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封神之作」,盡顯愛國情懷,最後一句堪稱神來之筆

2021-01-10 文史觀潮

自古以來,就有文人誤國的說法。但在南宋,有一位詩人卻顛覆了大家的認知,因為他不僅會寫詩作文,才華橫溢,而且行軍打仗也是相當熟練,可謂武藝超群。他就是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少年時期的辛棄疾,就擁有報效國家的偉大志向,然而當時他的滿腔熱血,卻無法揮灑在戰場上,而只能被灌注於筆下,他的心裡究竟有何苦衷?來讀一讀他曾寫的「封神之作」,也許我們能得到答案。

「夢回吹角連營」,這裡「夢回」一詞點明詩人是做了一場夢,而後文寫的也都只是他夢裡的場景。在詞的第三四句中,「八百裡」和「五十弦」對仗工整,也頗有用意,分別指的是牛和樂器。戰士們吃完牛肉,聽過悲壯的軍歌之後,就該準備好閱兵了。

於是接下來,在他的夢裡,浮現出秋天閱兵時的畫面。從「的盧馬」到「霹靂弦」,寫了戰場上跑得飛快的馬,和發出霹靂般響聲的弓箭,仿佛讓我們看到戰士們在作戰時英勇殺敵的氣勢,也營造出一種激烈而緊張的戰鬥氣氛。

在詩人的筆下,他所夢到的戰士威武雄壯,勇往直前,能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節節敗退,最後凱旋而歸。這樣既可以幫助君王完成抗金復國的大業,又能替自己「贏得生前身後名」,豈不美哉!然而理想雖然美好,現實卻是殘酷的。

在當時的現實世界裡,詩人空有滿懷抱負和一腔熱血,卻壯志難酬,無用武之地,所以只能嘆一句:「可憐白髮生」。辛棄疾的詞,風格多為「沉鬱頓挫」,這首《破陣子》就是典型之作。詞的前文,通過寫戰士們英勇作戰的畫面,奠定了雄壯高昂的基調。

而到最後一句,卻突出了詩人內心的悲愴鬱悶之情,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由壯烈轉為低沉,讀起來也跌宕有致,波瀾起伏,很有味道。如此有風格,有才華,又有愛國情懷的詞,難怪被世人當成辛棄疾的「封神之作」,尤其是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當屬「神來之筆」,幾乎無人可以超越。

寫這首詞時,辛棄疾正過著暢快自在的閒居生活,然而,這樣的生活對他來說,與虛度光陰並無兩樣。畢竟,他曾在心血來潮之際棄筆從戎,也曾因武藝超群當過不少的地方高官,他想要窮盡一生幫天子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卻無奈生不逢時,只能當著沒用的閒官。

南宋朝廷腐敗無能,為了圖個歲月靜好,根本無心搭理辛棄疾殺敵報國的志向。所以我們可憐的大詩人辛棄疾,年近50歲了還沒能實現功成名就的心願,每每想到這裡,他自己就感到鬱悶不已,只能靠寫詩回憶一下自己曾經奮勇殺敵的光輝歲月,也藉此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世人皆知,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每當我們讀過他的那些愛國詩詞,就能感受到他強烈的愛國心和報國熱情,然而同時,我們也會讀出他因壯志難酬而產生的苦悶心情。也許正是因為報國無門,理想難以實現,才能激發出辛棄疾的滿腹才華,才能讓我們看到一代文豪辛棄疾吧,你覺得呢?

相關的詩詞還有很多,文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介紹,下面給大家推薦一本《古詩詞鑑賞》,裡面有很多優美又富含哲理的詩詞,並且有詩詞、注釋、賞析,硬殼精裝,現在店鋪有活動,原價98,限時特價只要56元,良心推薦,點擊上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得意的詞,開篇10字堪稱夏日最強裝備,最後一句太嘚瑟了
    用「嘚瑟」來形容辛棄疾,是因為他是文壇最該嘚瑟的人,這裡的文壇並不限於宋代詞壇,而是上下幾千年。文壇從來都不缺寫邊塞作的高手,但能在百科上能配得上「將領」加「詞人」雙重身份的,只有他辛稼軒一人。既然在仕途上嘚瑟不了,那就找個地方隱居,做我的詞中之龍吧!於是在經過半身坎坷後,便有了這首平生最得意的詞,名叫《南歌子·新開池戲作》。這是一首句句令人羨慕之作,開篇10字堪稱夏日最強裝備,前幾句還能學得了最後一句當真是讓人羨慕不來。《南歌子·新開池戲作》南宋.辛棄疾散發披襟處,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細侵階。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畫棟頻搖動,紅蕖盡倒開。鬥勻紅粉照香腮。
  • ...家國情懷」愛國詩詞講座暨愛國詩詞音樂朗誦會在羅湖書城成功舉辦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1日訊 (記者 陳彬 通訊員 楊婷姻 )近日,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資助的「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項目之「詩詞中的家國情懷」愛國詩詞講座暨愛國詩詞音樂朗誦會在羅湖書城三樓活動區成功舉辦。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辛棄疾1162》愛國名將辛棄疾
    人們所知道的辛棄疾,大多是那位「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辛棄疾;是與李清照並稱為「南宋二安」的辛幼安;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稼軒居士。然而這是不完整的辛棄疾,是無可奈何的辛棄疾,是遺憾的辛棄疾。 公元1162年,金主完顏亮率軍大舉南侵,天下肖煙四起。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寫出了詞人偉大的愛國情懷
    提起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忽略掉他,他的詞飽含愛國之情,他與蘇軾並稱「蘇辛」,後人稱之為「人中之傑,詞中之龍」,他的《破陣子》中「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他的《青玉案》中「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有一些詩詞,結尾堪稱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攝影 王彩鳳《臨江仙·送錢穆父》宋·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的離別呢?結尾慰勉友人,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的人生態度,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曠達灑脫。
  • 辛棄疾的一首詞,開篇陡然而起,全詞更顯一波三折,層層跌宕
    辛棄疾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他年少時胸懷壯志
  • 「大宋第一古惑仔」辛棄疾:他有多狂放,就有多悲傷,我們亦如此
    特別是在兩宋之交時,蘇東坡、李清照、王安石、周邦彥等等,幾乎把詩詞寫絕了……但在我看來,即便如此多的詞人,卻從來沒有一個像辛棄疾一樣,一手揮毫潑墨,一手仗劍執刀。正是因為這樣的才華,也被人們貼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標籤。無數人眼中的他是「狂放」的代名詞,殊不知結局也只能用「悲傷」來代替。公元1140年辛棄疾出生,此時的南宋已經搖搖欲墜。
  • 讀辛棄疾,看真英雄
    我們先看辛棄疾表達英雄情懷的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從主帥到將士,個個都充滿了愛國情懷。辛棄疾和將士們要為君王、為國家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個人也同時贏得生前和身後的名聲榮譽。古人重視人生價值的不朽,立德、立言、立功,就可以不朽。立功,也是辛棄疾年少時候就樹立的理想。「可憐白髮生」,一下子從過去、從夢境中又回到現實。這首詞從「醉裡」開始寫,寫眼前景、現實景,再用「夢回」轉到夢境的描述。
  • 辛棄疾看孩童偷棗子,沒有制止,反倒寫下趣詞,最後一句耐人回味
    其中,辛棄疾就是一個將身心從官場轉向生活的典範,也是一個傳奇的人物。辛棄疾這一生都在追求上陣殺敵、收復失地。奈何當時朝野上下皆不願發起戰爭,只想苟且於當下的生活,也終究是「馬上定乾坤」的理想太過美好。少年成名、一戰封神又如何?最後辛棄疾還是被調到了文職,甚至被貶到多處荒蕪之地,遠離了朝堂。
  • 辛棄疾的這首詞,也許你不知道全文,但一定聽過這一句
    辛棄疾,南宋官員、將領,當然他最出名的還是他的詞,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大多為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也不乏一些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比如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辛棄疾的經典詩詞
    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全詞先用大量筆墨渲染了元夕的熱鬧景象,最後把筆鋒一轉,以冷清作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深化了全詞的意境。《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蘇辛都善自嘲,但蘇軾愛講高級文人冷笑話,辛棄疾就質樸得多。世傳蘇軾以詩為詞,辛棄疾以文為詞。劉辰翁說過一個意思很好,說某幾句話,以前填詞人填了,就讓人掩口笑;辛棄疾一填下去,就橫豎爛漫了。於是辛棄疾除了愛國啦、慷慨啦、排比用典故啦,也沒忘了秀可愛。比如《摸魚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 最後一句神來之筆,12 首驚豔千年的唐詩
    今天推薦12首唯美唐詩,最後一句神來之筆,驚豔千年。唐·許渾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友人乘舟離去,許渾唱歌送行,朋友走遠後,詩人小憩了一會。一覺醒來,已是薄暮時分。
  • 12 首驚豔千年的唐詩,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今天推薦12首唯美唐詩,最後一句神來之筆,驚豔千年。唐·許渾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友人乘舟離去,許渾唱歌送行,朋友走遠後,詩人小憩了一會。一覺醒來,已是薄暮時分。
  • 12首經典唐詩,最後一句是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在戲曲中,有「壓軸戲」的說法,比喻令人注目、最後出現的節目。讀詩詞的時候,也有這樣的體驗。一開始讀時,不知其味,讀到結尾處時,讓人拍案叫絕,感慨萬千。小編要推薦12首唯美唐詩,最後一句是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 念吾家風月:歸正人辛棄疾的思鄉情
    據鄧廣銘《辛棄疾傳》載,因為辛家人口眾多,辛贊為這眾多家口的溫飽之計,需要去營取升鬥之祿,因而在山東和中原地區相繼淪陷後,辛贊還先後做過譙縣和開封等地的地方守令。辛贊雖是一名封建官僚,卻有著愛國情懷和遠見卓識,他時時對辛棄疾述說宋代的正統與文明、濟南的經濟繁榮與社會開明。
  • 辛棄疾一首《浣溪沙》,盡顯似水柔情
    作為南宋最有名的愛國詞人,曾鏖戰沙場的武將、「鋼鐵直男」辛棄疾也深知這個道理。他少年歸國,沉浮官場,即使後來被迫隱居鄉間時,也一直忙著四處活動郊遊。夫婦聚少離多,千言萬語道不盡心中柔情。唯有在妻子大壽之時,奉上詞作一首聊表寸心。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辛棄疾為妻子壽誕創作的這首《浣沙溪·壽內子》。
  • 《辛棄疾1162》大宋末年的一曲繁華絕唱
    偶然間,看了《辛棄疾1162》的一段片段,便生生無法自拔,沉浸在那個大宋末年,那個荒唐破敗蕭瑟的年代,也正是辛棄疾的出現,給那個破敗的年代增添了一份軍人的豪情,一份家國兒女的柔情,更有一份作為大宋子民的不屈之情。 我很喜歡故事中的那個辛棄疾,或許也是我對辛棄疾老先生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吧,所以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之中的辛棄疾。
  • 詞中之龍:辛棄疾經典詞十首
    辛棄疾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他擅長以文為詞,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他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寫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 辛棄疾的一首相思詞作,英雄內心也溫柔,細思卻讓人心酸
    在兩宋詞壇上,一提起辛棄疾的名字,最先跳出與他相關的字眼莫過於「愛國」和「英雄」了。的確如此,辛棄疾堪稱是南宋時期愛國情懷最濃的一位詞人了。他一心收復故國,豪放之氣付諸於筆端,那一句「醉裡挑燈看劍」便是他的形象寫照。然而生不逢時,他所處的卻是一個軟弱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