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684年,為了進一步擴張齊國的勢力,自恃強大的齊桓公不顧管仲的勸阻,決定興師伐魯,企圖一舉徵服魯國。
在齊強魯弱的情況下,魯莊公動員了全國上下的力量,準備與齊軍殊死搏鬥。
就在這時,魯國有一個名叫曹劌的人站了出來,要求面見魯莊公,參與戰事。求賢若渴的魯莊公接見了他。
曹劌問莊公,魯國憑藉什麼抵抗齊國。
魯莊公說:「我把衣物、食品之類的東西分賜給臣下,不敢獨自享用。」
曹劌說:「您這樣做不過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國,民眾是不會出力作戰的。」
魯莊公又說:「我一向敬重神明,祭祀從來不會馬虎,很守信用。」
曹劌說:「對神明守信用,只是小信,神是不會降福的。」
魯莊公又補充道:「我對民間的大小案件,雖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都能公正處理。」
曹劌笑著說:「這才是君主的責任,為老百姓辦了好事,您可以與齊國決一勝負了。」
於是,曹劌隨同魯莊公一起奔赴長勺,準備迎戰。
兩軍擺開隊列,魯莊公傳令擂鼓,卻被曹劌制止了。他建議莊公以靜制動,先堅守陣地,再伺機破敵。魯莊公接受了這一建議,暫時按兵不動。而齊軍則求勝心切,憑藉自己強大的兵力優勢,主動向魯軍發起猛烈的進攻。但是,魯軍的防禦非常嚴密,齊軍連續三次出擊都沒能獲得成功,反而消耗了戰鬥力,喪失了鬥志。這時,曹劌又建議魯莊公抓住時機,進行反擊。魯莊公聽從他的意見,傳令魯軍全線出擊。於是,魯軍憑藉高昂的士氣,一鼓作氣,迅猛英勇地衝向齊軍,衝垮了齊軍的車陣,齊軍節節敗退。魯莊公見形勢大好,準備乘勝追擊,又被曹劌攔住了。曹劌走下戰車,仔細地觀察了一番,只見齊軍的車轍痕跡凌亂,而後,他又登車遠望,又見齊軍的旗幟東倒西歪,於是,他判斷齊軍已經軍心渙散,這才建議魯莊公大舉追擊。就這樣,魯軍一路追擊,將齊軍趕出了魯國國境,魯軍取得了長勺之戰的最終勝利。
戰爭結束後,魯莊公問曹劌,這次戰役取得勝利的原因。曹劌說:「用兵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士氣旺盛;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耗盡了。齊軍擂鼓三通,而我們按兵不動,他們的士氣已經耗盡,而我軍卻鬥志昂揚,這時反擊,自然能夠一舉破敵。」
一番話說得魯莊公心悅誠服。長勺之戰因此成為我國歷史上一次以弱勝強的重要戰役。
魯軍之所以能以弱勝強,是因為抓住了軍心與士氣,利用齊軍急於求勝的浮躁心理,和敵人玩起了「心理戰」。魯軍越是按兵不動,齊軍的情緒越急躁。
曹劌正是抓住了強勢一方的這種心理,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在生活中,我們面對強大的對手,完全可以以靜制動,而後伺機反擊。
著名策劃人、出版人
北京博士德文化公司總經理
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
南開大學商學院EMBA
日中管理學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精細化管理網 總編輯
中國企業國際學習網 總編輯
曾任:
北京大學精細化管理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關注領域:
新媒體傳播、中國文化、企業管理、家族企業傳承
超級暢銷書《細節決定成敗》《精細化管理》《笑著離開惠普》《團隊精神》《可以平凡不能平庸》《德勝管理》《第四次工業革命》策劃人、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