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咀嚼檳榔是一種傳統習俗。中國的湖南、海南和臺灣也是檳榔的消費大省。
在湖南,兩個熟人見面,除了相互敬煙,還會從兜裡掏出兩塊檳榔。一塊遞給對方,一塊塞進自己的嘴裡。一邊聊天,一邊津津有味地咀嚼。但熟不知,「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嚼檳榔是導致口腔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已科學研究證實並公認,嚼檳榔是導致口腔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友元為此特意撰寫抗癌科普,教導患者長期嚼檳榔導致口腔癌。
一類致癌物指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很明確,也就是說這些物質真的會致癌!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2年就已公布,檳榔果、含或不含菸草的檳榔嚼塊均為一類致癌物,也就是說長期咀嚼檳榔真的會致癌。長期嚼檳榔還會磨損牙齒,引起牙齦萎縮,並引起面部變形。
那麼,長期咀嚼檳榔為什麼會致癌呢?那是那是因為長期嚼檳榔會引導癌前病變。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口腔癌前病變。口腔黏膜的某種疾病,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治療,長期持續受刺激,就有變成口腔癌的風險,這種疾病就叫口腔癌前病變。目前主要有四種口腔癌前病變,包括口腔黏膜白斑、糜爛性口腔扁平苔蘚、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以及口腔黏膜紅斑。
檳榔當中含有的一些生物鹼具有細胞毒性,檳榔鹼還能在咀嚼的過程中產生亞硝胺類化合物(致癌物),加快上皮細胞的凋亡,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癌症的發生。而且,咀嚼檳榔的動作也會導致口腔黏膜的一些機械性損傷,長期可導致口腔黏膜下的纖維性變,有可能引發癌變。此外許多檳榔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各種添加劑,口腔直接接觸,增加患癌風險。如果抽菸加嚼檳榔兩者合併,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
長期嚼檳榔引起的癌前病變主要是前三種,尤其是第三種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如下圖)。癌前病變都有癌變率,咀嚼檳榔導致的癌前病變,不同國家地區的統計資料報導不同,如果不予醫學幹預,100個人裡面可能會有3到40人左右得口腔癌。
目前,口腔癌的規範治療是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如下圖),手術治療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定期複查或輔助放化療、靶向治療以及正在臨床試驗的免疫治療。如果治療後五年不復發的機率大概60%,部分病人再次治療後仍可治癒,但大部分這類病人將會在數月至數年內死亡。口腔癌即使治療痊癒之後,也會遺留不少問題,如容貌改變、咀嚼功能受影響、心理影響以及勞動力喪失等。
檳榔被稱為軟性毒品,很多人都知道檳榔的危害,卻戒不了。這是因為檳榔果中含有多種生物鹼(檳榔鹼和檳榔次鹼),檳榔鹼具有擬交感神經的作用,能使人產生欣快感和興奮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提神功效,所以備受追捧。但是長期嚼食檳榔會導致嚼食者出現耐受、渴求和戒斷等症狀,因而會有一定的成癮性,所以即使知道吃檳榔對身體不好,很多自控力不強的人,一時間也難以戒除。
因此,王醫生作為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呼籲大家為了健康不要嚼檳榔。一定要下定決心戒除!
如果讀者有加入YSA青年學者交流群,歡迎掃碼添加 YSA小助手為微信好友,有問題繼續交流。請註明:加入YSA交流群
YSA小助手
青年學者聯盟YSA(Young Scholars Association)致力於打造青年學者的學術/工業交流平臺,為廣大青年學生學者服務。YSA希望聚集有志之士,上下求索,探未來之路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YSA公眾號!