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勿忘我》是法國導演Bruno Collet導演拍攝。這部短片獲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提名,第29屆安錫國際動畫節的單片水晶獎。
用老年藝術家的視角展示阿爾茲海默症的世界,這個想法非常特別,也把整個作品的藝術性發揮到了最佳。輕鬆詼諧的基調之下也是淡淡的憂傷,構成了非常奇妙的觀影體驗。
這一部短片,不僅有獨特的色彩和紋理,更重要的是表現「愛與記憶」是最美的衣缽。
01、通過「現實」與「非現實」表達升華,創造影片獨特的風格魅力
導演Bruno Collet接受訪談說起拍這部短片的意圖時說:
「雖然我和我的近親都沒有受到阿爾茨海默症的影響,但我很快意識到它正在呈指數級蔓延。它似乎根據我們尚不了解的規則來挑選受害者。無論你是什麼社會階層或以前的職業是什麼,無論你過著放縱的生活還是禁欲主義的生活,這種退化的狀態都會選擇你並毀掉你的生活。」
首先,用泥塑形象以現實生活的場景開頭,增加故事的真實性。
影片開頭以油畫肌理拉伸鏡頭到油畫布,畫面灰暗,夫妻對話普通中帶著孤獨和傷感,一次次令人錯愕的行為,層層推進情節進入高潮。
影片開頭從老年夫妻日常生活對話切入,放在車裡一個月的排骨,吃飯時認不出胡椒粉,吃香蕉忘記剝皮,層層遞進,製造了人物的真實性和情節上的懸疑。當妻子驚恐的望著丈夫時,這一真實化的表達下,觀眾隨之引入深思主人公路易斯得了阿爾茨海默病。
現實社會中,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衰老和遺忘都是很殘酷的事,藥物能夠緩解病情,卻無法治癒病症,他們的世界莫名其妙;他們的記憶一點點被抹去。每一位認知障礙的老人背後,都有一位隱形的焦慮病人,那就是他們的家人。
其次,採用誇張抽象的非現實主義藝術手法,增加人物思想中的虛幻性
影片為了在人物設計中增加誇張的非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表現出藝術家頭腦中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的逐漸嚴重的趨勢。
手機在桌子上變成一攤液體,隨即變成液體球形升空;來家裡的醫生,以阿爾貝託·賈科梅蒂雕塑風格的殘缺不全的肢體形態出現,他的兒女們變為了面目扭曲的類似畢卡索風格黏土形態。
只有妻子的輪廓依舊完整無缺,產生強烈對比,影片最後的妻子形象只有幾抹顏料組成,展現路易的記憶流逝的階段和狀態。
在影片中用現實與非現實主義兩種方式滲透刻畫,將一位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能讓人們體驗進入他的腦海世界,通過病人的眼睛來展現症狀。當世界由具像變得抽象,同時也引發觀眾的感情共鳴,即使疾病可以帶有健康和記憶,唯有愛留在心裡。
02、多種敘事方式進行結合,表達「記憶」從清晰到消失的過程
神經病學家布魯斯·米勒醫生解釋說:「老年痴呆症對大腦右頂葉的影響尤其嚴重,而這直接影響了威廉的頭腦視化能力和作畫能力。他的作品變得越來越抽象,可能是大腦頂葉功能受損後,造成了失認症。」
線性敘事方式,病理敘事推動情節層層進展。這部短片採用線性敘事方式,依照敘事進程展現主人公路易阿爾茨海默病的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路易斯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複雜的問題,但他依舊幽默樂觀。
第二個階段:路易對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辨認面對面的人,已經模糊不清,甚至自己的孩子們。
第三個階段: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無法辨認對面的妻子輪廓,但依舊記得已婚和對妻子的愛。
從清晰的現實世界過度到虛實結合的世界,讓觀眾更深入理解患病者的情緒及思維變動。生成生命主體的脆弱與頑強、完整與缺失、回憶與遺忘相互矛盾的二元對立效應。
以油畫做為推動情節的載體,賦予記憶的生命力。油畫在12分鐘的影片中多次出現,首先以一種展現路易藝術家職業背景出現,老年畫家路易在家裡為妻子畫像。
隨著路易逐漸進入病態狀態的過程。畫中的細節漸漸變少,畫風也越來越抽象。可以看出,當疾病蠶食了他的思想時,他的世界開始傾頹,他的視角也變得模糊難定。
影片的最後,當路易已經陷入毫無頭緒的記憶中,落入無數個便籤之中深感無奈和絕望。他還是想到了為妻子畫像,即便畫中人物和大腦中的人物已經分辨不清真實還是虛幻,但依舊顏料勾勒出眉眼、嘴角的樣子。
由之前顏色清晰豔麗的一幅幅妻子的肖像油畫,到人物和背景模糊不清的油畫,再到抽象的人物符號化創作,油畫被賦予了一種記憶的承載方式。成為愛情的紐帶,傳遞著記憶力深處的愛和不舍。
影片最後顏料勾勒的妻子形象,最終變成油畫顏料的原始形態,液態的顏料伴隨著妻子的歡笑永遠的升空飄遠,眼前最終成為一片空白畫面,表達了路易斯最終記憶力消退,但依然帶著對妻子初識的熱愛和一生相伴的依戀的點滴等待著生命的終結。
不同的敘事方式,讓原本普通的故事劇本,透過藝術家的視角展現出唯美和落寞的消逝,生命縱然無法可控,但藝術空間下的愛卻可以用不同形式呈現。
03、鏡頭語言的充分使用,用藝術形式展示阿爾茨海默病群體病症。
對於時長只有12分鐘的短片來說,在短時間內將故事成功敘述完畢,鏡頭語言具有功不可沒的作用。合理而有效的鏡頭語言,對敘述故事營造氣氛,感染和調動觀眾的情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雙重視角的變化組合中展現故事完整的敘事。
12分鐘短片,在前敘事中一種通過第三視角,展現情節發展,從普通的情節出發,使得觀眾更好理解故事性。
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鏡頭的分配比例各有不同。開始出現男主人公路易的特殊病態視角,展現出他眼中的世界已經超出現實的狀態。
在短片中間高潮部分,又採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將路易出現無法辨認自己的絕望想到了自殺,卻把吹風機當做手槍,一聲轟鳴響,讓緊張情節利用荒誕手法轉入另一個聚餐空間,把一個病症中的絕望表現的淋漓盡致。
雙重視角在影片中頻頻出現,一個個短鏡頭之間快速拼接,在鏡頭的配合和音樂的緊張節奏下,展現出人物精神狀態下的虛虛實實。
一系列虛實鏡頭,形成了獨特的語言特色和藝術風格,獨特的展現主人公的病態發展以及和愛人之前的記憶距離。當阿爾茨海默病讓人失認無法通過某一種感覺辨認以往熟悉的物體,能記得只是一種深遠的記憶,而雙視角下的切換拼接正是加大了恍如隔世的效果呈現。
第二、鏡頭中間的「便籤」是「現實」與「虛幻」的平衡和轉換
路易發現自己正在失去記憶,開始用便籤做一些記錄,便籤是連接記憶的紐帶,是現實世界和虛幻時間轉變的開始。
近鏡頭在檯燈上的便籤飄落,寓意著便籤已經無法使路易記得任何物品。下一組鏡頭隨即就轉入虛幻場景,路易在虛幻白背景中,地上堆起一層層五彩斑斕的便籤紙,路易無表情的坐在椅子裡,任由妻子清理便籤。
「便籤」隱喻著路易的各種「記憶」,落地無法拾起,象徵化路易最終還是無法和疾病抗衡,記憶衰退已經到達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第三,在鏡頭的設計上,開頭與結尾相互呼應,形成了敘事閉環。
在短片中,鏡頭開始的場景和結束時的場景是一致的。開頭的場景路易為妻子畫肖像,從畫面來看,模糊不清,但輪廓可見。但在結尾處,也是對妻子的畫像,已經在畫與對話之前產生幻覺,妻子的畫像已無法完整,但可見眉眼,最重要的是可以與畫對話。
在不同的鏡頭組合下,形成了完整的閉環,讓故事情節達到升華。看似是一場一部講述一位老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症的故事,但卻是從家庭危難,生命垂危之時,對愛的表達和依戀。
在這部短片中,鏡頭的組合對情節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刻意為之的鏡頭組合拼接下,劇情的渲染能力達到了巔峰。對於阿爾茨海默症大家是熟悉的,但是把記憶用以藝術形式悽美的展現,會是讓人情不自禁地被短片所感動。
04、即使記憶比生命先離開,愛與陪伴是最堅實的力量。
①關注阿爾茨海默病群體,他們正經歷難以想像的痛苦
導演Bruno Collet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美國畫家威廉·尤特莫倫的事跡:儘管他患了阿爾茨海默症,但仍堅持畫自畫像,這讓我們得以進入他的腦海世界。這就解決了我的問題。我的假定就是:通過病人的眼睛來展現症狀。
導演口中這位美國藝術家尤特莫倫在61歲時,被診斷患有阿爾茲海默症。於是他每隔一段時間,就畫一張自畫像。經年累月,這些畫像一部編年史,見證了他逐漸被一個看不見的敵人蠶食的全過程。
最開始,尤特莫倫筆下的自己還有清晰輪廓,自畫像充滿準確下筆的嫻熟掌控感。但隨著病情加重,自己的形象也變得模糊、抽象、扭曲,臉上的五官變得陌生,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直至2000年,他最後只能用一些簡單線條和明暗對比,來勾勒那個快要消失的「自己」。
畫家威廉·尤特莫倫的畫作
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還未找到真正的「元兇」,它的機制和病因尚不明確,年齡是其高危因素,遺傳也是其發病的因素之一。它是繼心腦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風後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在全球範圍內,每3秒鐘就有1位新確診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但目前仍無合適的治療手段,而且致死率極高。
我們無法感受患病者的苦難過程,但通過這個短篇,以藝術的形式能夠讓人感同身受一切,以一種深入身心的形式了解關注阿爾茨海默病群體正在面臨的思想經歷。
我們抵抗疾病帶來的痛苦,人的生命充滿變幻無常,然而,作為親人和朋友的陪伴,或許才是走出迷霧的燈塔。
②影片借悽美藝術風格告訴我們:離別的痛苦中依舊凸顯,愛與陪伴的可貴。
導演Bruno Collet說:「我不希望《勿忘我》僅僅是一部關於阿爾茨海默症的影片。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愛,是幾十年來維繫這對夫婦的愛。」
縱然生命,當記憶跟不上遺忘的步伐 愛與陪伴是最堅強的力量。
大部分健康人很少關注死亡,甚至會避開關於死亡的話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疾病和即將到來的死亡不只是帶給人痛苦,還可以成為人生最後的禮物,讓我們有機會對家人和朋友表達未曾說出的愛、感謝、原諒以及告別,也可以完成未竟之事。
當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生命不斷走向衰亡時,人卻可以變得越來越強大,內心能感到更加完整。徘徊在生死邊緣時,除了悲傷痛苦,依然可以懷有希望和愛的陪伴,獲得精神成長。
不要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不要因為過於理性而喪失擁抱愛情的機會。人生只有僅僅一次,唯有放手抓擁抱愛情,才會給你換來新的人生,給乾枯的靈魂澆上希望之花。
結語
整個動畫呈現了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路易,導演用獨特的藝術方式,帶著觀眾感受到路易的觸覺和視覺記憶演變,用心的體會到他腦海中一個逐漸消逝的世界。
健康的我們,試圖感知他人不幸時,更可以體會到溫情是帶給我們反思的一劑止痛劑,我們在品味百態人生的同時,努力的改觀自己當下的窘況,才是最為理智的選擇。
作者介紹:榮榮透過影視看世界,透過閱讀看人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