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致逆向行駛在人生道路上的北野武!
有一段時間我很痴迷北野武,常常在睡不著的深夜看他的電影,邊看邊思考,越思考就越讓我陷入一種挫敗和迷茫之中,而我又不能說他的電影不好,只能說自己還沒有參透人生的道理。提到北野武,大家可能都會想到《菊次郎的夏天》,有不少人喜歡裡面久石讓的鋼琴曲,劇情和背景音樂都是暖暖的治癒系。
這部電影讓我第一次知道北野武這個大叔,並認定他一定是一個可愛、溫柔的男人。直到我看了他的《性愛狂想曲》,不得不佩服他的腦洞之大,天馬行空的想像結合無釐頭的搞笑讓我從開頭到結尾一直笑得合不攏嘴。《性愛狂想曲》這部電影中的男主角可以說是一無是處,但總想著做男女之事,可憐自己根本沒什么女人緣,便幻想自己要是有一輛車就會有女人主動上門,但最終也沒有豔遇成功。
這樣的劇情看了不禁讓我想說,北野武簡直是個老流氓無疑了,但這樣的劇情儘管荒誕,但實在有趣,它能夠很快抓住觀眾喜歡惡搞的心理,但因為片中大量涉及到性這個敏感的話題,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下肯定是沒人敢這麼拍的。像日本這樣相對寬鬆的環境裡也會給人很多創作的空間,比如北野武,有句話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就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我認為北野武就是一個有文化的流氓,當然這裡的流氓不是真的流氓,實際上通俗的講,北野武這個人可以用好玩來形容。
他的電影很多不是拍給別人看的,更多是拍給自己看的,他的電影不能統一被定義為某一類領域,或某一種風格,他好像什麼都能拍,也什麼都敢拍,心情好的時候拍個《性愛狂想曲》,讓人家開心一下,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拍個《兇暴的男人》,讓大家知道自己也有硬漢的一面。
當他感到很喪的時候,就去拍一個《阿基裡斯與龜》。從北野武的電影可以看出,他總是不走常規,他不拍大家喜聞樂見的東西,總是劍走偏鋒,似乎帶著一點叛逆,無論是在講故事上,還是在探討社會上,他像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來面對暴力和死亡。
你問他為什麼,他卻說,現在市面上的心靈雞湯那麼多,卻沒見社會怎麼變好。北野武就是這樣的男人,憨厚老實充滿著力量,冷眼看著這個世界,逆向行駛在人生道路上。但沒有人說他是失敗的,毫無疑問,他很成功,雖然在他的電影中,主角們通常都不愛說話,甚至對話都很少,給人一種無聲的悲情和憂鬱。
就像《菊次郎的夏天》,雖然整部電影的基調充滿溫情,但在很多場景中,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沉默寡言,而且面無表情。還有具有代表性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電影中的兩個人都是聾啞人,變成了直接的沉默,整部電影基本上沒有對話,也沒有什麼肢體語言表現,完全靠影像來推動劇情發展,而在表達愛意方面,也只是對視。
完全不同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導演能夠把握的,而北野武能將黑道、暴力、治癒、溫暖集為一身,與他的童年有很大的關係,他的童年生活在日本一個很像貧民窟的地方,周圍的鄰居都是貧苦的勞動人民,有工人有木匠有流浪漢,也有幫派分子,群架黨。
那時候的他常常能聞到酒鬼們廉價的酒精味,隔壁發餿的燻魚的味道,能看到圍繞在身邊的暴力,而父親也是一位嗜酒如命的人,父子間的關係也很寡淡,沒什麼交流,這在《菊次郎的夏天》中就有所體現。其實大家有所不知,北野武還是一個搞笑藝人,做導演、做演員拍電影只是一個副業,很多日本人在看到他的時候都會笑,雖然他的名氣在中國並不是很大,大家只知道他是一個電影人。
在北野武的身上能看到他自身的矛盾,作為搞笑藝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幽默感,而作為電影人的他又有種對人生的絕望和悲情,就拿他的《阿基裡斯與龜》來說,我在看的時候原本以為是一個充滿套路的勵志片,但他總是不按套路出牌。
痴迷畫畫的小少年一直沒有放棄自己想要成為畫家的夢想,但他的作品並沒有得到別人的賞識,只有一個在印刷廠打工的女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藝術,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並不懂得北野武想表達什麼,但是看到最後,愛畫畫的少年逐漸老去,但仍然默默無聞,不過他的妻子卻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傷。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好像就是這樣,儘管你拼盡全力,儘管你不放棄,但依然有面對失敗的可能。
那部電影裡訴說的人生哲理,我是在四處碰壁之後才深切感受到的。其實很多時候,你所執著的某件事一直得不到別人的肯定,是因為你根本不是那塊料,但既然已經義無反顧的走在那條逆向行駛的路上,就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前段時間,聽說北野武又去賣衣服了,還有了自己的品牌,儘管藝人做品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陳冠希也有自己的服裝品牌,薛之謙還開了火鍋店,但誰都沒有北野武的人生那麼具有傳奇色彩。
我常常看著北野武的電影,看著他各種滑稽的表演卻笑不出聲,甚至會莫名其妙的想哭,他的搞笑和無釐頭,不是那種讓你大笑後就什麼也沒有了,留給我們的還有對人生的思考。我有時候也會想那些自己想了很久卻沒有做的事情,和已經實現的事情,對鏡子裡的自己說,這就是人生啊,也不過如此。所以對於這樣的人生,你又何必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