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達執導人藝新戲首演 《陽光下的葡萄乾》 跨越時代國界反映現實

2020-12-23 中國網

中國網北京9月2日訊 9月1日,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

如何將一部頗具新鮮感的外國戲呈現在大家熟知的人藝舞臺上?導演英達和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王寧、陳紅旭、阿楠、王堃等主創在首演當天給了觀眾帶來了驚喜。

英達執導《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攝影:李春光)

《陽光下的葡萄乾》是非裔美國劇作家洛倫·漢斯貝瑞的名作,於1959年在百老匯上演即大獲成功。之後,英達的母親——北京人藝演員、翻譯家吳世良將作品翻譯成中文。如今,這部作品登上人藝的舞臺,可謂是兩代人藝人對於一部作品的追求和表達。

該劇描寫了當代芝加哥,一家非裔美國貧民在老父親去世後,母親得到了一筆大額保險金。這筆能讓生活出現轉機的巨款,讓家裡的每個人都產生了不同的期待,衝突、矛盾由此產生……「這部戲在講人與人之間、人與錢之間、人與理想現實之間的關係。」導演英達表示,雖然是一部半個多世紀前的外國作品,但其表達的內容卻有著現實意義。

英達執導《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攝影:李春光)

一向以喜劇見長的英達,再度回歸人藝舞臺執導話劇,他對於喜劇的理解和把握,讓他充分挖掘了本劇中的喜劇元素,也讓觀眾對於這部戲的喜劇性充滿期待,「其實這不是一部喜劇,可以說是悲喜劇。但是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在哪些地方是為了喜劇性而寫,我把這些都挖掘出來,沒有讓這些喜劇的瞬間浪費。」一會兒讓觀眾笑,一會兒讓觀眾哭,甚至在笑與哭之間無縫銜接,在導演英達看來,這部戲的大悲大喜恰恰是互為因果的關係,這些都構成了作品在舞臺上的戲劇張力。

從挖掘人物特點到展示劇本中的悲與喜,《陽光下的葡萄乾》會讓觀眾忘了跨國跨種族的文化差異,只關注人物的豐富性和情感的共通性,「北京人藝演外國戲,不用靠化妝和誇張的外部動作,我們就能讓觀眾理解舞臺上人的喜怒哀樂。」英達表示。這是導演二度創作的要求,也是北京人藝演員在舞臺上對角色的塑造力,王茜華飾演的非裔美國母親,既帶有人物身上獨特的生活印跡,又有著屬於每個母親身上的愛與陽光,讓人在舞臺上看見的是人的精神力量;金漢飾演的兒子,有年輕人的衝動,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他的所有想法都有著美好的出發點;徐菁遙扮演的兒媳婦淳樸、善良,她對於家庭和家人的愛讓人動容;徐岑子扮演的女兒,帶著超越種族和性別的醫學夢,在努力尋找自己精神的歸屬……他們每個人都真實可信,讓觀眾在第一時間找到共鳴。

英達執導《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攝影:李春光)

雖然全劇表達突破了時空限制,但該劇舞美打造出的純正美式家庭環境,配合全劇近二十段原創的芝加哥布魯斯音樂,共同營造出了作者所描繪的環境氛圍,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劇中人的生活。

該劇將演出至9月15日,觀眾可通過微信、官網、電話、現場等方式購票。北京人藝依然堅持嚴格的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因此前來觀演的觀眾需要配合進行體溫檢測,掃碼健康寶,並攜帶本人身份證。

英達執導《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攝影:李春光)

英達執導《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相關焦點

  • 英達執導新劇首登人藝舞臺《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李春光 攝《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李春光 攝中新網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高凱)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9月1日晚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此番執導《陽光下的葡萄乾》,對於被稱作「中國情景喜劇之父」的著名導演英達而言,不只既是對人藝舞臺的致敬,也是對這部作品的翻譯者——北京人藝演員、翻譯家,自己的母親吳世良的紀念。
  • 英達執導母親譯作,北京人藝年度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將上演
    不久前北京人藝恢復了中斷數月的演出,繼《洋麻將》這一經典開場過後,首都劇場又將迎來人藝今年的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經過大半年的籌備,這部由英達導演、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等演員主演的戲劇將於9月1日登上舞臺。這一聽起來頗具浪漫色彩的劇目,講述了一個現實和夢想的故事。
  • 英達回歸北京人藝執導母親譯作《陽光下的葡萄乾》
    英達回歸北京人藝執導母親譯作《陽光下的葡萄乾》 富田 攝英達回歸北京人藝執導母親譯作《陽光下的葡萄乾》 富田 攝中新網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 高凱)「這次一方面是這是我對我母親的‌‌‌‌償還心願;其次是我自己身為人藝人30年,‌‌沒有給人藝導過一個完整的戲,這是‌第一個,當然我希望不是最後一個;最後一層,是對觀眾,說實在話,‌‌北京人藝‌‌是鐵打的營盤,‌‌再偉大的演員,‌‌最終也將離去,‌‌不變的只有觀眾,人藝和觀眾之間建立的那種聯繫
  • 《陽光下的葡萄乾》首演 英達再度回歸人藝舞臺執導話劇
    攝影:李春光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今天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這樣一部對觀眾來說頗具新鮮感的外國戲會如何呈現在大家熟知的舞臺上,導演英達和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王寧、陳紅旭、阿楠、王堃等主創在首演當天給了觀眾一個驚喜的答案。《陽光下的葡萄乾》是非裔美國劇作家洛倫·漢斯貝瑞的名作,於1959年在百老匯上演即大獲成功。
  • 英達重返人藝舞臺:執導《陽光下的葡萄乾》,告慰母親吳世良
    導演英達的開場白不改幽默,他介紹說《陽光下的葡萄乾》是美國著名黑人女劇作家洛林·漢斯貝裡創作的戲劇,「這是一部黑人文學、戲劇中的經典,寫成於1947年,1950年首演於百老匯。我的母親(翻譯家吳世良)生前,在1963年時把這部戲翻譯了過來,當時的環境條件沒能允許這部戲排演甚至發表。冥冥之中,特別機緣巧合我拿到了這部戲原始手稿,人民文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 英達回歸北京人藝執導母親譯作《陽光下的葡萄乾》9月上演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8月13日,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舉行媒體見面會,已多年未在北京人藝導戲的英達攜劇中主要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等亮相見面會現場,並為大家表演了戲中片段。據悉,《陽光下的葡萄乾》將於9月1日起,一直演出至9月15日。
  • 北京人藝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將於9月1日登首都劇場
    人民網-文化頻道人民網北京8月13日電 在經過了大半年的籌備後,北京人藝年度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將於9月1日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與觀眾見面。該劇由英達執導,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等主演,講述了一家美國黑人貧民在獲取了保險金突然能夠改變生存境遇後,所面臨的因改變而帶來的掙扎與選擇,以及他們用信心和夢想面對未來的故事。
  • 北京人藝今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即將上映 記者專訪導演英達
    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隨著演出市場的逐漸恢復,北京人藝今年的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即將在9月1日與觀眾見面。這部劇是由觀眾非常熟悉的導演英達執導,由非裔美國作家洛琳·漢斯伯裡創作。
  • 北京人藝今年首部新戲1日晚首演,英達「捧出」《陽光下的葡萄乾》
    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終迎首演,這部《陽光下的葡萄乾》跨年排練,幾次因疫情中斷,又幾次起範兒,其間經歷換演員、首演時間不確定等諸多磨難,9月1日晚終於帶著種族尊嚴、理想主義的百老匯氣質,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
  • 英達「曬」的「葡萄乾」擺上人藝舞臺
    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9月1日晚在首都劇場首演,而在前一天彩排場演出前,終於將母親遺作搬上舞臺的導演英達已顯得格外脆弱,說這話的時候眼圈已經紅了。《陽光下的葡萄乾》中,一家人經歷大起大落,悲喜交集。本報記者 方非攝《陽光下的葡萄乾》是非裔美國劇作家洛倫·漢斯貝瑞的名作,於1959年在百老匯上演即大獲成功。
  • 英達回人藝導話劇與故去父母「相聚」|加戲
    9月1日晚,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原創新戲——由英達執導,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王寧、陳紅旭、阿楠、王堃等人藝演員出演的話劇《陽光下的葡萄乾》在首都劇場首演。這部百老匯經典劇目其實對英達導演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 英達回歸劇院 執導人藝今年首部新劇
    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終迎首演。這部《陽光下的葡萄乾》跨年排練,幾次因疫情中斷,又幾次起範兒,其間經歷換演員、首演時間不確定等諸多磨難,於9月1日晚終於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在退休之年回歸劇院導戲的英達,將這部與自己有著頗多淵源的作品以純現實主義寫實手法搬上舞臺,芝加哥非裔美國貧民一家的生活氣息躍然眼前。一筆大額保險金的到來為這個家庭帶來的衝撞與隔閡,最終定格在男主人選擇尊嚴的人性制高點。
  • 英達回人藝導話劇與故去父母「相聚」
    9月1日晚,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原創新戲——由英達執導,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王寧、陳紅旭、阿楠、王堃等人藝演員出演的話劇《陽光下的葡萄乾》在首都劇場首演。這部百老匯經典劇目其實對英達導演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本期「加戲」走入《陽光下的葡萄乾》臺前幕後,面對這樣一部戲裡戲外都摻雜著故事性的話劇作品,英達究竟將這部百老匯經典做了哪些本土化的改編?
  • 鑑戲報告 | 英達為北京人藝導了一部美國非裔版「我愛我家」?
    經過種種磨難和漫長等待之後,今晚,由英達導演、北京人藝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等主演的美國戲劇經典之作《陽光下的葡萄乾》,在首都劇場正式首演。37年之後,英若誠的兒子、同樣在北京人藝就職的英達導演,傳奇般地獲得了母親半個多世紀前翻譯的劇本手稿,為北京人藝執導了美國世界戲劇經典《陽光下的葡萄乾》。
  • 《我愛我家》的導演英達,這次執導了一出不那麼好笑的話劇
    執導的新話劇《陽光下的葡萄乾》,也許會感到有些失望。| 一《陽光下的葡萄乾》是今年北京人藝推出的第一部新劇,而對於大部分中國觀眾來說,這齣戲的名字也顯得很陌生。這部話劇也成為北京人藝除京味兒話劇之外,排演國外話劇的經典作品。此外,英若誠還翻譯過《譁變》、《上帝的寵兒》等劇目。然而,英若誠1994年就已經患上肝硬化,其後儘管也參與過一些文化活動包括出演影視劇,但直到2003年去世也沒能著手執導這部《陽光下的葡萄乾》——吳世良的手稿也一直下落不明。
  • 英達回歸舞臺導新戲,要讓觀眾笑
    本月起,北京人藝動作不斷,首都劇場恢復演出後不僅有著經典開場,更有一部今年的新戲即將與觀眾見面。在經過了大半年的籌備後,北京人藝年度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將於9月1日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這部劇講述了一個現實與夢想的故事。
  • 英達將母親50餘年前譯作搬上舞臺 籌備過程一波三折
    2020年,英達回歸北京人藝舞臺,執導母親吳世良翻譯的《陽光下的葡萄乾》。他說,這部戲相當於《推銷員之死》的續集,講的是家人拿到賠償金會怎麼用,更富有戲劇性。這家非裔美國人就好比在殘酷的日光下曝曬的葡萄乾,不過夢想並沒有就此乾癟,他們找到了新的精神歸屬,信心十足地搬進了新居。「有人曾評論,這部戲將照亮我們的未來很長時間,我覺得說得太對了。」在英達看來,雖然這個戲已經問世60餘年,但是依然和今天的現實非常貼切,包括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和錢的關係。
  • 藍盈瑩退出北京人藝,欲乘風破浪全力一搏
    但是,藍盈瑩依舊不屈不撓,倔強的她高考時執意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她自學了考試科目,寫了小品段子,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去參加了中戲的專業考試。2012年7月,藍盈瑩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為人藝的演員。
  • 英達執導新情景喜劇 不怕輸給《我愛我家》
    原標題:不怕輸給《我愛我家》 英達執導的情景喜劇《我愛我家》姊妹篇《我們一家人》,目前已完成第一季30集的拍攝,將於本月底在天津衛視播出。英達稱,希望借這部劇向《我愛我家》致敬,至於能否超越前作《我愛我家》,他直言:「我預測,觀眾會覺得沒有《我愛我家》經典,但《我愛我家》也是我的作品,輸也是輸給自己,沒什麼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