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總是遭人妒忌,優秀的企業亦然。
網上最近很多人對西貝莜麵村有各種非議,在我看來,無非是不捨得花幾十塊錢吃一個花卷饅頭的後遺症。
在與西貝莜麵村的第一次偶遇中,它把「村」放在招牌裡的那種樸實無華,不僅彰顯了足夠的自信與原生態,更是將「外表低調,內容奢華」的差異化與驚喜展現到了極致。
簡單來說,就是名字雖然「村」,但是隨便一個饅頭花卷都賣二三十,意外不?霸氣不?
這種內秀的氣質怎麼形容呢?
就好像我雖然外套非常艱苦樸素,但裡邊卻穿著一條信用卡分期付款購買的CK內褲一樣,來來往往的路人註定無緣相見,但有緣分品嘗...啊不對,是有緣分看到的人,一定會在心裡對我充滿了各種羨慕與仰望。
羨慕與仰望
沒錯,身在大城市,作為商務精英,雖然對於房子、車子這類身外之物,已經看得雲淡風輕了。
但是,身處家鄉的父老親朋畢竟還是世俗,總覺得「你在北京混了這麼多年,房子車子要啥沒啥,你弄啥嘞?」
淡泊明志、雲淡風輕這種上升到高度價值觀的事情,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的,語言的解釋畢竟蒼白,還容易讓庸俗的人認為是掩飾和狡辯。
如今,我月薪稅後2800的實力,單憑文字表述,也不夠具備衝擊力。
怎麼辦?帶他們逛商場的時候就是最好的時機。
千萬不要去星巴克,這種在朋友圈爛大街的LOGO,已經不具有新鮮感和衝擊力了,而且坐在星巴克你說A輪B輪動輒上億估值的話題,家鄉父老也不感興趣。
當然最主要的是,二三十元一杯的咖啡,遠沒有二三十元一個的饅頭花卷有衝擊力和戲劇性,所以,我大西貝莜麵村才是最好的選擇!
用最平常的語氣,淡定的表情:「逛了這麼久,我們就隨便去吃一點吧」。
然後帶著他們來到西貝莜麵村,儘量無意中透露出「自己平時經常來,雖然離家多年,但是花卷饅頭這類麵食,依然是自己的最愛」。
坐下之後,一定要強烈推薦,21元人民幣的一個饅頭和33元一個的花卷。
每次這麼推薦之後,我都會看到大家一副不相信的表情,以及「一個饃賣二三十塊錢?」的靈魂拷問。
每每這時,心中那種身處一線城市,並且站在網際網路發展潮頭,借著發展大勢獲取了紅利,如今作為「先富起來」的一小撮人,回饋家鄉父老的自豪感變油然而生!
誰說的「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一個饅頭搞定的事兒,還什麼還鄉不還鄉那麼複雜,疫情這麼嚴重,號召大家原地過年。
跑題了,雖然內心雖然洶湧澎湃潮起潮落,但是表情還是要淡定。要用稍微有些疑惑,並且帶著深切的關心的語氣,避重就輕地詢問:「怎麼了?吃不慣麵食嗎?」
這時往往能得到親朋如實的回答:「不是吃不慣,這也太貴了,難不成一個饃饃還能做出花來?還是鑲了金邊?」
偶爾還有沒見過世面的人會表示:「外邊飯館的饃,哪有家裡邊的真材實料,敢賣這個價格,莫不是搶錢呢?」
針對這樣的回答,不要太較真,也不要試圖讓別人理解,自己作為精英的平凡午餐為什麼要這麼貴。
同時,也要及時阻止部分人「還不如點那個一百多的牛骨頭實在」這種世俗又不健康的飲食理念。
你以為一百多的牛排是一鍋嗎?上次團建,點了之後發現還不夠一人一塊的!咳...當然了,主要原因是,肉吃多了不健康。
所以,馬上隆重介紹一個49元人民幣的涼皮兒,加深大家「貴」的感覺,讓後續的輿論方向圍繞「幾根涼皮兒配點黃瓜絲兒就賣四五十元,是不是黑店?」展開。
然後,大家的話題,基本就是感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
當然作為東道主,還要貼心的關注大家吃飯的速度,並及時詢問「要不要再加一個饃?」
大家一般都會客氣的表示:「不用了不用了!謝謝謝謝!都要噎死了!」
如果有人提出,「這麼貴的飯館,怎麼一些餐具直接用一次性錫紙盒?」這類掃興的話題,記得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都來吃過,吃了都說好」去轉移話題。
什麼是最高水平的低調,就是在別人看來的「太貴了,不值得」,在你這裡變成了最普通的日常,那麼,你對於別人就是降維打擊!
誤解與差異
老家的親朋友好友,通過我大西貝莜麵村,可以對我產生羨慕與仰望。
但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同生活在大城市的同事和朋友之間,往往體現出了價值觀的差異,而導致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明顯是他們對於我西貝莜麵村深深的誤解。
一次團建,大家選在了西貝莜麵村,結果吃完之後紛紛表示:沒吃飽、不盡興、價格貴、下次不來了!
我滿腔怒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地看著這幫人。
我大西貝莜麵村是你們用「往飽了吃」的方式進行擼串的地方?去外國餐廳,那麼一丁點的蝸牛鵝肝蘑菇啥的跟剩菜似的,配上打噴嚏噴出來的那麼一點汁兒,你們不是像模像樣拿個刀叉一點點品嘗來著?
一個是鐵籤子一個是刀叉,都是金屬誰就比誰高貴了?怎麼到了我大西貝莜麵村,就得吃啥都要管飽了??吃飯是為了吃飽的嗎???
尤其是那個一百多的牛骨頭,上桌之後沒轉到一圈兒,就已經盤子地兒朝天了, 我一塊都沒撈到吃!
當然了,吃不到什麼的都是小事,但是牛排是那麼個吃法嘛?你們狼吞虎咽的時候哪還有一點商務精英的樣子?
算了,打工人就是打工人,跟我比,境界差太遠。
還有就是,這些人沒吃飽就罵娘。
在餐桌上就開始討論「西貝莜麵村」就是營銷搞的好,什麼薅舌尖上的中國的羊毛啦,什麼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啦,什麼就知道控制成本啦。
搞笑,跟我一樣同為商業精英的西貝莜麵村賈國龍,是你們一群打工人的覺悟和格局可以認知和評價的?
別的不說,就拿那個古法的嗆面饅頭來說,簡單「古法」二字,蘊含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汗水,賈國龍和西貝莜麵村簡直是為中國飲食文化傳承操碎了心。
所以,那次團建結束,我特意打包了三個古法嗆面饅頭回去當宵夜。
變革與拋棄
西貝莜麵村能發展到今天,無疑跟我一樣,時時刻刻處於時代浪潮的頂端,處處進行著變革與創新。
但我的一個好朋友,那個把西貝莜麵村這個寶藏介紹給我的西北人小王卻說:西貝變了。
在他看來,以前也沒覺得西貝的菜做的味道正宗,但是起碼有西北人的豪邁與熱情,現在這分量和價格,不知道的以為是吃西餐。
這種想法簡直不可理喻!
好的餐飲就是要變革,正宗有什麼意義?
況且都已經把饅頭做到「古法」了,你還要多正宗?要刨了秦始皇的大墓給你找一份菜譜做出來好不好?
好的餐飲就是要變革,物美價廉有什麼意義?
西北那種淳樸豪邁大快朵頤的風格,適合我們精英人士進行商務宴請嗎?適合小哥哥小姐姐拍照發朋友圈嗎?
好的餐飲就是要變革,小王這種回頭客,而且還主動介紹身邊人去西貝的顧客都跑了算什麼?
我這種商務精英以後就以西貝莜麵村當做自己家客廳。
月薪稅後2800的我,已經實現了西貝莜麵村的饅頭自由,那種21元人民幣一個的古法嗆面饅頭,我只要是餓急眼了,想吃就吃。
當然了,只能吃饅頭,不能配菜,也不能配水。不是說錢不夠用,或者配水饅頭吃的太快。
而是古法饅頭,必須陪著古法炒菜和古法制水一起用。西貝莜麵村目前還沒這個產品。
我物色物色,等看到哪個飯館的好商品,配得上西貝莜麵村的古法嗆面饅頭,再推薦給各位商業精英。(文/知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