美齡感慨到:,如果沒有他戰爭可能結束不了這麼快。
  • 粟裕大將沒被授予元帥銜,一是自己堅決推辭,二是與陳老總有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總共授於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59名少將。粟裕名列十大將之首,後來人們把他稱為「共和國第一大將」。很可惜,粟裕原本可以評為元帥的,但因為一個變故和他自己的堅決辭讓,最終與元帥失之交臂。
  • 資歷最接近元帥的將軍,63歲授予大將軍銜,李宗仁向其鞠躬道歉
    1955年建國後首次立功大授銜時,63歲的張雲逸被授大將軍銜,是我軍中年齡最大的開國大將,因為在入黨前他就已經當上了少將,年齡比劉帥還大,所以在建國後,偉人就專門特批他的待遇,升一級享受行政三級,開國元帥的待遇。
  • 1955年授銜時,彭總得知此人的軍銜後很不高興,他說:太高,必須降低
    我也夠不上什么元帥,如果要評的話,也很難說評個什麼『將』是合適的。但這不是個人問題,倘若不評一些元帥,那就會使一些人難得依次評下去。 說這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開國元帥彭總。彭總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坦蕩無私,清廉簡樸,令人痛惜的是他一生都沒有子女。彭總沒有兒女,對待自己的侄子、侄女,他有著深切的舐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