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 守護非遺:榮華再現,南京絨花花開不敗

2021-01-10 騰訊網

傳承文化 守護非遺:榮華再現,南京絨花花開不敗

不敗的「榮華」再現

富察皇后佩戴的「搖錢樹造型絨花」款是做工最複雜、也是現下最火的一款,深受年輕女性的喜歡。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劇中女角素錦的頭飾就是趙樹憲先生製作的南京絨花

當年南京的三山街至長樂路一帶,曾是熱鬧非凡的「花市大街」,這裡是絨花的海洋,經營絨花的店鋪盛極一時。民間主要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及際逢婚嫁喜事時佩戴絨花,打扮的新娘嬌豔動人。2006年,南京絨花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在南京舉行的第二屆民間藝術國際組織世界青年大會上,南京絨花榮膺組委會榮譽大獎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國手工藝品。

絨花技藝後繼乏人,趙樹憲目前沒有真正的入室徒弟,故申報國家級傳承人落選。趙樹憲有意開設國內首家絨花博物館,並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為絨花博物館留下更多的精品,以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時下保護這項快絕跡的文化藝術迫不及待,期望有識之士能夠積極參與支持。趙樹憲先生身殘志堅,一直堅守在保護此項文化遺產的陣地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江蘇非遺|周雙喜:傳承「南京雲錦技藝」 織出「璨爛星華」
    從18歲到南京雲錦研究所當學徒,到成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雙喜凝聚匠心,用雙手織出璨爛星華,為國家搶救複製了一大批具有很高文物價值的雲錦,填補了研究領域的空白,受到文物專家的高度評價,並在退休後依然持續守護著「南京雲錦技藝」,希望其能傳承下去。
  • Whoo後X銀泰獨家限量發售奢冠絲絨絨花禮盒傳承東方古典美學
    將南京絨花與當下時尚巧妙融合,讓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生活中重獲新生。  此次非遺手工藝南京絨花和Whoo後旗下奢冠絲絨唇膏的結合,不僅契合Whoo後的高貴調性;也以絨花永不枯萎、永不凋謝的特性象徵女人對於紅顏不老的追求,契合了Whoo後對駐顏的專注。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 紀錄「非遺」 傳承文化
    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通訊員郭寶強、殷念慈攝影報導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
  • 謝佰霖:非遺基因使藝術玩具傳承文化魅力
    從備受矚目的藝術玩具三眼貓初代到引入非遺元素景泰藍傳承版,新晉藝術玩具設計師謝佰霖將民俗文化中的圖形元素轉化為他的畫作、雕塑和藝術玩具中。  他迷戀中國民間藝術中生動的色彩、粗獷的線條和通俗易懂的風格;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國潮才是真正的藝術玩具」。
  • 用「藝外之禮」致敬錦繡匠心,起承文化與你一起守護非遺!
    起承文化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合昕品牌共同發起「藝外之禮」項目,希望在這個五味雜陳的時代,傳承千年錦繡技藝,留下一件溫暖且有力量的藝術作品。  傳承非遺工藝 守護錦繡匠心  澳大利亞獨立設計事務所Nothing Studio參與「+U」圖形的設計,傳遞「非遺  守護,益起加油」的呼聲。
  • 藏餐蒙餐創新烹 非遺文化有傳承
    酥油奶茶、蒙式烤羊排、草原奶香夾……12月25日晚上,來自青海、西藏、內蒙古的33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學員,在南京旅遊職業學院順利完成了20天的民族餐飲技藝培訓,學員們精湛的烹飪技藝贏得了在場的每位老師的點讚。
  • 紅領巾小記者走運河,傳承非遺文化
    尋訪非遺大師,體驗非遺民俗,傳播非遺文化,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小長假。拜訪大師,對話非遺走進杭州市工藝美術館二樓的大師工作室,大量的非遺民俗作品吸引了小記者們的目光。提前做過「功課」的小記者知道,這裡的大師工作室匯集了剪紙、織繡、竹藝、紫砂、皮影等十幾個民俗,而國家級、省市級的工美大師及手工傳承藝人大師就在這裡。
  •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太平橋鎮中心小學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引入少年宮,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好,培育特色校園文化,為將少年宮打造成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陣地、文化活動平臺和社會實踐基地,激發「非遺」活力,也力爭把學校少年宮建成資源共享、百姓滿意、家長放心、青少年喜歡的課外活動場所。這群正在學描樣的小娃娃們,在家裡從來沒有摸針線,課堂上積極性都很高。
  • 鎏金如夢,大話西遊自創漢服品牌引圍觀,非遺文化傳承有了新玩法
    該漢服以遊戲中的經典人氣實裝「殘夢」(手遊中又稱「如夢」)為藍本,集南京雲錦國家級傳人周雙喜、非遺項目蘇繡傳人楊雪、銀匠大師大師李正雲三位大師之匠心,讓非遺文化融入了當下傳統與潮流的疊層。
  • 普洱:傳承魅力文化,多彩非遺進校園
    本網訊 為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信,更好地保護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營造非遺保護傳承的良好校園氛圍,1月14日,墨江縣文化館在墨江縣民族學校開展以「多彩非遺進校園、魅力文化有傳承」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共有4000多名學生分時段、分班級參與。
  • 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京首演 用科技再現非遺與運河文化
    在現代科技呈現的炫麗視覺畫面下,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演繹了江南蘇州昆班借大運河北上遷班京城發揚崑曲文化的動人故事,融愛情、親情和文化家國情於一體,並將崑曲、箜篌、古琴以及與運河城市相關的民間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有機融入其中,再現大運河兩岸的文化與風情,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南方文化向北方傳運、交融的歷史進程。
  • 濟南市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再次成功推選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
    2020年成功推薦濟陽街道為第三批全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2019年成功推薦仁風鎮為第二批全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近年來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不斷推進全區非遺項目傳承發展,持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
  • 助力非遺文化傳承 小罐茶與2020首屆中國非遺論壇大會達成戰略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進入了最好的保護和發展時期,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度重視、對非遺傳承人深度關懷,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也將保護、研究、傳承、創新、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宗旨。
  • 傳承苗族非遺文化 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現場。紅網時刻1月2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肖樂之)2020年12月31日晚,「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中國的世界級高音天王」春雷、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葉丹、歌手熊貓等現場助演。
  • 廣西賀州市富川縣傳承非遺促脫貧增收|花炮|非遺文化|瑤族長鼓舞...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通過發展非遺文化,以非遺+扶貧、非遺+旅遊、非遺+電商等模式,將非遺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生產力,實現非遺活態傳承。  教授技藝 傳承文化  「五嶺山歌就是多,出門兩步腳絆歌;世代種地又種歌,盼望走出大山窩……」賀州學院2018級學生潘水珍是聽著「瑤族蝴蝶歌」長大的,她一直希望走出大山看看,幫助家鄉脫貧。
  • 守護家族文化 挖掘南京「城南舊事」
    守護家族文化 挖掘南京「城南舊事」作為世界「文學之都」,南京千百年來一直保持弦歌不輟、薪火相傳的文化傳統。不管是名人大家,還是那些在民間蓬勃繼遞的文化基因,都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不久前,南京舉行了陳作霖先生逝世100周年紀念活動,以褒揚在陳氏家族綿延200多年的不輟文脈中,陳作霖對南京地方文獻作出的巨大貢獻。誠如南京史志工作者金戈所言,更多如陳氏傳承有序的名門望族之後,秉承共同的家族記憶和文化認知,為古都南京留下獨特而風格鮮明的 「城南舊事」。
  • 五指山非遺傳承推陳出新 黎苗文化重塑民族自信
    劉香蘭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紡織技藝」傳承人,2007年劉香蘭創辦黎族織錦合作社,她不僅要忙著推介海南黎族傳統文化,還要指導村民學習黎錦技藝。過去的幾十年裡,劉香蘭除了每周在村裡開設培訓班教授同村婦女們以及慕名前來的學員學習織錦,還會定期走進學校,向學生們傳授黎錦紡織技藝,傳承黎族文化。圖為黎族傳統技藝進學校展演活動。
  • 聊城東昌府木版年畫省級非遺傳承人郭春奎:用匠心守護非遺傳承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逸涵9月18日,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現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昌府木版年畫亮相聊城展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全家總動員」合力繪製10米長軸畫卷《古今京杭攬勝》現場,省級非遺傳承人一絲不苟的製作態度吸引了眾多觀眾圍觀。在眾多作品中,一副總長10米的《古今京杭攬勝》長軸畫卷格外引人注目。「這幅作品光是手稿就畫了三年,還是我們全家老少一起出動的,刻版刻了一年半。」
  • 鄂州社區有了剪紙基地,傳承非遺文化
    為傳承民族傳統剪紙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7月22日下午,鄂州市南塔社區雕花剪紙基地第一期培訓班開課啦!社區邀請了市剪紙研究會理事鄧錫鳳老師為轄區10餘對親子家庭指導剪紙技巧。此次剪紙課程以″巧手剪出精彩畫,共創優良好家風"為主題,通過民間傳統剪紙藝術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完美地結合起來,在鄧錫鳳老師的指導下,家長與孩子一起齊動手。作品多式多樣,有的雕剪抗議加油、有的雕剪核心價值觀、有的剪窗花等等,大家在感受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居民的家國情懷,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了愛國爰家園,樹新風,樹正氣的良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