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教育如燈,照亮人生(關心救助殘疾人③)

2020-12-26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核心閱讀

陳永申從小喪失聽力,進入聾校求學。在學校裡,他的舞蹈才能被充分發掘,不僅獲得多個獎項,最終還回到學校成了一名舞蹈特教老師。張德茂自幼患有全身性骨骼畸形,因身材感到自卑。後來他考入大學,在輔導員的支持和同學的鼓勵下積極組織參與集體活動,在導師的教導下進行科學研究。在政府、學校、老師、同學的支持幫助下,他們努力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價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陳永申——聾校求學成了舞蹈教師

在福州市聾校一間形體教室裡,舞蹈老師陳永申正在給12個孩子上律動課,壓腿、拉肩、伏臥、撩步,一系列動作專業而嫻熟。與平常舞蹈課堂不同的是,這堂舞蹈課沒有任何配樂,一板一眼的訓練節奏,全靠陳永申自己摸索把握。

見到記者,陳永申直了直腰板,用手語講述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是一名老師,我的專業是舞蹈……」校長李朝霞實時翻譯給了記者。在過去的16年裡,作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成員,陳永申已經屢次在國際舞臺上一展身姿。

陳永申出生於1985年,自小在福州市連江縣長大,在3歲時因藥物中毒喪失了聽力,因聽力障礙無法接受正常教育。直到8歲時,父親找到了連江縣特殊教育學校,陳永申才開始了求學生涯。

「因為聽不到路上的情況,媽媽每天都接送我上下學,直到2002年我轉到了福州市聾校讀書。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2005年陳永申參演學校的編排舞蹈《踏響青春》,榮獲「福建省第七屆殘疾人藝術匯演」一等獎,隨後又獲得「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廣東賽區優秀獎。正是在這個時候,陳永申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看中,選調到北京集訓。

「我非常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儘管恢復柔韌時那劇烈的疼痛讓人難受,一連學習幾個新舞蹈讓我不知所措,但我知道只要堅持便能成功,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2008年北京帕運會開幕式上,舞蹈《永不停歇的舞步》驚豔亮相。陳永申作為伴舞演員,站在了全世界的舞臺上。

「2010年從殘疾人藝術團退役後,我還是選擇回到這所學校當老師,因為這裡就是我的家。我想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孩子快樂成長。」陳永申一臉篤定地表示。

談起學校未來的發展,李朝霞很有信心。近幾年,李朝霞在學校力推實行綜合實踐課程。每周三下午,全校學生按照興趣分班,漆畫、軟木畫、計算機、戶外球類、音樂、烹飪等,保證每一個課程都有專業老師教,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歸屬的興趣班,「相比於專業技能,我們更希望教給孩子們的是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福州市聾校是一所全免費的公益類特殊教育學校。「福州市教育局給我們的幫扶力度很大,校園環境的改善提升,都靠政府撥款。」李朝霞說。

在教師待遇方面,福州市教育局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傾斜,每個特教教師每個月會有額外的千元補助,「讓老師留得住,學校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李朝霞說。除此以外,在校學生每人每年還能獲得補助9500元左右,而且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這為不少貧困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

張德茂——老師同學關心融入大學生活

「我現在能夠自強自立,要感謝從小到大一路走來,老師同學們的幫助和鼓勵!」在廈門大學信息學院的一間教室裡,張德茂對記者說。

張德茂出生於福建福清市。剛滿月時,父母就發現他的身材「好像太小了一點」。醫生告訴他們,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全身性骨骼畸形,「沒有太好的治療辦法,只能在家由父母照顧著長大。」

回憶小時候,張德茂最深的感受便是經常性的疼痛和同齡人異樣的眼光:「因為骨骼畸形,動彈、行走都能感覺到骨頭之間的摩擦。」8歲之前,張德茂還不會走路,每逢換季,總要疼上幾天,讓他苦不堪言。同時,來自同村小夥伴的眼光,讓他總感覺自己與旁人不同。「小時候大家都不懂事,有些孩子對我的身材指指點點。我也感到難受,只能更加努力地讀書。」張德茂說。

2015年9月,張德茂進入福州大學讀本科。在這裡,他第一次見到了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同學。「剛一入學,辦運動會、參加軍訓,其他同學都在班級裡各顯神通,讓我感到了些許自卑。」他不出門、不交往,多日躲在宿舍,讓輔導員林敏頗為著急:「總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得讓這個小夥子活躍起來!」

轉眼就是中秋節,林敏特意找到張德茂:「德茂,咱們班級要組織中秋晚會,老師們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希望你圓滿完成!」看著輔導員堅定的眼神,本來要拒絕的話語,到了張德茂的嘴邊便不由變成了:「我盡力!」

緊接下來的連續兩周,他忙得腳不沾地。沒有演員,張德茂就走出自己的宿舍,一間一間地去其他宿舍樓敲門,「同學,來參加一下晚會吧?」成為他那段時間的口頭禪;沒有音響設備,張德茂嘗試著走出校門,主動和演藝公司商談租賃事宜……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隨著音樂結束,中秋晚會圓滿落幕。張德茂不負眾望,辦了一場成功的晚會。「德茂,好樣的!」「德茂,你是我們的榜樣!」這個時候,張德茂欣喜地發現,眼前的班級同學,讓他感到十分親切。面對更多的集體活動,他也鼓起了勇氣:「有了經歷,就有了經驗,過得了自己這一關,什麼關也不用擔心!」

之後的社團活動、學業競賽,張德茂都積極參與。大學四年,他獲得各類獎項19個,成為學校裡的「風雲人物」,並當選為班級黨支部書記,2018年還獲得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

「在大學本科時,老師同學都很尊重我。」輔導員隔三差五的關懷、同學們的日常照顧,細心的張德茂總能察覺到,心裡也很感動。如今的張德茂,已經是廈門大學信息學院的一名碩士研究生。去年,他成為圖像與視頻處理實驗室的一員,在導師曲延雲的教導下,開始著手研究課題,並作為隊長帶隊參加全國人工智慧大賽等重大賽事。

「老師們不辭辛苦地幫助我。我經常在深夜收到老師的修改反饋,最終讓我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張德茂說。

「張德茂同學入學以來,主動承擔了班級的很多工作,自信樂觀,還會主動將助學金讓給家庭困難的同學。」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輔導員蔡婧蓉介紹說。被問及讓出助學金的原因,張德茂說:「我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困難,助學金給更需要的同學比較合適。同時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生活,真正自立自強。」

談及未來的規劃,張德茂信心滿滿:「希望將來能夠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好工作,成為一名算法工程師,或是開發工程師。」

來源:人民日報(2020年09月15日第13版)

編輯:宣佳

相關焦點

  • 八十三團關心幫助457位殘疾人傳遞溫暖
    醫療救助由原先的1萬元封頂救助金額上升到2萬元,給大病患者解決了極大的經濟困難,尤其使廣大的低保對象們減輕了生活的負擔。低保戶們不限病種,只要住院治療後凡是參加居民醫保的人員都可以救助,而且醫院等級分70%、80%、90%報銷,自己只承擔最多30%、20%、10%的費用。  "團場全年低保人員門診救助達583人,門診救助金額達31.15萬元。
  • 善良宛如心燈,照亮人生旅程 !!
    善良宛如心燈,照亮人生旅程作者:雲夢   年少時,常常聽到長輩將善良二字掛在嘴邊,時常見到行善者被人豎起大拇指讚美。回想起來,世間的善良,與年齡容顏無關,與風姿談吐無關,與貧富地位無關。有人說,善良,如黑夜裡見到的一縷光芒,給人心安;善良,如沙漠裡遇到的幾滴雨露,給人希望;善良,如體弱蹣跚者得到的一次援助,給人力量。可以說,善良是同情憐惜,善良是最原始最純樸的情感律動。馬克•吐溫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善良的人,心總是火熱滾燙,情懷寬廣。善良的人,總是敞開心扉,友好相待。
  • 朗誦:善良宛如心燈,照亮人生旅程
    善良宛如心燈,照亮人生旅程作者:雲夢   朗誦:傾聽自然編輯:散文悅讀(ID : swyd996)年少時,常常聽到長輩將善良二字掛在嘴邊,時常見到行善者被人豎起大拇指讚美。回想起來,世間的善良,與年齡容顏無關,與風姿談吐無關,與貧富地位無關。
  • 殘疾人直播帶貨創業比賽:用直播之「光」點亮殘疾人心中的「燈」
    直播不但能為俊俊提供佣金,還能幫助他的殘疾人小夥伴們將學到的手工藝技能轉變成實實在在的收入。  俊俊和直播的緣分,起源於今年首次舉辦的杭州市「星星杯」殘疾人之家直播帶貨創業比賽。近日,這場比賽圓滿落幕。來自杭州市各區縣的15支戰隊,218位殘疾人參與了比賽。  本次比賽從賽歷時近兩個月。
  • 【慈濟月刊633期】人生如戲
    晨語時間,上人對眾開示,人生如戲夢一場,懵懵懂懂隨著過去生所寫的劇本演出,過後又要再照著此生所寫的劇本演出另一場人生戲劇,再次上演悲歡離合,帶著因緣業力到下一生。此生有因緣接觸佛法,就要從迷夢中清醒,保護自己的心念,不懷疑、不痴迷,用心了解佛法,聞、思、修──  聽經聞法,要用心思考,把握當下精進修行。
  • 張瀛瑩:點亮教育,照亮孩子成長之
    這個時候,瀛瑩遇見了當時還是優學教育聯合創始人的張民松。民松是戶外運動愛好者,身體早已適應了這種嚴酷的條件,為了陪隊友走一段,他慢下了腳步,他們邊走邊為對方鼓勁,要堅持走完,走戈壁就如創業,一個人能走的更快,但一群人能走的更遠。最終灜瑩竟然獲得了那次戈壁行女生組的前十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封為「戈壁女神」「遠徵堅毅獎」,團隊也贏得了玄奘之路的「沙克爾頓獎」。
  • 「我的脫貧故事」讀書是燈,照亮前程之路丨普安縣青山鎮高箐社區...
    劉勇在家與幫扶責任人填寫「教育資助」申請書就在我們為子女學費而苦惱的時候,有人告訴我說,我家是貧困戶,孩子讀書可以得到國家的「教育補助」,而且學費可以無利息貸款,我知道了非常高興,沒過多久就成功申請了助學貸款和教育資助。  我們不再為孩子的學費問題而苦惱了,孩子可以好好讀書,放心讀書,不會因學致貧。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
  • 講述 | 龍墨:為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代言
    而國家層面的救助扶持更是春風送暖,聽障兒童康復訓練經費補貼標準從「十五」時期每人每年 600多元提高到「十二五」時期的上萬元,北京、上海等地實現了聽障兒童康復救助全覆蓋。龍墨列舉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數據,「十二五」期間,15.3681 萬名聽障兒童得到免費康復訓練,18.851 萬名聽障兒童家長得到培訓及康復指導,7.1869 萬名成年聽力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
  • 開悟故事:心燈照亮一切,猿猴與魔巖女的傳說,不要有不舍之心
    佛法點亮無盡燈 心燈照亮迷茫的人  此時,維摩詰居士為魔女說法,警惕她們不可再沉迷於五欲中,應好樂佛法,利益一切眾生。魔女聽了,覺得菩薩的境界真是清淨地,那分歡喜快樂不是魔界的享樂所可比擬的,因此很歡喜的住於佛法中。
  • 「印尼木材大王」留給她「真善美」,白嘉莉開啟了「另一個春天」
    近期,在臺北舉辦的白嘉莉「另一個春天」40年藝術創作展,她表示,很感謝自己的母親,1977年她遠嫁印尼,人生地不熟,感到萬分苦悶時,母親鼓勵她:「印尼靠近赤道附近,既然你不喜歡去外面,可以畫畫呀!」一語敲醒夢中人,原本喜歡色彩的她,至此進入繪畫的藝術世界。
  • 武漢支出型貧困家庭被納入救助範圍,可申請7類救助
    (二)殘疾人照料支出。一、二級殘疾人和三級精神、智力殘疾人,每月按2倍低保標準確認;三級非精神、智力殘疾人和四級精神、智力殘疾人,每月按1倍低保標準確認。(三)老年人照料支出。家庭共同生活成員中有年滿60周歲(含)至80周歲老人的,每月按1倍低保標準確認;有年滿80周歲(含)以上老人的,每月按2倍低保標準確認。
  • 從「假名媛」到「凡爾賽文學」:真正有價值的人生,只會低調不會炫耀
    繼刷屏的「假名媛」事件過後,又迎來了熱議的「凡爾賽文學」。「凡爾賽文學」最初源自一本浮誇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書中塑造了法國王宮貴族奢靡而浮誇的生活方式。後來被某博主引申,專門比喻那些擅長用自貶的方式,進行反向炫耀的「朋友圈貴族」,統稱「凡爾賽玫瑰」。
  • 「圖解」申城調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市政府印發《完善本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對象範圍在原來基礎上進行了擴大,主要包括: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一級、二級的殘疾人;三級智力、三級精神殘疾人。同時,對殘疾人兩項補貼的標準進行了調整,新補貼條件和標準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執行。
  • 專訪關心則亂:從《知否》到《星漢》,IP改編的「聚散」之道
    同樣是小女子的八卦人生,同樣家長裡短、細水長流,我們從《知否》和《星漢》說開去,與「關大」聊了聊她的創作故事。入行:從老爸的半箱藏書到「逼上梁山」「你,怎麼就寫起小說來了?」小學二年級的暑假,關心則亂並沒有如父母預想的那樣一個人在家乖乖學習,父母上班後,她翻箱倒櫃,找到了父親當年搜藏的半箱小說,兩套梁羽生的長篇《風雷震九州》《狂俠天驕魔女》,一套「缺胳膊少腿」的《薛剛反唐》,一套結局被撕成猜謎遊戲的《三俠五義》,一本高爾基的《母親》。這些作品成為關心則亂敲開文學界大門的「始作俑者」。
  • 專訪關心則亂:從《知否》到《星漢》,IP改編的「聚散」之道
    同樣是小女子的八卦人生,同樣家長裡短、細水長流,烹小鮮主筆郭小蟈從《知否》和《星漢》說開去,與「關大」聊了聊她的創作故事。「你,怎麼就寫起小說來了?」這個問題,關心則亂被問過很多遍,堪稱親朋好友加職場採訪標配。
  • 「一線傳真」他,為每個未成年浪子照亮人生之路!
    ……在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公安局縣城派出所有一位特殊的民警老師,他始終堅持用教育來感化幫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懲罰不是最終目的,拉他們一把就等於幫助了整個社會」。從警之後,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幫教感化,幫助轄區多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走上了正確的人生道路。屢破未成年人盜竊案今年年初,瓊中盜竊摩託車案頻頻發生,砸開車鎖、拆掉消音器、機油耗盡後遺棄路邊……這些案件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雷同,縣公安局對案件高度重視,要求用最短時間破案,抓獲全部嫌疑人,歸還群眾損失的財產。
  • 「保護少年的你」兒童侵害防範指南
    >⑤ 如遇危險,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科學預防」① 平時應注意教給孩子一些社交技巧;② 教育孩子謹慎交友,不與社會不良青少年交往;③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儘量避免與別人衝突對抗;④ 教會孩子尋求幫助和法律保護的技巧。
  • 45年前東北鄉村:煤油燈照亮前方道路
    「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故青年者人生之玉,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把歷史的時鐘轉回前,那是一個充滿期待和失望的時代,是一個文化思想碰撞的時代。一群年輕人晚上學習,堅持追夢,他們在新舊社會交替的洪流中成長,在憶苦思甜中回首過去,提高思想意識。
  • 【巡禮"十三五"·殘疾人事業這五年】織密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的...
    超過2500多萬人(次)的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直接受益,影響到約5000到6000萬殘疾家庭人口,持續改善了廣大困難殘疾人的基本生活狀況,使廣大殘疾人及其親屬切身體會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愛,殘疾人「兩項補貼」成為助力困難殘疾人脫貧攻堅的重要制度支撐。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民生  「我們家小帆還能享受單獨施保?這實在太好了。」
  • 【潘朝陽】「去中」臺獨歷史教育的圖謀及未來
    鄉土文學則是關心臺灣鄉土、以寫實的方式書寫的文學創作,具有深厚的關愛臺灣這片土地和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從臺灣的漢文化小傳統出發而上通於中華文化的大傳統。那個時代產生了不少鄉土文學作家,作品優秀雋永,對臺灣文化境界的提升,起了重大的貢獻。李登輝上臺之後,鄉土文學就起了貌相似而質已變的異化──「臺灣鄉土」被逐漸轉化為「臺灣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