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所謂「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是真多還是假多,肯定無人統計過。
大觀園才女林黛玉
其次,若真如所言,一方面說明「詩」在現代人眼裡已不再是高冷的「雅」文化,而成了人人皆可成文的「口水」;另一方面則說明,「詩」已成為過氣的「尤物」,既然已無「利」可用,也就盡可以「束之以高閣」,「棄之如敝履」了。
李清照像
先來談談「多」的問題。一個時期以來,頻頻見於網端的「梨花體」、「烏青體」、「下半體」,還有什麼「乳體」、「睡體」之流,把本來就無格少韻的自由式「現代詩」薰染得黑白不分,傷損得沒了原型。我們不僅要問,創作這類「口水」文的人,你也算是「詩人」?如果這種詩人寫出的東西可以叫「詩」的話,全中國14億人,不論男女,不管耄耋垂髫,誰不能詩?
宋著名詞人張先
我也可來兩句:
我中午吃了飯,
吃的是大米兼雞蛋,
吃完就睡了個午覺,
睡午覺
是我多年養成的習慣,
到了晚上又吃飯。
我這不是「詩人」的人,編這種東西都感到臉皮發燒,生怕讓人往頭上丟幾個臭雞蛋的。
詩仙李白
再來說說「少」的問題。現代人逐漸對「詩」失去興趣,與詩的庸俗化不無關係,既然詩不象詩,談何讀詩。再者,生存壓力面前,人們也難有時間坐下來細細品讀,慢慢領悟,還不如刷刷抖音,看看「火山」視頻,刺激下視神經,麻木下腦細胞來得實在。
陸遊
嗚呼!「詩」的土壤已嚴重減化,「詩」的柔苗近乎衰亡,但千百年來的美文雅韻不該在我們這代人手裡斷送,救救「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