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網訊 隨著工作人員慢慢將淤泥清理乾淨,陶器、錢幣等文物悉數出土。這是淮南市新發現的一處古墓葬的發掘現場,12月24日上午,記者第一時間來到發掘現場,了解到這一古墓葬的最新發掘情況。
當天上午9時許,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位於謝家集區李郢孜鎮北梨園村的發掘現場,市文物保護局的考古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緊張而細緻的清理,他們有的用鐵鍬,有的用鋤頭和鏟子,遇到狹窄的地方,工作人員直接用雙手進行開挖清理。
工作人員在淤泥中一邊清理,一邊將發現的一枚枚銅錢等文物交給市博物館保管部主任吳琳。吳琳輕輕接過銅錢,慢慢地拂去上面的泥土,將它們一一排開,銅錢有大有小,足足幾十枚。同時挖出的還有主室棺木板、陶器、人骨、棺釘等,都被分別放進了不同的收藏袋中。從現場情況來看,整個墓葬的大體形狀已經呈現出來。
市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市文物保護局負責人汪茂東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李郢孜鎮在水利興修的過程當中,挖到了古磚,疑為古墓葬,便立刻聯繫了他們。12月22日上午,市文物保護局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施工現場,隨後便開始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
「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預計今天下午可以清理完畢。」汪茂東表示,這是一座磚室墓,它由甬道、前室和主室構成,總長度8米,「前室為正方形,頂部為穹窿頂,在我們淮南地區很少發現,因此這座墓葬對於研究淮南地區漢代社會、經濟和埋葬習俗等都有很重要的價值。」
「到目前為止,已經出土了很多陶器和錢幣,初步判斷這座墓葬的時間為東漢中晚期。」汪茂東介紹道,「除了五銖錢之外,還挖掘出陶罐、陶灶、陶倉、陶燈形器、陶餅形器等,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十幾件文物。從墓葬的現存狀況來看,由於其近一百年來一直埋在水塘下,未曾被盜過,因此保存比較完整。」
圖一、二:發掘現場。圖三:墓葬中的文物。圖四:出土的銅錢。(記者 付莉榮 蘇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