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陳文茜:你們有青春,為何非要一個房子不可

2021-02-08 解放日報

本文為解放日報原創稿件,如需轉載請在文首註明出處。


日前,在北京首都圖書館舉行的臺灣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新書《樹,不在了》發布會現場,陳文茜和前來助陣的央視名嘴白巖松面對現場主持人的提問,妙語連珠,暢談全球經濟、年輕人的成長等話題。經授權,精編對話內容,以饗讀者。


臺灣資深媒體人 陳文茜

  

■本報記者 徐蓓 整理


我們都是全球化經濟分工的一部分


主持人:《樹,不在了》是一本寫給年輕人的書。就陳老師您最直觀的感受,當下臺灣和大陸的年輕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陳文茜:有時候憤怒是一樣的,但是大家找出來的答案是不一樣的,拿來遷怒、洩憤的稻草人是不一樣的。


臺灣地區經濟真正開始發展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臺灣是日本的衛星工廠,經濟逐漸步入快車道。到了上世紀90年代,臺灣的股市和房地產出現泡沫,經濟停滯,大量的產業外移。正如我在書裡寫的,當時我們以為我們可以享有的繁華是永遠的,並不知道這個禮物也會被瓜分到別的地方。


而大陸的經濟其實是很年輕的。作為一個年輕而有活力的經濟體,它在全球經濟中快速崛起,「Made in China」成為很多人在21世紀初期對大陸最重要的記憶。所以,現在也許會有不少人覺得這個禮物不會離開。


但是,我不得不說,這個禮物總有一天會離開。現在有一個新的名稱叫「新常態」,確實要適應「新常態」。我們都是全球化經濟分工的一部分,我們各自承接了全球不同經濟中一個階段的角色。


有的臺灣人認為我今天會這麼倒黴,是因為我的工作被大陸人搶走了。我就告訴他們,如果這樣講,上世紀70年代我們臺灣人的工作,就是我們從美國黑人手上「搶來」的。因為上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開始罷工,導致很多企業遷址亞洲,所以「亞洲四小龍」崛起了。因此,如果臺灣人覺得大陸人「偷走」了他們的工作,美國的黑人則可以認為臺灣人的工作是從他們那裡「偷走」的。這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我們只是各自被分配到的一個時代的角色而已。


年輕人也要買房,說明我們的觀念出了問題


主持人:聊一個現實的問題,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比如說我從1997年畢業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還買不起房子。請問兩位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陳文茜:要做一個聰明人,傻瓜才現在買房子。全球很多地方的人都在罵高房價,因為解決金融海嘯的唯一方法就是降息,接近零利率,逼你把錢投到別的地方去。這就造成錢往房地產跑、往股市跑,而且中國人特別相信安居樂業,因此房價越來越高,臺灣地區的房價更是高得離譜。但是我給年輕人保證說,如果你是沒有什麼錢的人,你不是投機客,就不要輕易買房子。因為只要有升息的那一天,利率如果升回來5%到6%,你的貸款利息那麼高,房價就會下來,就會大幅度得到修正。


你們有青春,不像老得快離世的人,非有一個房子不可,所以,你就乖乖地租房子,等房價跌下來那一天才去買房子。你看中國這幾年經濟發展這麼快,房價當然會變貴,但是房價一定會下跌,多出來的房子怎麼辦?只好出租。我之前一直拒絕置產,不買房子,我是等到2003年「非典」爆發、房價大幅度下跌的時候才買房子,我買房子那一年45歲。


白巖松:在全世界的國家中,有幾個會說年輕人28歲就應該買房子?可能只有大陸的年輕人會有這個要求。曾經有個統計,大陸人買第一套房子的年齡是27歲到29歲之間。這太神奇了!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的年輕人都做不到,只有大陸人做到了,而且不做到的話,還會罵這個時代有問題。


我在報上看到一則消息,一對外地年輕夫婦,是北漂一族,結婚的時候在北京買了一套很大的房子,代價是他們兩個在農村的父母都把家裡的大房子賣掉,換了一個小房子。我只能說,是我們的觀念出了問題。


不管你多憤怒、多質疑,你都應該把自己變成一個公民


主持人: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80後、90後比父輩們在某些方面要面臨更多挑戰,比如我們面臨的環境汙染嚴重,工作壓力也大,所以有時我們會有一種憤怒的情緒。這種憤怒應該如何釋放呢?


陳文茜:當你覺得憤怒的時候,最好三思而後行。我對臺北的高房價,也是很憤怒的,但你不僅僅要憤怒,最好還要思考這個憤怒的原因在哪裡,它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當青年人把憤怒當作思考的起點,而不僅僅止步於憤怒時,憤怒是好的。這是一個哲學家和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實踐行動者,跟一個暴民的差別。你是社會的改革者,還是社會的暴民,差別就在於你是否深思熟慮地知道你的行動會把這個社會帶到更好的方向。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因為我了解年輕人的痛苦,也知道時代的憤怒。可是中國歷史中,我們嘗過很多的苦,我們做過很多因為憤怒而產生的愚蠢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會使社會受傷。


我常常對年輕人說,除了一戰、二戰時期,可能歷史上很少有像你們今天所處的年代,年輕人需要這麼認真地學習政治經濟學。你們以為只要學MBA就好了?這是錯誤的。你們必須要了解這個時代的問題,了解這個時代全球的政治、全球的經濟,它們在不斷地改變,它們的秩序在不斷地被設定。我今天跟幾位朋友在談亞投行這件事,美國人關心得不得了,可是我發現在這裡有些年輕人並不關心這件事,也並不知道這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事實上,只有當你關心和了解這些事情以後,你才會知道問題是怎麼來的、你該怎麼面對,由此你提出的方案才會有助於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白巖松:我覺得可以把憤怒換成另一個詞——叛逆。有一句話說得好:「年輕的時候不叛逆,是身體有病。歲數大了還叛逆,是腦子有病。」現在經常會看到很多憤怒的中年人和安靜的年輕人,這說明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都病了。年輕的時候叛逆、質疑,很正常。我們年輕的時候剛好趕上上世紀80年代,我們憤怒、質疑,但是一點不影響我們學習別的東西,去接近我們該接近的東西,去建設我們的家園。


文茜這本書的名字叫《樹,不在了》,書名看似是一個結束,而這本書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問號。樹不在了怎麼辦?這裡面有好幾層含義。2008年開始,原來的金融秩序被打破了,需要重建。我還可以理解為,過去的大樹不見了,我們需要自己成長。但不管你多憤怒、多質疑,你都應該把自己變成一個公民。當這個社會人人都變成公民的時候,這個社會差不到哪兒去,因為公民不僅意味著權利,還意味著義務。


沒有一樣財富比青春更好,它像一張空白的紙,你填什麼都可以


主持人:現在有的年輕人願意去追求夢想,但是追求夢想可能會付出一些代價,比如離鄉背井、不能陪伴父母。如果向現實妥協的話,則可能會找一份所謂的穩定的工作,過上讓父母安心的理想生活。面對現實與追求夢想,年輕人應該怎樣去平衡?


陳文茜:我覺得年輕人不應該那麼現實,因為你們有追求夢想的資本。你們現在不需要陪父母,你們的父母跟我年齡差不多,我們不需要你們陪,你們出去以後只要回來看看我們就可以了。等到你們的父母老了,他們真的需要你們照顧的時候,你們再考慮這個問題也不遲。


我舉一個自己的例子。我原來有一個夢想,我想到法國普羅旺斯去學習那裡的文化,我從來沒有想過圓這個夢會很困難。可是,就在40多歲的時候,我生了一場很嚴重的病,當時亞洲沒有技術治好這個病,我只能去美國開刀、治病。我在紐約待了8年,這幾年仍然不斷在醫院裡進進出出,所以我真的不太可能再去普羅旺斯生活了。換句話說,你的身體、你的健康、你的青春就是你最大的財富,你可以隨時隨地去任何地方追求自己的夢想。


我年輕的時候經常一個月換一個工作,不是為了跳槽,而是為了各種不同的理由。這些理由讓我不斷地換工作,不斷嘗試新的角色,享受不同工作帶來的樂趣。我是臺灣最大的報紙《中國時報》副刊的主編,之前在律師事務所工作,我在大學念法律專業,高中時候學作曲。因為青春歲月是我的財富,所以我可以學習很多東西。等它們積累到一定階段,這些東西就變成了我的「資產」。


沒有一樣財富比青春更好,它像一張空白的紙,你填什麼都可以。我現在這張紙都填滿了,而且是皺皺的,我必須跟我的健康妥協,而你們離這一切還差得很遠呢。





相關焦點

  • 陳文茜:年輕人不是非買房子不可
    昨天,臺灣名嘴陳文茜新書《樹,不在了》在首都圖書館舉行首發式,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助陣亮相,現場兩人妙語連珠,暢談全球經濟、年輕人的成長等話題,國內幾十家重要媒體及門戶網站紛紛給予了重點報導及專訪。
  • 【風雲】陳文茜:年輕人,請珍惜你的幸運!
    只有傻瓜才會現在去買房子上海觀察:如今一些大陸的年輕人在30歲前後已經成了「房奴」。但你說,傻瓜才現在買房子。你自己也是一直到45歲才買了房子。你說這句話的依據是什麼?陳文茜:中國人特別相信安居樂業這件事。
  • 陳文茜: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漫讀
    TW女文人有兩個我最欣賞,一個是龍應臺,一個是陳文茜。知道陳文茜是2004年,當時在三亞做活動,閒餘一幹人在海邊的躺椅上休閒,我隨身拿了胡適的《容忍與自由》,一位來自TW地區的同行也帶了一本書,叫《只怕陳文茜》。我很好奇,互相交換了翻看,看到這一段:「我出生於二十世紀中旬,正好是兩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
  • 我沒有用直覺思考的習慣——陳文茜
    那利率為何會這麼低呢?這是因為挽救經濟就一定要靠低利率。而要保住股市,讓經濟數據好看,就要靠低利率,那它的後面就一定又會有人炒房……所以,只要有一定資本的人,去炒房,去買股票,就能賺很多錢。而沒有資本的低階層人士在經濟衰退的時刻,就會越來越沒有錢,或者他們手裡少量的錢也在貶值,他們的財務狀況和生活狀況就會變得越來越糟。本來努力二十年就可能買得起房子,現在可能努力一百年也買不起了。
  • 當馮侖、陳文茜被問到「假如年輕人不care你們了怎麼辦?」
    偷偷匯報一下:目前已經有喪心病狂的馮叔粉集齊了14張日曆!後臺已經被刷屏到快崩潰了……話說回來,我們承諾過今天會深扒一下20日的活動。列位看官,下面開始一個正經的報導。90後:我們就是年輕人。80後:我們還算年輕人。70後:我們接近年輕人。50後、60後:哦,你們聊,我們先走了。
  • 陳文茜:妖姬暮年,壯心不已
    這個李敖嘴裡「最聰明的女人」依然擁有高聳的胸,犀利的嘴。或許正如她自己所說,「如果我老了,不再憤世嫉俗,代表我和這個偽善的社會已經妥協了」。妖姬暮年「我想證明我比他小。他長得比較著急。」發布會一開始,陳文茜調侃了一下比自己小十歲的白巖松,「我們老年人都是彼此承讓一下」。
  • 【人物】陳文茜:一個難以歸類的女人
    和這個世界上身不由己的大多數人不一樣,陳文茜似乎從來都是跟著感覺走。  1976年,陳文茜輕鬆考入臺灣大學法律系,但畢業後沒有像其他同學去做律師,「律師的工作,會迫使我用智慧抓法律漏洞,老天生我,父母養我,不是讓我將聰明用在這個地方的。」 陳文茜慢慢道出自己的感悟:「我常跟別人說,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比你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更重要。
  • 陳文茜訪問侯孝賢被批荒腔走板 舒淇:誰請她來的?(圖)
    但侯孝賢昨說不在意,陳文茜則強調想以侯導童年頑皮凸顯他現今地位。昨晚她錄《文茜的異想世界》前被問遭攻擊是否委曲?陳文茜用英文回:「I don't trust you(你們不可靠)!」陳文茜問:「當時坎城影展念到侯孝賢得最佳導演時,你聽得懂嗎?」他臉一沉愣2秒,隨即展現高EQ微笑答:「哎,我英文也不錯,不要這樣好不好。」陳文茜再問坎城首映隔天,他有無猛翻報紙看影評?
  • 李敖忠告年輕人:沒有錢,人生要看開一點,過一個清淡寡慾的生活
    他說自己要活到一百零六歲,因為他仇人的老婆都活到了一百零六歲,所以他也要活到一百零六歲才算勝利。結果,造化弄人,一輩子不輸人的李敖還是敗給了病痛,83歲因腦瘤去世。在去世前,他想給自己的家人,友人,仇人作個道別,以作謝幕。但不知什麼原因,現在也沒有冒出動靜,也不知道他的那些女朋友最後有沒有去看他。
  • 名嘴陳文茜寫給年輕人的18條人生忠告
    每個世代有他們的經驗、痛苦、歡樂以及賴以成功的方法及機會。相異世代的科技、知識差異太大,無法複製。Bill Gates父母親不會電腦,林語堂的父親只是一位牧師。年輕世代的夢,要靠自己尋覓。聆聽你的心裡,找到所長,找到屬於你們的潮流。你的夢,自己的。青春是一張空白的紙,你可恣意地在紙上填寫任何你想要的圖案。上了歲數的人,要嘛少了膽識,多了框架,人生就們註定了。
  • 美豬開放昨非今是,陳文茜說重話:蔡英文連羞恥心都沒有
    民進黨當局日前宣布明年元旦起,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過去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從地方縣市首長到「中央」民意代表、基層黨員都是高呼反對進口,如今「昨非今是」,仍引起諸多質疑聲浪。趙少康認為過去民進黨「在野」時,各個強烈反對進口,表明若是有哪個領導人開放,就該下臺負責。但現今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以「時空背景不同」為由進口,令他質疑「時空背景有何不同」?他認為時空背景其實都一樣,最大的不同就是蔡英文。
  • 非你不可,非你不愛
    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的:「我喜歡吃草莓,但草莓汁不行,草莓蛋糕不行,不是草莓也不行。」當真的愛上一個人,就好像你就是全部。這就叫非你不可。不知道為何如此執著,就是非你不可。餘生很短,談戀愛還是要找一個非你不可,非你不愛的人。喜歡一個人的原因有很多。
  • 何不做一個有爭議的女人|【大咖駕到】之《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主持人陳文茜
    1980年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自2005年起主持鳳凰衛視《解碼陳文茜》,與趙少康,李敖並稱臺灣三大名嘴。從《文茜小妹大》到《文茜大姐大》,她引經據典、思路敏捷,橫跨政治、商業與媒體界,是臺灣不可忽視的風雲人物。 「女人若熬到五十年金婚,她大概需要燒54000頓飯,她是廚房裡終身的僕役,寒暑不停業,保留在孩子記憶中『母親溫馨的味道』是她唯一獲得的報償。」
  • 陳文茜致青年:你的憤怒 誰的商機?
    這不再是一個享樂的年代,樹不在了,何以為繼?面對年輕人的困境、社會的趨勢,陳文茜身踐力行,曾被譽為「最聰明女人」的她,要為時代發聲。自述:主動抉擇 不憶過往我儘量在我的人生裡頭選擇的是主動性的抉擇。中國自己也在種樹,所以現在有一個名稱叫新常態,在全球的經濟增長裡頭,過去那種雙位數字的增長,本來就是很特殊的狀況,它不可持續,甚至7%的GDP的成長,在全世界的未來,我相信再過十年後的中國,也不可能是7%的增長,發達國家的增長都是3%就非常好了,4%就已經非常好了,所以這種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中國需要有一段時間來轉換。
  • 陳文茜對話蔡康永:不要急於在年輕時就實現你的夢想
    說我蹲下來主持《康熙來了》,說實話,我一點都沒有蹲下來的感覺,反而在主持《真情指數》時,常常有蹲下來的感覺。《真情指數》是個一對一的訪談節目,訪問各個領域的重要人士,當中有一些是我認為重要,但別人覺得不重要的人,比方像飯島愛這樣的人物。當時有一位臺灣的社會賢達,聽說上個禮拜播的是飯島愛,他就拒絕錄下一集,要求與飯島愛中間要隔兩個人,才願意參加錄像。
  • 對話 陳文茜:「越驚世駭俗,我越開心」(下)
    圍繞著你一直有各種各樣的爭議,你怎麼會有那麼強大的心理能量去應對?陳文茜:我去分析這個爭議從哪裡來。真的是我做錯事嗎?是我不誠實嗎?是我不正直嗎?我傷害了人嗎?都不是,爭議只是我做了一個他們不希望、或者你們不期待、不預期的女性。我如果符合他們的價值我不就是個俗人嘛,是吧?!
  • 陳文茜提問侯孝賢:為什麼不讓舒淇露胸?
    (1)陳文茜問起侯導他小時候的故事,但陳不斷打插,說:「不是!你小時候應該不是這樣!是這樣…」侯導說:「不是!是這樣的……」陳文茜:「不是!我讀到一個報導不是這樣說的,是這樣…」侯導:「不是這樣啦!是這樣……」陳文茜:「不是吧?不是這樣!
  • 陳文茜VS.阿信─年輕人跑起來(下)-《我相信.失敗》選摘
    阿 信:當時的第一首歌是〈瘋狂世界〉,但是他們最有反應是一首閩南語歌〈軋車〉。我們五個人上臺時,真的很害怕,因為去大陸之前就聽說過各式各樣的傳言,例如歌手上臺唱歌,大家若不喜歡,就會把礦泉水瓶往上臺丟,「下去吧」,要求換一個歌手。我們連續一個月在大陸十七個城市,做了十七場校園演唱會,每一場大家都是諸如此類的反應。
  • 83歲作家李敖今日離世,去世前最想見兩個女人:陳文茜、胡因夢
    今天,有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情。那就是文壇知名作家李敖不僅受封為一代文豪,同時以政治評論員身份敏銳針砭時事,甚至跨足政治圈,選過總統、當過立委,壯觀豐盛的人生篇章於今畫下句點,家屬透過臺北榮總發表新聞稿,證實大師於107年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安然辭世,享壽83歲。
  • 一定要生兒子,你們家有皇位要繼承?
    後來這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兩個女兒離開了,後來半工讀,一邊念書一邊照顧孩子,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如果一個國家的人,一味地追求生兒子,那麼這個國家最後會變成怎樣?對於社會來說,犯罪率會大大增加,婚姻會變成市場,價高者得,甚至還有些人公然明碼實價賣女兒,或者拐賣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