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這首詞,曾被誤解為「情詩」,居然有大哲理,令人驚嘆

2020-12-24 一行史書

「尋他千百度」,只可惜街道的那些女子都不是作者的心上人。雖然她們笑語盈盈地離去,留下了一抹淡淡的香氣古往今來,寫哲理詩的詩詞作家很多,但能把一首哲理詩偽裝成情詩的,實在是令人驚奇不已。偽裝得有多成功呢?

不僅僅學生喜歡拿這首詩詞去給自己的情書增色,還有很多描述愛情的文章,視頻也愛用這詩詞,表達自己千裡尋愛卻在不經意處尋到的喜悅

其實不然,這首《青玉案 元夕》蘊涵著很深的智慧。只讀一兩遍,是讀不出它的內涵的。而它的作者就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在中國詩詞界地位極高,不僅與豪放派詞人蘇軾合稱「蘇辛」,也與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另外,辛棄疾還是一位非優秀的將領,可謂能文能武,因此世稱「詞中之龍」。

下面,讓我慢慢給大家賞析這首《青玉案 元夕》,一起領略它的魅力,發現這首詩的另外一面,從中汲取智慧,增添自己的人生厚度。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這寫盡元宵佳節當晚,燈月交輝、車水馬龍、歡歌笑語的繁華場景前兩句描繪了處處可見的元宵燈籠恍如一樹又一樹上的花朵,是那麼的光豔。

忽然一陣東風起,一處又一處的燈籠一明一滅地搖曳,參差起落,撒落如星。可見作者比喻新穎又貼切自然

而後的一句,寫華美的車子在街上慢慢悠悠地「行走」,用「香」暗指女子穿梭其間。這時伴隨著的還有悠揚的鳳簫聲,玉壺般的明月,人家一夜的曼妙舞姿與大家的喧譁。

一句「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既呼應了開頭所呈現的繁華喧鬧的景象,又引出了下面要出現的人物

它描繪了著裝蛾兒、雪柳、黃金縷的美麗女子,笑語盈盈地來,滿臉含羞,又莞爾一笑地走去,只留下一抹淡淡的香氣,引人駐足觀望。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上片的理解,古往今來,大家基本上一致。但是這下片卻出現兩個理解。往常一直認為作者在人熙攘攘的街道上,但是給不了詞人那份美好。

因為詞人「眾裡尋他」是很辛苦的,也很心急的,找不到更是失望的。但是意外的是,詞人不經意的「暮然回首」,發現自己苦苦尋找的「那人」居然在「燈火闌珊處」。

這結尾是多麼讓人激動的喜悅!千轉百回,猶如「山重水複無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般精彩。這是告訴我們不要放棄尋找愛的另一半,愛情總會到來的。

但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認為這首詞的下片,其實也蘊涵著深厚的人生哲理。他認為研究學問要經過三種境界。剛開始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然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最後就是辛棄疾這首詞中的最高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任何學問的成功都得經歷過一點點地努力,才能慢慢起色最後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能量變引起質變,從而恍然大悟,取得成功

就好像大家看這詞,僅僅理解了他的情意,卻沒有像王國維大師一樣,到一個高的境界去看待,去發現並且挖掘這詞的另一面,我想詞人辛棄疾可能當時只是把「意中人」比喻成自己對人生的感悟,然後大家誤解了。

我認為,這詞的末尾不僅僅可以表示學問研究,還可以表示在任何事情上,只有大家踏踏實實去追尋個「千百度」,最後也能「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愛情也罷,學問研究也罷,事業也罷,都是一樣的,要付出努力。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行史書總結:南宋雖然繁華至極,但是在軍事上一直備受北方金人的威脅,國家還不能統一。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辛棄疾憑著一腔熱血一生致力於國家的一統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代文豪辛棄疾在經歷過很多事情後,一方面對自己理想「尋他千百度」的痛苦艱辛,另一方面厚積薄發從而「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恍然大悟。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為妻子寫了一首情詩,內含25味中藥,誰曾想辛夫人回信更絕
    憑著這個壯舉,他成為世人皆知的大英雄。拋去一代名將的身份,辛棄疾(字幼安)在詩詞方面的成就也不遑多讓,他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濟南老鄉李清照(字易安)並稱「濟南二安」。這首詞上闕寫景,下闕抒情,是標準宋詞的形式。在上闕中,詞人描述了沙場之中的景物,雖然有些悽冷,但並非孤寂。因為辛棄疾並沒有將作戰當作苦差事,而是把它當作實現平生理想途徑。所以,我們能從中讀出那份危險,卻讀不出絲毫的無奈。
  • 辛棄疾的這首詞,被認為是「情詩」,實則暗含處世之道
    這首詞就是宋代的偉大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也許有曾讀過此詩的人覺得這明明是首描寫情愛的詩詞,與處世之道好像不太相關。但要經過細心品讀,你才會真正領悟這其中的奧妙之處,足以讓讀過此詩的人回味許久。
  • 晚年時的辛棄疾,掉牙被嘲笑,寫了首詞調侃,讓人忍俊不禁
    晚年已六十多歲的辛棄疾因牙齒掉落,為此他特意寫了一首詞,看似詼諧幽默,實際上卻透露出悲哀和心酸無奈。《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平常人在六十多歲面對牙齒脫落,會感嘆自己年歲大了,心境悲傷。可辛棄疾卻用自嘲的方式寫了這首幽默的詩。像他這樣樂觀的人實屬不多見。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辛棄疾,他是一個蓋世英雄,自始至終將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一生的追求,從沒動搖,就算在臨死之時都高喊:殺賊!殺賊!;他是文學大家,詞中之龍,寫成了一首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令人讚不絕口。假如要用兩個字來形容辛棄疾的一生,「偉大」二字恰到好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為了哄老婆開心,辛棄疾寫了首情詩,鋼鐵直男用心起來真是甜到齁
    辛棄疾是一個狂傲的人,這在他的軍旅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辛棄疾曾經不顧性命,只率五十騎兵趕到金兵大營,才知道敵軍足有五萬。在我們看來,辛棄疾的行為是非常魯莽的,甚至是「雞蛋碰石頭」。但辛棄疾卻給了我們驚喜,在進攻大營的行動中,辛棄疾出人意料地安全返回,只留下了敵人的恐懼。
  • 辛棄疾的這首詞,也許你不知道全文,但一定聽過這一句
    辛棄疾,南宋官員、將領,當然他最出名的還是他的詞,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大多為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也不乏一些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比如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辛棄疾閒居瓢泉,這首詞質樸清雅,讀完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南宋詞人辛棄疾就是這樣一位很矛盾的人,曾經金戈鐵馬、沙場點兵,可是當他遭遇猜忌、被人排斥,雖然有些灰心喪氣,卻不甘心就此沉淪。不過歲月不饒人,轉眼間青絲變成白髮,他也只好看淡想開。下面介紹的是辛棄疾閒居瓢泉,這首詞質樸清雅,讀完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君主,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而言,令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而言,擁有他的加入,詞作為1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是很多,存世的僅三十餘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一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
  • 紀錄片《南宋》展現南宋的歷史進程,更記住了辛棄疾和他的這首詞
    南宋,同北宋一樣,是一個文化極為繁榮的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偉大的文人,如辛棄疾、陸遊、嶽飛等,他們的出現讓南宋更多了一抹人文氣息。了解宋詞的人們知道,北宋的詞大多還是以婉約風格為主,雖然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曾寫過一些頗為豪放派的詞,但和南宋時期相比,相差極為懸殊。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連王國維都曾說「南宋詞人,堪與北宋詞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辛棄疾)耳」。
  • 辛棄疾3首冷門宋詞,豪放不羈文採飛揚,千年後令人嘖嘖稱奇
    辛棄疾得到了一塊神奇的石頭「蒼壁」,非常開心,不由得聯想到屈原的《離騷》「上下求索」之意,詩興飛揚,於是寫下這首詞。整首詞讀下來,我們最大的感覺是「以文為詞」。也就是說這首詞的寫法不太像詞,而更像是一篇古文,不管是句法結構還是文字安排,都像是一篇文章,甚至有一點「佶屈聱牙」的味道。
  • 辛棄疾醉倒松樹旁當了一回小丑,卻寫下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千古名詞
    唐朝時,更是出現了「飲中八仙」,這幾人說是詩中之傑、酒中之雄也不為過。不過,你也很難想像這些詩人醉酒之後的狀態,他們有的或裸衣奔走、或於街頭醉倒露宿、或步履搖擺,不慎落入井中歇了一宿。這些失態之景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感嘆,哪怕再風光霽月、宛若謫仙之人,醉酒之後都能瞬間落入凡俗。不過要問這些醉酒的詩人之中最荒唐搞笑的是誰,那肯定是非辛棄疾莫屬了。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4首辛棄疾的田園風光詞,帶你遠離塵囂,享受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
    辛棄疾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六百多首優秀的詞作,且辛棄疾寫詞不僅僅以「量」取勝,在「質」上,能夠與其比肩的詞作家也非常少。辛棄疾筆下的詞作,各種題材都有,從生活瑣事到軍國大事,在其筆下都描繪的十分生動,而在辛棄疾眾多的詞作題材中,不得不說的一種就是他的田園鄉村風格的詞作。
  • 辛棄疾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
    他便是和蘇軾齊名的辛棄疾,56歲的他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這首詞名為《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全文如下: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 遇到一群調皮的孩子,辛棄疾悟出首《清平樂》,最後12字可愛到爆
    但是除此之外,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辛棄疾也是一位優秀的將領。在20出頭的年紀,他曾帶領五十餘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將叛徒擒拿帶回,可以說小小年紀的他便勇武過人。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志,他也知道想要完成這一願望,單靠自己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是很難的,還需要朝堂上的支持,其實這也是他選擇步入仕途的原因。 但現實往往不盡人意,南宋朝廷的羸弱是滲透進骨子裡的,辛棄疾想要在仕途大展拳腳的想法並沒有實現。
  • 辛棄疾的這首詞,少年時候看不懂,看懂時卻已經是中年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便是一首年輕時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的詞作。它出自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之手,是辛棄疾被罷免官職後,閒居帶湖期間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時,常常到博山(今江西廣豐縣西南)遊覽,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寫下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辛棄疾通過對自己「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記述了他對「愁」這種思想感情的不同理解。
  • 蘇軾和辛棄疾都曾寫過《念奴嬌》,卻演繹了不同風格,網友:真妙
    我們都知道蘇軾曾經寫過一首《念奴嬌》,被流傳千古,甚至在我上學的時候,還記入了當時高中的語文課本,而這首詞也是非常的有意境,以至於當時背誦的時候還不禁感慨。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辛棄疾也寫了一首《念奴嬌》,但是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卻是有蘇軾的截然不同。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兩首《念奴嬌》。
  • 辛棄疾紀念日:大宋男神的俠骨與柔情
    二人互和,傳為文壇佳話,辛棄疾也因此寫出了他的千古不朽之作《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男人友誼之高度,莫過於此。  在當時,有多少人妒忌恨辛棄疾,但就有數倍於此的人熱愛他。
  • 辛棄疾搬家失敗,即興寫了首詞,通篇哭窮,其中9個字令人捧腹
    但在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文人並沒有多少。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自是不必言說也位在其列,宋代詞壇裡,能入此行列的,肯定有蘇軾與辛棄疾。但在這些人之中,唯有辛棄疾詞文風格變化最大。為什麼這麼認為呢?只有辛棄疾,不知道該怎樣形容他才準確。在他深情之時,有又見那人在燈火闌珊處的殷殷期盼;在他傷感之時,有醉中夢回沙場的鬱郁不得志;於他閒適之時,有於稻花香中聽蛙鳴的恬淡自然;就算是他喝醉時,亦有和松樹互相言語的令人哭笑不得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