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分場合的「童言無忌」,尷尬的不僅是父母,更是孩子的無知

2020-12-23 育兒寶

小麗的女兒寧寧已經兩歲多了,可是還依然沒有斷母乳,小麗就想著等到開春了,天氣暖和了再給孩子斷奶。

女兒寧寧活潑可愛,是周圍人眼裡的開心果,鄰居看到寧寧趴在媽媽懷裡吃奶,不由得開玩笑說,"這麼大了,還吃母乳,人家小弟弟和小妹妹都不吃了,羞不羞。"

本來鄰居也是逗逗孩子,可是,不曾想,寧寧卻想了一下說,"不羞,我爸爸還經常和我一起吃媽媽的奶呢",一邊說著,還一邊指著小麗的乳房。

周圍的人都聽到了寧寧的話,也都瞬間哈哈大笑,小麗的臉瞬間紅了。

其實,孩子只是說了一件事實的事情,她眼裡這件事情是很尋常的。就比如某句戀人間的蜜語,孩子聽到後,可能會覺得特別新奇,甚至會想要說給其他人聽顯擺自己。

聽到孩子們純真的話語,總是讓人啼笑皆非,也有些父母將其當做孩子童年的趣事說給身邊的人聽,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童言無忌的話語背後說明了什麼呢?

童言無忌背後,往往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出現了缺失

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描述一件事情時,很容易會出現語無倫次,甚至正話反說的問題。大人往往會覺得這是一件特別好玩的事情。可是,笑過之後,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了。

平時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說多練,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懂得所有的交流都是以尊重和善意為前提。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經常說長道短,讓孩子學會接受不同的價值觀。

父母恩愛不避諱孩子

很多父母不分場合恩愛,即使孩子在身邊,也會做出出格的動作。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這種事情是正常的,甚至還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去和其他人相處。

因此,父母在做親密動作時,要避開孩子,並且告訴孩子有些行為,只能和相愛的人一起做。如果其他人違背了你的意願,非要和你做親密的事情時,可以拒絕。

孩子缺少生活經歷

孩子年齡小,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生活經歷不足,在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中,很容易會出現偏差,家長應該要給予正確的引導。

引導孩子保持學習的熱情,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即使父母不會這個問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資料,不僅僅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量,而且讓親子感情更加融洽。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看到其他的孩子這麼做,也會有樣學樣,但是並不清楚這麼做是不是正確,因此,家長應該要告知孩子,並且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避免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小孩子自身閱歷不足,不懂的在什麼場合說什麼樣的話語,家長要積極的給予指引,告訴孩子積極陽光去面對一切問題,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嚴格要求自己,不做反面教材

父母的一言一行看似微不足道,可是,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在處理事情時,孩子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可見父母就是孩子行走的教科書,因此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

很多父母習慣了在家裡爆粗口,孩子和身邊的人進行溝通時,也會選擇爆粗口,孩子身上的問題大多都是家長教育問題的折射。因此,在指責孩子的同時,家長更應該要反思自己的問題。

幫助孩子塑造正確三觀

在孩子看來,新奇好玩的事物總是充滿了誘惑,可是,關於好與壞,孩子並沒有辨別能力。因此,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樹立正確的三觀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孩子還小,家長需要擁有耐心,即使孩子一時表現不夠優秀,也應該要積極引導,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和時間。

孩子的話語原本是無心的,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孩子,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寬容孩子。家長更不能總是用孩子年齡小當做擋箭牌,還是要在教育問題上做文章,正確引導孩子。在不同的場合下,讓孩子學會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你有沒有遇到過童言無忌的事情呢,他們的大人是什麼反應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給我留言。

相關焦點

  • 孩子的童言無忌,讓家長瞬間尷尬
    生活中有些小孩子說話會口無遮攔,在公眾場合一說話就讓家長下不來臺。比如:對著胖一點的女性問:「阿姨你肚子真大,你是有小寶寶了嗎?」這時候大人往往會說,孩子還小「童言無忌」,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是三、四歲的小孩子,家長還可以這麼說,但是如果孩子已經八、九歲甚至更大,就不再是「童言無忌」了,而是沒有教養。要是家長不及時幹預,積極引導孩子「學會說話」,那麼對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將大有弊處。
  • 你曾被孩子「童言無忌」懟到啞口無言嗎?家長:還好是親生的
    孩子的到來會給父母的生活增添一點五顏六色,你曾被孩子「童言無忌」懟到啞口無言嗎?這些猝不及防的小段子你是否也經歷過,那麼一起來看看吧!童言無忌:盤點那些年孩子猝不及防的小段子在孩子成長的中,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引發家長的笑點和痛點。稚嫩的聲音、可愛的舉動、天真的笑容都是值得被珍惜和呵護的。
  • 小朋友的「神邏輯」,常讓父母「驚慌失措」,網友笑翻:童言無忌
    有些童言無忌讓你啼笑皆非,有些童言無忌讓你尷尬萬分,沒辦法,這就是孩子!執筆:歐陽比文都說童言無忌,小孩子天真爛漫,總是「語出驚人」,搞得父母無言以對,有時候開心大笑,有時卻也尷尬不已,人類幼崽這種生物,真的很神奇!
  • 孩子以下行為是缺愛,父母卻以為是高情商,洋洋得意太無知
    文|秘籍君記得朋友曾有過這麼一些感慨,說孩子雖然是父母生的,但是當父母的卻不一定能了解孩子,因為作為大人,常常會以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孩子。比如乖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的,孩子情商高應該是什麼表現等。尤其是其中的情商高,父母根本沒有多做了解,就單單從表面來判斷孩子了。一旦孩子的日常行為表現,順了父母的意,就會覺得自家孩子很懂事,情商很高。只是父母是這樣期望的,孩子心中卻不是這麼想的。很多孩子在外面表現出懂事乖巧,情商高的一面,並不是心底裡被培養出來的教養,而是有不得不這麼做的苦衷。孩子以下行為是缺愛,父母卻以為是高情商,洋洋得意太無知。
  • 父母對弟弟有偏見,哥哥童言無忌:養老找弟弟
    父母寵愛弟弟,哥哥童言無忌:養老找到弟弟,我最多去看你一次介紹說到偏袒這個詞,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當然,古怪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否則不僅會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還會使孩子在父母年老時變得不孝順。
  • 封面評論|「童言無忌」廣告語玩砸,孩子不是背鍋俠
    深圳地鐵一號線女性車廂內主題為「童言無忌」的廣告文案引發網友質疑。(澎湃新聞)腦洞大開的廣告文案,置於人群擁擠的地鐵車廂內,當真是「內容極易引發不適」了。在任何時候,童言無忌都不是大人們「胡言亂語」的託詞。公共空間內的文字表達,天然是有邊界的。創作者主觀意圖是一回事,受眾的解讀和反饋則是另一回事。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但是孩子們很聰明,發現了哭鬧更有可能到達自己的要求,在家的時候挺乖的,一出門就會各種要求、討價還價,不滿足立馬哭起來。因為父母的處理方式強化了孩子的哭鬧行為使得孩子會增加相似情境中哭鬧的機率如果不加以糾正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也可能會愈演愈烈。
  • 父母赤身裸體被孩子撞見,爸爸巧妙的回答,有效化解了尷尬
    一個孩子給家庭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不僅是改變了整個家庭的氛圍,也改變了父母的行為,畢竟要考慮到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因此父母的一些行為不能再像之前那麼隨意,比如父母之間的房事行為。雖說父母生下孩子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家庭中去,但性生活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父母在這方面特別謹慎,生怕會對孩子造成其他不好的影響。
  • 媽媽公眾場合給孩子餵奶,被無知年輕女性拍照,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很多寶媽在哺乳期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總會遇到要餵奶的時候,但是公共場合餵奶,遇到的麻煩又要怎麼解決呢?在近日,一位媽媽因為在公眾場合餵奶差點被拍照「送」上了網絡上。這位寶媽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可能估算著時間太久了,孩子也開始餓了,於是孩子就開始哭起來。寶媽剛開始覺得在公共場合餵奶也不好,於是打算再讓孩子等等。
  • 一句「討厭姑姑來我家」,讓全家陷入尷尬,誰教孩子這樣說的?
    成人都知道孩子說話是無心的,所以都說「童言無忌」。但是有時候孩子的「童言無忌」會引發一些家庭的尷尬甚至是矛盾。可能並不是誰刻意的教會孩子的,只是父母之間聊天無意間被孩子聽到了,便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說了出來。一句「討厭姑姑來我家」,讓全家陷入尷尬,誰教孩子這樣說的?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
  • 童言無忌怎麼破?三大法寶幫你忙
    人家孩子說的沒錯,我是屁股大,這是不爭的事實;況且出自一個孩子之口,我又能怎樣?這時,男孩的媽媽走過來,沒有絲毫歉意,只是敷衍地說了句:「童言無忌、童言無忌。」就兀自拉著孩子走開了。如果說剛才我是三條黑線都不足以形容的尷尬,而此時卻是五輛消防車也澆滅不掉的怒火。如我所遭遇的場景,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人們也大多以「童言無忌」,淡然處之,草草收場。
  • 孩子內向不說話怎麼辦?
    甚至可能多次在孩子面前,或者當著孩子的面跟親戚朋友,很無奈地說:「他呀,膽子比較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也不會叫人。」於是孩子確實如父母所說的一樣,每次都是這樣的表現。其實我以前也是這樣的性格,親戚朋友一來,我不叫人時,親戚朋友就開始說怎麼不叫人呀,爸爸就說弟弟性格內向呀,不愛說話呀,然後我就也這樣認為自己了。一碰到這種場合,我就不願意融入。
  • 四歲女孩被幼兒園勸退,只因「童言無忌」,老師:實在招架不住
    但是很多家庭是開心和鬧心並存,孩子上學後一樣不省心。4歲女孩兒被幼兒園勸退,因「童言無忌」引起班級「騷亂」孩子剛入園時,最頭疼的就是害怕,恐懼,不適應,大哭不止,甚至可以從早哭到晚。但是很多孩子適應能力強,在幼兒園釋放天性,放飛自我,家長省心了,可是老師崩潰了。
  • 是「童言無忌」還是「胡言亂語」?新東方廣告「效果」變「笑果」
    何為童言無忌?是說兒童天真無邪,講話誠實,縱出不吉之言,亦無須見怪。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小孩子心中最初的偶像,所以經常也可以聽到有小孩子說長大要嫁給爸爸或者要娶媽媽這樣的話,孩子表達的是對父母的愛戀之情。這樣的話一般都是在私下說說,無傷大雅,而且父母一般也會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想法。 不少網友人認為,把這些小孩子天真的想法,作為廣告用語放在大庭廣眾之下,容易引發歧義,會對小孩子的價值觀造成不良的影響。
  • 一些無知的父母正在把「富養」孩子徹底的養成了「白眼狼」
    美國人篤行的是實踐教育,讓孩子去做義工,去打工,去自己實踐和鍛鍊,而不像中國的孩子只要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就負責包辦一切,勤勞和努力才能早就一個孩子的獨立。,而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因為沒有錢而痛苦,所以就省吃儉用的把自己的那點養老錢給孩子,可這樣養出的孩子根本就不知人間疾苦,也不會理解父母的艱辛。
  • 每一個出格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對不合格的父母
    這個時候,不知道是誰表達了一聲不滿。小男孩兒踩著座椅站起身把頭往座椅上回頭環顧了一圈,聲音反而更大了。另外一個男孩兒也加入了「噪聲」大軍,孩子的父母並沒有把大家的不滿放在心上,反而表示默許和有種受到了大家關注的得意。 一局結束,另外一個男孩兒輸了牌,生氣地摔了撲克,站起身抓住頭頂的行李架,打起了鞦韆。
  • 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三個「怪癖」,父母別因為無知胡亂管教
    因此像愛因斯坦這種被認為「笨」的孩子,往往因為家長的不了解和偏見,而扼殺了一個小天才。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一些「怪癖」,這是正常現象,家長不要因為無知而盲目管教。」
  • 父母「同房」被孩子看見怎麼辦?看看聰明父母如何化解尷尬
    自從孩子出生以後,很多小兩口就發現家庭生活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的時候小兩口在家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用避諱,但是有了孩子之後要無時無刻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寶寶只要有一點動靜,媽媽不管在幹嘛都要立刻跑過去,留下尷尬的爸爸站在那兒。
  • 孩子在公眾場合發脾氣?7個高招來解決
    由於爭吵的聲音不小,引來了不少人的側目,媽媽面色尷尬的拽著孩子走,孩子哭著吵著不肯走。   上面這種情況,想必不少家長都經歷過也目睹過。帶孩子出去玩,一旦孩子的想法沒被滿足的時候,娃兒的情緒立刻失控。孩子發脾氣,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簡直是家長的噩夢。
  • 有遠見的父母,從小會跟孩子灌輸贍養意識,孩子長大會很孝敬父母
    爸爸就順勢問兒子:你現在累了要爸爸背著,那麼等爸爸老了走不動了,你會背著我嗎?那時候你怎麼孝順我啊?兒子想了想:等爸爸老了還有媽媽啊,讓媽媽背著你,說完直接竄上爸爸的後背了。爸爸聽到這樣的話,感覺要被氣壞了,但是感覺孩子還小,也就沒有繼續反駁,背著孩子就往前走了。雖然我們認為這是孩子的童言無忌,但是背後卻映射出太多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