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再現「莒魯會盟」 傳承古莒文化

2021-02-23 莒世聞名

11月12日,由山東省電視臺、省歌舞劇院聯合推出的古裝歷史情景劇《莒魯會盟》在莒縣浮來山風景區華麗上演,吸引了大批市民、遊客前來參觀。

春秋時期,魯莒兩國不睦。莒雖為子爵之國,但自恃有較強的軍事、外交優勢,經常魯國發生邊界摩擦。就在這時。紀國娶魯公長女伯姬,兩國聯姻,關係密切。伯姬眼看著魯莒兩國長期對立,兩敗俱傷,多次忠言勸父,都不奏效。嫁與紀君後,夫妻恩愛,伯姬因魯莒不和心中不悅,丈夫紀君決定從中調停魯莒關係。同年冬季,紀子帛與莒子在密會盟。這次兩國會盟的議題是:由紀子調停魯國與莒國的緊張關係問題,莒子深知長期與毗鄰大國抗衡,不是良策,也想與魯國修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後,魯國也接收了紀君之勸,同意與莒國會盟修好,但是在會盟地點上,兩國遲遲達不成一致。最後,魯公拗不過莒子,即於隱公八年屈尊前往浮來。這裡既不是莒國的都城,又無魯國的軍事威脅。莒子在此地隆重接待了魯公,會盟成功。此後,魯、莒、紀等國維持了較好的關係。

《莒魯會盟》歌舞劇就是再現了當時魯隱公和莒子會盟的情景。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全程欣賞這場歌舞劇的盛況。

畫外音:春秋時期,莒地封國。「莒國雖小乃東夷之雄也」。莒與魯不睦,兩國經常發生戰事,為調停紛爭,友好睦鄰,經紀國國君紀帛多次斡旋,兩國終於化幹戈為玉帛達成會盟,公元前715年9月26日,魯隱公遠道而來與莒子盟於浮來山銀杏樹下。

紀子名帛,紀國國君,是莒子的睦鄰朋友,是魯國國君之婿。

魯公:莒國果然錦繡山河也。而今,各路諸侯戰亂紛紛,民不聊生,魯國與莒國也因邊界糾紛,時有爭戰,寡人三番五次奔波於莒魯之間,曉以大義,陳以利害,終於達成會盟。今魯公將至,待我先行一步,告於莒子。

畫外音:莒子,莒國國君。年少有為,莒魯會盟的東道主。

莒子:日出東方,昊昊金光,皇天厚土,佑我莒人萬世英昌。我莒國西倚泰岱,東臨海天,山川秀麗,人傑地廣,尚信崇武,傲視群雄。與魯國多年邊界爭端,今日在紀子調停之下,達成和解。魯公即到,寡人前往迎接。

畫外音:魯隱公,魯國第十四代國君,在位十一年,時為隱公八年。

魯公:離魯赴莒,一路觀望,東夷之邦,果然另番風光。寡人,據泰山之陽,乃華夏禮儀之地。向以和平安邦,對外交好。今與莒會盟,重修舊好,實乃寡人之夙願也。

莒子:魯公,今日風清氣朗,天地祥和。公不遠長途跋涉,與寡人相聚在這千年銀杏樹下,兩國盟會,共謀和平,足見公之誠意,寡人不勝感激。實乃百姓福祉也。

魯公:莒乃上邦,仁義流芳,民風淳厚,物產富饒,與莒國結盟,我心安矣!今在這千年銀杏樹見證下,與君結百世之好,互通物埠,罷兵息戈。願千年之後,後世子孫,仍然和睦一家。

莒子:好!莒乃大義之國,信守盟諾,今與公遊仙山,賞聖樹,品壽果,飲美酒。願與魯罷兵休戰,永世修好。也願天下黎民蒼生,不再受戰亂之苦,安居樂業,和平昌盛。

莒子:哈哈哈哈,天賜莒國聖仙山,人到浮來福自來。讓我等共同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畫外音:後人云: 大樹龍盤會魯侯,煙雲如蓋籠浮丘。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

《莒魯會盟》演出吸引大批遊客的到來,當日景區客流達2.5萬人次,創下景區當日人流量新高。

遊客:剛才我們看了這個節目,我們了解到當時的莒國特別強大,特別是軍事力量特別強大,當時的莒子和魯隱公曾在樹下和談,充分顯示了當時莒國的力量。

莒縣旅遊局工會主席 王亞蕾:我們莒縣有非常豐富的歷史資源,有非常優美的景區,為把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結合在一起,我們自己創作了劇本,與山東省歌舞劇院合作,打造了這麼一臺舞臺劇——莒魯會盟,想把這種文化旅遊資源以這種更豐富的形式展現給遊客。

《莒魯會盟》的成功上演,展現了2700年前莒國風採,廣大遊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莒國文化的魅力。(記者:許文華)

相關焦點

  • 傳承文化 守護非遺:榮華再現,南京絨花花開不敗
    傳承文化 守護非遺:榮華再現,南京絨花花開不敗不敗的「榮華」再現富察皇后佩戴的「搖錢樹造型絨花」款是做工最複雜、也是現下最火的一款,深受年輕女性的喜歡。2006年,南京絨花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在南京舉行的第二屆民間藝術國際組織世界青年大會上,南京絨花榮膺組委會榮譽大獎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國手工藝品。絨花技藝後繼乏人,趙樹憲目前沒有真正的入室徒弟,故申報國家級傳承人落選。趙樹憲有意開設國內首家絨花博物館,並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為絨花博物館留下更多的精品,以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 傳承漢唐風韻 再現衣冠之國——敦煌服飾引領文化新熱潮
    傳承漢唐風韻 再現衣冠之國——敦煌服飾引領文化新熱潮 2020-12-22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啟泰】七旗會盟
    七旗會盟 同年,鄂爾多斯部的六個旗舉行了盛大的首次會盟,盟誓的地點就在蘇泊罕大草原。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廷把原伊克昭盟的六旗擴編為七個旗,這種會盟典禮制度,一般是三年舉行一次會盟,有時也有一年一次。後來,各旗因路途遙遠和遇喪葬大忌等原因無法按時前來參加祭祀和會盟,於是各旗便向清廷稟報,慢慢的七旗會盟事宜逐漸被擱淺,至1958年後完全停止,一直相沿300多年。
  • 禮樂射運動會盟 少年強中華復興 ------丁酉北京華德福春秋運動會盟側記(二)
    祭臺前會盟旗幟飄揚,祭臺上鮮花果蔬盛滿。孩子們身穿紅袍、頭戴黑色介幘已排成兩排。春之谷、安德華旭、南山三校主班老師扮演秦晉楚三國國君,他們身著黑色黃袍立在旗下,而三校教練們身著漢服同時擔任司儀立在鼓前,家長們安靜地站在場外。一切準備就緒,丁酉北京華德福運動會盟將在這裡開始。 7:30整點,鼓聲如春雷隆隆滾來,司儀宣布祭祀活動開始。
  • 「春秋」到「戰國」——會盟與背盟
    3、為什麼會產生會盟這種形式? 4、是否達到了會盟的目的? 5、為什麼會出現背棄盟約的現象? …… 會盟主要是指古代諸侯之間會面和結盟的儀式。傳說時代,還沒有產生諸侯國、更沒有國家的概念,會盟這種形式是極少發生的。
  • 黃婉婷說歷史:唐蕃會盟,唐蕃關係演變
    本期內容繼續為大家帶來唐蕃的故事,本期是唐蕃會盟以及唐蕃關係演變的講述,下面來看詳細內容。會盟是唐蕃政治交往的一種特殊形式,作為雙方爭鬥的補充,幾乎貫穿於雙方關係之始終。唐蕃會盟始於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止於穆宗長慶元年(821年)。當時有影響的會盟有8次:
  • 《傳承者》:傳承的是傳統,更是文化自信
    來源:傳媒內參節目研究組(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納蘭驚夢當人們處於崇尚創新的熱潮之中時,對於傳統的傳承則應該是對於文化的另一個維度。昨天,北京衛視首播的國內首檔傳統文化展示真人秀《傳承者》,正是這樣一檔展示傳統文化項目、傳遞文化精神內涵的節目。
  • 【津玉良言】傳承津味文化 樂享奇趣建構
    傳承津味文化樂享奇趣建構學好「四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賦予教師的職責任務,更是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實踐。為了豐富「四史」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讓寶貝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天津市實驗幼兒園舉辦了以「傳承津味文化 樂享奇趣建構」為主題的建構節,讓寶貝們通過自己動手拼搭,近距離地接觸和體驗家鄉文化,從而激發內心愛祖國、愛家鄉、愛幼兒園的豐富情感。
  • 武林會盟之夜--群星演唱會唯一指定酒店:五星酒店平遙會館
    服務熱線:13754877489(冀女士)想了解更多諮詢請關注我的公眾號請給您喜歡的歌手投上寶貴的一票震撼的一比一的現場舞臺效果武林會盟之夜前廳、走廊、客房和院落用古匾額、古房契、古佛像和古農具裝飾,極具晉商文化特色。使您尊享住晉商大宅,逛明清古城,品地方小吃,賞『晉商鄉音』(免費送平遙大戲堂)的穿越之旅。全方位的廣告宣傳力度
  • 《河西走廊》涼州會盟之蒙藏交融
    通過這集了解到,1247年,蒙古派駐涼州的首領闊端與西藏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會盟,使吐蕃歸順蒙古。此後,薩班留駐涼州,在闊端的支持下傳播藏傳佛教。他的侄子巴思巴後成為薩迦派五祖、西藏帝師及最高行政長官。
  • 春秋會盟:「禮」是各國互信的基礎,「信」是行事的重要原則
    會盟在周代具有政治與禮儀的雙重意義。如《周禮 司盟》載「掌其盟約之載書及其禮儀,北面詔明神,既盟而貳之。」春秋時期晉國叔向也說:「志業於好,講禮於等,示威於眾,昭明於神。」 會盟原應是古代的禮節之一,和朝聘類似,皆是天子之事。天子以「朝覲巡狩會同」之禮,作為與封建諸侯間的聯繫方式。
  • 《河西走廊》8.會盟
    薩班的兩年跋山涉水之行,終於抵達河西走廊,這是一次的和平蒙藏會盟,它結束了蒙古一直以來的分裂局面,傳教於幻化寺,為藏傳佛教的發展奠定堅厚的基礎。薩班之於闊端,八思巴之於忽必烈,就如千裡馬之於伯樂,可見盛世之下,一代帝師之於一代帝王,密不可分。
  • 漁文化聚沙成塔 浙江象山精耕細作傳承海洋活態基因
    林波 攝  中新網寧波9月15日電(記者 林波)海鹽曬鹽技藝、徐福東渡傳說、漁民開洋謝洋節、象山漁民號子……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的版圖上,散落的漁文化串珠成鏈、聚沙成塔,傳承著海洋活態基因,訴說著別樣的生態保護故事。  「正因為擁有獨特的海洋資源,積累了豐富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象山成為了全國惟一的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並於2019年入選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 《半條棉被》在電影中傳承紅色革命文化
    影片通過光影藝術再現三位女紅軍和徐解秀因被子結下的情誼,傳遞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心心相連的魚水深情,表達了共產黨始終依靠群眾、始終為了群眾的初心和使命。近日,電影《半條棉被》在中國電影家協會舉辦了觀摩研討會,與會專家就該部影片的藝術創作、思想內涵、創作背景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 淄博臨淄百條成語典故 再現齊文化泱泱大風
    淄博市臨淄區成語典故數量多、意義深,多側面、全方位地展現了齊文化的內涵,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獲批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了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更好地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2010年初,臨淄區文化館成立《臨淄成語典故》連環畫冊編纂委員會,繪製任務交到了朱代訓手上。
  • 利用民間故事,在家庭教育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民間故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曾是家庭生活中日日流傳的文學形態,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民間故事在社會進步的同時卻被遺落了下來,尤其在家庭教育領域。讓民間故事回歸家庭教育,從依託繪本講述民間故事,遊戲互動表演民間故事,動畫影音再現民間故事,走親訪友搜集民間故事四個方面重拾遺落的民間文學,在家庭教育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間故事因其表達的口語化,內容的傳奇幽默性,與幼兒生活結合密切等特點,而深受幼兒喜愛。
  • 「文化傳承」紙墨之間,穿越千年,找尋時光印記,傳承文化經典!
    這裡的木活字印刷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完整地再現了活字印刷的作業場景,是活字印刷術源於我國的最好實物證明。2008年6月14日,活字印刷術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以東源木活字印刷術為主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再現盟書價值 校園文化傳承 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春秋盟書文物捐贈...
    依據習近平總書記「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的指示精神,大學舉行了這次文物捐贈會議。董書記首先介紹了國科大教育基金會發展歷程與情況,並講到:本次春秋盟書研究發展基金捐贈,不僅是對考古和藝術研究工作的支持,更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國科大教育基金會將用好這筆善款,同時,希望通過此次捐贈,啟動春秋盟書的深入、系統研究,讓收藏在我校的文物、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為國家培養一流的科學與藝術融合的創造性人才。
  • 徐氏春秋(71)黃池會盟
    齊景公組織會盟商議幹涉晉國,衛靈公聽說宋國人要來,叫宋國人把公子朝帶來,然後帶公子朝回衛國照顧南子,這境界已經不是「原諒」了。蒯聵不堪宋國人唱歌諷刺,要殺母親南子,被父親衛靈公驅逐出境,蒯聵去投靠趙鞅。衛靈公因此痛恨蒯聵,想立其他兒子,其他兒子不敢接燙手山芋,於是立蒯聵的兒子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