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漸凍症連生三娃,霍金和妻子到底誰更勇敢

2021-02-07 嘁嘁喳喳女生班

明天是霍金離世兩周年。


一大早郝姐姐的兩個朋友又槓上了。起因是一個男生說:


霍金確診漸凍症後還敢要三個孩子,真勇敢!


女生就不樂意了,女生說:


這不是他妻子勇敢嗎?!



對這位天才留意不多,其夫人聞所未聞,去搜了搜資料。看到這張結婚照我是震動的。



照片上的男青年拄著一根棍,神情愉快灑脫,女青年也是快樂的,倒是有些拘謹。

她知道啊!從決定與他結婚,她就知道,這個人得了絕症。


「為家庭付出一切養大三個孩子以後卻被離婚!」,是不是很聳人聽聞。又或者,要是說「男人啊,輪椅上縮成一團說不出話都攔不住他拋棄髮妻移情別戀。」,「外語博士賢妻良母還不是不如護工!」還有「不要跟天才談道德,科學家有多少渣男」是不是也夠扯一壺?



我把能找到的一些事實,按照時間順序列下來。你慢慢看,順著時間的河流,體會一下每一步的抉擇。這是什麼樣的人生!




故事的時間線

1963年,霍金21歲,劍橋大學研究生。聰明嘚瑟,愛喝酒愛塗鴉的英式浪少,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醫生當時預判他最多只能再活兩年。

同一年,倫敦大學預科生簡王爾德在派對上遇到霍金。



1964年10月,已經知道霍金得了絕症的簡決定嫁給他。

1965年7月14日正式結婚。這一年,霍金在劍橋當研究員,簡在倫敦上學,周末才能見面。


1966年,簡畢業。她決定繼續深造。

1967年,大兒子Robert出生。

1970年,Lucy出生。

1975年,霍金髮表黑洞輻射理論

1977年,簡寫到過10歲的大兒子經常幫忙照顧父親,才讓她免於壓力崩潰,並拿下西班牙中世紀古詩博士學位。為此對兒子感激兼愧疚。



同一年,BBC紀錄片讓霍金知名度出圈。
1978年,簡認識教會合唱團管風琴演奏家瓊斯建議友誼。這一年霍金獲得理論物理最高獎「愛因斯坦獎」。

1979年,第三個孩子Timothy出生。

1982年,霍金第一次有了寫《時間簡史》的念頭,除了科普還是為了想給女兒掙學費,所以挑選出版社時候就把版稅作為重要標準。

1985年,霍金訪問歐洲嚴重肺炎,簡決定用切開氣管代替維生系統,並且不留在公立療養院而是回家。霍金徹底不能說話了。

同時,他們申請到基金支持護理費,請來三班護工輪流照顧霍金,其中包括伊蓮梅森。

伊蓮的丈夫大衛給霍金裝了一臺小電腦,他發現這樣表達比殘疾的語音表達更自由。

1988年,《時間簡史》出版。




1990年,霍金和簡離婚。離婚原因,除了護工伊蓮的介入之外,據猜測還因為簡是基督徒而霍    金已經成為極端無神論者。

1995年,霍金與伊蓮結婚。

2004年,媒體發現霍金手腕嘴邊有不明傷痕,懷疑家暴。霍金否認。

2005年,霍金病情繼續惡化,只能用臉部肌肉變化來控制電腦。霍金仍不放棄開始與神經科學家合作研究可否將腦電波翻譯出來。

2006年,霍金與伊蓮離婚。

之後,霍金和簡又跟兒孫一起出現在公眾面前。簡還特地將已經出版的自傳中最後部分修改,加進了「希望」。


一起參加電影首映



兩個都不退縮的人。


「上世紀60年代,我們都生活在核戰爭的陰雲之下,宣傳中說,一旦核彈爆炸,我們只能活4分鐘,這讓年紀輕輕的我倍感壓抑。我當時這樣想:如果史蒂芬還有兩年時間,核彈爆炸後我們還有4分鐘時間,那麼兩年和4分鐘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區別呢?」


「醫生說史蒂芬還有兩年生命,我想,我一定要全身心地陪伴我所愛的人,他是那樣聰明,我希望自己能幫他發揮熱情、實現理想。」


帶著強烈的自我犧牲精神,簡霍金決定要照顧霍金的時候,才20歲。宗教觀念的加持下,她應該並沒有我們網絡流傳的那種恐婚恐育式自珍,信仰上帝的人,不會因為丈夫隨時會死掉,就不生養孩子。最讓我吃驚的,是霍金肺炎中,她決定切管而不是長期用機器維生,選擇讓他坐起來而不是躺著,這是深刻理解工作對於丈夫有多麼重要。能為彼此生命決斷,這是心理很堅強的女人。說勇於對付日常瑣碎是英雄,豈止如此,在穿越了瑣碎以後,淡定地認為那值得,這是簡最讓我動容的。



冰桶挑戰的時候,霍金家三個孩子罕見地一起出現,表示支持。

這家人的出現一直是和睦乖巧的樣子,看來媽媽的基因很強大。


並且,簡從未放棄做自己。


「讀書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應該陪孩子玩,真的陪孩子玩時我又想,自己應該把時間用在寫論文上。我們的第3個孩子出生的前兩天,我終於寫完了論文。」


「在劍橋定居之後,我發現這裡有很多已為人母的女性,母親這一角色的地位在學術氛圍濃厚的劍橋卻很卑微。嫁給劍橋人的女人,生活會發生巨變,她們很難活出自己。如今在劍橋的一些地方,女性如果不是學者或者正在進修學業,仍然會受到各種排斥。」


簡是一名現代語講師,如今已經退休,一心致力於創意寫作。她現在正在寫的是《永恆的靈魂》三部曲的第3部小說,上一部小說的名字叫《再次追夢》,已於2018年出版。




那霍金是渣男嗎?一般人打前面兩關的時候就該崩潰了,該覺得世界欠他好多吧,在肢體完全被剝奪以後,仍然自信腦子是可以生產的,這人的意志力多麼強大。對家庭霍金沒有放棄責任,不能做科研就做科普,儘量去上報紙上電視,操心著女兒上私校的學費,這不是跟普通的爸爸們一樣嗎。有人說霍金是個早期網紅,善於炒作,科學貢獻配不上盛名。


我想人們愛他,是因為看到一個奇蹟,呈現了被剝奪所有身體尊嚴以後,一個人的腦子,能有多體面。



愛的核心不是佔有。當初簡想要做的,去幫助他實現夢想,她做到了。愛情並不是只有從一而終這一個標準。霍金葬禮兩年前的三月底在西敏寺舉行,這裡是喬叟、牛頓和瓦特以及英國那些開闢疆土的將軍們的國葬地。簡跟雜誌記者說,站在其中聽著莊重的音樂,她感到幸運,也為霍金感到幸運。




像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而不是咂摸八卦。


上帝說霍金:幹嘛呀兄弟,宇宙就是個樂子,誰會去解釋一個樂子?


電影《萬物理論》2014年底公映,簡對小雀斑的演技倍加推崇,說在現場看到他迎面走來的姿勢,仿佛穿越了。影片編導善意地不想說太多霍金的桃色故事,而是把信仰作為其中的主線。信仰衝突這個處理,簡是並不贊成的,她說不同信仰在他們倆之間並不是問題。


「一天,我問他:『你是怎麼確立一個科學理論的?』他說:『你必須從各種不同領域的研究角度來推斷全部的可能性,再確定你感興趣的是什麼。接下來,你要做的是選擇一個最有可能給出積極答案的研究領域。也就是說你選擇了你的理論,你選擇了你感興趣的領域,那麼你就能堅定信念。』 」

「我說:什麼?有些人相信科學,另外一些人相信宗教,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他聽了,笑了起來。」


從氣質上說,乖乖女和調皮的男人,本是互補的絕配。簡認為是上帝安排了自己去照顧霍金,而霍金最後成為了一個最不信上帝的人。為什麼如此極端的信仰不同,兩個人還能聽著笑了起來?


因為,這是兩個可以互相尊敬的人。







紀念霍金去世兩周年,京東圖書有13日到15日三天特價活動,還有滿減。

從專題裡選了幾本。


據說沒有人看得懂的《時間簡史》,不知道為什麼翻譯了40多種語言,幾十年來一直有人買。

如果你一定要在書架上放一本鎮宅,推薦插圖本,能大大減弱閱讀時候的挫折感。


同樣專治不服的另一本,僅供陳列。

玩笑開過,正經推薦,可能是霍金作品中有一般閱讀經驗的人,唯一能看進去的。

謝謝你讀到這裡。那麼,你覺得霍金夫人值得嗎?

點一點在看告訴朋友們

相關焦點

  • 霍金21歲患漸凍症,大半生都在輪椅上,他的家庭如何?
    那麼,工作之外的霍金到底是怎樣的生活呢?作為漸凍症患者、不得不與輪椅相伴為生的他,家庭生活又怎麼樣呢? 儘管隨後霍金被檢查患有漸凍症,甚至可能早亡,髮妻還是毅然決然地嫁給了他,毫不誇張地說髮妻的篤行給了霍金重生的希望。
  • 漸凍人症電影的那些事兒
    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人物介紹,現在讓我們通過鏡頭來進行更加直觀的認識,更加真切的走進漸凍症患者的生活……I have loved you.                                          ——選自電影《萬物理論》     《萬物理論》是一部傳記電影,影片很有名,好評如潮,講述了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簡·王爾德始於劍橋大學的愛情故事及霍金患病前後的生活。
  • 世界上最著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去世,這種疾病有多可怕?
    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剛剛,據外媒報導,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去世。霍金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霍金在1959年進入牛津大學,1962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開始研究生課程。
  •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漸凍症是現在醫學上面的治療難題,這種疾病因為病因不明,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治療,所以一旦患上了漸凍症就相當於被判了死刑。那麼什麼是漸凍症?漸凍症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漸凍症如果通過專業的名詞給我們解釋可能我們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告訴我們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種疾病我們可能就了解了。
  • 霍金在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為什麼會突然得了漸凍症?
    眾所周知,霍金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為「漸凍症」。但鮮為人知的是,霍金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就在21歲生日剛過完後幾天的一個晚上,他突感不適合,第二天起來他感覺身體開始迅速喪失運動能力(其實是神經無法控制肌肉了),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 霍金經歷兩段婚姻,癱瘓後竟然還能生3個孩子,他是如何做到的?
    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這種疾病俗稱漸凍症。霍金後期病情嚴重最終結果導致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霍金生病後才跟妻子簡結婚,還生了三個孩子。有人會問霍金全身上下只有手指可以動,孩子是不是他親生的的?大家不用替他操心。
  • 慢閱讀什麼是漸凍人症
    那麼到底什麼是「漸凍人症」(ALS)?它的發生率為多少?有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呢? 「漸凍人」霍金  相信大家都認識這個人,他是高智商的代名詞、「漸凍人」霍金。霍金的運動神經元疾病令他失去發聲能力,一直需要依靠聲音系統輔助發聲。
  • 除了霍金、冰桶挑戰 你對漸凍症還了解什麼?|世界漸凍人日
    初次發病後5年之內,大多數患者就會死於呼吸困難,僅10%左右能存活10年以上,像霍金這樣帶病堅持科學研究55年之久,實屬罕見。早在2000年,國際病友大會就確定6月21日為「世界漸凍人日」。但在這幾年冰桶挑戰流行以前,這個群體幾乎不為人知。隨著扎克伯格、比爾·蓋茨等名人的呼籲,僅美國就有超過200萬人為漸凍症協會捐款,總金額上億美元,可能是歷史上為單一病種捐助最多的款項。
  • 漸凍、癱瘓、僅手指能動,天才霍金的3個孩子是怎麼生的?
    — 史蒂芬·威廉·霍金大家可能都記得2014年火爆全球的「冰桶挑戰」,參與者們用冰水澆遍全身,體驗逐漸被凍住的感覺,並對相關機構捐款。這項挑戰讓「漸凍症」走入大眾視野。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作為與漸凍症鬥爭時間最長的人之一,也參與了這項挑戰,由他的子女們代為完成。啥玩意?子女?霍金不是只有手指能動嗎?哪來的子女?領養的?
  • 「漸凍人」精神榜樣霍金去世 我國有20萬人和霍金是「病友」 | ALS到底是什麼?
    冰凍的身軀  炙熱的靈魂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消
  • 身體猶如被按下了暫停鍵,四肢麻木全身綿軟無力,冰冷的漸凍症
    大科學家霍金得的也是這個病,連他都只能在輪椅上度過餘生,你盡可以想像一下這個病有多嚴重。」醫生再次回答。江濤出院了,只不過是坐在輪椅上的。病情愈發加重了,醫生說他最多還有十年壽命。十年壽命,這是在他二十五歲生日的時候,漸凍症給他開的一個大玩笑。「既然已經如此,那我就勇敢地接受它吧!」江濤艱難地拉開窗簾,任由陽光照在身上。隨之而來的,還有未來十年的憧憬。
  • 比癌症還要殘忍的疾病,正是罕見的「漸凍症」
    今天,#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衝上了微博熱搜。根據他的臉書主頁,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 到底什麼是漸凍症?它是怎麼一步步奪走患者生命的?為什麼說它比癌症還要殘忍?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人症(英文簡稱ALS)目前仍是不可治癒的絕症。
  • 關於「漸凍人」的優秀電影
    而火爆的「冰桶挑戰」是否能真正喚醒人們對「漸凍人」和「漸凍症」的關愛和幫助?許多人還是不了解什麼是「漸凍人」,其實,很早就有許多有關「漸凍人」的優秀影視作品,本期《青春信陽》整理收集關於「漸凍人」的幾部經典電影,冰桶過後,靜下來選一兩部觀看過,您會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動。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漸凍人霍金用眼動儀表達意思更殘忍的是,患者雖然喪失了行動能力,但情感和認知同大家一樣。你和他交流,他聽得到,但無法展露任何表情。你觸碰他的身體,他也感覺得到,但無法給予回應;他們看著自己的身體,一步步衰亡,一個個器官逐漸失去功能。
  • 傳奇的一生-霍金
    霍金教授的孩子Lucy、Robert 和 Tim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深感痛心。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位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將會留存多年。他的勇敢和堅韌,他的才華和幽默激勵了全世界的人們。他曾經說過,「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的人的家園,它就不是宇宙。」我們將永遠想念他。
  • 霍金的妻子:她用愛與隱忍成全了我們對天才的渴望
    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21歲時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症就是之前很火的「冰桶挑戰」募捐的漸凍人症更重要的是霍金與他第一任妻子的愛情更是值得我們了解她有堅強善良 簡·愛的名她有自由浪漫 奧斯卡·王爾德的姓
  • 漸凍人症,你不得不知的秘密丨iWanbao·百科
    它到底是種什麼病?致病原因又是什麼?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唐湘祁解釋說,ALS俗稱「漸凍人症」,多於30至50歲發病,是一種漸進性神經元退行性疾病,以四肢軟端肌肉萎縮癱瘓、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性損害為特點,會造成大腦和脊髓中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和支配肌肉運動,肌肉也會因缺乏運動而萎縮。
  • 霍金只有3根手指能動,婚後卻有3個孩子,曾親自解釋如何讓妻子懷孕
    提起霍金大家一定並不陌生,作為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讓人類對宇宙充滿無限憧憬,他對科學領域的貢獻更是功不可沒。然而這樣一個「天才式」的人物,卻在輪椅上度過了大半輩子。
  • 赴美就醫:「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去世,我們離戰勝漸凍症還有多遠
    他們的身體像被冰雪凍住,今天是腿,明天是手,最後連控制呼吸吞咽和眼球轉動的肌肉也不受控制。  更可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意識很清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走向死亡,因此「漸凍症」也被視為「比癌症更殘忍的疾病」。從出現症狀起,漸凍症五年死亡率約90%,不少漸凍症患者選擇赴美就醫。
  • 冰桶挑戰發起人之一,運動明星患上漸凍症那5年,高分治癒紀錄片
    《漸凍人生》是上映於2016年的紀錄片,片中的主角史蒂夫.格裡森是前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的運動明星,他原本身材不夠魁梧卻能成為職業球員,已經是個十分勵志的逆襲故事。當你看了他患上漸凍症後的5年,將會更加佩服他的毅力,和感動於他妻子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