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如此重要?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如此重要? 【導語】:說起蔣介石很多小夥伴可能是十分熟悉了,要說蔣介石在歷史上所留下的事情絕對是中國近代史上十分濃重的一筆,因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社會是十分的不穩定,有人復闢皇帝制度,有的人革命,俗話叫做亂世出英雄,所以在當時出現了很多十分偉大的人物,蔣介石就是其中的一位,對於一部分人來說,蔣介石是飽受爭議的,不過我們必須要承認的就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蔣介石是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
從日記看蔣介石晚年的內心世界
閱讀過蔣介石日記的中外學者已經著文披露過不少內容,但多側重先期開放的其1950年前在大陸時期的日記。蔣介石退到臺灣後,環境、格局與在大陸時大不相同,尤其是人到晚年,年老體衰,心境、格局又有很大變化。他那時關心些什麼、想法如何?
-
白崇禧與蔣介石|三策智庫
白先勇寫道:「戰委會是一個養老院,安置一些來臺資深將領,主任委員是何應欽,另一位副主任委員是顧祝同,其他還有孫連仲丶薛嶽,這些不同派系的將官,這些在大陸都曾身經百戰的老將們,都安置在戰委會這個養老院裡。」國民黨丟掉大陸,史學界公認蔣介石責任最大。
-
讓蔣介石在日記中反覆提到他,並說必須槍斃
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命戴笠成立了調查組,專門懲辦漢奸,順便列出戰犯名單,並統計在抗日戰爭過程中我們所遭受的經濟損失。一個月後,蔣介石向遠東軍事法庭提交了這份戰犯名單。但根據美國的意見,甲級戰犯由法庭處理,而剩下的戰犯則交給蔣介石處理。據史料記載,蔣介石在處理這批戰犯時頗花了一些心思。
-
【史話】蔣介石被稱為「蔣光頭」,最重要的原因,其實並非頭髮問題
1945年的蔣介石 這種說法當然純屬猜測杜撰。蔣介石開始光頭時,主席尚未鯤鵬展翅,不可能招致蔣介石如此用心。在他的日記中可以看到,蔣曾經經常去找妓女陪自己喝酒、打牌、睡覺。 蔣在某日曾寫道:「到了妓院,看到床鋪髒亂,餘拂袖而去。」 一次,從福建到上海途經香港時,在日記中寫道:「香港乃花花世界,餘能否經受考驗,就看今天。」然而,經過痛苦思想掙扎的蔣介石,當天晚上還是去了妓院。
-
蔣介石在日記中透露對宋美齡愛意:終日想念美妹不已
「終日想念美妹不已」、「終日想念美妹不至」,這一句句相思是出自於「蔣中正日記」。蔣介石當年將追求宋美齡的心情點滴寫在日記裡,全都保存在臺灣的國民黨黨史館日記抄本。1927年3月日記寫到,「終日想念美妹不已」;5月寫到,「終日想念美妹不至」。蔣介石除了日記抒發相思苦外,也寫了好幾封情書,攻勢不斷。後來,2人終於約會了。邵銘煌說,他們在上海一家小餐館談心,蔣中正事後在日記留下了「約會別有一番風味」的腳註。
-
【閒聊歷史】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26天
遷臺決策未必就是蔣經國提出的, 蔣介石當時可能也是這樣考慮, 並著手秘密安排。1948年10月, 他派陳誠主持臺灣政務。11月24日, 他在日記中寫道:「與經國談時局, 深嘆黨政軍幹部之自私無能, 散漫腐敗, 不可救藥, 若為復興民族, 重振革命旗鼓, 欲捨棄現有基業, 另選單純環境, 縮小範圍, 根本改造, 另起爐灶不為功。故現局之成敗不為意矣。」
-
「高雄屠夫」彭孟緝犯下大錯,依然被蔣介石重用,晚年信佛贖罪
參謀總長是軍隊中的重要職位,今天我們來講一位曾經在臺灣擔任「參謀總長」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此人名叫彭孟緝。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深得蔣介石信任,兩度擔任「參謀總長」,是臺灣軍政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提到彭孟緝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其實彭孟緝在臺灣的名聲很大,不過他的名聲卻不太好。因為彭孟緝曾經在臺灣犯下大錯,屠殺了幾千名無辜的市民,他也因此被稱為「高雄屠夫」。那麼,彭孟緝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彭孟緝出生於1908年,湖北武漢人。1926年,彭孟緝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從學校畢業後,先後擔任排長、連長等職務。
-
名人爭奪戰中,胡適為何最終選擇了蔣介石?
蔣介石執政期間,一直如此矛盾。不過,他鮮少在其他人面前流露出這種情緒,還是禮賢下士,對待高級的知識分子,該封官的封官,該給予優待的給予優待,維持了成倍的體面。如此一來,在絕大部分文人的眼裡,蔣介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形象從未崩塌過。
-
從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中尋找答案
蔣介石作為近代中國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妻宋美齡也是民國時期備受矚目的名媛。兩人自1927年成婚後,其婚姻生活不僅在當時一直到現在也是坊間議論的熱點話題。究竟兩人是出於政治利益的聯姻還是情投意合的愛情,可以從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中窺見一斑。
-
【禁區年譜】大陸電影中蔣介石形象的變遷
剛說了一句「國難當頭」,蔣介石馬上捂住雙耳道:「我不聽我不聽」,扭身不看張,張少帥只得悻悻而歸。這一頗似如今韓國偶像劇的橋段,既刻畫了基本事實,又將兩人不一般的關係點了出來。影片引來的爭議也不小,有人批評本片突出、美化了蔣介石。
-
老蔣晚年在臺灣的衣食住行,竟然都是從大陸運過去的
李鐵漢是負責為蔣介石官邸供應生活用品的人,他在每年的這個節日裡都會特別忙,因為採辦食品很麻煩,必須經過香港、大陸去採辦。就像春節的年糕,包括點綴在上面的紅棗、松果,雖然臺灣也有,味道也很不錯,但是蔣介石總是說吃得不習慣,要從浙江老家買。
-
揭秘蔣介石日記,內容讓人驚訝:好色、愛罵人,痛罵美帝國主義
「那我靠誰啊?」「老蔣?」「一個寫日記的人。」「正經人誰寫日記啊?」「你寫日記嗎?」「我不寫。」「我也不寫。」「誰把心裡話寫在日記裡啊。」「寫出來的那能叫心裡話?」主要包括蔣介石在臺灣的土地改革、國民黨的「改造運動」、對孫立人「兵變」案的處理、招撫「臺獨」勢力、與大陸的秘密聯絡等內容。楊天石先生對蔣介石日記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儘可能還原歷史真相,揭秘蔣介石在臺灣的政治布局,挖掘其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為讀者描繪了一個真實而複雜的晚年蔣介石,也為「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提供註腳。
-
揭秘蔣介石真實情史家事:生命中有4個女人
1920年5月16日,他在日記中記述道:「近日冶誠嗜賭而不侍我疾,且出言悖謬,行動乖違,心甚忿恨之。」蔣介石還對姚冶誠缺乏教養很是不滿。1923年7月24日,他在日記中說:「冶誠咒外人,終非大家閨範,心滋不悅。」這些怨懟(音同對)之情,使蔣介石一度考慮和姚冶誠分居。 年幼的蔣緯國,是維繫蔣介石和姚冶誠關係的重要因素。
-
蔣介石真實的情史家事:生命中有4個女人
1920年5月16日,他在日記中記述道:「近日冶誠嗜賭而不侍我疾,且出言悖謬,行動乖違,心甚忿恨之。」蔣介石還對姚冶誠缺乏教養很是不滿。1923年7月24日,他在日記中說:「冶誠咒外人,終非大家閨範,心滋不悅。」這些怨懟(音同對)之情,使蔣介石一度考慮和姚冶誠分居。年幼的蔣緯國,是維繫蔣介石和姚冶誠關係的重要因素。
-
蔣介石失去江山,怎麼都想不明白,全拜身邊一人,這人是誰?
蔣介石失去江山,怎麼都想不明白,全拜身邊一人,這人是誰?蔣介石,我們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從小聽長輩講解,上課書本學習。他是中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頗有傳奇色彩,蔣介石在民國時期擔任最高長官,手握重權、把持要塞,可也飽受爭議。
-
閻錫山晚年在臺灣生活:身邊沒有兒女,死前留下七句話,令人感慨
[譯文]1949年12月8日,閻錫山笑容滿面,帶著幾個貼身侍衛乘飛機逃往臺灣,直至死亡,沒有返回大陸。自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起至一九五九年逝世,閻錫山在臺灣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十年。閻錫山晚年生活頗為貧困,身邊沒有一個孩子(全是美國人)。一天三餐主要吃鹹菜,青菜,饅頭,偶爾加一個蛋。閻錫山除對生活水平有很低的要求外,他的作息也很有規律,早上7點起床,飯後寫作,午飯後休息兩個小時,下午想問題或接待來賓,晚上10點準時就寢。
-
蔣介石去世時為何穿著26年前離別大陸的裝束?
其它一些文章所載「10日」之說,便多是源於以上「一報兩人」之文,但在具體時間上,三者又不相一致,究竟誰是誰非呢?同是蔣經國的「日記」,在11日卻是空白,而在12日的「日記」中寫道:「日昨尚在成都」,這個日昨與昨日是沒有根本區別的,說明蔣氏父子11日還在成都。
-
蔣介石一生的三大秘密,宋美齡晚年才說出來,讓人潸然淚下
蔣介石一生的三大秘密,宋美齡晚年才說出來,讓人潸然淚下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中國近代史著名政治家及軍事家,中華民國陸軍特級上將,生於浙江奉化溪口,逝世於臺灣臺北的士林官邸。
-
此人苦心輔佐蔣介石30年,晚年卻被他指著鼻子痛罵,一氣之下撒手人寰
比起口口聲聲喊著忠心委員長,不如用行動來踐行,口號喊著最響亮的兩名大將,劉峙和餘漢謀最終被他們的行動大敗,看似忠心忠誠其實不堪一擊,反倒是這個將領,默默輔佐蔣介石几十年,不喊忠誠的口號,卻比誰都要忠心蔣介石,但蔣介石卻不以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